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59章 孙传庭陕南布防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59章 孙传庭陕南布防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西北异动,加强防御

锦州帅府的夏日常被渤海湾的海风拂去燥热,议事厅内却透着一股与时节不符的凝重。王磊刚在曹变蛟送来的《山东善后最终报告》上落下朱批,字迹遒劲有力——“吏治清明,民生复稳,赏银五千两犒赏全军”。案头堆叠的奏报中,这份来自山东的文书算是难得的“顺心事”:济南府的义仓已储备粮食五万石,青州府的受损灌溉渠道全部修复,被查处的贪官污吏名单张贴后,百姓们自发在衙门前燃放鞭炮,连杨文岳旧部中那些曾心怀不满的士兵,也因新推行的“军功授田”制度(立战功者可获良田)而安定下来。

可王磊指尖刚离开笔杆,目光便落在了桌角那封火漆封口、标着“陕南急报”的密信上,眉头不自觉地拧紧。火漆上印着孙传庭的专属印记——一枚刻着“守土”二字的铜章,这是两人约定的“紧急军情”标识,若非事关防区存亡,绝不会使用。自山东民变平息后,他便下令各防区加强情报侦查,尤其是与崇祯残余势力接壤的西北、西南边境,毕竟崇祯在山东民变中未能趁机发难,必然会在其他防线寻找突破口。

亲卫似乎察觉到他的凝重,轻声通报:“国公爷,孙将军派来的信使已在门外候着,一身尘土,像是赶了不少夜路,说有西北势力异动的最新情况,要当面禀报。”

“让他进来。”王磊将山东的奏报归入“已办”卷宗,指尖在密信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声都像是敲在心头。片刻后,一名身着劲装的年轻士兵快步走入,铠甲上还沾着山间的草屑,脸颊因长途跋涉而泛着不正常的潮红。他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份折叠整齐的信纸,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依旧铿锵:“国公爷,这是孙将军昨日傍晚在汉中帅府写就的密报,命末将星夜赶来,沿途换了八匹快马,不敢有片刻耽搁。西北的马进忠部,近日与崇祯派去的使者过从甚密,还在陕南边境调集兵力、打造攻城器械,看那架势,怕是不出半月就要南下了!”

王磊展开信纸,孙传庭的笔迹沉稳如人,将情报细节一一列明,甚至附带了斥候绘制的简易地形图:马进忠本是李自成麾下悍将,崇祯十六年曾在潼关与孙传庭交过手,以“悍勇善守”闻名,李自成败亡后率残部三万余人盘踞西北固原一带,这些年靠着劫掠周边小部落与官府粮仓维持生计,既未归附崇祯,也拒绝了王磊的三次招降——第一次派使者送去“副总兵”印信,被他斩了使者;第二次送去粮食与军械,被他悉数没收,却依旧不肯归附;第三次孙传庭亲自写信劝降,他只回了“宁为草寇,不做贰臣”八个字,态度极为强硬。

近一个月来,崇祯似乎摸清了马进忠的软肋,派亲信太监高起潜秘密潜入固原,带着“封镇西侯、划陕甘为世袭封地、允许保留全部兵力”的圣旨,亲自与马进忠谈判。密信中提到,高起潜还许诺,若马进忠能攻占汉中,便从京营调五千兵力支援,助他打通前往四川的通道,“共享西南盐铜之利”。双方已达成口头协议,马进忠正在整编部队——将三万残部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前军由他的义子马彪率领,多是精锐骑兵,已进驻固原以南的平凉城;中军由他亲自统领,正在加紧打造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甚至强征周边村落的百姓服役,不从者便烧毁房屋;后军则负责押运粮草,已在平凉城囤积了约五万石粮食,看这进度,不出半月便会有所行动。

“马进忠盘踞西北多年,熟悉陕甘的山地与戈壁地形,麾下又多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兵,虽说装备差了些(多是缴获的旧鸟铳与刀枪),但冲击力不容小觑。”王磊放下信纸,走到墙上悬挂的《天下舆图》前,手指沿着“固原—汉中—安康”的路线缓缓滑动,指腹摩挲着舆图上标注的山脉与河流,“你们看,陕南是连接西南与中原的咽喉,孙传庭在四川的驻军,粮草要靠汉中转运;曹变蛟在中原的军械,要经安康送抵西南;甚至乌兰其其格从蒙古换来的马匹,也要走这条路线运往江南。一旦被马进忠突破,两处防区便成了‘孤岛’,后勤断绝,后续对西南土司的整编、对蒙古部落的安抚,都会受到影响,崇祯这步棋,算是打在了咱们的‘七寸’上。”

他转身对着门外高声下令:“传洪承畴、周婉宁、徐元明即刻来帅府议事,就说西北战事在即,事关全局,不得延误!另外,给孙传庭发急信,用驿站最快的快马,让他暂时搁置西南土司的安抚工作——那些归顺的土司刚接受‘世袭千户’的任命,短期内不会生乱,可先交给副手处理,他要把所有精力都放在陕南布防上,密切盯着马进忠的动向,每日卯时向锦州传回一次情报,哪怕没有异动,也要报平安!”

