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44章 祖大寿辽东安边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44章 祖大寿辽东安边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帅府定策解纷争,雄师入塞抚女真

锦州帅府的议事厅内,初冬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王磊身着玄色锦袍,腰束玉带,正站在《辽东防务图》前,指尖划过图上标注的“建州女真”与“海西女真”聚居地,眉头微蹙。自北海立碑震慑北方各部后,辽东表面趋于平静,但潜藏的矛盾却在悄然滋生——近月来,建州女真的完颜部与海西女真的叶赫部,因争夺浑河沿岸的万亩荒地,已爆发三次小规模冲突,若不及时化解,恐引发更大规模的部族械斗,甚至动摇辽东的稳定根基。

“国公爷,祖将军已在厅外候命。”亲卫李福轻步走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打断王磊的思绪。

王磊直起身,揉了揉眉心,目光扫过案上堆叠的奏报——最上方一份,正是祖大寿送来的《辽东部族异动奏疏》,详细列明了完颜部与叶赫部的冲突起因、伤亡人数,以及双方的诉求。“让他进来。”

片刻后,身着银色铠甲的祖大寿大步走入,铠甲上的铜钉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披风下摆还沾着些许塞外的沙尘。他刚从辽东边境巡查归来,连铠甲都未来得及换下,走到厅中便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末将祖大寿,参见国公爷!”

“起来吧,坐。”王磊抬手示意,亲自为他倒了一杯热茶,青瓷茶杯落在案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刚从边境回来?辛苦你了。”

祖大寿双手接过茶杯,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心口。自归附王磊后,他被任命为辽东总督,全面负责辽东防务与部族事务,王磊的信任与放权,让他愈发坚定了“以死相报”的决心。“为国公爷镇守辽东,为百姓安境,末将不辞辛劳。”他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案上的《辽东防务图》,“国公爷急召末将,想必是为完颜部与叶赫部的土地纠纷之事?”

“正是。”王磊点头,将那份《辽东部族异动奏疏》推到他面前,“你看看,这浑河沿岸的荒地,本是无主之地,两部却为了争夺垦荒权,屡次拔刀相向。若任由事态发展,不仅会让部族百姓流离失所,还可能给蒙古察哈尔部可乘之机,到时候咱们腹背受敌,北海立碑的成果便会付诸东流。”

祖大寿快速翻阅奏疏,眉头渐渐拧紧。奏疏中写道:完颜部与叶赫部均称浑河沿岸荒地是其先祖猎场,完颜部已在河边开垦出两千亩农田,种植小麦与粟米;叶赫部则认为对方“越界垦荒”,于上月突袭完颜部的垦荒营地,烧毁十余个草棚,抢走百余石粮食,双方各有数十人伤亡,如今两部在荒地两侧驻扎,剑拔弩张,随时可能爆发大规模械斗。

“这两部本就有旧怨,此次争夺荒地,不过是借题发挥。”祖大寿抬起头,语气凝重,“完颜部自归附以来,得到咱们不少农具与种子,垦荒成果显着,部族势力渐强;叶赫部则因去年旱灾,粮食歉收,见完颜部丰收,便心生嫉妒,想趁机夺取荒地,弥补粮荒。”

“你说得极是,所以此次处理,需‘以抚为先,辅以威慑’。”王磊走到祖大寿身边,手指重重点在《辽东防务图》上的浑河位置,“浑河沿岸的荒地,足够两部开垦,关键是要划定清晰的界限,同时解决叶赫部的粮荒问题。你此去,需做三件事:第一,带着丈量土地的能工巧匠,实地划定两部的垦荒边界,立下界碑,明确‘界碑之内归各部所有,界碑之外为公用猎场’;第二,从辽东粮库调拨两千石粮食,救济叶赫部的受灾百姓,同时送去五百套农具、两百斤马铃薯种子,教他们种植高产作物;第三,召集两部首领,举行会盟,当着所有部族百姓的面,重申‘民族共融’的政策,让他们明白,只有和睦相处,才能共享太平。”

祖大寿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起身抱拳道:“国公爷此计甚妙!‘划界、济粮、会盟’三管齐下,既解决了眼前的纠纷,又能安抚两部人心,还能彰显咱们‘一视同仁’的态度,让其他部族也看到归附后的好处!”

