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马国梁的车子缓缓驶入县委常委院,映入眼帘的是两排独栋小楼,红砖墙配着铁艺栏杆,院子里甚至还种着名贵的观赏树。
乌金县家底殷实,这县委常委院也因此气派非凡,论起豪华程度,甚至超过了不少地方的市常委院。
“县里前年盖的,说是改善常委住房,其实就是按级别分的待遇。”
马国梁看出李达康的诧异,语气带着点自嘲:“我这栋算小的,书记和县长的院子都带独立车库和花园。”
车子停在一栋二层小楼前,马国梁领着李达康进门,刚换好鞋,就闻到一股饭菜香。
客厅不大,摆着套半旧的布艺沙发,墙上挂着孩子的奖状,比县委办公室多了几分烟火气。
“回来了?”
厨房门被推开,一个系着围裙的中年女人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看到李达康时愣了一下。
“李书记,这是我爱人,胡秀英。”马国梁介绍道,“秀英,这位是县委新来的李书记。”
“李书记好,快请坐!”
胡秀英连忙擦了擦手,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国梁说晚上有客人,我多炒了两个菜,还在锅里炖着排骨,马上就好。”
李达康笑着道谢,目光落在餐桌上。
一盘时蔬炒肉,一盘红烧肉,还有个装着酱肘子的盘子,都是家常菜,却透着股实在劲儿。
“嫂子别忙活了,够吃就行。”李达康坐下道。
“那哪行,李书记第一次来家里。”胡秀英说着又钻进厨房,很快传来乒乒乓乓的声响。
马国梁给李达康倒了杯茶,把刚才那本笔记本推到他面前:“李书记,您翻开看看,这里面记的都是实底。”
李达康翻开笔记本,第一页就是个名单。
“王大海——兴盛煤矿——无证开采3处”
“赵老三——红光煤矿——去年透水事故瞒报2人”。
…
字迹工整,旁边还附着日期和证人姓名,显然是积了很久的心血。
“这些都是我这几年记的,有些是底下人告诉我的,有些是查资料时发现的破绽。”
马国梁声音沉了下来:“就说王大海,他手里那几个矿,每年死的人都比上报的多,去年有个矿塌了,埋了五个,最后只报了一个,剩下的都是用钱压下去的。”
李达康指尖划过“五个”那两个字,眉头微皱。
“熊文林在任时,把这些都压着,谁提就给谁穿小鞋。”马国梁叹了口气,“这些人背后都有人,王大海的姐夫是市里的政协副主席,赵老三跟易县长是拜把子兄弟。”
李达康握着笔记本的手顿了顿,抬眼看向马国梁,语气平静却带着探究:“国梁县长,咱们今天是头回打交道,你把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告诉我,就不怕……引火烧身?”
马国梁端起茶杯喝了口,放下时杯底在桌上磕出轻响,他看着李达康,忽然笑了:“李书记认识陈伟峰吗?明州南福区的陈书记。”
李达康一怔,随即恍然:“伟峰书记是我朋友,前阵子在明州还见过。”
“他是我大学同学。”马国梁眼里露出点怀念的神色,“当年在学校,他总说我性子太直,容易得罪人。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说您要来乌金县,还特意提了句,您在关安干得硬气,是个办实事的人。”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顿时松快了些。李达康看着马国梁,心里那点疑虑烟消云散。难怪他敢把这么烫手的材料拿出来,原来是有这层关系在。
“伟峰书记倒是没跟我提过你。”李达康笑道。
马国梁说道:“他只说,您要是来了,乌金县的天就要清了。我琢磨着,能让他这么推崇的人,肯定不是来混日子的。”
两人正聊着,胡秀英端着一大盆炖排骨从厨房出来,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她额前的碎发。
“排骨炖好了,先吃饭吧,菜都快凉了。”她把盆往桌上一放,麻利地摆上碗筷,“李书记,国梁,快趁热吃。”
马国梁连忙起身拉李达康:“对对,李书记,先吃饭,边吃边说。”
李达康坐下时,胡秀英已经给他盛好了一碗排骨汤,汤色乳白,飘着几缕翠绿的葱花。他低头喝了一口,醇厚的肉香混着淡淡的姜味在舌尖散开,暖意顺着喉咙一路滑到胃里,连日来的奔波疲惫仿佛都消散了几分。
“嫂子这手艺真绝了,比饭店里的还香。”李达康放下碗,真心实意地称赞。
喜欢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请大家收藏:()混官场是要讲背景的,而我正好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