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12章 寒潮·涟漪 (2012年11月25日 - 12月初)

京城,问号在风中旋舞

深秋最后的斑斓,被一场猝不及防的寒流彻底抹去。京城的天空,像一块巨大的、脏污的铅板,沉沉地压在鳞次栉比的楼宇之上。朔风呼啸着,如同无形的巨鞭,抽打着光秃秃的枝桠,发出呜呜的悲鸣。街道上,行人裹紧厚重的冬衣,缩着脖子,步履匆匆,呵出的白气瞬间被风撕碎、卷走。枯黄的落叶被寒风裹挟着,在冰冷的柏油路面上打着旋儿,时而贴地疾走,时而腾空乱舞,像无数个巨大而焦灼的问号,在灰蒙蒙的天地间徒劳地盘旋,最终无力地堆积在墙角或车轮之下。

这无形的问号,不仅仅飘荡在街头巷尾,更沉沉地压在人们的心头。报纸的头版头条、网络论坛的热门话题、街角小摊收音机里传出的议论声,甚至公交地铁上陌生人压低嗓音的交头接耳,都聚焦在同一个词上——“异地高考”。一份刚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政策草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或只是表面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汹涌的涟漪。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味道:期待、焦虑、不平、茫然……混杂在初冬凛冽的寒气里,吸一口都带着沉甸甸的份量。

“听说没?门槛又降了!以后阿猫阿狗都能在这儿高考了?”

“凭什么?我们累死累活买学区房,孩子拼死拼活考重点,到头来名额被挤占?”

“唉,我家孩子从小在这儿长大,教材都不一样,回老家考不是明摆着吃亏吗?政策再不改,娃的前程就毁了!”

“教育资源就那么多,都涌进来,谁受得了?教学质量下降怎么办?”

咖啡馆巨大的落地玻璃窗上,凝结着一层厚厚的白雾,模糊了窗外的萧索街景,也像极了人们心中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靠窗的位置,几个衣着体面的中年人正激烈地争论着,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国家安全的神经中枢,李玄策的办公室内暖气充足,却因主人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凝重而显得有些清冷。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旁,散落着几份被红蓝笔反复圈画过的剪报和厚厚的舆情简报。最上面一份的标题触目惊心:《异地高考:公平诉求下的资源困局与阶层焦虑》。旁边,是几份打印出来的网络热帖截图,充斥着“教育特权”、“资源挤兑”、“寒门再难出贵子”等极具煽动性和对立性的字眼,每一个都被红笔重重圈出,旁边是李玄策凌厉的笔迹:“警惕极端化!关注潜在煽动点!”

李玄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对着办公桌。窗外是铅灰色的天空和风中狂舞的枯枝。他穿着熨帖的深色制服,肩章上的星徽在室内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然而,此刻他挺拔的身影却透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他一只手插在裤袋里,另一只手的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冰凉的窗玻璃,发出极轻微的“笃、笃”声。

“教育,国之根本,也是民之命脉…”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玻璃,投向城市灰蒙蒙的远方,心中无声地低语,“这政策,牵动的是千万家庭的心,是无数孩子的前程,更是社会情绪的敏感神经。公平的诉求,是正当的,是火种;可承载力的极限,是冰冷的现实,是干柴。这把火点起来,是照亮前路,还是焚毁桥梁?” 那份舆情简报上被圈出的尖锐字眼,在他脑中盘旋,像毒蛇吐信。他敏锐地嗅到了其中潜藏的危险——极端化、对立化,以及可能被别有用心者点燃、利用,最终酿成群体**件或社会撕裂的巨大风险。这无形的涟漪,比窗外的寒风更让他感到刺骨的冷意。

他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浓茶,抿了一口。苦涩的味道在舌尖弥漫,却未能驱散心头的沉重。那些剪报上描述的困境,那些网络帖子里宣泄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这让他想起了自己遥远的童年,在资源匮乏的乡村,靠着母亲王秀芹微薄的工资和父亲偶尔带回的鱼获,在简陋的教室里追逐知识的光亮。那份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他感同身受。可如今,站在更高的位置,他看到的却是更复杂的图景:渴望与焦虑交织,公平与承载力角力,理想与现实碰撞。这绝非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决心已下。李玄策脱下制服外套,换上深色的便装夹克。他需要离开这指挥塔,沉下去,去听一听大地真实的脉动。

