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573章 暖流(2011年1月23日)

金兰厌胜劫 第573章 暖流(2011年1月23日)

作者:龙爷说事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8 07:39: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时间,在刺骨的严寒与焦灼的等待中,艰难地爬行到了1月23日。广州站,这座被冰封的庞然大物,非但未能疏通,滞留的旅客人潮竟如滚雪球般突破了五十万大关。巨大的广场早已水泄不通,人群如同被冻结在巨大琥珀里的微缩景观,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白色的霜气,每一次挪动都伴随着脚下冰层令人心悸的碎裂声和沉闷的摩擦声。饥饿与寒冷,如同两条无形的巨蟒,缠绕着每一个人。官方设立的临时热水供应点前排起蜿蜒的长龙,蒸汽在寒风中迅速消散,杯口的热气如同短暂易逝的希望。压缩饼干和自热军粮的发放点更是人潮汹涌,维持秩序的喇叭声嘶力竭,却常常被淹没在人群不安的涌动和孩童虚弱的哭声中。

然而,在这片冰封的绝望之海深处,一丝微弱的、却异常坚韧的暖流,正悄然涌动,扩散。

它的源头,是一个裹着深蓝色羽绒服、围着鲜红围巾的少年——李天枢。

三天前,他挥舞着父亲试验的“破冰铲”在人群中开路的画面,已被一些旅客用模糊的手机镜头捕捉下来,连同他那条火焰般的红围巾,成了这场灾难中一个微小却鼓舞人心的符号。但此刻,李天枢带给这片冰原的,是更实际的温度。

他不知从哪里找来几块废弃的太阳能电池板碎片——大约是车站广告牌或指示牌的残骸——又拆解了自己背包里备用的几个充电宝,用随身携带的强力胶带、细铜丝,甚至是从站内小卖部买来的锡箔纸,笨拙而专注地拼凑着。他将这些零碎固定在几件厚实的旧毛衣内侧,再用细绳紧紧绑扎。一件件臃肿、怪异,却闪烁着金属和硅片光泽的“马甲”,在他冻得通红的小手中诞生。

“试试!阿姨,试试这个!”李天枢踮着脚,将一件刚做好的“马甲”塞给旁边一位抱着婴儿、瑟瑟发抖的年轻母亲。女人将信将疑地看着这怪模怪样的东西,在周围人好奇的目光下,还是把它裹在了瑟瑟发抖的孩子和自己身上。

奇迹,在冰冷的空气中缓慢发生。

那几块不起眼的太阳能碎片,贪婪地捕捉着南方冬日偶尔穿透云层的、稀薄却宝贵的阳光。虽然微弱,但持续转化的电能,通过简陋的导线,流向他拆解后重新连接的充电宝加热模块。很快,一种稳定的、不烫手却足以驱散刺骨寒意的暖流,从马甲内部渗透出来,温柔地包裹住了母亲和怀中婴儿冰冷的身体。婴儿的哭声渐渐微弱下去,小脸不再青紫,竟在温暖的包裹中沉沉睡去。年轻母亲疲惫绝望的脸上,泪水混合着冰霜滑落,她紧紧搂着孩子,说不出话,只是用力地向李天枢点头,眼中是劫后余生般的光芒。

这一幕,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圈迅速扩散的涟漪。

“那小孩做的衣服真能发热!”

“太阳能?用太阳光取暖?”

“快看!那孩子又在做了!”

求生的本能和对温暖的极度渴望,压倒了所有的迟疑。人们自发地围拢过来。有人递上废弃的硬纸板、塑料片——权当简陋的支撑骨架;有人翻找出携带的备用充电宝;甚至有人贡献出自己厚实的围巾、毛线帽作为内衬材料。李天枢成了临时的“技术指导”,他蹲在冰面上,小脸冻得发青,却异常专注,用冻得不太灵活的手指,一遍遍演示着如何连接导线,如何固定电池片,如何确保热量能均匀传递。他解释得并不十分清晰,但那份专注和手中那件确实在发热的“成品”,就是最好的说明书。

简陋的“太阳能融冰马甲”如同燎原的星火,在绝望的冰原上迅速复制、传播开来。虽然工艺粗糙,外观丑陋,效能也参差不齐,但那份由微弱电能转化而来的、切实可感的暖意,成了五十万滞留旅客心中最珍贵的火种。车站的角落、避风的廊檐下,越来越多的人身上“披挂”着这种奇特的装置,它们像一块块拼凑起来的、移动的暖色补丁,顽强地对抗着无孔不入的严寒,点燃了人群中微弱的希望和互助的温情。

京畿,国安部应急指挥中心。巨大的监控墙上,广州站的混乱依旧触目惊心。但李玄策鹰隼般的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一片灰白冰冷中,悄然出现的、星星点点的异样“光斑”——一些旅客身上多出了奇怪的、闪烁着金属或深色板片的“装备”。尤其是当他看到实时画面中,一个裹着类似装置的妇女怀里的婴儿不再哭闹,安稳睡去时,他心中猛地一动。

几乎同时,一条来自现场便衣观察员的加密简报闪烁在他的专用屏幕上:

