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839章 秀芹的“小院外交” (2014年6月30日)

京城的六月末,暑气已蓄足了势头,空气里蒸腾着柏油路和草木混合的气息。李家那座闹中取静的四合小院,却像一块浸润在时光里的凉玉,被高大的老槐树撑起一片浓密的绿荫,滤去了大半的燥热。蝉鸣是午后的主旋律,高高低低地织成一张慵懒的网,覆盖着青砖墁地的院子。几盆王秀芹精心侍弄的茉莉正开着,洁白的小花藏在油绿的叶间,香气清幽,丝丝缕缕地缠绕着院角那架挂满青翠藤蔓的葡萄。

王秀芹坐在葡萄架下的竹制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摇着。她穿着件洗得发软的淡蓝色细布短袖衫,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髻,脸上虽刻着岁月的痕迹,但眉宇间那份曾经的郁结和灰暗,早已被一种温润的平和取代,眼神清亮,透着历经风雨后的通达与慈和。外孙张小辉趴在不远处的小石桌上,面前摊着暑假作业本,眉头微蹙,笔尖在纸上划拉得沙沙作响。这孩子刚来时的那股子拧巴和戾气,在王秀芹日复一日的耐心与不动声色的“规矩”里,像院角那丛被修剪过的月季,渐渐收束了旁逸斜出的枝桠,显露出少年人该有的专注。

“吱呀——”一声,院门被推开了。邻居张大爷提溜着一个小竹篮,笑呵呵地走了进来,篮子里躺着几根顶花带刺、碧绿鲜嫩的黄瓜,还沾着清晨的露水气儿。

“秀芹妹子!瞧瞧我这‘试验田’的收成!”张大爷嗓门洪亮,带着老北京胡同特有的爽利,“头茬瓜,水灵着呢!专门给你和小辉摘的,尝尝鲜!”

王秀芹连忙起身,脸上绽开热情的笑容,快走几步迎上去:“哎哟,老哥哥,您可真是!自己舍不得吃,倒先给我们送来了!快,快坐下歇歇脚,这大热天的。”她接过篮子,入手沉甸甸的,黄瓜特有的清冽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嗨,自家院里结的,不值当什么。”张大爷摆摆手,熟门熟路地在葡萄架另一侧的小板凳上坐下,接过王秀芹递来的蒲扇,“你家这葡萄架底下是真凉快,比吹空调舒坦!”

王秀芹转身进了厨房,不一会儿端出一个白瓷盘,里面是切得整整齐齐、水灵灵的黄瓜段,旁边还放着一小碟自家做的黄豆酱。“小辉,先别写了,来,尝尝张爷爷种的黄瓜,透心凉!”

张小辉放下笔,跑过来,抓起一块就咬,嘎嘣脆响,汁水四溢,他满足地眯起眼:“真甜!谢谢张爷爷!”那股子属于孩子的纯粹快乐,让张大爷和王秀芹都笑了起来。

三人正吃着瓜,院门又被轻轻叩响了。是隔壁的李婶,手里牵着个四五岁、虎头虎脑的小孙子。“秀芹姐,没打扰你们吧?”李婶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的愁容。

“哪儿的话,快进来,正好有瓜!”王秀芹热情地招呼着,又搬了个小凳子。小孙子看到张小辉,立刻挣脱奶奶的手,跑过去好奇地看他的作业本。

李婶坐下,叹了口气:“秀芹姐,又来烦你了。我们家这小祖宗,认字儿可愁死我了!教了八百遍,‘大’‘小’还分不清,屁股上像长了钉子,坐不住三分钟!你说这可咋整?他爸妈下班晚,全靠我这把老骨头盯着,眼瞅着九月就要上学前班了,我这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她看着自家孙子在石桌边扭来扭去,眉头拧成了疙瘩。

王秀芹递给她一块黄瓜,温言道:“李婶,别急。孩子嘛,都这样,小辉小时候认字也费劲。”她说着,看了一眼正耐心回答小弟弟问题的张小辉,眼神里带着鼓励,“我那会儿啊,也不跟他硬拗。你看,”她指了指院子角落一小块翻整过的土地,里面几株黄瓜苗刚抽出嫩叶,“我就带他来种黄瓜。告诉他,种子埋下去,得浇水、晒太阳,等啊等,它才肯冒芽。认字儿也一样,急不得。今天认一个‘大’字,明天认一个‘小’字,就像给小苗浇水,一天天浇,它就在心里生根了。你试试,别光让他坐着念,拿根小棍儿,在泥地上划拉,边玩边认,兴许就灵了。”

