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992章 墨香里的家国路(2016年7月25日)

瑞士,日内瓦湖畔的一栋静谧公寓里。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在地板上铺展成一片温暖的金色。陈锦程教授坐在窗边的旧皮沙发上,面前的矮几上,静静躺着一个散发着淡淡檀木香气的锦盒。锦盒的深蓝色丝绒面在阳光下泛着幽光,上面没有任何标识,只有一种内敛的庄重。

陈老的目光落在锦盒上,已经有一刻钟了。自从昨天那个叫李念墨的年轻学者“偶遇”他,并留下这个盒子后,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就萦绕在他心头。有疑惑,有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刻意遗忘的、来自遥远东方的某种牵引,正被这个看似普通的盒子轻轻拨动。

他深吸一口气,花白的眉毛微微蹙起,终于伸出手,指尖触碰到锦盒冰凉的金属搭扣。咔哒一声轻响,在安静的客厅里显得格外清晰。盒盖缓缓打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份装帧考究的正式信函。信封上印着简洁而威严的部级徽记。陈老没有立刻去拿,他的目光被下面两样东西牢牢吸引住了。

左边,是一叠用上好宣纸书写的信笺。字迹苍劲有力,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筋骨和岁月的沉淀。他一眼就认出,那是李长庚的手笔!多年前,他们曾在同一本顶级期刊上发表过观点相左的文章,也曾在一个国际会议上为某个理论模型争得面红耳赤,彼此是惺惺相惜的对手,也是互相敬重的同行。后来他负气远走,与国内学术圈几乎断了联系,没想到……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那叠信笺。没有客套的寒暄,开篇便是直指核心:“锦程兄台鉴:阔别经年,思及昔日论道之酣畅,犹在昨日。今国内高温结构陶瓷研究,于XXX(具体性能指标)方向遇瓶颈久矣,多方尝试,收效甚微。愚弟不才,反复推演,疑点仍在晶界氧空位迁移率与高温相变应力场之协同机制上,百思不得其解。忆兄当年于‘晶界工程’之灼见,如醍醐灌顶。今冒昧呈上拙见及实验数据若干,盼兄拨冗一阅,指点迷津,或能解此困局?此非官方请托,纯系一老友、一求索者,于学术迷途之呼号也。长庚顿首。”

字里行间,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招揽”,只有对学术难题的真诚探讨,对老友学识的深切怀念与高度认可。那份“非陈老不能解此困”的潜台词,含蓄而有力,如同一记重锤,敲在陈老沉寂多年的学术雄心之上。他几乎是贪婪地阅读着后面附上的研究瓶颈提纲和实验数据摘要,越看越是心惊。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以及所面临挑战的前沿性,远超他的想象!一种久违的、被需要、被挑战的兴奋感,如同微弱的电流,开始在他血管里窜动。

他放下李长庚的手书,手指竟有些微微颤抖。目光转向锦盒右边。那是一本装帧精美的线装册页,封面是素雅的浅青色绢布,上面用古朴的篆书写着四个字:“痹症新诠”。

带着一丝疑惑和更深的不安,他翻开册页。里面并非印刷体,而是工整的手抄小楷,详细记录了一种针对“风寒湿痹、经络阻滞”(即严重风湿性关节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案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中医诊疗:详细列出了望闻问切的辩证要点,推荐了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方的加减思路,具体到每味药材的炮制要求、剂量范围、煎煮方法。甚至附上了几味主药材(如天山雪莲、藏红花)的高清照片和道地产地说明。

第二部分是西医协同:建议了最新的生物制剂名称(非专利药通用名)和物理治疗方案(如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和冷热交替疗法),强调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第三部分是生活调养:从饮食禁忌(忌生冷海鲜)、起居建议(保暖防潮、特定关节保护操),到推荐国内几处气候干爽、富含负氧离子的疗养胜地,以及具体联系方式和专家坐诊时间。

方案的最后,附着一张便笺,字迹温婉清丽:“陈夫人尊鉴:冒昧打扰。方案由京华同仁堂国医馆XXX大师(附大师简介及照片)主拟,并经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XXX教授(附简介)审阅补充。大师言,夫人之症,重在温经通络,扶正祛邪,辅以精心调护,症状缓解乃至功能改善大有希望。若有需要,可随时联系下方号码(加密卫星电话号),国内团队已做好准备。方清墨 敬上。”

“方清墨……”陈老低声念出这个名字,他知道她,材料仿生领域的顶尖学者,中科院院士。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竟亲自为他夫人的病痛,协调了如此详尽、充满人文关怀的方案!