目标区域(东南广场)发现异常:少年李天枢(您之子)利用废弃太阳能板及充电宝自制简易加热马甲,效果显着,已在局部旅客中自发仿制扩散,暂缓冻伤危机。

简报末尾附了几张模糊但足以说明问题的现场照片。

李玄策深邃的眼眸瞬间亮起锐利的光芒!担忧被巨大的欣慰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冲散。他立刻拿起红色专线电话,接通了正在后方物资调度中心彻夜奋战的周卫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卫国!广州站现场出现自发取暖装置,核心是太阳能板加热!立刻评估可行性!”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周卫国正在协调一批新到的野战口粮分发,闻言精神一振:“太阳能取暖?民间智慧?我马上联系技术组分析现场传回的资料!”他迅速调取现场图像和简报,几个电话后,带着难以置信的兴奋回复:“玄策!可行!原理简单粗暴但有效!利用现有技术完全能量产!核心是小型高效光伏板和稳定的电热转换模块,材料并不稀缺!能极大缓解体感温度,预防冻伤!”

“好!”李玄策当机立断,“立刻行动!第一,你亲自协调,以‘特殊救灾物资生产’名义,启用战备库里的那批‘黑金箔’(石墨烯复合电池)!那东西轻薄、储电快、低温性能好,最适合做马甲电源!第二,联系江南省几家大型纺织厂,我让地方协调配合,立刻腾出生产线,按照我儿子那个…‘原型’的基本思路,设计标准化、轻量化、可快速缝制的内胆马甲外壳!把‘黑金箔’和高效小型光伏板集成进去!不计成本,以最快速度投产!第三,你手上的‘绿色血管’通道,优先保障这批‘暖阳马甲’的生产原料运输和成品投放!我要第一批成品,48小时内出现在广州站!”

“明白!‘黑金箔’启用权限已申请!纺织厂协调同步启动!保证完成任务!”周卫国声音斩钉截铁,疲惫一扫而空,眼中燃烧着高效执行的火焰。一条新的、融合了民间智慧与国家工业力量的“暖流”生产线,在李玄策的决断和周卫国的调度下,开始高速运转。

中科院,材料与仿生学联合实验室。

巨大的低温环境模拟舱内,温度已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方清墨只穿着单薄的实验服,亲自将一件刚刚由院内工程师根据前方传回的图片和数据,连夜赶制出的“暖阳马甲”标准样衣穿在一个人体模型上。舱内惨白的灯光下,寒气肉眼可见地凝结。精密仪器连接着模型内部的多个温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在舱外的监控屏幕上跳跃。

方清墨凝神注视着数据变化,清冷的侧脸在低温舱观察窗的寒光映照下,如同冰雕。她需要验证这种简易装置在极端低温下的实际效能和安全性极限。当看到代表核心躯干部位的温度曲线在光伏板启动后,稳定地维持在了一个安全的低温阈值之上时,她紧绷的唇角终于微微松弛,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赞许。

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发出特殊的震动提示音——是儿子李天枢的紧急视频通话请求。她立刻示意助手暂停记录,快步走出低温舱,在舱外温暖的缓冲间接通了视频。

屏幕上立刻跳出李天枢冻得通红、却写满兴奋的小脸,背景是嘈杂混乱的广州站一角,他身后能看到不少旅客身上都穿着五花八门的自制“马甲”。

“妈!妈!你看!”李天枢的声音带着奔跑后的喘息,眼睛亮得惊人,“我发现啦!用暖宝宝!给‘黑盒子’(充电宝)贴暖宝宝!”他献宝似的将镜头对准自己身上那件“原型机”后背,那里赫然贴着几张撕开的、正在发热的暖宝宝贴片,紧紧贴在集成电源的位置。“天太冷了,电池掉电太快!贴上这个,温度一上来,续航时间多撑了两个多小时!你让工厂做的时候,能不能在电源仓旁边设计个夹层,专门放暖宝宝?或者…或者直接集成个小的化学发热包?”

少年的思维天马行空,带着未经雕琢却直指核心的实践智慧。方清墨看着屏幕上儿子被冻得发紫却神采飞扬的脸庞,听着他急切而清晰的“改进建议”,一股巨大的暖流瞬间冲垮了她作为科学家惯有的理性堤坝。骄傲、心疼、欣慰…复杂的情感在她清亮的眼眸中剧烈翻涌,最终化作唇边一抹温柔到极致的笑意,如同冰原上骤然绽放的雪莲。

“好,儿子。”方清墨的声音比平时柔软了不知多少倍,带着微微的鼻音,“妈妈记下了,暖宝宝夹层。你做得…非常好。” 她看着屏幕,仿佛想穿过电波,用目光温暖那个在冰天雪地里发光发热的小小身影。“保护好自己,别冻着。”