“不仅如此,你还要带上五百名装备‘迅雷燧发枪’的士兵,随你一同前往。”王磊补充道,语气愈发郑重,“不是让你用武力压制,而是要展现咱们的实力,让两部明白,咱们有能力维护辽东的稳定,若有人敢破坏和平,便要付出代价。同时,让这些士兵协助丈量土地、分发粮食,展现咱们军队‘护民’的本色,而非‘压民’的利器。”

祖大寿深深作揖:“末将明白!定按国公爷的吩咐,以抚为先,辅以威慑,尽快化解两部纠纷,稳定辽东局势!”

“还有一事,你需格外留意。”王磊从案上取出一封封好的书信,递给祖大寿,“这是我写给完颜部首领完颜烈与叶赫部首领叶赫台的亲笔信,信中详细说明了‘划界分地、共促生产’的方案,也表达了咱们‘愿与各部共守太平’的诚意。你先派人将信送去,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再亲自前往会盟,效果会更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祖大寿接过书信,信封上“完颜烈亲启”“叶赫台亲启”八字,是王磊亲笔所书,笔力遒劲,透着不容置疑的诚意。“末将定不负所托,早日化解纠纷,让辽东百姓安居乐业!”

离开帅府后,祖大寿立刻返回辽东总督府,召集幕僚与将领开会,部署具体事宜。他从军中挑选出五百名精锐士兵,每人配备一支“迅雷燧发枪”,二十发子弹,同时带上三十名精通土地丈量的工匠——这些工匠是徐元明从工部工坊调来的,不仅会丈量土地,还懂水利建设,能帮助部族规划灌溉渠道;又从辽东粮库调拨两千石粮食、五百套农具、两百斤马铃薯种子,装了整整五十辆马车。

三日后,祖大寿率领队伍从锦州出发,朝着浑河沿岸进发。队伍沿着官道前行,沿途不时能看到女真部落的百姓在田间劳作,见到明军队伍,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带着几分好奇与敬畏。祖大寿让人放慢速度,命士兵向路边的百姓分发随身携带的粟米饼,笑着说道:“咱们是辽国公派来的,是来帮大家解决土地纠纷,让大家能安心种地的!”

百姓们接过粟米饼,尝了一口,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这粟米饼比他们平时吃的粗粮饼松软香甜。一个白发苍苍的女真老人,捧着粟米饼,颤巍巍地对祖大寿说:“将军,要是真能让完颜部与叶赫部不打仗,让咱们安安稳稳种地,我们就太感谢辽国公了!”

祖大寿握住老人的手,认真地说:“老人家放心,辽国公说了,要让咱们辽东所有百姓,不管是汉人还是女真族,都能吃饱饭,过上安稳日子!”

队伍行至第五日,抵达浑河岸边。此时,完颜部与叶赫部的人马来回在岸边巡逻,双方隔着百丈远,怒目相视,手中的弓箭与弯刀都已出鞘,气氛剑拔弩张。祖大寿让人将队伍停在两部中间,自己则带着十名亲卫,骑马朝着完颜部的营地走去。

完颜部首领完颜烈,是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满脸虬髯,见到祖大寿到来,立刻率领部族长老迎了上来。“祖将军,您可来了!叶赫部太过分了,不仅抢咱们的粮食,还烧咱们的营地,您一定要为咱们做主啊!”完颜烈的声音带着愤怒,眼中满是期盼。

祖大寿翻身下马,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完颜首领放心,我是奉辽国公之命来的,就是为了解决你们两部的纠纷。辽国公说了,大家都是辽东的百姓,要和睦相处,不能因为一点土地就刀兵相向,让百姓受苦。”他将王磊的亲笔信递给完颜烈,“这是辽国公写给你的信,里面有解决纠纷的方案,你先看看。”

完颜烈接过书信,快速阅读起来,当看到“划定界碑,各守其地”“共享浑河水源,共同修建灌溉渠道”等内容时,眼中的愤怒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惊讶与疑惑:“辽国公真的愿意让咱们继续耕种已经开垦的土地?还愿意帮咱们修灌溉渠道?”

