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金兰厌胜劫 > 第1033章 弦歌不辍处(2017年4月25日)

四月的风,带着秦岭深处特有的草木清气,却也裹挟着山间尚未散尽的料峭寒意。一辆沾满泥点的越野车,在蜿蜒盘旋、年久失修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仿佛一只倔强的甲虫,奋力向着云端攀爬。车内,李念墨靠着车窗,目光投向窗外。层峦叠嶂,云雾缭绕,景色壮美得近乎不真实,但她清亮的眸子里,却沉淀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凝重。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膝上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份关于“中西部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与缺口”的调研报告摘要,冰冷的数字和图表,像一根根细小的针,刺在她心上。

此行的目的地,是秦巴山脉腹地一个名为“云岭坳”的乡村小学。作为国家战略与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李玄策的女儿,中科院院士方清墨的掌珠,加州理工归国的青年才俊,李念墨主动请缨加入了这个由教育部牵头的深度调研小组。她并非为了履历上的光鲜,而是源于内心深处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她深知,科技可以上天入海,但国运的根基,深植于最广袤土地上那些最平凡的课堂里。

“念墨,前面就到了,路太差,咱们得走一段。”开车的调研组长,一位头发花白、面容和蔼的教育部老专家陈教授,侧过头提醒道,声音里带着歉意和无奈。

“嗯,陈教授,没关系的。”李念墨收回目光,露出一个温婉却坚定的笑容。她利落地扎起垂落肩头的乌黑长发,换上一双轻便的运动鞋。

车子最终在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坳停下。所谓的“云岭小学”,就坐落在这里。几排低矮的砖瓦房,斑驳的墙皮诉说着岁月的侵蚀,唯一显眼的是屋顶上那面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五星红旗。操场上,两个用木头和麻绳绑成的简易篮球架,篮筐早已锈迹斑斑,甚至有些歪斜。此刻正是课间,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孩子穿着洗得发白、大小不一的衣服,在坑洼不平的泥土地上追逐嬉戏,小脸冻得红扑扑,眼睛里却闪烁着山泉般清澈的光芒,好奇而羞涩地打量着这群突然闯入的“山外来客”。

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中年人,姓赵,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袖口磨损得起了毛边。他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快步迎上来,脸上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笑容,却又难掩局促和窘迫:“陈教授,李博士,欢迎欢迎!山路不好走,辛苦你们了!快请进,请进!”

走进教室,一股混合着陈旧木头、粉笔灰和潮湿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光线有些昏暗,窗户不大,玻璃上积着厚厚的灰尘。墙壁上贴着几张泛黄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还有用红纸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标语,字迹已有些褪色。课桌椅高低不一,不少桌面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孩子们的涂鸦。唯一显得“现代”的,是角落里一台蒙着防尘布的老式电视机,旁边连接着一个同样老旧的DVD播放器。

“这是前年县里给配的‘远程教育接收设备’,”赵校长指着电视机,语气带着一丝感激,但更多的是无奈,“信号时好时坏,山里云雾大,经常收不到。就算收到了,画面也卡,声音也断断续续的…娃娃们看不太懂,老师们…也不太会用那些城里老师讲的课。”他叹了口气,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讲台开裂的边角。

李念墨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她走到一张课桌前,轻轻抚摸着桌面深深的刻痕。一个扎着羊角辫、约莫七八岁的小女孩,正趴在桌上,用半截铅笔头在皱巴巴的作业本上,一笔一划地认真抄写着生字。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仿佛手中握着的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李念墨蹲下身,尽量让自己的视线与小女孩齐平,柔声问:“小妹妹,你在写什么呀?”

小女孩抬起头,有些怯生生地看着眼前这位漂亮得像画里走出来的姐姐,小声回答:“写…写‘梦想’。”

“梦想?”李念墨的心弦被轻轻拨动,“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带着未经世事的天真和憧憬:“我…我想当老师!像赵校长那样!还想…还想看看大山外面是啥样的!”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李念墨心中漾开层层涟漪。

“大山外面啊…”李念墨的目光扫过教室斑驳的墙壁,落在窗外连绵的群山和漂浮的云海上,“很美,有很多高楼,有会跑得很快的车,有能装下好多好多书的图书馆…还有很多像你一样聪明、努力的孩子。”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温柔而坚定,“但你知道吗?大山里面也很美,有你,有你的梦想,还有这所学校。姐姐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说不定,将来你还能让更多山里的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呢?”