场景一:城中村,出租屋的微光与忧虑

车子七拐八绕,停在一片低矮、密集的城中村边缘。空气中弥漫着潮湿、油烟和廉价洗涤剂混合的味道。狭窄的巷道上方,各种电线如同蛛网般纠缠。李玄策在一名便装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走进一栋外墙斑驳的筒子楼。楼道昏暗,堆满了杂物。

敲开其中一扇薄薄的铁皮门。开门的是一位面容憔悴的中年妇女,身后是同样疲惫的丈夫和一个约莫十岁左右、正趴在低矮饭桌上写作业的男孩。屋内空间逼仄,只容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旧衣柜。唯一的窗户对着另一栋楼的墙壁,光线昏暗。一盏瓦数不高的白炽灯,是唯一的光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领导…请进,地方小…” 男人搓着手,有些局促。女人忙着倒水,用的是掉了瓷的搪瓷缸。

李玄策摆摆手,示意他们不用忙。他的目光落在那个写作业的孩子身上。孩子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小脸冻得有点红,手指也有些红肿。他正低着头,一笔一划地写着,眼神里带着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认真和一丝忧虑。

“孩子学习怎么样?” 李玄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温和,蹲下身,视线与孩子平齐。

孩子抬起头,怯生生地看着眼前这位面容沉静、眼神深邃的陌生人,小声说:“还…还行。” 他的手指下意识地抠着铅笔上已经磨损的漆皮。

“听说新的高考政策出来了?” 旁边的男人叹了口气,接过话头,愁容满面,“领导,我们两口子在这儿打工快十年了,孩子从幼儿园就在这儿上的。老家?老家教材都不一样,亲戚也多年不走动了,回去两眼一抹黑啊!可留在这儿…” 他看了一眼简陋的屋子,又看看孩子,“门槛这么高,我们这种没户口没房子的,娃能考得上吗?这不等于…等于让娃去跳火坑吗?” 女人的眼圈也红了,默默用围裙擦了下眼角。

昏暗的灯光下,李玄策清晰地看到孩子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映着对“留下”的渴望,以及对“火坑”的懵懂恐惧。他注意到孩子冻红的手指紧紧攥着那支旧铅笔,也注意到他那个洗得发白、边角已经磨损起毛的书包。心头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微沉。他伸出手,不是去拍孩子的头,而是轻轻碰了碰孩子红肿的手指,触感冰凉。“天冷,注意保暖。” 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涩然。

场景二:名校门外,焦虑的寒流

午后,京城一所知名的重点中学门外。寒风并未阻挡家长们接孩子的热情,各种车辆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衣着光鲜的家长们三五成群,裹着昂贵的羽绒服,低声交谈着,目光却紧紧锁定着校门。

李玄策像一个普通的接孩子的家长,混在人群中。他竖起耳朵,捕捉着寒风送来的只言片语。

“…王姐,你们家学区房是前年买的吧?花了多少?八百?啧,现在好了,政策一松,门槛降低,多少人削尖脑袋往里钻?我们花这么大代价图什么?”

“就是!师资就那么多,教室就那么大,都涌进来,教学质量能不下降?升学率还能保证?这对我们孩子公平吗?我们交的税都喂狗了?”

“听说隔壁班有个孩子,父母就是菜市场卖菜的,没户口,现在也想着转进来呢!以后跟咱孩子一个班?这环境能一样吗?不是拉低档次?”

“我打听过了,得赶紧找关系,看能不能给孩子报几个竞赛班,多拿点证书,不然以后竞争更激烈,吃亏大了!”

语气中的焦虑、不满甚至隐隐的优越感和排他性,像冰冷的针,刺入李玄策的耳中。他观察着这些家长:有的眉头紧锁,手指烦躁地点着手机屏幕;有的抱着胳膊,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有的则激动地挥舞着手臂,向同伴宣泄着不满。他们的焦虑是真实的,甚至带着某种恐慌。校门口巨大的电子屏上,鲜红的“追求卓越,勇攀高峰”标语在寒风中闪烁,与家长们脸上的忧心忡忡形成了刺眼的对比。李玄策的心头,那份沉重感又添了几分。

