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黑土地,在四月下旬本该是生机勃勃的画卷。然而,今年却不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裹挟着凛冽的寒风和冻雨,在几天前席卷了这片沃野。嫩绿的秧苗被冻得蔫头耷脑,叶片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像被抽走了精气神。广袤的田野上,弥漫着一股焦灼与不安的气息。播种的黄金时节被无情打断,时间就是产量,就是饭碗!农民们心急如焚,有的不顾低温抢播,有的则攥着被冻坏的秧苗,蹲在田埂上唉声叹气。空气中,除了泥土的腥气和残留的寒意,还隐隐飘荡着一股看不见硝烟的火药味——国际粮食期货市场上,针对中国主粮的异常波动,正如同无形的巨手,扼向这片“天下粮仓”的咽喉。
李玄策一行人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大骚动。他穿着普通的深色夹克,站在一片略显泥泞的田埂上,眉头微锁,目光扫过这片遭受冻害的土地。作为国安部常务副部长,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场“天灾”背后,可能隐藏着“**”的阴影——跨国粮企惯用的手段,利用信息差和资本杠杆,在脆弱时刻推波助澜,企图操控市场。粮食安全,是比能源管线更基础、更关乎亿万人心的命脉!
“爸,地里的‘气’很乱,” 李天枢蹲在李玄策脚边,小手无意识地揉捏着一团湿润的黑土。他眉头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皱着,小脸上带着困惑。“像…像有很多牛在打架,牛角都顶到天了!” 他仰起脸,清澈的眼中映着灰蒙蒙的天空。孩子的直觉往往直达本质,他用“牛角顶天”形象地描绘出期货市场那脱离基本面的疯狂飙升。
方清墨正小心翼翼地检查着一株冻伤的秧苗。她戴着白手套,用镊子轻轻拨开叶片,仔细查看着叶脉。忽然,她动作一顿,眼神锐利起来。“玄策,你看!” 她指着叶脉断裂处渗出的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淡蓝色粘液。“这不是正常的冻伤组织液!成分很可疑。” 她立刻取出一片试纸轻轻蘸取,又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本泛黄的线装书——正是北魏贾思勰所着的《齐民要术》。当那沾染了蓝色粘液的试纸边缘触碰到古书的桑皮纸页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纸页上竟迅速洇开一片清晰的深蓝色图案,赫然是一个扭曲的、带着荆棘藤蔓环绕的字母“M”标志!一个跨国农业巨头的隐秘印记!
“果然…生物技术层面的干扰。” 方清墨的声音带着寒意,也带着科学家的笃定。这绝非偶然,冻灾被利用了,掺杂了人为投放的、能抑制本土种子活力甚至污染土壤的特殊制剂,配合期货市场的炒作,意图双管齐下,制造恐慌,撬动根基。
就在这时,一阵古朴而富有节奏的“吱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不远处的一块水田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正驾着一架造型奇特的木制农具,在泥水中沉稳地移动。那农具形似小船,前端翘起,底部平滑,老人坐在上面,双脚蹬动,灵巧地将一簇簇秧苗插入泥中。其形制、其韵味,竟与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宋代《耕织图》中所绘的“秧马”如出一辙!这是老人祖传的手艺,也是对抗冻灾、抢抓农时的倔强坚持。
“好一具‘木牛流马’!” 李长庚不知何时已走到田边,他刚从海外归来不久,对国内的传统农具体现出浓厚的兴趣,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的探究光芒。“力学结构精妙,效率未必输给现代插秧机,尤其在泥泞地。”
仿佛为了印证老人的坚持与这方土地的不屈,老农驾驭的秧马犁开一处淤泥较深的地方时,一个色彩鲜艳的塑料小袋被翻卷了出来,漂浮在水面上。袋子上印着醒目的外文商标和“Superior Yield”字样,正是那种被检测出含有特殊抑制成分的转基因稻种包装袋!显然有人在此地偷偷撒播,企图混入本土种植。
危机迫在眉睫:冻伤的秧苗、被污染的土壤、期货市场的疯狂、以及暗地里投放的异种。李玄策的目光在那架古老的秧马上久久停留,又看了看儿子手中捏出形状的泥牛,还有妻子手中那本显现出敌人印记的《齐民要术》。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迅速成型。传统文化与民间智慧,或许正是破局的关键!
“铁柱!” 李玄策沉声唤道。
“在,部长!” 王铁柱立刻上前。这位曾经的淬火工艺师,如今是李玄策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得力干将。他身材依旧壮实,手上布满了老茧和烫伤的痕迹,眼神却比年轻时更加沉稳锐利。
“看到那秧马的底部滑板了吗?磨损严重,影响效率。用你带来的特种合金,给它打一对新的‘铁掌’!要快!” 李玄策吩咐道,眼神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记得,要带着‘时令’去打。”
王铁柱虽不明全部深意,但对李玄策的指令有着绝对的执行力。他二话不说,立刻从随身的工具包里取出便携式的小型锻造炉、鼓风机、铁砧和几块特制的银灰色合金锭。炉火很快在田埂边升腾起来,鼓风机呜呜作响。他熟练地夹起合金锭投入炉中,眼神专注,仿佛天地间只剩下那块即将成型的金属。汗水顺着他古铜色的脸颊流下,滴落在泥土里。他回想着李玄策的话——“带着‘时令’去打”。这并非虚言,在之前的任务中,他们早已验证,特定的意念和蕴含信息的“媒介”,能赋予金属独特的“灵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