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语中的力量并非源于声调,而是源于那份洞悉世事后的沉静与悲悯。会议室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窗外秋雨的低吟。那位中亚面孔的学者,看着李玄策,眼神复杂,有认同,有感激,也有一丝更深沉的忧虑。他下意识地摩挲着自己面前摊开的笔记本,纸张发出轻微的窸窣声。
短暂的沉默后,会议转入更具体的区域局势分析和应对策略讨论。气氛虽然依旧严肃,但先前那种火药味十足的对抗感已悄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务实的探讨。李玄策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关键处提出一两个问题或看法,引导着讨论的走向。
自由讨论环节,学者们三三两两低声交流。那位中亚学者似乎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端起自己的咖啡杯,脚步略显迟疑地走到了李玄策所在的角落。李玄策正低头看着一份资料,察觉到有人靠近,便抬起头,温和地颔首示意。
“李顾问,”中亚学者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浓重的口音和一种难以掩饰的忧虑,“感谢您刚才的发言……道出了我们小国民众心底最深的恐惧。”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几近耳语,目光快速扫过周围,确认无人注意这边,“高加索的火焰……绝非孤立。我的祖国,里海之滨……那里埋藏的‘黑金’(石油)……是祝福,更是永恒的诅咒。水面之下……暗流涌动,大国角力从未停止……资源的诱惑,航道控制权的争夺……像干燥草原上的火星,只需要一阵风……”他顿住,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我担心……那会是下一个……一点就着的火药桶。而且……恐怕就在不远的将来。”
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针,刺入李玄策的心底。李玄策的眼神瞬间变得极其锐利,如同出鞘的古剑,但只是一闪而逝,随即又恢复了深潭般的平静。他放在膝上的手指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指节微微泛白。他没有立刻回应,只是深深地看着眼前这位忧心忡忡的学者,仿佛要将对方眼底那片深藏的、对故土未来的恐惧烙印下来。片刻后,他极其缓慢地点了点头,没有言语,但那沉重的目光本身,已是一种无声的回答和承诺——他看见了,他记住了。
会议在一种带着沉重思考的氛围中结束。学者们收拾文件,低声交谈着陆续离开。李玄策是最后一个起身的。他没有随人流走向出口,而是独自踱步到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窗外,城市的灯火在连绵的雨幕中晕染开,形成一片迷离的光之海洋。街道上,湿漉漉的地面积蓄着雨水,倒映着霓虹的流光,红红绿绿,扭曲变幻,像一片片尚未冷却的、燃烧后的余烬,无声地诉说着远方真实的战火与硝烟。
寒意透过厚重的玻璃悄然渗透进来。李玄策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大衣。就在这时,他贴身的加密通讯器传来极其轻微的震动。
是儿子天枢发来的信息,只有一行字,却带着孩子特有的敏锐和那份令人心惊的预知力:
「爸,西边那片云……颜色更深了,像烧红的烙铁。」
李玄策握着通讯器的手指骤然收紧,冰冷的金属棱角硌着掌心。他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带着玻璃和雨水冰冷气息的空气。高加索的战火,学者口中的“里海黑金”,还有儿子“看见”的那片不详的、如烙铁般的红云……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飞速旋转、碰撞、连接,拼凑出一幅更加庞大而令人心悸的未来图景。
他霍然睁开眼,眼底再无丝毫犹豫。转身,迈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他径直走向研讨室厚重的大门,推开,步入外面智库长长的、灯火通明的走廊。他没有走向出口,反而转向了走廊深处。
皮鞋踏在光洁大理石地面上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孤寂,却又蕴含着某种一往无前的力量。他的目标明确——走廊尽头,那扇通往智库内部最古老、也最深邃的文献档案库的厚重木门。那里,尘封着无数关于地缘、历史、民族、冲突的古老卷宗,泛黄的纸张上,或许就藏着解开未来危局、指引“星途”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密码。
雨声被隔绝在外,只有他坚定向前的脚步声,回荡在寂静的长廊里,仿佛踏过历史的尘埃,走向风暴的中心。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