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705章 风沙中的棋局(2012年10月20日)

蓝笔,代表文化与认同,是纽带,是灵魂:

笔尖的颜色切换,如同蘸饱了历史的墨汁。它在地图上几个沉淀着千年时光的名字上,郑重地画下星标:喀什,这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莎车,叶尔羌汗国的故都;库车,龟兹古乐的摇篮。“十二木卡姆…” 李玄策的笔尖在喀什的位置顿了顿,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苍凉乐声,“不能让它只躺在博物馆冰冷的展柜里,成为供人凭吊的标本。它应该在巴扎(集市)的热闹里,在节日的欢庆中,在年轻人的歌喉里重新活过来!” 他的目光又落在“艾德莱斯绸”几个字上,“那丝绸上流转的光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要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提到教育,他的语气更加深沉:“学校的双语教育,是沟通的桥梁,是知识的钥匙。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 他抬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办公室的墙壁,望向深邃的夜空,“要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璀璨无比!在这片共同的星空下,维吾尔族的文化、哈萨克族的文化、汉族的文化…每一颗星星都独一无二,都闪耀着自己的光芒!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壮丽的天穹,缺一不可!” “和而不同”四个字,在他心中不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具象为生动的画面:肉孜节或古尔邦节时,清真寺悠扬的唤礼声,与春节街头震天的锣鼓鞭炮声,在不同的时空和谐共鸣;热闹的巴扎上,刚出炉的烤包子散发着孜然与羊肉的浓烈香气,与旁边小摊上茶叶蛋的醇厚卤香,在空气中奇妙地交织、萦绕,共同构成了人间烟火最真实、最温暖的气息。

黑笔,代表安全与底线,是利剑,是坚盾:

最后,他拿起了黑色的铅笔。笔尖变得异常沉重,带着千钧之力。它在地图上的几个区域——那些报告中标明的重点、敏感地带——顿住,笔力几乎要透纸背。办公室的空气仿佛也随之凝固。“对豺狼…” 李玄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凛冽的寒意,“猎枪,必须时刻擦亮!情报的网,要织得密不透风!露头就打,绝不手软!” 然而,那锐利的眼神中,并未只有纯粹的杀伐之气。他的笔尖微微抬起,仿佛在无形的沙盘上,点向那些可能被蛊惑、裹挟的迷茫身影,“…但对那些一时迷失了方向的羔羊,要伸出手,用力地、坚定地把他们拉回来!情报,贵在精准,贵在及时!绝不能因我们的疏忽或粗暴,‘伤及无辜’!” 他深知,任何一次误判或扩大化,都可能在这片本就敏感的土地上,撕开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成为敌人攻击的口实,成为隔阂的源头。

当最后一笔落下,窗外的天际线已透出黎明前最深邃的靛蓝,一丝微弱的鱼肚白挣扎着从东方蔓延开来。李玄策直起身,长久地凝视着这张被他赋予了战略意志的地图,如同一位将军在审视自己的作战沙盘。片刻后,他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拨通了一个加密线路。声音沉稳,不容置疑:“加密电文,即刻发出。西疆方面,启用预案‘昆仑’,执行人:巴哈尔·艾力。”

黎明时分,西疆首府,乌市。

一辆黑色的轿车无声地滑入戒备森严的机关大院。车门打开,一条穿着熨帖深色夹克裤的长腿迈出,随即,一个身材挺拔如胡杨的身影稳稳站定。巴哈尔·艾力,这位有着典型维吾尔族深邃轮廓的中年男子,风尘仆仆,眼角带着长途跋涉的倦意,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如同翱翔在帕米尔高原上空的鹰隼,锐利、沉静,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洞察人心。

他刚从南疆最偏远的牧区回来,在那里,他与牧民同吃同住,倾听草场退化带来的忧虑,感受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敏锐地捕捉着暗流下涌动的各种声音。走进那栋肃穆的办公楼前,他习惯性地、几乎是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按了按左胸口袋的位置。那里贴身放着一枚小小的、温润的物件——不是鹰笛,而是一块用和田青玉籽料精心打磨的平安扣,上面用古老的回鹘文刻着一个词:“守护”。这是他参军离家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塞给他的唯一礼物,承载着一位父亲无言却厚重的期望与嘱托。指尖触及那温润的玉石,一股沉稳的力量仿佛顺着血脉流入心间。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领导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将一份标注着“李玄策副部长亲批”的加密文件推到他面前,并传达了核心指示与赋予的重任——全面负责西疆特殊时期的情报网络建设与关键行动,协调各方,确保稳定大局。文件上那熟悉而极具分量的签名,让巴哈尔心头一凛。

