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834章 老兵不死 (2014年6月30日 晚上)

津城的夏夜,空气里裹着海河特有的潮湿水汽,黏糊糊地贴在皮肤上。白天的喧嚣沉淀下来,只余下胡同深处不知疲倦的蝉鸣,一声接一声,像是给这老城打着疲惫的拍子。李玄策的车子悄无声息地滑入一条狭窄的旧巷,停在了一扇油漆斑驳的木门前。门楣上方,一盏瓦数不高的白炽灯,昏黄的光晕下,蚊虫飞舞,投下细碎凌乱的影子。

秘书刚要上前叩门,李玄策轻轻摆了摆手。他独自下车,站在那扇熟悉的木门前,深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陈旧木头、泥土和淡淡煤烟味的空气。五年了。自赵小满牺牲,他每年都会抽时间来津城看看赵叔,有时是公务顺道,有时是专程。每次站在这门前,心口那块被时光磨得粗粝却未曾消减分毫的钝痛,便会清晰地浮现出来。

门轴发出“吱呀——”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门开了。门后站着赵小满的父亲,赵德福。老人比去年似乎又佝偻了一些,背脊弯得像一张拉满的弓。稀疏的白发紧贴着头皮,脸上刀刻般的皱纹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更深。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工装背心,手里还拿着一个老旧的蒲扇。

“赵叔。”李玄策的声音放得很轻,带着一种刻意的、试图抚慰什么的柔软。

赵德福浑浊的眼睛在看清来人后,猛地亮了一下,随即又被一层更深的暮气笼罩。“玄策?”他有些不确定地唤了一声,声音沙哑干涩,像生了锈的门轴,“你…你怎么又来了?快进来,快进来!”他侧身让开,动作带着老年人特有的迟缓。

小院不大,收拾得异常干净。几盆半人高的月季开得正好,粉红的花朵在夜色里也显出几分倔强的生机。一张磨得发亮的旧藤椅,一张小方桌,就是院里的全部家当。墙角堆着几个空了的啤酒瓶,在月光下泛着幽微的光。

“坐,坐这儿。”赵德福指着藤椅,自己则拉过旁边一张小马扎,动作有些吃力。他拿起桌上一个掉了瓷的搪瓷缸子,里面是凉白开,“喝点水?天热。”

“好,谢谢叔。”李玄策顺从地坐下,接过缸子,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他环顾着小院,目光落在堂屋门框旁挂着的一个相框上。那是赵小满参军入伍时拍的证件照,穿着崭新的军装,年轻的脸庞英气勃勃,眼神明亮得如同燃烧的星辰。照片下沿,别着一枚小小的、褪色的三等功勋章。照片擦得一尘不染。

赵德福顺着李玄策的目光看过去,拿着蒲扇的手顿住了。他沉默地摇了几下扇子,扇出的风却吹不散弥漫在两人之间那份沉甸甸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远处的蝉鸣和蒲扇单调的“噗嗒”声在响。

“叔,”李玄策打破了沉默,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身体还好?”

“好,好着呢。”赵德福扯了扯嘴角,想露出一个笑,却只牵动了皱纹,“能吃能睡,厂里发的劳保钱,够花。”他顿了顿,目光又不由自主地飘向那张照片,声音低了下去,“就是…就是夜里,有时候,这耳朵边儿,总觉得还能听见他小时候满院子跑,咯咯笑的声音…醒了,就没了。”他抬起粗糙的手,用力抹了一把脸,仿佛要擦掉并不存在的灰尘,也擦掉眼底瞬间涌上的水光。

李玄策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闷得发疼。他太熟悉这种眼神了,那是一个父亲灵魂深处被永久剜去一块后留下的、无法填补的空洞。他放下搪瓷缸,身体微微前倾,从西装内袋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叔,”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奇异的抚慰力量,“今儿我来,给您带了个‘东西’。”

赵德福疑惑地看着他。

李玄策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点开了一个视频文件。他将手机屏幕转向赵德福,凑近了些,确保老人能看清。