离开喧嚣的校门口,李玄策又来到市教育部门。一间朴素的会议室里,几位相关负责人正襟危坐,面前摊开着厚厚的报表和数据图。

“李部长,情况就是这样。” 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老局长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深深的无奈和审慎,“我们完全理解流动人口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诉求,这是基本人权。但是,现实的压力非常大。” 他用手指点着图表上的数字,“您看,近五年来,随迁子女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5%,而我们的学位供给、师资力量、校舍扩容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个节奏。财政投入已经尽力倾斜,但缺口依然巨大。”

他翻过一页,是几张不同学校教室、宿舍的实景照片,无不显示着人满为患的拥挤状态。“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是我们的底线。如果为了满足‘公平’的呼声,不顾承载能力盲目放开,导致大班额、师资稀释、管理混乱,最终受害的还是所有孩子,包括本地的和流动的。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老局长抬起头,目光恳切,“改革势在必行,这一点我们很清楚。但怎么改?需要时间,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更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期。急不得,也乱不得啊!”

李玄策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数字和拥挤的照片。每一次倾听,都让他更深切地感受到这潭水的浑浊与深度。流动人口子女眼中对“留下”的渴望是那么灼热,本地家长对“公平”的焦虑是那么真切,地方政府面对的现实困境又是那么冰冷坚硬。这绝非一道简单的对错题。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的阶梯,是点亮未来的火种。然而,这阶梯的每一级,都需要稳固的基石;这火种,需要合理的空间才能燎原。强行攀爬,基石不稳则梯毁人亡;无序燃烧,火种失控则玉石俱焚。内心的独白带着沉甸甸的份量:“这基石,这空间,如何铸就?如何平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深夜。喧嚣的城市逐渐沉寂,寒风依旧在窗外呜咽。李玄策的办公室里,只亮着一盏台灯,昏黄的光晕将他伏案的身影拉长,投射在堆满文件的墙壁上,像一个沉默的思想者剪影。他面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感。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每一盏灯下,或许都有一份关于孩子未来的焦虑或期盼。他脑海中回响着出租屋里男人的叹息、名校门外家长的抱怨、老局长无奈而审慎的话语。

判断已然清晰。政策讨论本身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民意的正常表达。但这股讨论的浪潮中,暗流汹涌。极端化、对立化的言论如同毒草,极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煽动,成为制造群体**件、撕裂社会共识的导火索。而校园,作为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末梢,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净土,绝不能成为情绪对抗和外部势力渗透的战场!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拨通了一个专线。听筒里传来清晰的待接音。几秒后,一个沉稳的声音应答:“这里是总值班室。”

“我是李玄策。” 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关于当前‘异地高考’政策引发的社会关注,传达以下指示,立即执行!”

他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带着清晰的指令波纹扩散开去:

“第一,网信部门牵头,协同宣传口,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对恶意捏造、传播谣言,煽动地域对立、群体仇恨,刻意渲染恐慌、挑拨矛盾的言论和账号,第一时间锁定证据,依法依规坚决处置!要打早打小,绝不允许形成气候!”

“第二,治安、内保部门联动,密切监测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特别是学生家长群体)的情绪波动和社会面动态。对校园周边、教育机构附近等敏感区域,增派便衣力量,提高见警率。发现任何借机滋事、非法聚集、扰乱秩序的苗头,务必露头就打,果断处置,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面平稳有序。”

“第三,重中之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政负责人,立即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要深入排查涉校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加强校园门禁、巡查和安保力量。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 李玄策的语气骤然加重,“要警惕外部势力利用社会热点,向校园渗透,传播错误思潮,煽动学生情绪!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政策调整,相信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决心和步骤。确保校园绝对安全,学生思想稳定!”

“第四,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立即组织精干力量,针对政策草案中的核心关切和公众疑虑,准备通俗易懂、权威详实的解读材料。通过官方渠道、权威媒体,主动发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既要传递推进教育公平的坚定决心,也要阐明政策实施的复杂性、长期性和审慎推进的原则,争取最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仿佛在给电话那头的人消化理解的时间,也让自己的指令更清晰地烙印下去:

“同志们,教育公平,关乎民心所向,关乎社会长治久安,更关乎国家未来人才根基!此事敏感度高、牵涉面广、影响深远。各部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内紧外松,协同配合,严密监控,果断处置,确保平稳!此令,立即传达执行!”