他拿起文件,迅速而专注地翻阅着,眼神锐利地扫过每一行字。室内只听见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几分钟后,他合上文件,抬起头。没有慷慨激昂的誓言,没有拍胸脯的保证,他只是挺直了脊梁,目光坦然而坚定地迎向领导,用带着南疆口音但异常清晰的汉语沉声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我了解这片土地。我熟悉它戈壁的每一道沟壑,绿洲的每一条水渠,城市的每一条街巷。我听得懂风里传来的每一种声音——欢庆的鼓点,集市的笑语,牧人的长调,还有…那些试图隐藏在阴影里的窃窃私语。” 他顿了一下,手再次无意识地按了按胸口,“请首长放心。我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这里的安宁。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

他的勇猛,早在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反劫持行动中,用鲜血和果敢证明过。而他的谋略,则体现在无数次深入基层,将可能燎原的矛盾纠纷,消弭于推心置腹的交谈、一碗热茶、一次公正的调解之中。雷霆手段与春风化雨,在他身上奇异地融合。

正午,喀什噶尔,百年老茶馆。

时间仿佛在这里流淌得格外缓慢。慷慨的正午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喀什老城迷宫般交织的巷陌里。土黄色的夯土墙壁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温润,反射着暖融融的光。空气仿佛被各种浓郁的气息浸泡透了:炭火上滋滋作响的烤羊肉串,孜然粉与羊油在高温下爆裂出的浓烈焦香;馕坑里刚出炉的热馕,带着小麦最原始的、质朴而诱人的焦香麦甜;还有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的、醇厚得化不开的砖茶气息,混合着老木头、尘土和阳光的味道,构成喀什老城独一无二的嗅觉记忆。

镜头穿过喧嚣的街市,聚焦在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茶馆。门脸不大,土黄色的墙壁上布满了时光的痕迹,木质雕花的窗棂早已褪色,却依然精巧,阳光透过镂空的花纹,在室内投下斑驳陆离、不断摇曳的光影。茶馆中央,是一方巨大的土炕,上面铺着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手工羊毛地毯。几位银须飘飘的维吾尔族老人盘腿而坐,花帽下的面容安详,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的每一条皱纹都仿佛蕴藏着故事。他们捧着粗陶碗,小口啜饮着琥珀色的茯茶,低声交谈,偶尔发出低沉的笑声。墙壁上,挂着一把擦拭得锃亮的冬不拉和一块色泽暗淡却依旧精美的老挂毯,无声诉说着过往。角落里,一台老旧的彩色电视机正播放着维语新闻,声音开得不大,成为背景音的一部分。

一个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藏青色夹克、皮肤被西疆烈日晒得黝红发亮的中年汉族男子,熟门熟路地掀开厚重的棉布门帘,走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憨厚而真诚的笑容,一进门就用带着明显鲁地口音、却努力模仿着当地语调的维吾尔语,热情地向茶馆老板和几位熟识的老茶客打招呼:“萨拉姆空(你好)!艾合买提大叔,身体亚克西(好)吧?阿卜杜勒大哥,生意好撒?”

这正是张爱国,周卫国当年在部队的战友,如今扎根西疆十几年,从一个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叫卖干果的小贩,摸爬滚打成了在喀什老城小有名气、拥有自己冷库和稳定客源的干果商人。他粗糙宽大的手掌上,布满了搬运货箱、挑选干果时留下的细微划痕和老茧,那是岁月和生计刻下的勋章。

他熟稔地走到靠窗的一个位置,脱鞋上炕,盘腿坐下。窗外是熙攘的街景,阳光正好。他对走过来的老板比划着:“老样子,一壶上好的茯茶,再来一碟巴旦木!” 声音洪亮,透着生意人的爽利。

很快,热气腾腾的茶和喷香的巴旦木端了上来。张爱国给自己倒上一碗深红色的茶汤,捏起一颗饱满的巴旦木,正要剥开,旁边一位戴着精致绣花小帽、留着雪白山羊胡子的老人——正是他刚才问候的艾合买提大叔——嘬了一口滚烫的茶,发出满足的叹息,然后笑眯眯地看向他,用流利的汉语问道:

“老张兄弟,听说你前些天又跑疏勒那边收杏干了?咋样,路好走了吧?” 不等张爱国回答,老人自己先感慨起来,用手比划着,声音带着夸张的抑扬顿挫:“哎呀呀,你是不知道哇!以前那条路,哎呦我的老天爷!坑坑洼洼,颠得我这个老骨头架子哟,坐一趟车去疏勒看亲戚,回来就像被拆散了重新装回去一样!浑身上下没一处不疼的!现在可好啦!” 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由衷的笑容,像盛开的菊花,他伸出粗糙的手掌,在空中虚虚地抚平了一下,“这新修的柏油路,平的哟!啧啧啧,就跟我们喀什姑娘阿娜尔汗(石榴姑娘)的脸蛋儿一样光滑溜平!”