屏幕亮起,光线映在赵德福苍老的脸上。画面里,是一间窗明几净的教室,一群穿着统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大概**岁的样子,正排着队形站在讲台前。孩子们的脸上带着稚嫩的紧张和兴奋。

背景音里,响起一个清脆的童声报幕:“下面请欣赏,三年级二班带来的津门鼓曲《玲珑塔》选段!所用唱腔资料,由我校‘小小非遗传承人’项目组,整理自津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的珍贵数字化档案——采集人:赵小满叔叔。”

当“赵小满叔叔”这五个字清晰地响起时,赵德福拿着蒲扇的手猛地一抖,扇子差点掉在地上。他那双浑浊的眼睛瞬间睁大了,死死地盯着屏幕,仿佛要将那小小的画面刻进灵魂深处。

清脆稚嫩、带着浓浓津腔的童音合唱响了起来:

“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

孩子们拍着手,晃着小脑袋,努力模仿着记忆中老艺人的腔调和韵味。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够标准,唱腔也显生涩,但那股子认真劲儿,透过屏幕扑面而来。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站在前排,小脸憋得通红,唱得格外卖力,眼睛亮晶晶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画面切换,是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围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好奇地听着里面传出的、经过数字修复后依然带着岁月杂音的鼓曲原声。老师指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化音频波形图,讲解着:“同学们,这就是赵小满叔叔当年用专业设备,一个字一个字保存下来的老艺术家的声音。没有他,很多宝贵的曲调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赵德福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下意识地伸出手,粗糙的、布满老茧的食指,颤抖着,极其小心地、轻轻地触摸着手机屏幕上那个正在唱歌的小女孩的脸颊。冰凉的屏幕触感传来,却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一滴浑浊的泪,毫无征兆地从他深陷的眼眶里滚落,砸在陈旧的工装裤上,洇开一小片深色。接着是第二滴,第三滴……他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肩膀无声地耸动着,压抑了多年的巨大悲恸,在这一刻被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和那个熟悉的名字彻底唤醒、释放。泪水顺着他刀刻般的皱纹肆意流淌,冲刷着岁月的尘埃和刻骨的思念。

“叔,”李玄策的声音也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他伸出手,覆盖在老人那只紧握着蒲扇、青筋暴起的手背上,传递着无声的力量,“您看,小满做的事,没白费。孩子们唱着呢,这东西…就断不了!小满他…活在这些调子里了。”

赵德福猛地吸了一下鼻子,抬起另一只颤抖的手,用力抹掉脸上的泪水,却越抹越多。他紧紧回握住李玄策的手,力道大得惊人,仿佛溺水的人抓住了唯一的浮木。他看着屏幕里那些鲜活的小脸,听着那熟悉的曲调被童声赋予新的生命,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像哭又像笑的声音,最终重重地点了点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那眼神里,有什么凝固了多年的东西,正在悄然松动、融化。

过了好一会儿,屏幕暗了下去。小院重归寂静,只有蝉鸣依旧。赵德福慢慢松开手,长长地、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那气息仿佛积压了太久太久。他拿起桌上的一个旧铝制酒壶和两个小酒盅,手不再抖了。

“玄策,”他声音沙哑,却比之前多了些力气,“陪叔…喝一盅?”

“好!”李玄策立刻应道。

清冽的廉价白酒倒入小盅,浓烈的酒香瞬间在夏夜的空气中弥漫开来,冲淡了悲伤的气息。两个男人,一老一少,在这简陋的小院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和朦胧的月色,默默地碰了一下杯。辛辣的液体滑入喉咙,带来一股灼热的暖流。

几杯下肚,赵德福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血色。李玄策开始轻声讲述,像拉家常一样,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叔,咱西疆那边,新修了好几条路,通到最偏远的牧区,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骑马翻山了……南边沿海,我们自己的大轮船,造的越来越好,跑得越来越远……小辉那孩子,最近懂事多了,知道用功了,昨天还给我背了首唐诗……”