“是!明白!坚决执行!” 电话那头传来斩钉截铁的回应。

放下电话,办公室重新陷入寂静。只有台灯发出轻微的电流声。李玄策靠在高大的椅背上,长长地、无声地吁了一口气。指令已发出,如同在汹涌的暗流中投下了镇海的神针。但这仅仅是开始,那关于公平、承载、未来的巨大问号,依然沉甸甸地悬在心头,等待着他和这个国家去一步步解答。窗外的寒风,似乎更紧了。

南方的寒意,锥心之痛

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湿冷的空气像无数细密的冰针,无孔不入,钻透衣物,直刺骨髓。这种冷,比北方干冽的寒风更让人难以忍受,仿佛能渗透进灵魂深处。

王秀芹佝偻着背,独自坐在自家堂屋中央。一个小小的炭火盆放在脚边,里面几块蜂窝煤燃着微弱的蓝色火苗,努力散发着有限的热量,却难以驱散这深入骨髓的湿寒。屋子里光线昏暗,只有火盆的光映着她布满深刻皱纹的脸,显得格外苍老和孤寂。屋外,寒风穿过老屋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如同呜咽般的声响。

突然,刺耳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死寂般的寒冷和寂静。那声音在空旷的堂屋里显得格外突兀和惊心。

王秀芹被惊得一颤,浑浊的眼睛望向墙角那个老旧的黑色座机。她迟疑了一下,还是慢慢站起身,蹒跚地走过去,拿起那沉重的听筒。

“喂?” 她的声音干涩沙哑。

听筒里传来的,是女儿带着浓重哭腔、断断续续、甚至有些语无伦次的声音:“妈…妈…小宝…小宝在学校…又…又被人欺负了…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秀芹的心猛地一缩,握着听筒的枯瘦手背,指关节瞬间因为用力而泛出死灰般的白色,微微颤抖起来。

“他们…他们骂他…说他爸是劳改犯…是…是坏种…根儿里就是坏的…呜…没人跟他玩…还…还把他的作业本撕了…扔到水沟里…老师…老师看见了…也没怎么管…就说小孩子打闹…呜…妈…我该怎么办啊…小宝回来就哭…饭也不吃…缩在屋里不出来…我…我…”

女儿泣不成声的话语,像一把把烧红的、淬了剧毒的钢针,狠狠地、精准地扎进王秀芹心上最柔软的地方!一股比屋外湿冷空气更刺骨、更尖锐的寒气,从她的脚底板猛地窜起,瞬间冲上天灵盖!她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铁钳般的大手狠狠攥住、揉捏,疼得她眼前发黑,呼吸骤然停滞,几乎要背过气去!

“啊…” 一声短促的、压抑到极致的抽气声从她喉咙里挤出来。另一只枯瘦如柴、布满老年斑的手,仿佛出于本能般,猛地、死死地抓住了身旁那张用了大半辈子的旧木桌的桌角!指甲因为过度用力,深深地抠进了那早已包浆的木头纹理里,甚至能听到细微的“嘎吱”声,仿佛要将自己的指骨都嵌进去!她佝偻的背脊瞬间僵硬地挺直,像一张拉满的弓,嘴唇死死地抿成一条毫无血色的直线,瘦削的下颌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着。

浑浊的老眼里,先是因极度的震惊和愤怒而骤然睁大,瞳孔紧缩。随即,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水雾迅速弥漫开来,淹没了那点微弱的火光倒影,紧接着是深不见底的、锥心刺骨的痛苦!那痛苦如此巨大,几乎要将她单薄的身体撕裂!

外孙小宝那张天真无邪、总是带着甜甜笑容的小脸,此刻无比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可这张小脸上,此刻却布满了惊恐的泪水、委屈的抽噎,那双纯净的眼睛里,盛满了被孤立、被羞辱、被称作“坏种”的恐惧和绝望!她仿佛清晰地“看到”了那个画面:瘦小的外孙在放学路上被一群孩子推搡、辱骂,他的书包被扯坏,作业本被撕碎、扔进肮脏的水沟…他像一只受惊的小兽,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无人庇护…

“造孽啊…” 王秀芹的灵魂在无声地呐喊、泣血,“大人的错…天大的错…凭什么要报应到我孙儿头上?他还是个没长开的嫩苗苗啊!他还是个啥都不懂的娃啊!那些挨千刀的…心咋就那么狠?老师…老师的心也是石头做的吗?!” 巨大的悲愤和心痛像汹涌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让她窒息。