半个时辰后,三人陆续抵达议事厅。洪承畴刚进门便察觉气氛不对,往日里王磊虽也严肃,却从未有过这般紧绷的神色,他直言问道:“国公爷突然召我等前来,怕是西北那边出了岔子?看这架势,绝非小股流寇袭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正是。”王磊将孙传庭的密信递过去,又让亲卫展开那幅斥候绘制的地形图,“马进忠被崇祯说动,要南下袭扰陕南,带着三万残部,还有崇祯许诺的援军,咱们得赶紧拿出应对之策,绝不能让他断了西南与中原的联系,否则前期所有的部署都可能功亏一篑。”

三人传阅密信与地形图时,王磊已在脑中梳理出大致思路。洪承畴常年研究兵法,一眼便看出关键:“马进忠的优势很明显,地形熟、士兵悍,且咱们对他的具体部署还不完全清楚;但劣势也突出,装备差——他麾下的鸟铳射程不足百步,远不如徐大人改良的燧发枪;粮草缺——五万石粮食要供三万人消耗,顶多撑两个月;更重要的是,他的部队派系复杂,除了自己的嫡系,还有不少是投降的流寇与部落兵,人心不齐,不少士兵本是被胁迫入伍,并无死战之心。咱们要做的,就是用坚固防御磨掉他的锐气,用充足补给断他的后路,再用分化手段乱他的军心,以‘守’为攻,以‘稳’制胜。”

周婉宁一直低头翻看随身携带的账本,听到这里,立刻抬起头,语速飞快地补充:“洪先生说得极是,粮草与军械是布防的根基,这方面绝不能出半点差错。我刚查了账目,目前陕南粮库有二十万石储备,其中汉中十万石、安康六万石、阳平关四万石,够孙将军部(目前陕南驻军共一万五千人)支撑半年,但要长期布防,还要应对可能的援军,必须再调十万石——四川粮库刚收了土司缴纳的贡粮,可调五万石;中原开封总粮仓储备充足,也可调五万石,走咱们新修的驿站粮道,从开封到汉中,最快十日就能到,沿途有驿站士兵巡逻,安全性有保障。”

“军械方面,我来解决。”徐元明立刻接话,语气带着十足的把握,“工坊里现在有三十门远程神威炮等着组装,这种炮射程能到三里,比孙将军之前用的轻型神威炮(射程一里半)威力强一倍,要是优先给陕南,我亲自盯着工匠赶工,十日之内准能完工运过去。另外,我新琢磨出一种‘连环拒马’,用三寸粗的铁条把六根带尖的圆木串起来,每根圆木长两丈,下面装两个木制车轮,推起来轻便,停下来稳固,既能挡骑兵冲锋,也能在步兵进攻时形成障碍,特别适合陕南的山地地形,我让人赶制五百具,和火炮一起送过去,足够布置汉中与安康两处防线了。”

王磊听完三人的话,心中已有完整方案,当即走到舆图前,用朱笔在关键位置标注,同时开口部署:“兵力调配是第一步,必须形成‘主防 侧应’的格局。让孙传庭从四川调一万精锐——这支部队是他平定孙可望时的嫡系,战斗力强,让他们进驻汉中、安康两大要地,与原有一万五千驻军汇合,总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其中,汉中部署一万五千人,这里正对固原方向,是马进忠南下的必经之路,要重点布防;安康部署一万人,防止马进忠绕路偷袭——安康东面是大巴山,西面是汉江,易守难攻,一万人足够守住。两处之间要保持每日一次的信使联络,用驿站的快马,确保信息通畅,一旦有敌军动向,能第一时间互相支援。”