他风趣的比喻引得周围的茶客们一阵哄笑。张爱国也哈哈大笑起来,剥开手里的巴旦木,把白生生的果仁丢进嘴里,嚼得嘎嘣响,用力点头附和:

“艾合买提大叔,您说得太对了!可不是嘛!以前跑一趟疏勒,去的时候天没亮就出发,回来天都黑透了!为啥?路太烂,不敢开快啊!颠得人五脏六腑都要移位不说,货也不敢多拉,怕把车颠散架!跑一趟,光修车钱就够喝一壶的!现在这路修得,真是修到咱们心坎里去了!” 他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眼中闪着光,“路好了,车跑得又快又稳当,运费省下一大截!关键是,新鲜摘下来的杏干,能最快速度运到我的冷库里,损耗少多了!品相好,价钱自然也能给乡亲们提一提!大家伙儿都高兴着呢!” 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生动地勾勒出路通百业兴的图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时,旁边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斯文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位知识分子,可能是小学老师麦麦提——放下茶碗,接过了话头,语气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路好走了,出行方便了,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不过啊,老张,艾合买提大叔,让我最高兴的,还是咱们的娃娃们!”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我儿子,今年刚上初中!你们猜怎么着?一分钱学费没交!连书本费都免了!国家全包了!他妹妹还在村里上小学,中午在学校,吃的营养餐,也是免费的!顿顿有肉有菜有水果!这才吃了几个月,小脸蛋儿就红扑扑的,个子也蹿了一截!” 他摇着头,语气充满了感慨和感激,“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以前为了孩子读书,家家户户都得紧巴巴地过日子,勒紧裤腰带供啊!现在,这负担,轻多了!真是…真是赶上了好时候!”

一位一直安静喝茶、须发皆白的老人,放下茶碗,捋着长长的白胡子,深有感触地缓缓点头,用苍老却清晰的声音附和道:“麦麦提老师说得对。知识,就是照亮黑暗的光啊。让孩子们都能安心地走进学堂,学到真本事,这才是给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的,最长远的福气!” 老人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殷切期望。

茶馆里的气氛原本轻松愉快,但提到孩子和未来,似乎也勾起了人们心底更深层的忧虑。短暂的沉默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这时,坐在炕角一位面容和善、气质沉稳、头戴白色礼拜帽的阿訇(伊玛目),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茶碗。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环视了一圈在座的茶客,目光平和却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睿智和不容置疑的威严。

当他的目光扫过众人,茶馆里细碎的交谈声渐渐平息下来。阿訇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真主至大!真主教导我们和平(赛俩目),教导我们仁慈与宽容。” 他的声音如同古寺的钟声,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也带着警醒的意味,“最近,有些风,从遥远的地方吹来,带着沙漠里毒蝎子的气息。它们想钻进我们纯净的家园,想钻进我们孩子纯洁的心灵。” 阿訇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它们用花言巧语,包装着毒药,教唆年轻人背离祖先的教诲,背离我们世代信奉的正道!它们挑拨离间,妄图破坏我们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

他微微前倾身体,目光如炬,扫过每一张面孔,语重心长地说:

“乡亲们!我们要擦亮眼睛!要管好自己家的门,更要管好自己家孩子的心!要告诉他们,要让他们牢牢记住: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一起在戈壁滩上引水开荒,一起在绿洲里辛勤耕作,一起在热闹的巴扎上交换货物,一起分享节日的欢乐和丰收的喜悦!我们共同守护的这份安宁、这份和睦,就像和田河床深处最纯净的羊脂美玉,珍贵无比!”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任何想要玷污它、破坏它的人,都是真主所不容的!也是我们所有珍视家园、珍视和平的乡亲们所不能容忍的!”