女儿那带着哭腔、描述着冰冷残酷现实的电话,像一把生锈的、却异常锋利的钥匙,猛地、粗暴地捅开了王秀芹记忆深处那扇尘封已久的闸门。

眼前炭火盆里那跳跃的、微弱的蓝色火苗,开始扭曲、变形、拉长…周围的昏暗褪去,冰冷潮湿的空气变得温暖干燥。眼前的景象骤然变幻——

那是几十年前,一个同样寒冷的冬日午后,但阳光却出奇地灿烂、温暖。画面清晰得如同昨日:在乡村小学简陋的土坯教室外,一片被踩得结实的泥土地操场上。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带着金黄的暖意。

年幼的李玄策,大约**岁的样子,穿着一身洗得发白、膝盖和袖口都打着细密补丁的旧棉袄,却干干净净。他正蹲在泥地上,手里拿着一根小树枝,耐心地在地上划拉着,教给旁边更小的妹妹李月竹认字。小月竹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小辫,小脸冻得红扑扑的,眼睛亮晶晶的,认真地跟着哥哥的笔画比划。

周围,还围着五六个同样穿着朴素、甚至有些破旧的孩子们。他们的小脸都红扑扑的,有的吸溜着鼻涕,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纯粹的、无忧无虑的笑容,像初春田野里绽放的小花。阳光洒在他们身上,跳跃着金色的光斑。

“哎呀!” 突然,一个跑跳着的小男孩不小心绊了一跤,重重地摔在硬土上,大概是磕疼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蹲在地上的李玄策立刻扔下树枝,像个小大人一样飞快地跑过去。他没有嘲笑,没有犹豫,伸出小手用力地把那个摔倒的男孩扶起来,还认真地帮他拍打掉身上沾的泥土和草屑。旁边一个梳着羊角辫、脸蛋圆圆的小姑娘,赶紧从自己鼓囊囊的小口袋里掏出一颗被捂得温热的野果子——那可能是她舍不得吃,珍藏了好久的宝贝——毫不犹豫地递到那个还在抽噎的男孩面前,奶声奶气地说:“别哭啦,给你吃!可甜了!”

小男孩看着那红彤彤的果子,眼泪还挂在脸上,却咧开嘴笑了。其他孩子也都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安慰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如同山涧最纯净的溪流撞击卵石,又像一串串被阳光晒暖的银铃在风中摇响,毫无杂质,充满了纯粹的善意和温暖的友爱,在空旷的操场上欢快地回荡。不远处,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师,背着手看着这一幕,虽然脸上表情依旧严厉,但眼神深处,却流露着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关爱与期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记忆的暖流,带着阳光的芬芳和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汹涌地冲刷着王秀芹此刻被冰冷现实冻结的心湖。那温暖的、充满互助友爱的画面,与电话里女儿描述的、外孙在学校遭受的冰冷欺凌、刻薄孤立,形成了无比残酷、无比刺眼的对比!

那时的贫穷是实实在在的,破衣烂衫,粗茶淡饭。可是,孩子们的心啊,是透亮的,是干净的,像山泉水!他们懂得分享一颗野果的甜,懂得扶起摔倒的伙伴,懂得用最纯真的笑容温暖彼此。可现在呢?

王秀芹茫然地看着眼前跳跃的、微弱的蓝色火苗,炭火的光映在她浑浊的泪眼里,摇曳不定。巨大的痛苦和无法理解的困惑,像无数条冰冷的、带着荆棘的藤蔓,从心底疯狂滋生、缠绕、勒紧,让她几乎窒息。

“那时候…穷是穷…” 她干裂的嘴唇无声地翕动着,只有自己能听见灵魂深处的诘问,“可娃们的心…是亲的啊!是热的啊!一颗果子,一个搀扶…现在这世道…房子高了,马路宽了,学校也漂亮了…可人心…人心咋就变得这么冷?这么硬?这么刻薄?大人的错…天大的错,为啥要让一个嫩生生的娃儿去扛?这书…读的是学问,咋就把人心…读得比石头还硬了?”

屋外,寒风呜咽着,穿过老屋的缝隙,发出长长的、如同挽歌般的哀鸣。堂屋里,只有炭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爆裂声。王秀芹枯坐着,像一尊被时光和痛苦风化的石像,怀里紧紧抱着那份来自遥远过去的、虚幻的温暖,独自对抗着眼前这无边无际、深入骨髓的寒意与困惑。那寒风卷起的、带着问号的落叶,似乎也飘进了这南方的陋室,在她心头盘旋不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