“另外,让祖大寿从辽东抽五千骑兵,这是他麾下最精锐的‘辽东铁骑营’,多是归附的女真与蒙古骑兵,骑术精湛,擅长突袭。让他们经山西、陕西驰援陕南,不走大路,从山间小道行军,避免被马进忠的斥候发现,最终驻扎在汉中西北的略阳——你们看这里,”王磊指着舆图上略阳的位置,“略阳位于嘉陵江上游,背靠秦岭,俯瞰平凉,是马进忠南下的必经之路旁的制高点,骑兵埋伏在此,既能监视敌军动向,一旦马进忠率主力离开固原,便可从侧面抄他的后路,突袭平凉的粮库,断他的粮草供应,打他个措手不及。祖大寿那边,让他派副将吴襄带队,此人有勇有谋,且熟悉西北地形,能担此任。”

“防御工事方面,要打造成‘三层立体防御’,让马进忠攻不进来,耗不起,只能退兵。”王磊的朱笔在汉中与安康两地画了三个圈,“最外面一层,沿着汉中、安康的城外十里,挖三丈宽、两丈深的战壕,战壕内侧要砌上砖石,防止坍塌;里面插满削尖的硬木,每根木尖都用桐油浸泡,既坚硬又防腐;再从附近的汉江、月河中引水灌进去,形成‘水壕’,水深至少一丈,就算马进忠的士兵会游泳,也难敌水下的尖木,这是第一道‘死亡防线’。”

“中间一层,在战壕内侧五十步,摆放徐大人的连环拒马,每隔十步架上一架连弩,拒马后面安排两百名士兵把守,每人配备燧发枪与长矛,形成‘移动防线’。敌军要是突破战壕,必然疲惫不堪,拒马能挡住他们的冲锋节奏,连弩与燧发枪再趁机射击,让他们连城墙的边都摸不到。这里要注意,拒马要分三排摆放,呈‘品’字形,就算第一排被突破,后面还有两排能继续阻挡,给城墙上的火炮争取射击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最里面一层,在城池原有城墙基础上,再增高两丈、加宽一丈,城墙上每隔二十步架一门远程神威炮,炮位要筑成‘半月形’,既能保护炮手,又能扩大射击范围;轻型神威炮则部署在城门两侧,形成交叉火力,专门打击敌军的攻城器械。城墙顶部还要修‘女墙’(矮墙),让士兵能隐蔽射击,每隔五十步修一个‘敌楼’,安排斥候驻守,监视敌军动向。另外,城门要用铁皮包裹,里面加上顶门杠,至少要十人才能推动,确保万无一失。”

说到这里,王磊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人,语气愈发严肃:“还有,汉中到安康之间的阳平关、饶风关这些险要关口,也得修些临时堡垒。不用太大,每个堡垒周长百丈,高两丈,能驻五百人就行,配备十门轻型火炮、两百支燧发枪和充足的箭矢,派可靠的将领驻守,形成‘据点联防’。这些堡垒要像‘钉子’一样扎在交通要道上,一旦马进忠想绕路,这些堡垒能第一时间发现,还能从侧面袭扰他的粮道,让他不敢轻易分兵,只能乖乖从正面进攻咱们的主防线。”

“后勤保障这块,就辛苦周尚书了,这是咱们能长期坚守的关键。”王磊转向周婉宁,“你尽快协调四川、中原的粮库,把十万石粮食调往陕南,分两批运输,第一批五日内从成都和开封出发,第二批十日跟进,务必确保粮道安全——让郑芝龙派二十艘小型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护送四川的粮食到汉中;陆路上则让驿站安排五百名士兵巡逻,每十里设一个岗哨,防止流寇劫粮。粮食运到后,要分存到汉中、安康、阳平关的粮库,每个粮库都派三百名士兵把守,实行‘双人双锁’管理,防止贪污与损耗。”

“徐大人,你的军械和工匠也得跟上。”王磊又看向徐元明,“除了赶制火炮和连环拒马,还要准备五万发弹药、两千把燧发枪备用,万一战场上有损耗,能及时补充。派二十名手艺最好的军械工匠跟着物资走,到了陕南后,专门负责火炮和拒马的维护、修缮,在汉中、安康各设一个‘军械维修坊’,要是战场上火炮出了问题,能在一个时辰内抢修完毕,不能影响作战。”

“最后,情报侦查是重中之重,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王磊的目光落在洪承畴身上,“你亲自给孙传庭写一封信,告诉他要把斥候的范围扩大到固原城内,派些机灵的士兵伪装成商贩、牧民,甚至是马进忠招募的民夫,混进他的营地,把他的兵力部署、粮草存放地、攻城器械打造进度、甚至是将领之间的矛盾都摸清楚。咱们安插在马进忠部的暗线‘西风’,也该启用了——此人是马进忠的贴身护卫,当年受过咱们的恩惠,一直潜伏在他身边,让他重点打探马进忠和崇祯使者的具体协议,尤其是马进忠的出兵时间、主攻方向和崇祯援军的动向,有消息立刻通过驿站密信传回锦州,不得延误。”

洪承畴、周婉宁、徐元明三人一边听,一边快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手札上,生怕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待王磊说完,三人同时躬身应道:“属下遵命,定不辱使命!”