“阿訇说得太对了!” 艾合买提大叔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了起来,花白的胡子都跟着颤动,“那些歪理邪说,要不得!千万要不得!我们祖祖辈辈在这里,跟汉族兄弟、哈萨克兄弟,那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情分!一起啃过馕,一起喝过涝坝水(苦咸水),一起扛过风沙!日子越过越好,好好的光景不过,去信那些魔鬼的蛊惑干什么?那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嘛!” 老人的话语铿锵有力,充满了朴素的正义感和对家园的深厚情感,引起了周围茶客们的一片赞同声。

张爱国安静地听着,手里无意识地剥着巴旦木,一颗接一颗。心里像是被这茶馆里的暖意烘烤着,暖融融的。他想起了自己刚来喀什那会儿,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像个没头苍蝇。是热情的维吾尔邻居,手把手教他认干果的品级,帮他找便宜的仓库,在他生病时送来热腾腾的抓饭。他看到政府的政策,像这秋日的暖阳,实实在在地洒落在这片土地上:路修通了,孩子们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堂的笑脸多了,老人们坐在茶馆里闲聊时,谈论的不再是愁苦,而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然而,作为一个在商海沉浮、走南闯北多年的生意人,他也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就在众人热烈赞同阿訇和艾合买提大叔的话时,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茶馆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阴影处。那里坐着一个穿着普通、二十岁出头的维吾尔族青年。他没有参与热烈的讨论,只是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搅动着碗里早已凉透的茶汤。当阿訇说到“魔鬼的蛊惑”时,张爱国清晰地捕捉到,那年轻人低垂的眼帘下,飞快地掠过一丝迷茫、挣扎,甚至是一闪而过的…戾气?虽然只是一瞬,快得像错觉,却像一滴冰水,猝不及防地滴进了张爱国温热的心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剥巴旦木的动作停了下来。心里咯噔一下:惠民的政策像阳光,能驱散大片的阴霾,但总有些最隐秘、最顽固的角落,阳光难以直射。巴哈尔书记肩上的担子,恐怕比想象中更重。真正的较量,往往就藏在这些细微的裂缝里,在这些沉默的迷茫眼神中。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部老旧的手机,屏幕边缘都磨掉了漆。要不要给老战友周卫国发个信息?说说这里茶馆的暖意,也说说这角落里不易察觉的阴影?毕竟,卫国在国安系统,信息或许更有用…

傍晚,同一座城市,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

巴哈尔·艾力没有回到他那间宽敞却冰冷的办公室。轿车停在一个绿树成荫、充满生活气息的老旧小区门口。他让司机和随行人员在车上等候,独自一人,拎着一个简单的公文包,熟门熟路地走进其中一栋楼,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

开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维吾尔族老妇人——阿依努尔大妈,一位退休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看到巴哈尔,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立刻绽开温暖的笑容,如同迎接归家的孩子:“巴哈尔江(对巴哈尔的爱称)!快进来!今天怎么有空来?”

“阿帕(妈妈),来看看您。” 巴哈尔的脸上露出了今天难得的、发自内心的柔和笑容,那是一种卸下盔甲后的放松。他脱下外套,挂在门边的衣架上,动作自然得像在自己家。

屋里陈设简单却异常整洁,窗明几净。窗台上,几盆天竺葵开得正艳,粉红的花朵在夕阳余晖中生机勃勃,为这朴素的居所增添了一抹亮色和暖意。空气中飘着奶茶和烤包子的香气。

阿依努尔大妈利落地倒上一碗热腾腾、飘着厚厚奶皮子的奶茶,递到巴哈尔手中。巴哈尔双手接过,吹了吹热气,小口啜饮着。他没有立刻切入正题,而是像真正的儿子回家探望母亲一样,用流利的维吾尔语,陪着阿依努尔大妈拉起了家常:

“阿帕,您最近身体还好吧?降压药按时吃了吗?…哦,古丽娜尔(大妈的小女儿)的工作定下来了?在社区服务中心?好啊,离家近,能照顾您…热合买提(大妈的孙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吧?成绩怎么样?…对了,咱们楼下的吐尔逊老哥,他老伴的风湿腿好些了吗?听说前阵子住院了?…”

他的话语温和,充满关切,听不出半点公务的痕迹。阿依努尔大妈打开了话匣子,絮絮叨叨地说着社区里的家长里短,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谁家老人住院需要大家帮忙照应一下,谁家夫妻吵架了后来和好了…她是这个社区真正的“活字典”,几十年的教书育人和热心肠,让她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信任,街坊邻居无论大小事,都愿意跟这位睿智和蔼的老教师说道说道。

聊着聊着,巴哈尔的语气自然地、不着痕迹地稍稍转了一下:“阿帕,最近…咱们这片儿,一切都好吧?邻里之间,都还和睦?有没有…听到什么不太好的传言?或者,看到什么不太熟的、总在附近晃悠的生面孔?”

