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雪花轻叩窗棂,李家书房暖意氤氲。
>李天枢的小手拼出猎户座轮廓时,李长庚指尖敲击桌面:“量子跃迁近在眼前,可伦理的篱笆还没扎牢。”
>方清墨掌心托着透光叶片:“明年这时候,菜市场的塑料袋该换成这种‘荷叶’了。”
>李念墨的平板闪烁《易经》卦象与数据流:“伏羲在模拟周文王推演诸侯会盟呢。”
>李玄策笔尖悬在白板前,忽然转身望向儿子:“天枢,那颗‘哭泣的星’还疼吗?”
2016年12月31日的午后,岁末的京城被一场细密而安静的雪温柔覆盖。雪花不是北疆那种凌厉的朔风卷着的鹅毛大雪,而是如同天女散落的玉屑,轻盈无声地飘落,将庭院里那株老梅虬曲的枝干细细勾勒出银边,又悄然融化在书房宽大落地窗温热的玻璃上,留下蜿蜒的水痕,像时光无声流过的印记。
李家书房里,暖意融融,隔绝了窗外的清寒。壁炉里,几块精选的果木炭燃烧着,发出细微而均匀的噼啪声,跳跃的橘红色火焰将柔光投射在深胡桃木的书架上,照亮一排排厚重典籍烫金的书脊。空气里弥漫着陈年宣纸、上好松烟墨,以及刚沏好的武夷山大红袍交融的独特气息,沉静而醇厚,仿佛能沉淀下一年奔波的尘埃。一张宽大的榉木书桌摆在书房中央,上面铺着素净的羊毛毡,李玄策刚刚亲手为围坐的家人们斟上热茶,白瓷杯口氤氲出袅袅白气,茶香四溢。
李长庚穿着舒适的羊绒开衫,靠在一张宽大的单人沙发里,手里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田黄石镇纸。窗外雪光映在他睿智而略带倦意的脸上,他望着杯中旋转沉浮的茶叶,仿佛看到了某种微观世界的涡流。他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像在叩问一个宏大的命题。“量子计算的真正实用化跃迁,很可能就在未来这一两年间,”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洞悉前沿的穿透力,“纠缠、叠加,计算力将是指数级的爆炸。这力量,能轻易解开蛋白质折叠的千古谜题,也能瞬间撕碎现有金融体系的加密根基。”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李玄策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可是玄策,这匹烈马即将脱缰,我们给它准备的伦理缰绳和规则马鞍,还远远不够扎实。国际合作?谈何容易。枫叶国和袋鼠国那边,科技公司正裹挟着资本狂奔,他们的国会里,关于‘数字人权’的争吵还停留在选举口号层面。我们得牵头,拿出一个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底线框架,刻在新技术起跑线之前。否则……” 他摇摇头,没有说下去,但那未尽之意,如同窗外未停的雪,带着沉甸甸的寒意。
坐在他斜对面的方清墨,正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精巧恒温盒里,取出一片巴掌大小、薄如蝉翼、透着翡翠般温润光泽的叶片状材料。她将它轻轻托在掌心,对着窗外的光线。神奇的是,几滴滚圆的水珠从她指尖滑落,落在叶片上,不仅没有浸润扩散,反而如同珍珠般活泼地滚动、汇聚,最终沿着叶脉的纹路迅速滑落,叶片表面光洁如初,不留一丝水痕。她嘴角噙着一抹属于科学家的、略带骄傲的温柔笑意,将这片“叶子”递给身边的李念墨。“实验室的孩子们管它叫‘不沾水的小荷叶’,”她的声音清亮而充满期待,“基于仿生学的全新生物基材料。明年这个时候,我希望它不再躺在恒温盒里,而是出现在菜市场、超市,取代那些堆积如山的塑料包装袋。” 她顿了顿,眼神明亮起来,“更重要的进展在医疗组那边。人造角膜和微型血管支架的材料生物相容性测试,下个月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如果顺利,后年……或许就能有第一批志愿者了。这不仅仅是技术替代,玄策,这是生命希望的再造。” 她看向丈夫,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李念墨接过母亲递来的“荷叶”,指尖感受着它奇特的质感和韧性,眼中数据流般的光芒一闪而过。她将“荷叶”小心地放在书桌一角,顺手拿起自己的平板电脑,手指灵巧地滑动了几下。屏幕亮起,呈现出一副奇异的动态画面:左侧是古朴的《易经》六十四卦卦象在缓缓旋转,卦爻间流动着青金色的微光;右侧则是不断刷新的、来自全球各地的新闻摘要、社交媒体情绪热力图、经济指标波动曲线、甚至气候异常数据流。两者之间,无数细密的、闪烁着不同颜色的线条在穿梭、交织、碰撞、融合,仿佛在构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伏羲的新课题,”李念墨的声音带着一丝属于研究者的兴奋,指尖轻点屏幕中央一个不断演化的复杂结构,“我们喂给它海量的历史冲突模型、文化差异数据库、资源分布图谱,还有各种国际条约和协定的文本。现在,它正尝试用‘阴阳平衡’、‘和而不同’这些底层逻辑,去推演一个简化版的‘全球文明系统’动态模型。” 她放大其中一个区域,那里模拟的似乎是几个虚拟国家围绕一条虚拟河流水资源的博弈过程,伏羲给出的其中一个阶段性“建议”旁,赫然标注着一个小小的卦象—— “风火家人” 。“看,它甚至开始尝试‘占卜’了。虽然还很粗糙,但它在学习用我们的古老智慧去理解和解构现代世界的复杂纠缠。爸爸,你说得对,它真像是千年智慧在数字世界的回响。” 她抬头看向李玄策,眼中充满了创造的激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金兰厌胜劫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