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161章 稳固基石 (2020年6月30日前后 )

六月的滨海城市,空气里早早浮动着溽热,黏稠得能攥出水来。湿润的海风卷过狭窄的街道,捎带着咸腥、车尾气,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焦躁,从海湾一路扑到老城区这间老旧的“祥记茶餐厅”里。

老板娘阿霞围着那条洗得泛白、沾着几点油星的围裙,正麻利地收拾着刚走一桌客人留下的狼藉。她的目光,习惯性地扫过墙角的报纸架。当天的《滨城日报》摊开着,头版一行粗黑大字,沉甸甸地撞进她眼里——《完善法治,滨海明珠稳固基石》。她动作顿了一下,布满生活刻痕的脸上没什么大起大落的表情,只是那一直微蹙的眉头,几不可察地松开了些许。她伸出手,粗糙的指腹在那油墨未干的标题上轻轻摩挲了一下,留下一点模糊的印子,像确认着什么,然后才把那几份有些凌乱的报纸重新理好,归置整齐。

“霞姐!冻柠茶走冰,蛋挞两个,还有份A餐!” 邻桌的熟客陈伯扯着嗓子喊,声音洪亮,带着老居民特有的爽利。

“来啦来啦!” 阿霞扬声应着,脸上堆起熟稔的笑容,刚才那片刻的凝滞仿佛从未发生。她转身,利落地从冰柜里拿出冻柠茶,杯壁上瞬间凝结起一层细密的水珠。金黄的蛋挞在暖灯下泛着诱人的光泽。她把东西端过去,放在陈伯面前。

陈伯拿起蛋挞,满足地咬了一大口,酥皮簌簌落下。他啜了口冰凉的柠茶,舒坦地叹口气,这才压低了些声音,对着同桌的老友坚叔道:“喂,坚叔,看报纸没?都说明显感觉街面清净了好多!不用再提心吊胆,担心这里那里闹哄哄。我们这样做小生意的,最要紧就是心里踏实,安安稳稳过日子嘛!”他语气轻松,带着尘埃落定的释然。

坚叔推了推老花镜,慢条斯理地啜着滚烫的奶茶,点点头:“是啊是啊,早就该立好规矩了!没个规矩,怎么成方圆?孩子们上学也安心些。” 他浑浊的眼珠透过镜片,望向茶餐厅玻璃门外。阳光炽烈,街道上行人步履匆匆,却显得比前些日子更平稳有序。一辆出租车平稳驶过,不再有刺耳的急刹或突兀的喇叭声,只有引擎低沉规律的嗡鸣融入这溽热的午后。

邻桌几个衣着入时的年轻白领也在小声议论。一个短发女子放下手机,屏幕上是财经新闻的推送,她语气带着点好奇和期待:“听说完善了相关法规,外部投资信心也会增强?真是这样就好了!” 旁边戴眼镜的男同事接口:“那当然,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嘛!没人喜欢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做生意。” 语气里没有高谈阔论,只有对工作前景、对生活安稳最实际的考量。

阿霞端着刚出炉热气腾腾的菠萝包,给另一桌送去。经过陈伯他们桌时,恰好听到最后几句。她没有插话,只是嘴角那抹被生活磨砺得有些刚硬的线条,又柔和了一分。她走到门边,把“营业中”的牌子扶正,阳光斜斜打在她脸上,额角渗出的细汗微微发亮。她抬眼望向街对面的报摊,那份醒目的报纸头版,在日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笃定。一阵带着海味的暖风拂过,撩起她鬓边几缕花白的发丝,带来一种久违的、熨帖的平静。这平静,像一块投入喧嚣水面的石头,漾开的涟漪虽轻,却足以抚平经年累月积攒下的浮躁皱褶。

---

同一片日光,穿透城市中心一栋旧式楼宇顶层书房的竹帘,筛下细碎跳跃的光斑。这间书房不大,却布置得清雅至极。靠墙的书架上,整齐码放着线装书和现代典籍,空气里浮动着若有似无的陈年墨香与檀香交融的气息。一张宽大的书案上,一方古朴的砚台,几支大小不一的毛笔搁在笔山上,旁边铺着一张雪白的宣纸,上面墨迹未干,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字:君子务本。

书案对面,围坐着七八位男女。他们年龄不一,气质却相似,都带着一种浸**卷的温润与内敛的锋芒。正中主位的,是一位身着藏青色中式长衫的老者,头发银白,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癯,眼神却温煦睿智。他便是主持今日这场小型读书会的张景儒教授,在本地文化界德高望重。

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娴雅的中年女士放下手中的素白茶盏,杯底与托盘发出清脆的一声轻响。她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张教授身上,声音清越:“张老,外间事宜渐趋明朗。我等今日重读《论语》‘君子务本’一章,更觉字字珠玑,直指当下人心所求。‘本立而道生’,此‘本’字,于今日之滨城,于吾辈心间,分量几何?”