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猛地冲上眼眶。陈老慌忙摘下老花镜,用指腹按了按酸涩的眼角。他想起夫人这些年被病痛折磨得日渐憔悴的脸庞,想起她对故乡湿润气候的抱怨和对干爽环境的向往,想起自己面对她痛苦时的无能为力……这份方案,哪里是简单的医疗建议?它像一把精准的钥匙,直接打开了他心中最柔软、最愧疚的那个角落。这份用心,这份超越了学术、直抵人心的关怀,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靠在沙发背上,闭上双眼,任由窗外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脸上。脑海中,李长庚手书里那些精深的学术难题,与夫人收到这份方案后可能露出的、久违的轻松笑容,交织在一起。漂泊半生,所求为何?顶尖的学术成就?优渥的生活条件?或许都有。但此刻,一种更深沉的渴望清晰地浮现出来——心安,还有那份被理解、被珍视、能真正实现价值的归属感。

同一时刻,北京,李家的书房。

午后静谧,只有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蝉鸣。李玄策换上了一身宽松的棉麻练功服,站在宽大的黄花梨书案前。案上铺着一张洁白的生宣,一方古朴的端砚里,墨汁浓黑如漆,散发着松烟特有的清香。方清墨站在一旁,素手轻执墨锭,正沿着砚台边缘,不急不缓地研磨着,动作娴熟而优雅,墨锭与砚台摩擦发出细微均匀的沙沙声,如同岁月流淌的低吟。

李玄策屏息凝神,提笔蘸饱了墨。笔锋悬停在宣纸上方,仿佛在积蓄着某种力量。片刻,他手腕沉稳落下,笔走龙蛇,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一个个苍劲有力、饱含情感的汉字跃然纸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四个大字,一气呵成。笔力雄浑,透纸欲出,带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坚韧和浩瀚无垠的求索精神。最后一笔落下,他并未立刻收笔,笔锋在“索”字末尾微微一顿,留下一个意犹未尽的回锋,仿佛那求索之路,永无止境。

他轻轻放下笔,凝视着墨迹未干的字迹,深邃的眼眸中似有星辰大海在涌动。

“玄策,在想陈老的事?”方清墨停下研磨,轻声问道,目光温柔地落在他脸上,也落在那力透纸背的字上。

李玄策微微颔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宣纸上湿润的墨痕,感受着那微微的凉意和蕴含的力量。“清墨,你看这‘求索’二字。科技之路,强国之路,乃至人心回归之路,何尝不是一条‘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荆棘长途?”他的声音低沉而悠远,如同古寺的钟鸣。

“陈老漂泊海外数十载,以他的才华,早已功成名就。他所求的,早已超越了名利。”他转过身,望向窗外郁郁葱葱的庭院,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看到了日内瓦湖畔那位心潮起伏的老人,“他所求的,无非是‘心安’二字。心安于何处?在于他的学识价值能被真正理解、珍视和发挥,在于他的根脉所系之地,能给予他和家人一份踏实的温暖与尊严。这份‘心安’,便是他‘上下求索’半生后,最渴望抵达的彼岸。也是我们‘归巢计划’能打动他的根本所在。”

方清墨走到他身边,将一杯温热的清茶递到他手中,柔声道:“是啊,科技之路亦是求索之路,需要的不只是智慧和汗水,更需要一颗‘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子之心。陈老的心中,那份赤子之心,那份对故土价值的认同,从未真正熄灭过。我们只是……为他点亮了回家的灯。”

李玄策接过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眉眼。他品了一口清茶,苦涩回甘的滋味在舌尖蔓延。“‘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子之志,亦是无数为华夏复兴而求索者的写照。但愿我们的‘梧桐枝’,能真正抚慰漂泊者的心,照亮他们的归途。”

书房内,墨香、茶香与窗外草木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宁静而厚重。墙上悬挂的星图与古画,在午后的光影里显得格外深邃,仿佛也在无声地见证着这条墨香浸润的漫漫家国路。

日内瓦湖畔的公寓里,陈锦程教授睁开了眼睛。他重新戴上老花镜,目光变得无比坚定。他拿起矮几上那个锦盒,再次仔细端详。然后,他伸出手,拿起了那份正式的信函。拆开,快速浏览了里面关于国家最高科研平台、专项基金、绝对学术自由保障等条款的承诺。这些,是梧桐树的枝干。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锦盒内侧不起眼角落,李念墨留下的那个加密卫星电话号码上。号码写在一张素雅的便签上,旁边画着一枝小小的、含苞待放的梅花。

他不再犹豫,拿起桌上的老式座机电话,深吸一口气,手指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郑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拨通了那个号码。听筒里传来等待接通的、规律的“嘟…嘟…”声,每一声,都仿佛敲在他沉寂已久的心弦上,回荡在连接故土的漫长归途之中。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