李婶听着,眼睛渐渐亮起来:“哎!这法子听着新鲜!边玩边学……秀芹姐,你带小辉是真有办法!这孩子现在多懂事,学习也不用你催了。”她看着安静下来的孙子,又看看张小辉,满是羡慕。

张大爷在一旁啃着瓜,听了也插话:“可不!秀芹妹子是明白人。带娃这事儿,就跟伺弄庄稼似的,得懂它的脾性,不能硬薅。”他话锋一转,眉头也皱了起来,“不过说起‘急’,我这心里也有桩事堵得慌!咱社区新开那养老食堂,本是个大好事,省得我们这些老家伙自己开伙了。可那菜,齁咸!我那天尝了口红烧肉,好家伙,咸得我灌下去两缸子水!跟管事的提了,人家说众口难调。这哪儿是难调啊,这是拿盐不当钱啊!我们这把年纪,吃这么咸,血压还要不要了?”张大爷说得有点激动,蒲扇摇得呼呼响。

“就是就是!”李婶也找到了共鸣,“还有啊,秀芹姐,咱们这片的小学,下午三点半就放学!像我们这样家里没闲人的,孩子谁接?送托管班吧,又是一笔开销,还不放心。三点半,这不上不下的点儿,真是愁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秀芹静静地听着,手里的蒲扇节奏依旧平稳。她看着张大爷因不满而涨红的脸,看着李婶眉宇间化不开的焦虑,看着两个在石桌旁嘀嘀咕咕的孩子。她没有立刻发表高论,只是不时点点头,眼神温和而专注,仿佛要把这些带着生活烟火气的抱怨和忧愁,都细细地收拢、沉淀下来。她递过去的水杯,她适时剥开的一块水果糖,她一句“老哥哥消消气”、“李婶别上火,总会有办法的”的轻声安慰,都像无形的丝线,熨帖着邻居们焦躁的心绪。

“日子嘛,总有这样那样不顺心的地方,”王秀芹的声音不高,却有种让人心安的沉稳,“咱们老街坊邻居住着,说出来,互相宽解宽解,心里就松快些。这些事,我记下了,回头也跟居委会的老姐姐们念叨念叨,兴许能往上反映反映。”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一股温润的泉水,悄然流淌在燥热的午后。

夕阳的金辉开始给四合院的青砖灰瓦镶上暖融融的边儿时,张家大爷和李婶才带着些许释然和小孙子告辞。小院又恢复了宁静,只剩下葡萄叶在微风里沙沙的细响和厨房飘出的饭菜香。

晚饭摆在了院中的小石桌上。几样清爽的家常小菜:拍黄瓜(用的就是张大爷送的)、蒜蓉空心菜、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小碟王秀芹自己腌的酱瓜。张小辉帮忙摆着碗筷,动作利落了不少。

李玄策踏着暮色进了院门,脱下一丝不苟的深色薄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浅灰色衬衣。一天的公务让他眉宇间带着不易察觉的倦色,但一踏入这方被槐荫和饭香笼罩的小天地,那紧绷的神经便不由自主地松弛下来。他深吸一口气,那混合着饭菜香、茉莉香和泥土气息的空气,仿佛是最好的解乏良药。

“舅舅,洗手吃饭!”张小辉喊了一声。

“哎,好。”李玄策应着,走到院角的自来水管旁洗手。

一家三口围着小石桌坐下。王秀芹给儿子盛了满满一碗绿豆粥,又夹了一筷子拍黄瓜放到他碗里:“尝尝,老张家自己种的,味儿正。”

李玄策咬了一口黄瓜,脆生生的,带着天然的清甜,暑气似乎都消了一半。“嗯,真不错,还是这种老味道好。”他赞道。

饭吃得差不多了,气氛温馨而放松。王秀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用筷子轻轻点了点桌面,语气如同闲话家常:“玄策啊,今儿后晌,老张大哥和李婶过来坐了会儿。”

“哦?”李玄策抬起头,咽下嘴里的粥,看向母亲。他知道母亲不是无故提起邻里串门的人。

“老张大哥说,社区那新开的养老食堂,菜做得太咸。”王秀芹的语气平实,像是在说今天黄瓜很脆一样自然,“他说提过意见,不管用。他担心老伙计们吃咸了血压高。李婶呢,是愁她家小孙子认字坐不住,还愁小学放学太早,三点半,家里没人接孩子,送托管又贵又不放心。”

她顿了顿,看着儿子,眼神里没有抱怨,只有一种平和的陈述:“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听着吧,又像是压在老哥哥老姐姐们心上的石头。过日子,不就图个顺心顺意么?吃不好,孩子没人管,心里可不就憋着股火?”