张教授微微一笑,那笑容仿佛拂过古卷的微风。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伸出枯瘦却稳定的手指,轻轻抚过书案上那幅刚写好的“君子务本”墨字,指尖在宣纸上留下极淡的暖痕。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般的穿透力,每一个字都清晰地落入在场每个人的耳中:“《论语》此句,如千年古玉,温润中自有其刚骨。何谓‘本’?修身立德是本,齐家睦邻是本,而于邦国城邦而言,”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温和却不容置疑,“安宁有序,方是万业之基,繁荣之本根所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端起自己面前那盏温热的普洱,茶汤在细腻的白瓷杯中泛着深沉的琥珀色光泽。他轻啜一口,喉间发出一声满足的轻叹,仿佛饮下的不是茶,是岁月沉淀的智慧。“近日完善法治之举,坊间市井已有公论。街市茶肆,所求无非一个‘定’字。定方能生慧,定方能兴业,定方能滋养我泱泱文明在这南海之滨开出的独特之花——唯有扎根于法治与安靖的深厚土壤,方能枝繁叶茂,长青不败。” 他的话语,没有一丝激昂的口号,只有学理的通达与对脚下土地深沉的理解,如同在剖析一部经典,抽丝剥茧,直指核心。

一位坐在角落、一直沉默倾听的年轻学者,忍不住轻声插话,带着一丝忧虑的探询:“张老,外间或有疑虑,恐损及…开放包容之特质?” 他的声音在静谧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不确定。

张教授并未立刻反驳。他放下茶盏,目光透过竹帘的缝隙,望向窗外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和远处湛蓝的海湾,眼神辽远而深邃。半晌,他才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提问的年轻人,眼神里是长者对后辈的包容与引导:“《易》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自由如飞鸟,若无边界清晰之天空,便易迷失于风暴,撞毁于险峰。法治,非为囚鸟,实为划定那片可供其翱翔、保障其羽翼不被撕裂的澄澈长空。” 他的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安全之保障,遑论繁荣?遑论自由?此非取舍,实乃共生。今日立此柱石,非为收紧,实为廓清阴霾,护持此城长久以来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元气,让社会的独特活力,得以在真正稳固的基石上,行稳致远。” 他顿了顿,看着年轻人若有所悟的神情,补充道:“有识之士曾言,大厦欲高,地基必深且正。根基正则大厦安,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书房内一时静默,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脉动和杯中茶汤袅袅升起的热气。众人脸上若有所思,或轻轻颔首,或凝视着书案上那四个墨迹淋漓的大字——“君子务本”。这四个字,在午后的光尘里,在清雅的茶香墨韵中,似乎被赋予了超越文本的、沉甸甸的现实分量,像一块压舱石,稳稳地沉入每个人的心海深处。阳光在宣纸上移动,将“本”字最后一笔的顿挫勾勒得如同刀劈斧凿,沉凝无比。

---

夕阳熔金,将海湾染成一片流动的橘红。霞光透过“祥记”宽大的玻璃窗,在磨得发亮的水磨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温暖的光带。店里的喧嚣已渐渐平息,只剩下三两桌晚茶的客人。

阿霞解下围裙,长长舒了口气,一天的疲惫似乎也随着这口气吐了出来。她走到靠近门口的座位,拿起那张被她摩挲过标题的《滨城日报》,头版上那“稳固基石”四个大字在霞光里显得格外庄重。她没有再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报道,只是把报纸仔细地折叠起来,垫在了刚收回来的一摞还沾着水渍的糖水碗下面。油墨的黑色在湿润的水痕边缘微微晕开一点点,像无声的渗透。

柜台后面,她刚放学的小孙子正趴在高脚凳上,面前摊开一本图画本。他小小的手握着一支蜡笔,用力地在纸上涂抹着。画面上方是歪歪扭扭却异常明亮的黄色太阳,下面是几道代表海水的蓝色波浪。波浪之上,是他用稚嫩的笔触画的一艘大船,船上竖着一个粗粗的、几乎要戳破纸面的红色柱子,柱子顶端,他还用力地点了一个大大的黄点,像一颗小太阳。孩子画得专注,小脸憋得微红,蜡笔在纸上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与门外街道渐起的车流声、远处渡轮悠长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

阿霞走过去,粗糙的手掌轻轻落在孙子柔软的发顶,带着汗水和烟火气的温暖。她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那幅画。画里的红柱子那么粗壮,那么稳固,稳稳地立在蓝色的波涛之上,顶着那颗小太阳。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也是真实的。他或许不懂“完善法治”这样宏大的词汇,但他画出了“稳固基石”最直观的模样——能顶天立地,能镇住风浪,能带来阳光和安稳的东西。

窗外,城市的灯火次第点亮,霓虹开始流淌,汇成一片璀璨的光海。这光海之下,是无数如同“祥记”这样小小的方寸之地,是无数如阿霞、陈伯这样只求“心安”的普通人,是无数个亮着灯、飘着饭香、回荡着稚嫩笑声的家。那根无形的、名为“稳固”的基石,正稳稳地沉入这片土地的深处,沉入这万家灯火的基底,支撑起这片曾被风雨飘摇笼罩的天空。夜色温柔地覆盖下来,将白日的溽热和喧嚣一点点滤去,只留下港湾平稳的呼吸和城市重新找回的、沉静的脉搏。远处山峦的轮廓在渐深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沉凝,像一道守护的臂弯。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