他刻意避开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暗战、复杂危险的博弈,只挑那些温暖、充满希望的改变说。他说城市里新建的公园,说农村新通的自来水,说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他甚至还说起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小难题——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就像下午协调古墓和铁路那样,他是怎么绞尽脑汁想办法,最终各方都还算满意。

赵德福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神情随着李玄策的讲述而变化。听到孩子们上学容易了,他嘴角微微上扬;听到大轮船跑远了,他眼神里透出亮光;听到小辉懂事了,他不住地点头;听到李玄策解决难题的“笨办法”,他忍不住咧开嘴,露出缺了颗牙的笑容,笑骂一句:“你小子,打小就鬼点子多!”

他听得那么专注,昏花的老眼紧紧盯着李玄策,仿佛要从这个他看着长大的、如今身居高位的后生脸上,看到儿子小满曾经拥有的那份蓬勃朝气,看到这个国家正一步步走着的、充满希望的未来图景。那盘踞在眼底多年的、沉重的暮气,被这鲜活的话语一点一点驱散,一种久违的、微弱却真实的光亮,重新在他眼中点燃。

“玄策啊,”老人忽然伸出手,粗糙厚实的手掌,带着酒后的温热和积蓄已久的力量,重重地拍在李玄策的肩膀上。那一下拍得如此实在,带着一种托付和信任的千钧之力。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每一个字都像从胸腔深处锤打出来:“好好干!你们好好的……小满他……”老人的声音哽了一下,随即又无比坚定地吐出,“他就高兴!”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满小小的院落,将两人的身影拉长,投在斑驳的砖墙上。藤椅旁的小方桌上,两个空了的酒盅反射着清冷的光泽。李玄策带来的那部手机,静静地躺在桌上,屏幕已经暗了。院角那几盆月季,在夜色里无声地吐露着芬芳。

两人没有再说话,只是默契地再次斟满了酒盅。瓷盅相碰,发出一声清脆悦耳、仿佛能穿透黑夜的轻响。所有未尽的言语、深沉的哀思、无尽的期许,都融进了这月下的无声对酌里。赵德福脸上的泪痕早已干涸,眼神里不再是空洞的悲伤,而是一种混合着释然、慰藉和某种坚定信念的复杂光芒。他仰头,将那一小盅辛辣的液体一饮而尽,喉结滚动,像咽下了半生的苦涩,也咽下了对未来的无声承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玄策也干了杯中酒。辛辣感从喉咙直冲而下,却在胸中化开一片滚烫的暖意。他看着眼前这个脊梁重新挺直了几分的老人,仿佛看到了一座历经风雨却依旧屹立的山峦。他拿起手机,又点开一个加密相册,翻出一张照片,递到赵德福眼前。

照片是昨晚在家拍的。灯光下,张小辉正趴在书桌前画画。画纸上,一个穿着旧式军装、笑容灿烂的年轻人(笔触稚嫩但神韵依稀可辨),正站在一座高高的、闪着光芒的塔前(塔的形状有些像信号塔,又有些像玲珑塔)。塔下,围着许多小人儿,手拉着手。画的右上角,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舅舅的塔,我的家”。桌角,还放着一本翻开的、明显属于孩子的津门鼓曲入门画册。

赵德福的指尖轻轻抚过手机屏幕上外孙稚嫩的画作,抚过那个被孩子用想象重塑的儿子形象,抚过那座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塔”。他布满老茧的指腹在冰凉的屏幕上停留了很久,很久。最终,他抬起头,望向深邃的夜空,望向那轮亘古不变的明月,嘴角缓缓地、缓缓地向上弯起一个极其微小却无比真实的弧度。那笑容里,有泪光洗刷后的澄澈,有悲伤沉淀后的宁静,更有一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微弱却坚韧的光芒。这光芒,无声地诉说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精神,将在新的歌声与画笔中,永世长存。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