小女孩似懂非懂,但用力地点了点头,脸上绽开一个羞涩又灿烂的笑容。

接下来的“科学启蒙课”,是李念墨主动提出的。没有现成的实验器材,她灵机一动,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寻找“宝藏”——废弃的矿泉水瓶、硬纸板、细线、小石子。她就像一位充满魔力的魔法师,用最寻常的材料,引导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这是一个‘火箭’!”李念墨举起一个剪掉底部、装饰了彩纸的矿泉水瓶,瓶口用硬纸板卷成锥形,“我们虽然不能真的飞上天,但可以想想,火箭是怎么飞起来的呢?”她引导孩子们思考反作用力,用细线吊着小石子模拟重力,用纸板做滑翔机模型讲解空气动力学。孩子们围在她身边,眼睛瞪得大大的,充满了惊奇和求知欲,七嘴八舌地提问,小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地想要尝试。

“李博士,这个‘翅膀’歪了还能飞吗?”

“姐姐,石子掉下来是因为大山在拉它吗?”

“我做的这个能飞过那棵大树吗?”

教室里充满了久违的、纯粹的欢笑声和热烈的讨论声。赵校长倚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幕,眼角有些湿润。他教书几十年,很少看到孩子们对一门“副课”如此热情高涨。陈教授也连连点头,低声对李念墨说:“念墨,你真有办法!这才是真正的启蒙啊!”

然而,当李念墨想展示一段精彩的国外科普动画片段作为补充时,那台老旧的电视机和DVD机再次成了障碍。信号接收器在屋顶徒劳地转动,屏幕上只有一片雪花点和刺耳的噪音。孩子们脸上兴奋的光芒渐渐黯淡,取而代之的是困惑和失望。

“又…又不行了。”赵校长尴尬地搓着手。

李念墨的心沉了下去。科技的光芒,在这重重山峦和破败的硬件面前,显得如此微弱无力。她深吸一口气,没有让失望流露,而是微笑着对孩子们说:“没关系,机器今天有点累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想象力,不是一样做出了会飞的‘火箭’吗?”她举起孩子们用废纸板和瓶盖制作的、形态各异的“火箭”模型,“看,这些就是你们梦想的种子!它们现在可能飞不高,飞不远,但只要你们心里装着知识,装着对世界的好奇,总有一天,它们会变成真正的火箭,载着你们的梦想,冲破云层,飞向星辰大海!”

孩子们的眼睛再次亮了起来,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作品”,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个想当老师的小女孩,更是把自己的“火箭”紧紧贴在胸前。

傍晚,夕阳的余晖将群山染成一片温暖的金红。调研小组告别了依依不舍的师生们,踏上了返程的路。越野车在崎岖的山路上摇晃,李念墨靠在车窗上,沉默不语。窗外掠过的风景,与教室里孩子们清澈又充满渴望的眼神,还有那台沉默的电视机,在她脑海中反复交织、碰撞。

回到县城简陋的招待所,她甚至来不及掸去身上的尘土,便打开了笔记本电脑。屏幕的光映亮了她疲惫却异常明亮的眼睛。她拿出一个素雅的笔记本——那是母亲方清墨在她出国时送给她的,扉页上写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她提起笔,墨水在纸页上晕开,流淌出她心中的波澜:

> 2017年4月25日,晴,秦巴山,云岭坳。

> 今日所见,是课本上无法描绘的真实。群山如障,锁住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无数双望向未来的眼睛。那间昏暗的教室,那些高低不齐的课桌,那台形同虚设的机器,无不诉说着一种令人心痛的割裂。科技的高速列车呼啸向前,却将最需要它的地方远远抛下。

> 然而,更触动我的,是那些眼睛。像山涧清泉,未经污染,闪烁着最原始、最炽热的求知光芒。那个想当老师、想看山外世界的小女孩,她轻声说出的“梦想”,重逾千钧。在她用半截铅笔头认真书写时,在她捧着废纸板做的“火箭”时,我看到了比任何高科技设备都更珍贵的东西——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 硬件匮乏是困境,但非绝境。信号可以翻山越岭,知识为何不能?我们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为何不能让它化作一道跨越鸿沟的桥?远程教育平台不应是冰冷的终端堆砌,它需要“活”起来!需要优秀教师的灵魂注入,需要因地制宜的课程设计,需要持续的维护与互动。科技填鸿沟,不仅仅是铺设线路、安装设备,更要传递温度,点燃心灯。

