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375章 鸿雁长飞时(2008年6月30日)

六月的最后一天,空气中依旧残留着暴雨后的粘腻水汽,阳光却已早早穿透薄云,烫着成都火车站的月台。站台上的喧嚣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特有的纷杂、忙碌与小心翼翼。“K118次希望专列,即将发车!请各位老师组织好学生,有序上车!”喇叭里反复播放的女声努力显出几分平日里的清脆,却又总在不经意处泄露出竭力压制的疲惫。

长长的绿色列车停靠在站台边,车身油漆在连日阴雨后泛着些水光,略显陈旧。车厢连接处悬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震区学子赴京疗养学习专列”。车窗外,送行的队伍涌动如潮。老师和志愿者们穿着印有“志愿者”字样的文化衫,被汗水浸透的后背粘连着布料,他们牵着一个个孩子的手,穿梭于攒动的人头之间,不断地核对名单,再用力挥动着手臂指引方向,脸颊涨得通红。

其中有个叫邓小林的孩子,约莫十三四岁,穿着明显大了一号、崭新的白色运动服,背上崭新的蓝色“爱心书包”肩带勒在瘦削的肩膀上,深深勒出了痕迹。他被一位同样穿着志愿者服装、汗水顺着鬓角淌下的年轻女老师领着,低着头,沉默地随着人流行进。他的小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磨破了边角、封面溅上几块暗褐色泥点的塑料文具盒。那文具盒拉链已锈蚀损坏,只能用一根粗糙的白色尼龙绳紧紧缠裹数圈,才勉强能合拢。这是他倒塌的家里,废墟中挖出来的、唯一还能辨识出模样的东西。里面空荡荡,原本所有的笔、橡皮、尺子都已碎落消失,只有一张对折起来的、被泥水浸透又干透后变得僵硬发黄的作业本纸页,纸页中央一个大大而猩红的“X”,显得分外刺眼——那是地震当天,他课堂作业的一道错题。

“小林,跟着我,上车了。”年轻老师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竭力维持的柔和,轻轻晃了晃他细小的手腕。小林猛地抬起头,眼神如同受惊的小鹿,匆匆掠过四周拥挤、喧嚣的人群和陌生的车厢入口,最后茫然地定格在老师因睡眠不足而带着深深暗影的眼圈上。他嘴唇翕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更用力地攥紧了那个变形的文具盒,沉默地点了点头。脚步微不可查地加快了几分,仿佛急于逃离这片承载着无形重压的土地。车轮终于在月台上送行人群挥动的手臂海洋与夹杂着嘱托、道别的嘈杂声浪里,沉重而缓慢地启动,发出长长的、撕扯空气般的汽笛轰鸣,向东驶去。

车厢里的世界也并不平静。几十个来自不同震区、年龄各异的孩子,聚在这节略显闷热的硬卧车厢里。新奇、茫然、忐忑、挥之不去的惊悸感,沉甸甸地混杂在空气中,压在每一个小小的心头。短暂的兴奋和对陌生旅程的不安之后,一种无声的沉寂开始弥漫开来。靠窗的位置,几个年纪稍大的女孩默默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色——那曾经熟悉的山川,如今不时掠过成片的废墟痕迹、歪斜的房屋骨架,还有连绵的蓝色救灾帐篷。她们的眼神空洞而遥远。

不知是谁,在角落轻轻哼起几个断续的音符,带着一点迟疑,一点试探。是那首旋律在震后每一个角落都曾响起的《天亮了》。起初只是模糊的低吟,如同从瓦砾缝隙里艰难探出头的小草。但很快,旁边一个扎着半旧头花、脸上还带着未褪尽惊恐痕迹的小女孩侧过脸,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跟着接了下去。接着是第三声,第四声……清亮却明显缺乏底气的童声,如同几根怯生生的丝线,从寂静中悄然升起,互相寻找,彼此缠绕,又犹豫着,努力想要编织成一首完整的歌谣。

“妈妈啊,天亮了……”那熟悉的旋律如同被集体记忆唤醒的咒语,在整个车厢里缓缓扩散。越来越多孩子加入了进来,声音渐渐变得清晰、连贯,汇聚成一泓带着伤痛的清泉,缓缓流淌过过道,流进每一个人的耳蜗。他们有的闭上眼睛,睫毛上挂着细小的水珠;有的紧紧揪着衣角,指节发白;有的只是呆呆地望着声音响起的方向,仿佛透过声波,看到了废墟中拉着他们的手、又最终被黑暗吞噬的亲人脸庞。

车厢顶灯随着列车穿行隧道明明灭灭,在飞快掠过的车窗光影切割下,孩子们歌唱的脸上光影交错。恍惚间,窗外飞速倒退的景物仿佛凝结了——那剧烈的摇晃、山体的崩裂、尖叫的喧嚣、绝望的黑暗……与此刻摇曳的灯光、汇聚的歌声、窗外绿得发亮的稻田间模糊跳跃的光斑……两股截然相反的时间河流骤然交叠、互冲、震荡!巨大的情感冲击无声席卷车厢。坐在角落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师,猛地用手捂住嘴,泪水汹涌地流进指缝,双肩剧烈颤抖着。几个原本昏昏沉沉打着瞌睡的大人,此刻也悄然睁大眼睛,眼眶不知不觉地泛红。那歌声像是一把无形的钥匙,猝然开启了深埋心底、连自己都不敢轻易触碰的黑色闸门,让那滔天的悲伤与无尽的思念伴随着旋律决堤而出,奔涌激荡在小小的车厢空间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列车的另一端,李玄策独自靠在硬卧车厢走廊尽头狭窄的折叠椅上。窗外山川田野如绿色绸缎般飞卷倒退,他却无心欣赏。膝盖上摊开着最新的《参考消息》,版面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报道着南方持续的暴雨、因灾加剧的通胀预期、以及国际油价再创新高冲击全球经济的忧虑。角落里一小块豆腐干新闻则冷漠地标着:“格鲁吉亚称俄维和部队动向‘高度危险’”。世界依旧在各自的轨道上轰然运行,喧嚣不止。但这些消息此刻钻进眼帘,却只能化作一片模糊的、喧嚣而无意义的背景噪音。

