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47章 社区“冬日故事会”与炉火旁的温暖长卷

第四十七章:社区“冬日故事会”与炉火旁的温暖长卷

冬至前夜,北风卷着雪籽敲打着窗棂,社区活动室的烟囱早早升起了白烟。李淑琴踩着梯子往炉膛里添煤,煤块“哗啦”一声落进火塘,火星子溅在青砖地上,像撒了把碎金。“这炉子得烧旺点,”她用火钳捅了捅煤层,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她鬓角的白发都泛着暖光,“不然讲故事时冻得磕巴,哪还有滋味。”

活动室里已经摆好了阵势。杨永革扛来张长条木桌,是从废弃教室搬来的,桌面坑坑洼洼,他铺了块红绒布,布角磨出了毛边,是张大妈结婚时的陪嫁。“部落里讲故事就围着火塘,”他往桌旁摆了圈小马扎,马扎腿都用布条缠了,免得滑动时发出声响,“讲饿了就烤块肉,边吃边讲,能讲到天亮。”

石蛋抱着个铁皮炉进来,炉子里烧着松木疙瘩,烟带着股松脂香。他把炉子放在桌子中央,铁皮被烧得通红,映得他脸蛋也红扑扑的。“杨大哥说松木火不呛人,”他往炉边放了几个红薯,红薯皮上还沾着泥土,“烤红薯配故事,比糖果还甜!”

张大妈拎着个竹篮,里面是刚炒好的瓜子和花生,装在铁皮饼干盒里,盒子上印着“为人民服务”,是她儿子小时候的零食盒。“嗑瓜子不耽误听故事,”她给每个人面前摆了把瓜子,指尖沾着点瓜子壳,“去年讲‘白毛女’,石蛋听得直掉眼泪,今年换个热闹的。”竹篮里还藏着块蓝布,是准备给怕冷的人搭腿的。

周砚田抱着个陶壶,里面是煮好的姜枣茶,壶嘴冒着白汽。“这茶驱寒,”他给每个人倒了碗,茶汤红亮亮的,飘着片姜,“我爹以前走夜路,就揣着这么壶茶,喝一口暖到脚心。”老三跟在他脚边,脖子上系着个小棉垫,是张大妈给缝的,免得冻着脖子。

王大爷背着个布包,里面是他攒的“故事道具”:个缺角的瓷碗、顶破草帽、还有本纸页发黄的《林海雪原》。“讲杨子荣就得戴草帽,”他把草帽往头上一扣,帽檐歪到一边,“当年在村里晒谷场,我就戴这草帽讲‘智取威虎山’,全村孩子都追着我听。”

冬日故事会的规矩是“轮流坐庄”,每人讲个故事,题材不限,听得最入迷的人能得块张大妈做的芝麻糖。李淑琴在黑板上写规则时,粉笔末簌簌往下掉:“故事不在长短,在走心。我妈讲‘孟姜女’,每次都哭,听得我也跟着掉眼泪,那才叫本事。”

天擦黑时,活动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杨永革先开讲,他往火堆里添了块松木,火星子飞起来,像群萤火虫。“部落有座山,山上有个洞,”他的声音低沉,带着股奇特的韵律,“洞里住着个老山神,专管迷路的孩子……”

故事里的老山神长着鹿角,披着熊皮,总在雪夜里提着松明火把,给迷路的孩子指路。有次石蛋问:“山神会饿吗?”杨永革笑了,往炉子里添了块木柴:“他吃松针,喝雪水,看见孩子笑就不饿了。”石蛋赶紧往嘴里塞了块红薯,生怕自己不笑会让山神饿肚子。

张大妈讲的是她年轻时的事。“我插队那年冬天,”她嗑了颗瓜子,瓜子壳吐在手心,“雪下了三尺深,我们去山里砍柴,迷了路,是个猎户救了我们,他屋里就挂着张熊皮,比杨大哥说的山神还威风。”李淑琴擦了擦眼角:“那猎户后来呢?”张大妈摇摇头:“第二年进山就没回来,大概成了山神吧。”

周砚田的故事带着点温情。“我儿子三岁那年,”他摸了摸老三的头,鸡温顺地蹭着他的手,“冬天发烧,我背着他走了十里地去卫生院,雪没到膝盖,他趴在我背上,说‘爹,星星在跟我眨眼睛’。”石蛋突然问:“那星星是老山神变的吗?”周砚田笑了:“或许是吧,总有人在暗处护着咱们。”