“当然!”祖大寿肯定地说,“辽国公说了,只要大家安心种地,不再打仗,不管是完颜部还是叶赫部,都会得到农具、种子的支持,还会有农技人员来教大家种高产的马铃薯,让大家年年都能丰收!”

就在这时,叶赫部首领叶赫台也带着人马来了。他身材瘦削,眼神锐利,见到祖大寿,脸上带着几分警惕:“祖将军,你不会是偏帮完颜部吧?那浑河沿岸的荒地,本就是我们叶赫部的猎场,是他们先越界垦荒的!”

祖大寿笑着迎上去,也将王磊的亲笔信递给她:“叶赫首领,你先看看这封信。辽国公知道你们部落去年受了旱灾,粮食歉收,特意调拨了两千石粮食、五百套农具、两百斤马铃薯种子,救济你们的百姓。至于荒地,咱们可以当场丈量,按‘先垦先得、兼顾公平’的原则,划定界限,保证两部都有足够的土地开垦。”

叶赫台接过书信,仔细阅读起来,当看到“调拨两千石粮食救济”时,眼中的警惕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动容。去年旱灾,叶赫部颗粒无收,不少百姓只能靠挖野菜度日,若能得到这两千石粮食,便能熬过这个冬天。“辽国公真的会给我们粮食?”他有些不敢相信地问道。

“当然!”祖大寿转身,对身后的士兵喊道,“把粮食、农具、种子都抬过来!”

很快,五十辆马车被推了过来,车上的粮食袋子堆得像小山一样,农具与种子也摆放得整整齐齐。叶赫台走上前,打开一袋粮食,里面是饱满的粟米,他抓了一把,放在手中揉搓着,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多谢辽国公!多谢祖将军!有了这些粮食,咱们部落的百姓就有救了!”

看到叶赫台的态度软化,完颜烈也上前一步,对祖大寿说:“祖将军,既然辽国公如此体恤咱们,咱们完颜部也愿意按信中的方案,划定界限,与叶赫部和睦相处!”

祖大寿大喜,立刻让人请来工匠,开始丈量土地。工匠们带着罗盘、绳索等工具,沿着浑河岸边,仔细丈量着土地,每丈量出一段距离,便插上一根木杆作为标记。祖大寿则陪着完颜烈与叶赫台,沿着浑河岸边行走,向他们讲解界碑的位置、公用猎场的范围,以及灌溉渠道的规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里,从这棵老榆树到浑河岸边,一共是五千亩地,归完颜部所有,你们已经开垦的两千亩地,都在这个范围内,可以继续耕种;从老榆树向西,也是五千亩地,归叶赫部所有,虽然目前还没开垦,但土壤肥沃,比已经开垦的土地还要好。”祖大寿指着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榆树,对两位首领说,“咱们在老榆树下立下界碑,界碑上刻上两部的名字与土地范围,以后大家就按界碑划分,互不侵犯。”

完颜烈与叶赫台看着丈量好的土地,都满意地点点头——完颜部保住了已经开垦的土地,还得到了更多的荒地;叶赫部则得到了五千亩肥沃的土地,还有粮食与农具的支持,足以弥补粮荒。

“至于浑河的水源,咱们共同使用,谁也不能独占。”祖大寿继续说道,“我会让工匠帮你们规划灌溉渠道,从浑河引水到田里,保证两部的农田都能得到灌溉。另外,辽国公还会派农技人员来,教你们种植马铃薯,这种作物耐旱、高产,亩产可达三千斤,比小麦和粟米高得多,明年种上,后年就能大丰收!”