“嗯!知道啦妈!我这儿忙着呢!”李天枢匆匆应了一声,镜头一阵晃动,显然又有人找他帮忙或者请教了。视频被挂断。

方清墨握着尚有余温的手机,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窗外,一缕难得的冬日阳光,恰好穿透厚重的云层,照射在实验室窗檐下垂挂的、粗大晶莹的冰棱上。冰棱如同巨大的天然棱镜,将那一束宝贵的阳光折射、分解,七彩的光斑倏然跳跃,调皮地投射在实验室洁白的墙壁上,也恰好,落在了不远处一台开启的、正在监控网络舆情的国安部专用分析仪的屏幕上。

那台分析仪的屏幕上,原本是密集滚动的数据流和舆情热词云图。此刻,几道绚丽的彩虹光斑在其上轻轻晃动,如同虚幻的霓虹。然而,屏幕中央一个被重点标红的舆情漩涡,其内容却与这温暖的景象格格不入,甚至带着阴森的寒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分析员紧盯着屏幕,眉头紧锁,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了一系列境外社交媒体和几个特定境内小众论坛的截图和翻译文本。他立刻拿起加密电话,声音严肃地汇报:“李部长,舆情监控发现异常动向!有数个注册地在海外的非政府组织(NGO),特别是那个叫‘寰球气候良知’(Global Climate Conscience, GCC)的,正利用此次冰灾,在网络上借‘慈善援助’之名,大规模传播扭曲信息!”

李玄策立刻走到屏幕前,七彩的光斑在他冷峻的脸上跳跃。他俯身看去。

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

标题/口号: “世纪极寒!是自然的惩罚,还是‘朔方’工程的诅咒?”,“警惕!异常冻雨背后不可告人的‘气象武器’试验!”

核心内容: 将此次南方罕见冻雨灾害,恶意歪曲为“某大国在‘朔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环境改造工程(指代某些大型基建项目)引发的‘气候反噬’”,甚至隐晦暗示是“秘密气象武器失控”。文中充斥着“生态失衡”、“人为灾难”、“民众成为试验品”等煽动性词汇,并配以精心挑选的、展现灾民困苦的特写照片,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情绪煽动力。

传播策略: 伪装成“环保倡议”和“人道关怀”,通过一些看似中立的科普博主和情感博主进行“软性”推送;同时利用境外服务器,向国内特定人群发送加密邮件和短信链接;甚至在广州站外围,有疑似其成员混入志愿者队伍,在分发少量御寒物品时,进行低语暗示和“提醒”。

“他们利用灾民痛苦,编织谎言,目标直指民心稳定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声誉。”分析员的声音带着愤怒。

李玄策的目光,如同淬了冰的刀锋,刮过屏幕上那些精心炮制的谎言。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下颌线绷紧如岩石。七彩的光斑在舆情漩涡上晃动,像是对这阴暗勾当的嘲讽。

“启动‘清源’预案,等级A。”李玄策的声音低沉平缓,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第一,锁定并切断所有境内传播节点,尤其是那些伪装成‘科普’、‘公益’的账号,查清背后资金链。第二,引导主流媒体和真正有影响力的科普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从气象科学角度解读此次冻雨成因,重点突出其全球极端天气背景下的偶发性,以及国家救灾的努力。第三,组织网络力量,大量推送真实的救灾画面——重点突出军民协力、科技应用(比如正在赶制的‘暖阳马甲’原型故事)、以及民间互助的温情细节。第四,对广州站外围,秘密排查,甄别并驱离那些夹带私货的‘伪志愿者’。记住,核心是:用事实的暖流,冲垮谣言的冰障。不必纠缠对骂,用阳光下的行动,让阴暗无所遁形。”

“是!”分析员精神一振,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一道道指令顺着无形的网络发出。一场没有硝烟、却关乎人心冷暖的舆论反制战,在李玄策的精准指令下悄然展开。窗外,那投射在屏幕上的彩虹光斑,似乎更加明亮了几分。

遥远的广州站,暮色再次降临,寒意更甚。但这一次,冰封的广场上,点点暖意正顽强地汇聚。

李天枢搓着冻僵的小手,看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身上亮起自制“马甲”上小小的电源指示灯(有些是充电宝自带的),像黑夜中微弱的星辰。远处,官方临时架设的高音喇叭,正用清晰的声音播报着最新消息:

“…国家正全力组织生产新型高效保暖装备‘暖阳马甲’,首批物资将日夜兼程运抵本站…请广大旅客保持秩序,注意防寒保暖,守望相助…”

同时,一些穿着制服的宣传人员,开始在人群中分发简易的科普传单,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着这场冻雨的天气成因,语气平和而笃定。

人群中,那些关于“诅咒”、“武器”的窃窃私语,在官方信息的明朗和身边“马甲”传递的真实暖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人们更愿意相信手中那一点点真实的温度,更愿意倾听身边人分享如何改进“马甲”效能的经验。

车站巨大的顶棚边缘,冰棱在暮色中闪烁着幽蓝的光。但在冰棱之下,在五十万颗焦灼却渐渐安稳的心中,一股由少年的奇思妙想点燃、被父亲的远见卓识放大、最终汇聚了国家力量的真正暖流,正穿透厚重的冰层与阴霾,无声而坚定地流淌开来。这暖流,微弱却顽强,足以抵御最深的严寒,也足以照见某些阴暗角落里,那些试图冻结人心的冰刃。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