王大爷的《林海雪原》讲得最热闹。他戴着破草帽,手舞足蹈地模仿杨子荣:“天王盖地虎!”大家齐声接:“宝塔镇河妖!”石蛋没听过,急得直拍手:“后面呢?后面呢?”王大爷故意停住,喝了口姜枣茶:“想听?得先给我磕个响头。”石蛋真的磕了个,引得大家笑成一团。

李淑琴讲的是纺织厂的故事。“有年冬天机器坏了,”她望着炉火,眼神飘得老远,“我们女工轮流用手搓线,冻得手指通红,却没人叫苦,因为这批布要给边防军做棉衣。”她顿了顿,声音有点哑,“后来收到军人们的感谢信,说穿上我们做的棉衣,在雪地里站岗都不冷,那时候觉得,再冻也值。”

石蛋的故事最简单,却让大家安静下来。“我在部落时,”他的声音有点抖,手里的红薯皮捏成了团,“阿爸教我认星星,说最亮的那颗是祖先变的,会跟着我们走。来到这里后,我发现那颗星星也跟着,就在老槐树上空。”杨永革把他拉到身边,往他嘴里塞了块芝麻糖:“对,祖先和我们,都在这颗星星下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中途有人提议玩“故事接龙”,从王大爷开始,每人说一句,连成个新故事。王大爷起头:“雪地里来了只狼。”张大妈接:“狼嘴里叼着个布娃娃。”周砚田接:“布娃娃穿着红棉袄。”李淑琴接:“棉袄上绣着朵梅花。”杨永革接:“梅花是用狼毛绣的。”石蛋接:“狼其实是山神变的,来送娃娃回家。”大家都拍手,说这结局最好。

烤红薯熟了的时候,杨永革把它们扒出来,烫得直搓手。红薯皮焦黑,掰开里面却金灿灿的,甜香混着松脂香飘满屋子。老三也得了块,周砚田用手掰成小块喂它,鸡吃得“咯咯”叫,铃铛在安静的屋里响得格外清。

后半夜,炉火渐渐小了,大家却没散去。王大爷靠在墙上打盹,草帽滑到了地上;张大妈把蓝布盖在李淑琴腿上,自己的头歪在她肩上;周砚田给老三的食盆添了点米,鸡窝在墙角像个暖和的小窝;杨永革用树枝在地上画部落的地图,石蛋趴在旁边看,手指跟着画圈圈。

李淑琴往炉子里添了最后块煤,火苗舔着煤块,发出“噼啪”的轻响。她看着眼前的人,突然觉得这故事会比任何华丽的演出都动人。

冬日故事会的意义从来不是故事多精彩、听得多入迷,而是有群人愿意陪你围在炉火旁,听你讲过去的故事,跟你一起为虚构的角色担心,就算屋外寒风呼啸、屋里炉火渐弱,也觉得比独自守着空房更暖和。这些混着松脂香的瞬间,就像炉里的余烬,看着快灭了,却能焐热整个寒冬,把孤独的日子都烘得暖暖的,带着股说不出的踏实。

至于明天的雪会不会停、炉子里的火会不会灭?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群人还能聚在活动室里烤红薯、喝姜茶、讲故事,就算雪封了门、煤烧完了、故事讲得颠三倒四,也会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因为最好的故事,从来不是完美的情节,而是身边那群能让你觉得“有他们在,再冷的夜也能熬过去”的人啊。

天快亮时,雪停了。杨永革把石蛋背回家,孩子怀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红薯;张大妈的蓝布落在了活动室,上面沾着点瓜子壳,像撒了把小芝麻;李淑琴把没喝完的姜枣茶装在陶壶里,说“留着下午喝,还能暖身子”;周砚田给老三的棉垫加了层布,鸡缩在里面,只露出个小脑袋;王大爷的破草帽挂在墙上,帽檐还歪着,像在等着下一次讲故事。

石蛋醒来时,太阳已经照进窗户,窗台上的冰花像幅画。他跑到活动室,看见杨永革在修炉子,张大妈在扫瓜子壳,李淑琴在黑板上写“下次故事主题:春天”,突然觉得,这个被炉火、笑声和红薯香填满的冬夜,成了心里最暖的念想,比任何故事都难忘,比任何春天都值得期待。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