他目光疲惫地凝视着窗外,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在膝头那张脆弱的报纸边缘摩挲着,留下一道道浅浅的、潮湿的指痕。作为玄学世家的子弟,又曾参与救灾的物资运输协调,他最近心里总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无力和焦灼——这大地的伤口如此深重,重建的路途千头万绪,前路似乎迷雾重重,自己所学所做,杯水车薪……该如何为这金兰之契的未来寻一个解?

一个身影无声地靠近。“李老师?”一个穿着朴素、面容清癯、约莫五十多岁的男子站在他旁边,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稳宁静。李玄策回过神来,礼貌地点点头。他从未见过此人。

那人脸上并无过多表情,只是从贴身的口袋里,珍重地取出一个小小的、洗得发白褪色的藏蓝色粗布锦囊。锦囊样式简朴,没有繁复花纹,只在开口处用细密的针脚收了口,边缘已磨得微微发毛。他将锦囊轻轻放在李玄策摊开的报纸上那个关于油价危机和国际摩擦的新闻标题旁。

“一位故人,托我务必转交予您。”来人语气平静得近乎缥缈,“说或许有用。还请珍视。”说完,不等李玄策有任何反应,那人便已转身,步履无声地消失在了车厢连接处的门后,仿佛从未出现过。

一切发生得迅疾而无声,车厢另一端的歌声仍在空中沉浮回荡。李玄策怔在原地,目光迅速扫过四周,那个神秘的传递者已然踪迹全无,仿佛从未在这喧嚣与歌声并存的过道里出现过。他定定地看着膝头那份散发着油墨气味的世界局势分析旁,多出的那个旧锦囊。指尖迟疑了几秒,终究抵不过那股突如其来的、沉甸甸的探究之欲,他屏住呼吸,手指有些发颤地、小心翼翼地解开了那被细细密缝收口的棉线结。

锦囊口松开了。他的指尖探进去,触到了一小块冰冷而粗糙的物事。

轻轻拈出。

是一枚小小的古铜钱。磨损得厉害,外廓和方孔边缘都无比圆滑,透着长久使用后特有的温润光泽。钱体本身沁着一层哑光的深褐色包浆,唯有刻字凹痕深处隐约透出些铜黄底色。

钱文漫漶难辨,唯背面阳刻着四个极为古拙朴厚的小字楷书,即便历经长久抚摩,笔画棱角已尽数磨平,那沉浑如锤击磐石的厚重意蕴却分毫未减:

**潜龙在渊**

指尖骤然传来冰凉的刺痛感,铜钱上蕴藏千钧的森寒劲气仿佛活了过来,顺着指端血脉经脉直窜而上!李玄策猛地一个激灵,掌心微微发麻。这四个字如同四记洪钟,撞进他那被现实的困顿与迷惘塞满的心底!

“妈妈啊,天亮了……太阳啊出来了……”

窗外景物飞驰。绿意葱茏,溪流闪烁。车厢另一端,孩子们的合唱声在清除了所有的犹豫和挣扎后,已然变得清晰、坚定而充满了令人心颤的、破土而出的力量。

——“潜龙在渊”?

他低头,凝视着手中那枚孤寂而蕴含着深不可测能量的古铜小钱。指腹反复摩挲着那四个已深入骨骼般刻进钱体的阳文,粗糙而清晰的触感沿着神经末梢直抵魂灵深处。

苍茫大地上的创伤如深渊巨口尚未弥合。窗外田野间,洪水冲刷的痕迹犹新,大片待收割的稻谷无奈地倒伏在浑浊未退尽的泥水里,黄绿夹杂成一片刺眼的狼藉。

然而,就在这节承载着无数伤口与幼小心灵的“希望专列”里,那稚嫩却渐渐嘹亮坚定的歌声,穿透了一切绝望的铅云,如同惊蛰时一声唤醒大地的春雷。

它们汇成一股无形的巨流,在车厢封闭而凝重的空气里盘旋、升腾、激荡不休,隐隐撞在冰冷而布满水痕的车窗上,发出阵阵无声的轰鸣!

李玄策缓缓抬首,越过哭泣与笑容交织的人影,望向被歌声洗涤得异常明亮的窗外——远方山峦起伏的线条在疾驰中逐渐绵延舒展,正孕育着难以想象的蓬勃生机。

飞驰的列车拖着长长的绿影,如同一只低吼着挣脱大地引力束缚的钢铁巨鸟,驮着这沉重而又无比鲜活的希冀,毫不犹豫地撞破盛夏溽暑构成的层层无形帷幕,向着晨光初现的、燃烧着金色朝霞的东方地平线深处,一往无前!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