王磊走到案前,拿起朱笔,在孙传庭的密信上写下“按此部署执行,务必守住陕南,军中之事,可自行决断,不必事事请示”的批复,这既是信任,也是赋予孙传庭临机处置的权力。他将密信递给亲卫:“立刻派人快马送往陕南,走驿站的加急通道,亲手交给孙传庭,告诉他,锦州这边会全力支持他,粮草、军械、兵力,缺什么就说,我一定及时调派。”

随后,他又对三人说:“你们各自回去准备,三日之后,我要在帅府看到粮草调拨清单、军械生产进度表和斥候部署方案,咱们要确保每一步都落到实处,不给马进忠任何可乘之机。洪先生,你留下,我还有些关于崇祯援军的细节要和你商议。”

周婉宁和徐元明离开后,议事厅内只剩下王磊与洪承畴。王磊走到舆图前,指着京城方向说:“洪先生,你觉得崇祯派去支援马进忠的五千京营士兵,真的会全力作战吗?我总觉得,他不会真心帮马进忠,怕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洪承畴沉吟道:“国公爷所言极是。崇祯向来多疑,对马进忠这样的‘降寇’绝不会完全信任,派京营士兵,很可能是想‘监视’而非‘支援’。一旦马进忠战事不利,这些京营士兵说不定会反过来袭击他,吞并他的残部;就算马进忠能攻占汉中,崇祯也会借机派更多兵力进驻陕南,逐步架空马进忠,最终夺取控制权。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孙传庭在战场上‘放些风声’,说马进忠要独占陕南利益,不让京营士兵染指,挑动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从‘盟友’变成‘敌人’。”

王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主意,就按你说的办。让孙传庭在合适的时机,故意让俘虏的京营士兵‘逃’回去,带话给他们的将领,说马进忠已和四川的土司暗中勾结,要把西南的盐铜之利全部占为己有,根本没打算分给崇祯。这样一来,就算他们不内讧,也会互相提防,难以形成合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确定了挑动敌军内讧的具体细节,洪承畴才离开帅府。议事厅内恢复了安静,王磊再次走到舆图前,目光久久停留在陕南一带。他知道,这场布防不仅是为了挡住马进忠的进攻,更是为了向崇祯表明态度——他王磊的防区,绝非轻易可犯。只要守住陕南,西南与中原的联系便不会中断,后续对土司的整编、对崇祯的牵制,才能稳步推进。

次日清晨,王磊接到亲卫汇报,孙传庭已传回消息,称一万精锐已从四川出发,汉中、安康的防御工事修缮工作也已启动,士兵们正连夜开挖战壕;周婉宁的粮草调拨清单、徐元明的军械生产进度表也相继送来,第一批粮食已在成都装车,火炮的零部件也在加紧锻造,各项工作都在按计划推进。王磊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他并未放松警惕,而是下令锦州帅府的斥候加强对京城方向的监控——他料定,崇祯绝不会只靠马进忠这一步棋,必然还会有其他动作,或许是在辽东挑拨女真部落,或许是在江南煽动士绅,必须提前防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军民联防,固若金汤

陕南汉中的夏日,群山被烈日烤得泛黄,山间的溪流也缩减成细细的水流,唯有汉江依旧奔腾不息,滋养着两岸的农田。汉中城外,却一片热火朝天,与燥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孙传庭身着铠甲,站在刚开挖的战壕旁,额头上布满汗珠,却顾不上擦拭,目光紧紧盯着士兵们挥汗如雨地加固工事。他手中紧攥着王磊的批复,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心中清楚,这场布防不仅关乎陕南的安危,更牵动着整个西南与中原的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一旦汉中失守,他多年经营的西南防线便会土崩瓦解,更无颜面对王磊的信任。

