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十月,秋意已浓。湛蓝的天空高远明净,像一块洗濯过的巨大琉璃,几缕薄云慵懒地舒展着。阳光不再炽烈,带着金箔般的暖意,温柔地洒在刚刚落成的“国家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筹备处)”银灰色的流线型建筑上。建筑周围移栽的银杏树,叶片已染上浅浅的金边,在微风中簌簌轻响,仿佛在低语着新生。
李玄策站在实验室宽敞明亮的门厅内,一身熨帖的深灰色中山装衬得他身姿挺拔,儒雅中透着不容置疑的沉稳。他身边,是从海外归国不久的陈学儒教授和他的夫人林静。陈教授年约五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深邃,此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与审视。林静女士气质温婉,紧紧挽着丈夫的胳膊,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环境的关切和一丝母亲特有的忧虑——他们十四岁的儿子小杰,正安静地站在稍后一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全新的环境。少年身形单薄,穿着略大的棒球外套,显得有些拘谨,眼神像受惊的小鹿,不安地扫视着光滑如镜的地面和那些闪烁着指示灯的陌生设备。
“陈教授,林教授,小杰,欢迎。”李玄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打破了初见的沉默,他伸出手,与陈学儒的手紧紧相握。那手掌宽厚而温暖,传递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这里,就是未来一段时间,您施展才华的舞台。”
他亲自引导着这一家三口,沿着洁净得几乎反光的长廊向内走去。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产生轻微的回响。两侧是透明的观察窗,可以看到里面已经安装完毕的各种尖端仪器:高速离心机、基因测序仪、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的厚重气密门……冰冷的金属光泽和复杂的管线,透露出严谨的科学气息。
“这是核心实验区,”李玄策停在一扇设计独特、融合了流线科技感与古朴纹饰的厚重合金门前,门禁系统闪烁着柔和的蓝光。“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尤其是生物安全领域,容不得半点闪失。”他示意工作人员打开门。
门内,并非陈学儒预想中只有冰冷设备和白炽灯光的空间。实验室内部的设计别具匠心。工作台和仪器布局看似遵循最高效的现代动线,但仔细观察,其空间分割隐约暗合着古老的“九宫八卦”方位理念。承重柱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具有东方美感的木质包边装饰,并非全然的金属冰冷。通风系统低沉的嗡鸣,如同大地深处沉稳的呼吸。最引人注目的是顶部的光源设计,并非刺眼的白光,而是模拟了自然光线的光谱,柔和地铺洒下来,在特定的角落,甚至设置了模拟天窗效果的柔光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外界的晨曦或暮霭。
“这……”陈学儒推了推眼镜,有些惊讶地环顾四周,“李部长,这设计……很特别。”
李玄策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方院士(方清墨)的团队在功能设计上提供了关键意见。我们想,最顶尖的科研,不仅需要最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一个能让思维自由呼吸、灵感自然生长的环境。老祖宗的‘九宫’讲究的是空间的和谐与能量的流转,用在安全防护上,可以理解为一种更整体、更动态的防御观。而‘八卦’的生生不息之意,正是我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期许。”他走到一处预留的实验台前,那里空着,只等主人入驻。“这里,陈教授,”他指着台面,“不是冰冷的设备堆砌,我们希望它是您思想的沃土,安全的堡垒,更是您为国之栋梁培育新苗的苗圃。”
他说话时,目光真诚而专注,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林静教授听着,下意识地抚摸着身边一张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扶手,那座椅的设计也融入了些许中式元素,触感温润,缓解了她初来乍到的紧张。小杰则被墙上一个动态展示的生物微观世界投影所吸引,眼中流露出孩子特有的惊奇。
午后,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京城一所顶尖国际学校的校长办公室里,将室内昂贵的红木家具和摆放整齐的书籍镀上了一层暖金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书香。
李玄策坐在舒适的沙发椅上,对面是气质优雅、学识渊博的校长苏女士。李念墨安静地坐在父亲身侧,穿着剪裁得体的米白色套装,知性而干练,她刚刚结束与校方教务主任关于小杰课程衔接的细节沟通。
“苏校长,非常感谢贵校的鼎力支持。”李玄策端起精致的白瓷茶杯,轻啜了一口温润的龙井,茶香沁人心脾。“陈教授夫妇万里归来,拳拳报国之心令人感佩。孩子是他们最大的牵挂,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解决好小杰的学业和融入问题,就是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的关键一环。”
苏校长笑容和煦,眼神中透着理解:“李部长言重了。为国引才,教育先行,这是我们的责任。念墨博士已经详细介绍了小杰的情况。请放心,我们学校一直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她翻开一份精心准备的方案,“针对小杰的语言过渡和学科基础差异,我们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双语导师进行一对一的衔接辅导。同时,我们更注重文化的融合与自信的培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