> 我想,父亲常说的“正心立德”,其根基就在于此吧?教育,绝非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心田的耕耘。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求真的种子,培育向善的嫩芽,树立为家国、为更美好世界而奋斗的志向,这才是“内心的绿水青山”。若根基不牢,即使未来大厦高耸入云,也难经风雨。若心田荒芜,再多的知识堆砌,也难成栋梁。

> 云岭坳的弦歌,微弱却执着。它不该被群山阻隔而断绝。它需要被听见,需要被放大,需要与城市里更雄壮的交响共鸣。以强带弱,非施舍,乃共生。优秀的师资短期支教,城市学校与山村小学远程结对,共享课堂,共研教学……让山里的孩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城里的孩子懂得珍惜与责任,理解何为真正的“国运之基”。

> 此行,更让我深深体会到祖父(李长庚)当年为何执意引渡人才归国,父亲(李玄策)为何如此重视基础教育与人心凝聚。国之重器,首在育人。人才如星火,散落可燎原,汇聚则成炬。云岭坳的孩子们,他们同样是这燎原星火中不可或缺的一点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 我要行动起来。为这弦歌不辍,为这绿水青山,始于内心,成于行动。

写罢,李念墨合上笔记本,轻轻抚摸着扉页母亲的字迹。窗外,秦巴山的夜空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清澈的眼睛在闪烁。她拿出手机,拨通了父亲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李玄策沉稳温和的声音传来:“念墨,调研结束了?感觉如何?”

“爸…”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坚定,“我看到了差距,很大的差距。硬件、师资、信息…鸿沟很深。但我更看到了希望,孩子们的眼睛里有光。”

她简明扼要地讲述了云岭坳的见闻,特别是那个小女孩的梦想和那堂因设备故障而中断的“科学课”。然后,她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推动顶尖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下沉,优化内容适配性;发起全国性的优秀教师短期支教和城乡学校“一对一”远程结对项目;联合高校和企业,为乡村教师提供系统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李玄策的声音带着欣慰和赞许:“念墨,你长大了,看到了问题的根子,也找到了行动的路径。你所说的‘内心的绿水青山’,正是我们智囊团近期反复研讨的核心议题之一。国之根本,在于人心,在于下一代的教育与品格塑造。科技是工具,是桥梁,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培植那份内心的纯粹与力量。”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郑重:“你的观察和建议非常及时,也极具价值。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未来人才储备、社会公平正义、乃至民族精神塑造的大事。‘正心立德’,从娃娃抓起,这是百年大计。把你的详细想法整理出来,形成一份有数据、有案例、有可操作方案的建议报告。我会把它作为‘育心固本’工程的重要子项,提交上去。这不仅是你个人的行动,更是我们整个智囊团,乃至国家层面对教育公平和立德树人的坚定承诺。”

“谢谢爸!”李念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力量。她知道,父亲的支持意味着她的想法将获得更高的平台和更强的推动力。

“一家人,不说谢。”李玄策的声音带着笑意,“你做得很好。记住,再宏大的战略,也要从最细微处着手。云岭坳的弦歌,值得被听见,也必将被听见。放手去做吧,念墨。天枢今天还念叨你呢,说感应到姐姐在山里做了件‘让星星都更亮了’的好事。”

提到弟弟那神奇的感应能力,李念墨不禁莞尔,心中的沉重也消散了不少。挂了电话,她再次看向窗外无垠的星空。群山依旧沉默,但此刻,她仿佛听到了无数个如云岭坳小学般的地方,那微弱却生生不息的弦歌之声,正穿透夜幕,在广袤的国土上轻轻回响。而她要做的,就是让这声音汇聚成河,奔涌向前,滋养那片等待耕耘的、关乎未来的心田绿水青山。

夜已深,李念墨房间的灯光依旧亮着。键盘敲击声清脆而急促,屏幕的光映着她专注而充满希望的侧脸。她正在将白天的震撼、思考与决心,转化为一份沉甸甸的、名为《关于以信息技术与人文关怀弥合教育鸿沟、夯实“育心固本”工程的若干建议》的报告。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云岭坳孩子们清澈的目光,和她作为李氏后人、作为华夏儿女的责任与担当。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就在这寂静的山城之夜,悄然铺展。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