接到王磊的指令后,孙传庭第一时间从四川调来了一万精锐。这支部队是他平定孙可望时的嫡系,士兵们多是四川本地人,对保卫家园有着极强的使命感,抵达汉中后,未做片刻休整便投入到工事修建中。此刻,汉中城外的战壕已挖到三丈宽、两丈深,士兵们正两人一组,将一根根碗口粗的硬木削尖,用桐油浸泡后,费力地插入壕底,木尖朝上,密密麻麻,如同一片“死亡森林”;不远处的空地上,徐元明派来的军械工匠正指导士兵组装连环拒马,铁条将六根圆木串起,车轮安装妥当后,四名士兵便能轻松推动,灵活调整位置,不少士兵还饶有兴致地围着拒马打量,议论着“这玩意儿比以前的鹿砦好用多了”。

“将军,第一批粮食已经运到了,共五万石,从成都沿汉江过来的,二十艘战船护送,一路平安,现在存放在汉中城西的粮库,派了五百名士兵看守,实行‘双人双锁’,每三日盘点一次,绝不会出问题。”副将李信快步走到孙传庭身边,躬身汇报,声音带着几分兴奋,“徐大人派来的二十名工匠也到了,刚去检查了之前部署在汉中城头的五十门轻型神威炮,说大部分都能正常使用,炮身保养得很好,只有三门因为受潮,炮栓有些卡顿,他们带来了备用零件,今日内便可修好,傍晚就能重新架到城墙上。”

孙传庭点点头,目光投向西北方向的略阳,那里是祖大寿派来的五千骑兵的目的地,也是牵制马进忠的关键:“祖大寿的骑兵到了吗?吴襄将军有没有传来消息?马进忠的前军已经到了平凉,离汉中只有三百里,骑兵要是能及时到位,咱们心里也能更踏实些。”

“刚收到吴襄将军派人送来的信,就在半个时辰前。”李信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了过去,“骑兵已过秦岭,沿着嘉陵江支流行军,避开了马进忠的斥候,预计明日中午就能抵达略阳。吴将军还说,他会在略阳城外的山林里隐蔽驻扎,只派少量斥候打探平凉的动静,一旦马进忠率主力南下,便立刻突袭平凉的粮库,烧了他的粮草,绝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好,做得好!”孙传庭展开信纸,快速浏览一遍,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大半。吴襄的部署很稳妥,既隐蔽了行踪,又明确了任务,与他心中的计划不谋而合。他将信纸折好,递给李信:“你立刻让人把这封信抄录一份,送到安康守将张勇手中,让他也放心,咱们不是孤军奋战,略阳的骑兵就是咱们的‘奇兵’,关键时刻能给马进忠致命一击。”

“另外,咱们派往固原的斥候也传回消息了。”李信又补充道,“马进忠的攻城器械已打造得差不多了,有十架云梯、五架冲车,还有三架投石机,都存放在固原城南的军营里,由他的义子马彪亲自看守;粮草也运到了边境的平凉城,大概五万石,堆在城西北角的粮仓里,守军只有一千人,防备不算严密。看这架势,马进忠怕是真要在十日之内动手,主攻方向应该就是汉中。”

“好,知道了。”孙传庭沉吟片刻,对李信说,“你立刻去安排两件事:第一,让汉中、安康两地的守军每日加强操练,重点演练‘战壕—拒马—城墙’的三层防御配合,尤其是火炮与燧发枪的协同射击,务必让每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做到‘敌来能战,战则能胜’。第二,把咱们收集到的马进忠部的情报,包括他的兵力部署、粮草存放地、攻城器械数量,都抄录一份送往略阳,让吴襄将军也有所准备,一旦突袭平凉,能做到心中有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信领命离开后,孙传庭正准备去查看城墙加固的进度,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只见汉中知府张秉忠带着几名乡绅匆匆赶来,为首的张秉忠身着官袍,气喘吁吁,显然也是赶了不少路;身后的乡绅们则个个面带焦急,其中一人还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像是装着不少东西。

“孙将军,可算找到您了!”张秉忠上前一步,拱手道,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听闻西北的马进忠要南下犯境,扬言要攻占汉中,掠夺粮食和财物,我等特地来问问,百姓们能为布防做些什么?汉中的百姓这两年多亏了王将军的照顾,轻徭薄赋,还修了水渠,种上了高产的玉米,日子刚好过些,绝不能让乱兵毁了这好日子!”

孙传庭心中一暖。自王磊掌控陕南后,确实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在汉中、安康一带修了十条灌溉水渠,解决了百姓“靠天吃饭”的难题;从中原引入玉米、马铃薯等耐旱作物,教百姓种植,粮食产量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在各地开设了学堂,让百姓的孩子能免费读书,甚至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王磊的认可度极高,如今大敌当前,百姓主动请缨,正是“军民联防”的好时机,也是守住汉中的底气所在。

他笑着上前一步,扶起张秉忠:“张知府和各位乡绅有心了,百姓们的这份心意,孙某感激不尽。马进忠来犯,不仅是冲着军队来的,更是冲着百姓的家园、田地来的,咱们若能军民同心,上下一心,定能守住汉中,让马进忠有来无回!”

