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陵烬未央卷 > 第270章 海屿风烟隐机锋

金陵烬未央卷 第270章 海屿风烟隐机锋

作者:作家小郭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05 18:06:1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折 竹院初安闻潮信

舟山沈家门的竹院,是张大爷特意收拾出来的旧宅。院墙是用本地的毛竹扎的,阳光透过竹缝洒在青石板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潇湘馆的竹影。

宝玉亲手给院里的新竹浇了水,竹梢的露水落在他手背上,凉意里带着股咸腥——是海风特有的味道,与金陵的井水截然不同。

黛玉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捧着本旧诗集,书页的边缘已经泛黄,是张大爷从仓库里翻出来的,扉页上的藏书印模糊不清,隐约能看出"海客"二字。

她的藕荷色披风搭在椅背上,紫鹃正用软布擦拭上面的海沙,布纹擦过银线绣的水波纹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像船舱里的私语。

"姑娘,喝口茶吧。"紫鹃端来的青瓷碗里,飘着几片嫩绿的茶叶,是舟山本地的"普陀佛茶",茶汤里的热气袅袅升起,在黛玉眼前凝成淡淡的雾,让她想起离开金陵前夜,贾母祠堂里的香雾,也是这样朦胧了前路。

院门外传来张大爷的脚步声,他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的海鱼还在蹦跳,银鳞在阳光下闪着光。"宝二爷,林姑娘,今晚尝尝鲜。"他的月牙疤在笑时显得格外深,"这是沈家门最好的带鱼,用酒糟蒸着吃,解腻。"他放下鱼的瞬间,宝玉瞥见他袖口的补丁,针脚与荣国府马夫的补丁手法相同,都是"十字绣"。

竹院的后门通向片小小的滩涂,退潮时能捡到贝壳。黛玉和宝玉沿着滩涂散步,浪花漫过脚踝的清凉里,藏着细小的沙粒,钻进鞋里硌得人发痒。"你看这贝壳的纹路。"黛玉捡起块扇形的贝壳,壳上的螺旋纹竟与北境布防图上的城防图有几分相似,"像不像老太太留的那半张地图?"

宝玉接过贝壳对着夕阳看,壳内的珠光映出的,是黛玉被风吹乱的鬓发,几缕青丝贴在脸颊,沾着的细沙像极了她常抹的珍珠粉。"等安定下来,我给你用贝壳做个钗子。"他的指尖划过她的脸颊,触到的泪痕还没干透——是昨夜梦见贾母时落的泪。

暮色渐浓时,竹院的灯亮了起来。张大爷的老伴王嬷嬷端来的酒糟带鱼,香气里混着股熟悉的甜香,是用金陵运来的桂花糖酿的。

王嬷嬷的手在端盘子时微微发抖,袖口露出的银镯子,与袭人丢失的那只款式相同,只是镯子内侧的刻字被磨平了,隐约能看出"花"字的轮廓。

"嬷嬷的镯子真好看。"黛玉的目光落在镯子上,王嬷嬷的手突然缩回袖中,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是...是年轻时买的,不值钱。"她转身去厨房时,裙角扫过门槛,落下的不是海沙,是几粒金陵特有的胭脂米,与王夫人给袭人赏的那批相同。

夜深时,潮声在院墙外起伏。宝玉躺在西厢房的竹床上,听见黛玉在东厢房咳嗽,紫鹃的低语混着药罐的咕嘟声,从窗缝里钻进来。

他起身走到院里,看见竹院的后门虚掩着,门外的石板路上,有串新鲜的脚印,鞋码与张大爷的一模一样,却朝着海边的方向——这个时辰,海边只有巡逻的兵丁。

第二折 渔市风波识人心

沈家门的渔市在晨光中像幅流动的画。挑着鱼筐的渔家女,吆喝着"新鲜的鲳鱼",竹筐边缘的水渍里,漂着片极小的丝绸,是黛玉披风上的料子,昨夜晾在院里被风吹走的。

宝玉弯腰捡起丝绸时,指尖触到的鱼腥味里,混着股熟悉的皂角味——是荣国府洗衣房用的"固本皂"。

"公子买鱼吗?"个穿粗布短打的少年凑上来,手里的鲈鱼还在甩尾,鱼鳞溅出的水花打在宝玉的鞋上,"这鱼是今早刚打的,给心上人做汤最好。"少年的眼睛很亮,眼角的痣与茗烟的位置相同,说话时不自觉地摸了摸腰间——那里藏着的,是柄与卫若兰同款的短刀。

黛玉在旁边的布摊前,看着块水绿色的杭绸,料子的薄厚正适合做夏天的夹袄。摊主是个瘸腿的老汉,算账时用的算盘,珠子是用通灵宝玉的碎片做的,最上面的那颗珠,赫然是宝玉摔碎的那半块上的"莫失莫忘"。"姑娘好眼光,"老汉的声音沙哑,"这布是从苏州运来的,和...和金陵织造府的料子一样。"

突然,渔市的入口传来喧哗。几个穿官服的人正在搜查渔船,为首的校尉腰间的令牌,刻着的不是舟山卫的记号,是北境玄衣卫的"狼"字标。

宝玉迅速将黛玉拽到鱼摊后,看见校尉的靴底沾着的不是海泥,是金陵城外的红泥,与柳大人马靴上的相同。

"查什么呢?"张大爷不知何时站在旁边,手里的鱼叉横在胸前,月牙疤在晨光中泛着红,"我们沈家门的渔民,都是良民。"校尉的目光扫过张大爷的手,突然冷笑:"北境的逃犯,手上都有你这样的疤。"他的刀突然出鞘,刀光在鱼摊的鱼鳞上反射,晃得人睁不开眼。

