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尾巴,阳光已带着盛夏的灼热,慷慨地泼洒在南方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滨海城市。空气里混合着海风的咸湿与远处工业区特有的、金属与机油在高温下蒸腾出的复杂气息。李玄策乘坐的黑色轿车,平稳地驶离喧嚣的主城区,拐进一片规划整齐、绿树掩映的新区。这里,一座外观现代、融合了工业美学元素的建筑群映入眼帘——这正是他此行的目的地,“滨海市先进制造职业技术学校”。
车门打开,一股不同于空调车厢的、带着机器余温的微热空气扑面而来。李玄策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扫过校门口镌刻着校训的巨大金属雕塑——“精工铸魂,匠心筑梦”。他今天身着简单的浅灰色夹克和深色长裤,刻意淡化着身份,但眉宇间那份沉稳与洞悉一切的气度,依然让早早等候在校门口的教育厅、人社厅相关官员以及校领导们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背。
“李部长,欢迎莅临指导!”头发花白的老校长快步迎上,声音洪亮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他身后,是几位穿着深蓝色工装、神情朴实的厂方代表。
李玄策伸出手,有力地与校长和厂方代表一一相握,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王校长,辛苦了。还有各位师傅,你们才是今天的主角。我是来学习的,看看我们这‘试验田’里的‘新苗’长得怎么样了。”他的目光在几位厂方代表中扫过,最终停留在一张黝黑、敦实,眼角刻着深深皱纹的脸上。那人的眼神里,有惊讶,有激动,更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暖意。
“铁柱?”李玄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的确认。
“玄策…哦不,李部长!”王铁柱,这位哈市第一精密刀具厂的特种钢材淬火工艺师,也是李玄策大学时代睡在下铺的兄弟,憨厚地笑着,用力搓了搓布满老茧的手,“厂里派我过来带几个好苗子,顺便跟学校交流下新设备操作的心得。真没想到是您来视察。”
两只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岁月的风霜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份同窗共寝的情谊,以及扎根基层、心系实业的共同底色,让这跨越二十多年的重逢瞬间消弭了身份的差距。李玄策拍了拍王铁柱结实的肩膀:“好!有你在,我就更放心了。走,带我去看看咱们的‘车间课堂’。”
没有冗长的会议室汇报,李玄策直接要求进入实训基地的核心区域——与学校深度合作的“宏图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校内实训车间。推开厚重的隔音门,一股截然不同的声浪瞬间包裹了众人。不再是校园的宁静,而是充满了力量感的交响:高速旋转的电机低鸣,精密导轨滑动时细微的“嘶嘶”声,冷却液喷溅的淅沥,以及金属切削时那特有的、尖锐却又规律的“嗤嗤”声浪,共同奏响着现代工业的序曲。
车间异常明亮整洁,巨大的落地窗引入充足的自然光,与顶棚排列整齐的LED灯带交相辉映。地面光可鉴人,各种管线被规整地收纳在桥架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排排闪烁着指示灯、造型充满未来感的先进设备——高精度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激光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每一台都价值不菲,此刻,正由身着统一蓝色实训服、戴着护目镜的学生们操作着。
李玄策放轻脚步,示意陪同人员不要打扰,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猎手,目光敏锐地观察着每一个工位。在一个五轴加工中心前,他停下了脚步。操作设备的是一个约莫十**岁的男生,名叫周强。他神情专注,嘴唇微微抿着,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而稳定地输入着参数,眼睛紧紧盯着监视器上复杂的加工路径模拟图。旁边的卡具上,固定着一块闪着银光的特种合金毛坯。
王铁柱轻声介绍:“这小子,手稳,心细,学东西快。厂里新进的那批瑞士机床,操作手册全是德文英文,他啃了小半个月,现在比有些老师傅还溜道。现在加工的,是我们厂一个新产品的关键部件,公差要求在微米级。”他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仿佛在介绍自己最得意的徒弟。
李玄策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周强行云流水般的操作,直到一个复杂的曲面加工工序完成,机床进入自动运行状态。周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一抬头,猛地看到站在工位旁、正含笑注视着他的李部长和一大群领导,脸“唰”地红了,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别紧张,”李玄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操作得很熟练,心很定。这活计,看着机器转,手上几个按钮,但心里的‘图纸’和手上的‘分寸’,一点都不能差。不容易。”他走近一步,仔细看了看卡具上正在被精密切削的工件,那流畅的弧度和光洁的表面,仿佛一件正在诞生的艺术品。“这材料,看着像是高温合金?加工参数不好调吧?”
周强没想到这位大领导一眼就能认出材料,还懂加工难点,紧张感消了大半,鼓起勇气回答:“报告领导,是镍基高温合金718。硬,黏,散热难。转速、进给、冷却液压力都得配合好,不然刀尖磨损快,还容易产生加工硬化层。王师傅带着我们试了好多次才找到最优参数组合。”他指了指旁边工作台上几个磨损程度不同的刀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