随后,他结合汉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军民联防的具体方案,每一条都兼顾了实用性与百姓的承受能力:“第一,烦请张知府组织城中百姓,分批次协助士兵运送土石、加固城墙。咱们按年龄分工: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可以在军营和工地旁支起大锅,烧水、做饭,给士兵们送水送饭,保证大家能吃饱吃好;十五岁到六十岁的青壮年,身体好的可以跟着士兵一起挖战壕、搬拒马、运土石,每人每日按五十文工钱结算,粮食从粮库调拨,管饱管够,绝不亏待大家;年纪稍小的少年,可以帮忙传递工具、看管物资,也算为布防出一份力。”

“第二,还请各位乡绅出面,在汉中周边的村落宣传,让百姓们提高警惕。若发现陌生人打听军营位置、兵力部署,或是形迹可疑的人(比如口音不是本地的、携带武器却没有官府凭证的),立刻向就近的驿站或军营报告,一旦查实是马进忠的斥候,给予赏银二十两,由官府从粮饷中支出。另外,乡绅们在村里威望高,可协助官府登记百姓的粮食储备,若是遇到小股敌军袭扰,能及时组织百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第三,每个村落挑选十名青壮年,组成‘民团’,由军队派经验丰富的老兵前往指导操练,配备简单的刀枪、弓箭和长矛,每日操练一个时辰,主要学习基本的防御技巧,比如如何列阵、如何格挡、如何传递军情。民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村落的治安巡逻,白天在村口设置岗哨,晚上轮流值班,若遇到小股敌军袭扰(比如三五人的斥候小队),能先抵挡一阵,等待军队支援;若是敌军大部队来了,便立刻向最近的驿站送信,组织百姓向汉中城内转移。”

张秉忠和乡绅们听完,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张秉忠当即说道:“孙将军放心,我今日就贴出告示,分区域组织百姓支援布防,保准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不让将军分心!”一名姓王的乡绅(汉中最大的粮商)也上前一步,拍着胸脯说:“咱们乡绅也不能落后,我愿意捐出两千石粮食,给士兵们改善伙食;另外,我还和其他几位乡绅商量好了,凑了五百两银子,给士兵们添置些夏季的铠甲内衬,让大家能更舒服地守城,绝不能让士兵们寒心!”

其他乡绅也纷纷响应,有的捐粮食,有的捐钱财,有的甚至表示愿意让自家的工匠去军营帮忙打造兵器。孙传庭连连致谢:“多谢各位的支持,百姓和乡绅们的心意,我会如实禀报王将军,让他也知道,汉中的百姓是真心拥护咱们的。只要咱们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定能让马进忠有来无回,守住咱们的家园!”

接下来的几日,汉中、安康两地彻底沸腾起来。清晨天刚蒙蒙亮,百姓们便自发组成队伍,推着小车、扛着锄头,朝着工地走去。汉中城西的战壕旁,士兵和百姓们混在一起,有的挥着锄头挖土石,有的两人一组抬着石头加固战壕壁,还有的在水渠边用木桶往战壕里引水,欢声笑语与工具碰撞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汉中城内的空地上,十几口大锅一字排开,老人和妇女们正忙着熬粥、蒸馒头、炒菜,热气腾腾的饭菜刚做好,便有少年们提着食盒,快步送往各个工地。一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正颤巍巍地给士兵们盛粥,笑着说:“小伙子们,多喝点粥,有力气才能打跑乱兵,保护咱们的家!”士兵们接过粥碗,齐声说道:“谢谢奶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乡绅们捐出的粮食和钱财,堆满了军营的仓库。孙传庭让人将粮食分给各个伙食点,将钱财用来购买布料,让军营的裁缝给士兵们缝制铠甲内衬。当士兵们领到崭新的内衬,摸着凉快透气的布料时,士气愈发高涨,不少士兵表示:“百姓们这么支持咱们,咱们就算拼了命,也要守住汉中!”