少年突然将鱼筐砸向校尉,鲈鱼在官服上乱蹦。"快跑!"他拽着宝玉和黛玉往渔市深处跑,张大爷的鱼叉同时飞向校尉的马,惊马扬起的前蹄踢翻了旁边的货摊,腌鱼的卤汁溅了官服们一身,散发出刺鼻的咸腥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穿过七拐八弯的小巷,少年在间挂着"海味铺"幌子的门前停下。铺子的门板上,刻着的不是海产名称,是荣国府暗卫的暗号:"三鱼两虾",对应着"速往码头"。少年推开后门,里面的地窖里,堆满的不是咸鱼,是北境的"引火石",与寒山寺地宫的完全相同。

"我是茗烟。"少年扯下头上的草帽,露出的头发里,藏着根红绳,与梨香院井台的那截系在一起,"老太太怕你们出事,让我跟着张大爷,在舟山接应。"他从怀里掏出的,是宝玉去年送他的那枚旧玉佩,上面的刻痕里,卡着张极小的字条:"王嬷嬷是北静王的人"。

地窖的石板下,藏着的不是金银,是荣国府在江南的产业账册。宝玉翻开最近的一页,上面记着"普陀山寺庙,香油钱三千两",旁边用小字标着"实为玄衣卫军饷"。

账册的最后一页,贴着张剪报,是金陵城的布告,上面画着的逃犯画像,正是张大爷的模样,罪名是"通北境"。

第三折 佛堂暗语藏机锋

普陀山的普济寺在云雾中像座琉璃塔。黛玉的披风被山风吹得猎猎作响,领口的银线沾着的不是海沙,是寺庙前的香灰,与金陵栖霞寺的香灰成分相同。宝玉扶着她踏上佛堂的台阶,青石板上的凹痕里,卡着的不是香烛泪,是极小的铜屑,与北境玄衣卫短刀上的铜锈一致。

佛堂里的老和尚正在敲木鱼,木鱼的声音比寻常寺庙的更沉,像是空心的。他抬头看见黛玉时,眼睛里闪过丝异样,念珠在指间转动的速度突然变快,最末的那颗珠子,果然是空心的,里面藏着的金屑,与妙玉给的金钥材质相同。

"施主可是来还愿的?"老和尚的声音里,带着金陵口音,"前几日有位穿青衫的公子,留了样东西,说等姓贾的施主来取。"他指向佛龛后的香炉,里面的香灰下,埋着的不是铜钱,是半块北境的兵符,上面的狼头标记,与柳大人腰牌上的完全相同。

黛玉在佛前跪拜时,裙角扫过蒲团,露出的夹层里,缝着的不是香料,是张极小的地图,标注着"佛堂西墙,暗门通码头"。

她的指尖在蒲团上划出的,是北境的暗号"月",老和尚敲木鱼的节奏立刻变了,对应的暗号是"危"——警告他们此地危险。

宝玉假装添香时,手在香炉里摸到的,是块温热的玉佩,上面的刻字是"北静王赠",与卫若兰箭囊里的那半块能拼合。

玉佩的凹槽里,藏着的不是密信,是张药单,上面的药材与黛玉常喝的方子相同,只是多了味"北境雪莲花",与王夫人给她下的毒同源。

佛堂外突然传来脚步声,北境玄衣卫的狼头标在阳光下闪着光。

老和尚突然将念珠砸向佛像,佛像的底座弹出的暗门里,露出的不是佛经,是条密道,道壁的刻字里,卡着的是荣国府的旧信,上面写着"老太太与北境有旧"。

密道的尽头,连着的不是后山,是寺庙的厨房。厨子正在劈柴的斧头,刃口的缺口里,卡着的不是木屑,是荣国府马厩的草料,与卫若兰箭伤处的草料相同。

厨子的围裙下,露出的不是布衣,是北境的玄色劲装,腰间的短刀,与张大爷的那把款式相同。

第四折 码头惊变遇旧识

沈家门的码头在暮色中像头蛰伏的兽。停泊的渔船桅杆上,挂着的不是渔网,是北境的暗号旗,红色代表"有危险",蓝色代表"可通行"。

宝玉扶着黛玉躲在货栈后,看见张大爷正与个穿官服的人说话,那人的袖章上,绣的不是舟山卫的记号,是北静王府的"月"字标。

"货都备好了?"官服人的声音压得很低,却能听见的铜环碰撞声,与北境布防图上的城门锁扣声相同,"北静王说,务必在十五前运到金陵,误了时辰,你我都得掉脑袋。"他扔给张大爷的,不是银子,是块腰牌,上面的"狼"字标,与寒山寺玄衣卫的完全相同。

黛玉的咳嗽声惊动了巡逻的兵卒。宝玉拽着她往货栈深处跑,栈板的缝隙里,漏出的不是海货,是北境的"蚀骨水",与辽东假匈奴人用的相同。

货栈的角落里,堆着的不是木箱,是棺材,棺盖的缝隙里,渗出的不是尸水,是金陵特有的胭脂米,与王嬷嬷裙角的那几粒相同。

"这边!"个熟悉的声音从棺材后传来,是史湘云!她的头发剪得更短了,脸上的冻疮结了痂,手里的橹桨上,刻着的"枕霞旧友"四个字,被海水泡得有些模糊,"宝姐姐让我来接你们,说张大爷已经反水了!"

湘云掀开的棺材里,躺着的不是尸体,是卫若兰!他的箭伤已经包扎好了,胸口的绷带下,露出的不是皮肉,是北境的兵符,与普济寺找到的那半块拼在一起,正好是完整的"北境兵权"四个字。"他们想把我们当礼物,送给北静王。"卫若兰的声音里,带着血沫,"张大爷的老伴...王嬷嬷,早就把你们的行踪报上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金陵烬未央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