两位首领听了,更是喜出望外,纷纷对祖大寿拱手道谢:“多谢祖将军!多谢辽国公!我们以后一定和睦相处,不再打仗,好好种地,为辽国公守护辽东!”

次日,祖大寿在老榆树下举行会盟仪式。完颜部与叶赫部的百姓都来了,密密麻麻地站在浑河岸边,足有上万人。祖大寿让人在老榆树下立起一块丈高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完颜部与叶赫部地界”,以及两部的土地范围、公用猎场规则、水源共享约定等内容。

仪式开始,完颜烈与叶赫台走上前,共同为界碑揭幕。当红布落下,石碑上的字迹显露出来时,现场爆发出一阵欢呼声。祖大寿站在高台上,对着台下的百姓高声说道:“乡亲们!今天,完颜部与叶赫部在这里立下界碑,从此和睦相处,共享太平!辽国公说了,不管是汉人、女真族,还是蒙古人,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安心生产,不再打仗,辽国公就会给大家提供农具、种子、粮食,让大家都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台下的百姓们听了,纷纷欢呼起来,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完颜烈与叶赫台也走上前,握住对方的手,对着百姓们说道:“从今往后,完颜部与叶赫部就是一家人,再也不会打仗了!我们要一起种地,一起丰收,一起感谢辽国公的恩情!”

会盟结束后,祖大寿让人开始分发粮食、农具与种子。百姓们排着队,依次领取,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个叶赫部的年轻女子,抱着领到的粮食与种子,对祖大寿说:“将军,有了这些,我家孩子再也不用饿肚子了!我们一定会好好种地,不辜负辽国公的好意!”

祖大寿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王磊的运筹帷幄——若不是王磊制定“以抚为先,辅以威慑”的策略,若不是王磊调拨粮食、农具与种子,若不是王磊写下那两封充满诚意的书信,这场部族纠纷绝不会如此顺利地化解。他当即让人写下奏报,快马加鞭送往锦州,向王磊禀报会盟成功的消息。

此时,锦州帅府内,王磊正在查看徐元明送来的军工生产报表。当看到祖大寿的奏报时,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祖大寿做得好!”他对身边的亲卫说,“立刻让周婉宁再调拨一千石粮食、三百套农具、一百斤马铃薯种子送往辽东,同时派十名农技人员,跟随粮食一同出发,务必教会女真部落种植马铃薯,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丰收。”

亲卫领命而去,王磊再次看向《辽东防务图》,目光落在浑河岸边的位置。他知道,化解完颜部与叶赫部的纠纷,只是稳定辽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加固边防,防范蒙古察哈尔部的侵袭,让辽东真正成为稳固的后方。他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几处边境要地,开始规划边防建设的方案——这,将是祖大寿接下来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筑垒列炮固边防,联蒙联防靖北疆

锦州帅府的议事厅内,寒风从窗缝中钻入,带着塞外的凉意。王磊身着厚重的锦袍,正俯身看着案上的《辽东边境防御图》,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几处边境要地:镇北关、清河堡、叆阳堡,这三处是辽东与蒙古察哈尔部交界的关键关口,也是防御的薄弱环节。自北海立碑后,察哈尔部虽暂时收敛了袭扰的势头,但近期仍有小股骑兵在边境游荡,窥探虚实,若不尽快加固防御,恐生事端。