在阳平关,几名经验丰富的老兵正带着村民组成的民团操练。老兵们耐心地教村民们握刀的姿势、射箭的技巧,村民们学得格外认真,虽然动作还很生疏,却个个眼神坚定。一名叫陈二的青年,是阳平关附近村落的村民,家里种了五亩玉米,去年刚娶了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握着长矛,跟着老兵的口令练习刺杀动作,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却丝毫没有懈怠,他说:“孙将军和士兵们是来保护咱们的,咱们也得尽一份力,绝不能让乱兵糟蹋了咱们的村子,抢走咱们的粮食!”

与此同时,情报侦查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伪装成民夫的斥候,成功混入了马进忠在平凉的军营,不仅摸清了他的兵力部署(前军一万骑兵驻平凉,中军一万五千步兵驻固原城南,后军五千人驻平凉粮库周边),还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马进忠的部队内部矛盾重重,前军将领马彪(他的义子)与中军将领王虎(原李自成麾下将领)因争夺粮草分配权,多次在军营中争吵,甚至差点动手;不少士兵是被强征来的百姓,私下里抱怨“跟着马进忠没活路,打胜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分到粮食”,根本没有死战之心。

更让孙传庭振奋的是,暗线“西风”也传回了关键密信。密信中说,马进忠与崇祯使者高起潜约定,十日后(农历六月初十)出兵,主攻方向为汉中,高起潜则率五千京营士兵从东面出发,进攻安康,试图让孙传庭首尾难顾;但高起潜私下里对亲信说,“马进忠不过是棋子,若他能攻占汉中,便趁机夺了他的兵权;若他战败,便率军退回河南,坐看马进忠被孙传庭消灭”,显然对马进忠并不信任。

孙传庭收到这些情报后,立刻召集将领们在汉中帅府开会。他将情报一一告知众人,然后指着地形图说:“马进忠想主攻汉中,还让崇祯的京营士兵牵制安康,真是打得好算盘。但他没想到,咱们不仅摸清了他的部署,还知道了他和高起潜之间的矛盾。咱们不能让他如愿,必须调整部署,变被动为主动。”

他当即宣布调整后的作战计划:“第一,汉中的守军增加到一万五千人,把大部分远程火炮(二十门)和连环拒马(三百具)都调过来,重点防守西门和北门(正对平凉方向),务必守住正面防线,消耗马进忠的主力。第二,安康的守军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有城墙、战壕和拒马加持,再加上民团的协助,守住不成问题。我已派人给安康守将张勇送信,让他加强戒备,若遇到京营士兵进攻,只需坚守城池,不必主动出击,用火炮和弓箭消耗敌军,等咱们击退马进忠的主力,再派五千兵力支援安康,回头收拾他们。”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利用马进忠和高起潜的矛盾。”孙传庭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咱们抓了几个马进忠的斥候,故意让他们‘逃’回去,带话给马彪,说‘高起潜已和孙传庭暗中勾结,要在马进忠进攻汉中时,从背后偷袭,吞并他的部队’;同时,也让安康的守军抓几个京营的斥候,放他们回去,说‘马进忠已答应孙传庭,只要能保住平凉的粮库,便不再进攻汉中,还要和孙传庭联手夹击京营士兵’。这样一来,就算他们不内讧,也会互相提防,难以形成合力,咱们就能各个击破。”

“第四,密切配合略阳的骑兵。”孙传庭看向副将李信,“你负责和吴襄将军联络,用驿站的快马传递消息,一旦马进忠率主力离开固原,向汉中进发,便立刻通知吴襄,让他率军突袭平凉的粮库,烧了他的粮草。马进忠本就缺粮,没了粮草,他的士兵必然军心大乱,咱们再从汉中出兵追击,定能一举击溃他!”

将领们纷纷赞同,李信主动请战:“将军,末将愿率三千人驻守汉中城外的临时堡垒(阳平关附近),与城内形成呼应。这个堡垒虽然小,但地势险要,能俯瞰通往汉中的大道,就算马进忠突破了战壕,也能在堡垒这里再挡他一阵,为城内的火炮争取射击时间!”