阿依努尔大妈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她放下手中的茶杯,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那布满智慧的眼睛里透出洞察世事的清明:“巴哈尔江,你问这个…阿帕心里明白。” 她叹了口气,“大面上,都挺好的。新修的路,娃娃们上学免费,大家伙儿都说党的政策好。但是…” 她停顿了一下,声音更低,“最近,是有那么点…不太对劲的风声。”

她凑近巴哈尔,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将自己观察到的细微变化和一些听到的流言蜚语,一五一十地、清晰地讲述出来:某个平时还算安分的年轻人,最近常跟几个游手好闲、眼神飘忽的家伙混在一起,行踪诡秘;小区里最近新开了个不起眼的“文化用品店”,店主很少露面,但总有些陌生面孔进出,时间多在深夜;有人在菜市场角落里偷偷散发一些印刷粗糙的小册子,内容很隐晦,但字里行间透着股不对劲的味道;还有邻居抱怨,家里的半大孩子,最近总爱抱着手机躲房间里,神神秘秘的,问也不说,脾气也变得有点急躁…

巴哈尔认真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眼神专注,没有打断。当大妈说完,他放下已经凉了的奶茶,伸出宽厚温暖的手掌,紧紧握住了大妈布满老年斑、却依然有力的手。他的眼神真挚而恳切,带着沉甸甸的托付:

“阿帕,” 他凝视着大妈的眼睛,“您就是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最亮的眼睛,最灵的耳朵!社区里的这份和睦,这份安宁,比昆仑山上的金子还要珍贵!那些躲在暗处,想破坏我们好日子的坏分子,就像戈壁滩上最讨厌的沙子,总想迷住人的眼睛,钻进我们的好衣服里膈应人。” 他握紧大妈的手,传递着力量和信任,“我们需要您!需要像您这样正直、有威望、心里装着大家的长者!帮我们擦亮街坊邻居们的眼睛,帮我们把那些居心叵测的沙子,死死地挡在外面!阿帕,答应我,如果发现什么风吹草动,就像告诉您自己的孩子一样,立刻告诉我,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没有命令,只有恳求;没有冰冷的任务,只有温暖的信任和沉甸甸的责任。巴哈尔部署的,正是这样一个以阿依努尔大妈这样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以及可靠的宗教人士为骨干,像毛细血管般深入社区、村居、巴扎、寺院的基层“可靠力量”网络。这张网,依靠的是几十年积累的乡情、信任和人望,它扎根于最深厚的民间土壤,比任何高科技的监控设备都更敏锐、更有人情味,也更能捕捉到那些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细微涟漪。

离开时,巴哈尔将随身带来的几袋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这是他每次来的“惯例”)放在门边,但这远不及他留下的那份信任和托付来得沉重。阿依努尔大妈站在门口,目送他下楼,昏黄的楼道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深邃的阴影,但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坚定。

巴哈尔走出单元门,深秋傍晚的清冷空气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华灯初上,小区里亮起万家灯火,远处城市的霓虹也开始闪烁。他停下脚步,没有立刻走向等候的车子,而是抬起头,深深地、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冰凉的空气涌入肺腑,带着一丝尘土和炊烟的味道。

他仰望着深邃无垠的夜空,城市的灯光让星星显得稀疏,但在遥远的天际线尽头,昆仑山那巨大、沉默、披着万年积雪的黑色轮廓,在深蓝天幕的映衬下,依旧巍峨清晰,如同大地坚实的脊梁。

肩上的担子,重如千钧。他知道,守护这片辽阔、复杂、美丽又饱经风霜的土地,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去直面最凶残的敌人;但更需要如水般的智慧、耐心和细致入微的温情,去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颗可能干涸的心田。就在这时,远处清真寺宣礼塔上,传来了悠扬、空灵、穿透夜色的唤礼声(邦克),召唤着信众进行昏礼。那古老而神圣的旋律,与城市街道上车流的喧嚣、小区里孩童的嬉笑声、电视机里传出的新闻播报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喀什的夜空下。

这声音,是信仰,是生活,是这片土地跳动的、顽强不息的生命脉搏。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