“国公爷,祖将军从辽东送来的奏报。”亲卫李福轻步走入,手中捧着一封密封的书信。

王磊直起身,接过书信,拆开信封,快速阅读起来。奏报中,祖大寿详细禀报了完颜部与叶赫部会盟的情况,以及两部百姓分发粮食、农具后的反响——如今两部百姓已开始平整土地,修建灌溉渠道,农技人员也已抵达,正在教授马铃薯种植技术,辽东东南部的局势已趋于稳定。同时,祖大寿也提到了边境的隐患:察哈尔部的小股骑兵多次在镇北关附近徘徊,虽未发起进攻,但已对当地百姓的生产造成影响,请求尽快调拨军械与兵力,加固边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来,是时候开始边防建设了。”王磊自语道,随即让人传召祖大寿回锦州议事。

三日后,祖大寿风尘仆仆地赶回锦州,刚到帅府,便直奔议事厅。“末将祖大寿,参见国公爷!”他单膝跪地,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辽东边境的情况,末将在奏报中已详细说明,察哈尔部虽未大举来犯,但小股袭扰不断,若不尽快加固防御,恐会影响百姓生产,甚至动摇部族归附的信心。”

“起来吧,我都知道了。”王磊扶起他,指着案上的《辽东边境防御图》,“你来得正好,我正想与你商议边防建设的方案。镇北关、清河堡、叆阳堡这三处,是防御的重点,也是薄弱环节,必须进行改造加固。”

他伸手点在“镇北关”的标记上:“镇北关是辽东通往蒙古的咽喉要道,地势险要,却只有一道简陋的土墙,难以抵御骑兵冲击。你此去,要将土墙拆毁,改建为砖石结构的堡垒,堡垒高两丈,厚一丈,墙上设置箭楼与炮位,可容纳三千士兵驻守;堡外挖掘三丈宽、两丈深的壕沟,沟内埋设尖桩,沟外设置拒马,形成多重防御。”

祖大寿凑近地图,仔细看着镇北关的地形,点头道:“国公爷考虑周全,砖石堡垒比土墙坚固得多,再加上壕沟与拒马,足以抵御察哈尔部的骑兵冲击。只是,修建堡垒需要大量的砖石与人力,辽东本地的砖石产量有限,恐怕难以满足需求。”

“这个你不用担心。”王磊笑着说,“我已让徐元明从锦州、山海关的工坊调拨十万块青砖、五万块条石,由水师通过辽河水路运送至镇北关附近的码头,再由民夫运至工地。人力方面,除了你的军队,还可以从归附的女真部落中招募民夫,按日支付工钱与粮食,既解决了人力问题,也能让部落百姓通过劳作获得收入,一举两得。”

祖大寿心中一暖,王磊不仅考虑到了边防建设的细节,还兼顾了部落百姓的生计,这份“以民为本”的理念,正是让各部族真心归附的关键。“国公爷想得太周全了!末将定按您的吩咐,尽快建成堡垒,加固防御!”

“除了堡垒,火炮的部署也至关重要。”王磊继续说道,语气愈发郑重,“我已让徐元明准备五十门‘神威轻型火炮’,配属给镇北关、清河堡、叆阳堡三处,每处各十五门,剩余五门作为机动储备。这些火炮要安装在堡垒的炮位上,炮位要修筑成半圆形,既能保护火炮与士兵,又能扩大射击范围,确保覆盖关前的所有开阔地带。”

他顿了顿,又从案上取出一本手册,递给祖大寿:“这是火炮操作与保养的手册,里面详细说明了‘神威轻型火炮’的性能参数、操作流程、日常保养方法,还有不同距离的射击校准技巧。我会派五十名军械工匠随火炮一同前往,负责火炮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训你的士兵操作火炮,确保每门火炮都能发挥最大威力。”

祖大寿接过手册,翻开一看,里面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详细的图示,从火炮的拆卸、组装,到弹药的装填、发射,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有了这本手册与工匠的指导,士兵们很快就能掌握火炮的操作!”