晚风拂过,葡萄叶子轻轻摇曳,筛下细碎的光斑在李玄策脸上跳动。他夹菜的动作停了下来,静静地听着母亲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着这些来自巷陌深处的“大事”。他深邃的目光落在母亲温和而带着关切的脸庞上,又掠过旁边正竖着耳朵听、眼神里带着点懵懂思索的张小辉。

忽然,李玄策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不是那种面对下属或同僚时的沉稳笑意,而是发自内心的、带着暖意甚至一丝孩子气的钦佩笑容。他放下筷子,身体微微前倾,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许:“妈,您这可是最了不起的‘小院外交’啊!”

“外交?”王秀芹一愣,随即失笑,“我个老婆子,懂啥外交?就是街坊邻居拉拉家常。”

“不,妈,”李玄策摇摇头,神情认真起来,“您不懂那些虚头巴脑的术语,可您做的,恰恰是最根本、最扎实的工作。您坐在这葡萄架底下,听着张大爷、李婶他们掏心窝子的话,这就是最原汁原味、不带半点水分的社情民意!是咱老百姓心里头最真切的盼头和难处。民生无小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上学,老人吃饭,哪一件拎出来,不是连着千家万户的心?”他的目光扫过张小辉,“小辉,你说是不是?你张爷爷想吃口淡点的饭菜,李奶奶想有人接小弟弟放学,这要求过分吗?”

张小辉被问得一愣,下意识地摇摇头:“不过分。”

“对,不过分。可就是这些看似简单不过分的事,汇集起来,就是我们要下力气去解决的大课题。”李玄策的目光重新回到母亲身上,充满敬意,“您这‘小院’,就是一座金矿!您这把年纪,这份心,这份耐心,这份能把街坊邻里聚拢起来、让他们愿意跟您说真话的本事,就是最宝贵的财富。您这‘小院外交’的作用,可大着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说着,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手机,直接拨通了秘书的电话:“小陈,是我。嗯,记一下:两件事。第一,联系一下民政和街道,重点了解一下我们部家属院所在社区以及类似老旧社区养老助餐点的普遍情况,尤其关注菜品口味偏咸的问题,看看是普遍现象还是个例,背后是成本控制问题还是管理问题,研究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反馈和调整机制,务必让老人吃得健康、可口。第二,关注一下城区小学,特别是双职工家庭集中区域小学的课后服务现状和需求,‘三点半难题’群众反映强烈,了解一下其他城市有没有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或者社区能否整合资源提供更安全实惠的托管服务。要快,形成个简要报告给我。对,就从我们眼皮底下开始摸底。”

他言简意赅地交代完,挂了电话。晚霞的余晖将他侧脸的轮廓映得格外清晰,那是一种将宏大关怀落实于细微处的务实。

王秀芹听着儿子条理清晰的电话,看着他雷厉风行的动作,脸上露出欣慰而温暖的笑容,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她没说什么大道理,只是拿起公筷,又给儿子夹了一大块酱瓜:“快吃吧,饭都凉了。”

张小辉捧着碗,看看雷厉风行打完电话的舅舅,又看看一脸慈祥平静给舅舅夹菜的外婆,再看看石桌上那盘碧绿的拍黄瓜和酱色油亮的酱瓜。他嘴里嚼着饭粒,眼神却有些飘忽,似乎在努力理解着什么。外婆的家长里短,怎么到了舅舅那里,就变成了要秘书立刻去查、去办的国家大事?那些张爷爷抱怨的咸,李奶奶发愁的早,这些他以前可能觉得只是老人唠叨的琐碎烦恼,此刻仿佛被舅舅赋予了全新的、沉甸甸的分量。他小小的脑袋瓜里,第一次模糊地意识到,家与国,那些顶顶重要的大决策,其根基,或许就深埋在外婆这小院的葡萄架下,在邻居们送来的这根带着毛刺的黄瓜里,在那些带着烟火气的抱怨和期盼之中。

晚风更轻柔了,带着茉莉的甜香,无声地流淌在李家的小院里。蝉鸣不知何时已歇,只有几只归巢的麻雀在屋檐下啾啾几声。昏黄的灯光亮了起来,将围坐在石桌旁的三代人的身影,温柔地投映在青砖地上,拉得很长很长。这方小小的四合院,像一个温暖的容器,盛满了最平凡的市井烟火,也悄然孕育着通往更广阔天地的理解与责任。王秀芹摇着蒲扇,看着儿子和外孙,脸上的笑容,是历尽沧桑后最满足的安宁。她的“小院外交”,没有惊涛骇浪,却在无声处,润泽着人心,也悄然连接着庙堂与江湖。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