“好!”孙传庭点头同意,拍了拍李信的肩膀,“你带三千人去驻守堡垒,记住,以防守为主,不要硬拼,若遇到敌军猛攻,便退回城内,咱们的目的是消耗敌军,不是和他们死磕。堡垒里的粮草和军械我会让人提前备好,确保你们能坚守十日以上。”

十日之后,农历六月初十,马进忠果然率领两万主力(前军和中军),朝着汉中杀来。当他的大军抵达汉中城外十里时,看到眼前的防御工事,顿时愣住了——宽阔的水壕横在前方,里面的尖木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水面上还漂浮着水草,一眼望不到底;水壕之后,连环拒马排列整齐,如同一条黑色的长龙,士兵们手持燧发枪,严阵以待,眼神坚定;远处的汉中城墙上,火炮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他们,城头上还能看到百姓们帮忙运送弹药的身影,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进忠心中打鼓,却硬着头皮下令:“进攻!先填补水壕,突破第一道防线!”士兵们扛着木板、土袋,在将领的呵斥下,朝着水壕冲去。可刚走到半路,城墙上的火炮便响了起来,“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呼啸着落在士兵中间,瞬间炸开,泥土和血肉飞溅,几名士兵当场倒下。紧接着,第二发、第三发炮弹接连射出,士兵们吓得纷纷后退,任凭将领如何呵斥,也不敢再往前冲。

“废物!都给我冲!不突破水壕,咱们都得饿死在这!”马进忠拔出佩剑,斩杀了一名后退的士兵,鲜血溅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狰狞。在他的威逼下,士兵们只能再次冲锋,可刚靠近水壕,城墙上的连弩和燧发枪便开始射击,箭矢和子弹如同雨点般落下,士兵们纷纷倒在水壕边,尸体很快堆成了小山,水壕里的水也被染成了红色。

就在马进忠焦头烂额之际,突然有士兵慌慌张张地跑来,大声喊道:“将军,不好了!平凉的粮库被袭了!是辽东来的骑兵,烧了咱们的粮食,还杀了守粮的士兵,现在正朝着咱们这边赶来!”

马进忠闻言,如遭雷击,手中的佩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知道,五万石粮食是他唯一的补给,没了粮食,三万士兵顶多撑三日,再打下去只会全军覆没。他看着眼前久攻不下的防线,又想到身后袭来的骑兵,心中只剩下绝望,咬牙说道:“撤兵!快撤兵!退回固原!”

可就在他的大军转身之际,孙传庭率领城内的主力杀了出来,李信也从临时堡垒率军夹击,士兵们高喊着“缴械不杀”,朝着敌军冲去。马进忠的部队本就军心涣散,又没了粮草,根本无心恋战,纷纷扔下武器投降。马进忠试图率亲信突围,却被孙传庭亲自率军追上,一番激战之后,马进忠被生擒,他的义子马彪也在乱军中被斩杀。

当马进忠被押到汉中城时,孙传庭正在城墙上查看战场情况。他看着狼狈不堪、头发散乱的马进忠,冷声道:“马进忠,你本可归降王将军,享受太平,却偏要听信崇祯的蛊惑,带着残部来犯,害了自己,也害了手下的士兵,落得如此下场,怨不得别人。”

马进忠长叹一声,闭上眼睛,声音带着几分绝望:“我服了,王将军麾下有如此强的兵力,还有百姓的支持,崇祯根本不是对手。我愿归降,只求孙将军能饶了我手下那些被胁迫的士兵,让他们回家种地,不要再打仗了。”

孙传庭点点头:“你放心,王将军一向仁厚,只要士兵们愿意归降,都会放他们回家,还会给他们发放粮食和路费。但你勾结崇祯,犯境扰民,罪责难逃,我会把你押往锦州,交由王将军处置。”

随后,孙传庭派人将马进忠打入囚车,送往锦州,同时下令安抚投降的士兵,给他们发放粮食和路费,让愿意回家的人立刻启程,愿意参军的则编入军中,接受训练。消息传到安康,进攻的京营士兵得知马进忠战败被俘,生怕被孙传庭夹击,也连夜撤退,逃回了河南。

当孙传庭将“陕南布防大捷,生擒马进忠,击退京营士兵”的奏报传回锦州时,王磊正在查看徐元明送来的军械改进方案。他看着奏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对身边的洪承畴说:“孙传庭果然没让我失望,军民联防这招,确实管用。民心是最大的根基,只要咱们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就会支持咱们,就算有再多的敌人,也能一一化解。”

洪承畴点头附和:“国公爷说得极是。陕南守住了,西南与中原的联系便稳了,崇祯想断咱们后路的图谋也破产了。接下来,咱们便能专心应对他的其他手段,一步步朝着天下一统的目标迈进了。”

王磊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投向京城方向。他知道,马进忠的失败只是一个开始,崇祯绝不会就此罢休,或许还会在辽东、江南挑起事端,但他有信心,只要麾下将领齐心、军民同心,无论崇祯耍什么花招,他都能一一化解。而这场陕南布防的胜利,不仅加固了防线,更凝聚了民心,为后续的大业,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