“军械与工事之外,联防机制也不可或缺。”王磊走到祖大寿身边,声音压得更低,“北海立碑时,蒙古科尔沁部、喀尔喀部已表示归附,但察哈尔部与咱们仍有隔阂。你在加固边防的同时,要派人联络科尔沁部与喀尔喀部的首领,提议建立‘联防协议’——若察哈尔部袭扰咱们的边境,科尔沁部与喀尔喀部需出兵相助;若察哈尔部袭扰他们的领地,咱们也会出兵支援。同时,开放边境互市,让各部族的百姓可以自由贸易,互通有无,通过经济往来加深联系,减少冲突。”

祖大寿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国公爷这个主意好!通过联防协议,咱们可以借助蒙古部落的力量,共同抵御察哈尔部;通过互市,又能让各部族获得实惠,巩固归附的决心,真是一举两得!”

“还有一事,你需格外注意。”王磊从案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祖大寿,“这是我写给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与喀尔喀部首领林丹的亲笔信,信中详细说明了联防协议的内容与互市的规划,也表达了咱们‘共守北疆、互利共赢’的诚意。你派可靠的人将信送去,邀请他们下月在镇北关举行会盟,共商联防与互市之事。”

祖大寿接过书信,郑重地收好:“末将定派亲信前往,务必请两位首领前来会盟!”

离开帅府后,祖大寿立刻返回辽东,开始紧锣密鼓地部署边防建设。他将军队分为三部分:一部分负责镇北关的堡垒修建,由副将张勇统领;一部分负责清河堡与叆阳堡的改造,由副将李刚统领;自己则亲自负责联络蒙古部落与协调后勤。

镇北关的工地上,热闹非凡。上万名民夫与士兵一起,忙碌地搬运着砖石、挖掘着壕沟。民夫大多是从完颜部与叶赫部招募来的女真百姓,他们每天能领到两斤粟米、十个铜钱的工钱,虽然辛苦,但想到能为守护家园出力,还能获得收入,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伙儿加把劲!把这堵土墙拆了,咱们建砖石堡垒,以后察哈尔部的骑兵就再也打不过来了!”张勇站在工地上,高声鼓舞着士气。

民夫们齐声应和,手中的工具挥舞得更快了。女真青年完颜阿骨打,是完颜部的猎手,此次也来做工。他一边搬运着条石,一边对身边的伙伴说:“等堡垒建好了,咱们就能安心种地、打猎了,再也不用怕察哈尔部的人来抢东西了!辽国公真是为咱们百姓着想啊!”

伙伴笑着点头:“是啊!听说还要建互市,以后咱们可以用皮毛换粮食、布匹,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半个月后,徐元明调拨的砖石与火炮陆续运抵镇北关。五十名军械工匠立刻投入工作,指导士兵安装火炮。工匠们先在堡垒的炮位上浇筑水泥基座,待基座凝固后,再将火炮吊装到位,调整角度,进行试射。

“点火!”随着工匠的一声令下,士兵点燃火炮的引线,“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呼啸着飞出,落在关前百丈外的空地上,炸开一个大坑,碎石飞溅。

“好!打得准!”士兵们欢呼起来,脸上满是兴奋。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有了这样的火炮,再也不用害怕察哈尔部的骑兵冲锋了。

与此同时,祖大寿派往蒙古的使者也传回了好消息——科尔沁部首领奥巴与喀尔喀部首领林丹,都接受了邀请,同意下月在镇北关举行会盟。奥巴在回信中表示,科尔沁部与察哈尔部素有嫌隙,早就想联合外力遏制其扩张,愿意与王磊达成联防协议;林丹则表示,喀尔喀部希望通过互市,换取更多的粮食与农具,改善部民的生活。

祖大寿大喜,立刻开始筹备会盟事宜。他让人在镇北关附近搭建会盟的帐篷,帐篷分为主帐篷与附属帐篷,主帐篷用于举行会盟仪式与谈判,附属帐篷则用于招待蒙古部落的首领与随从。同时,他还从辽东各地调集了大量的粮食、布匹、茶叶、铁器等物资,作为会盟时的礼物与互市的商品。

会盟之日,镇北关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奥巴与林丹各自率领百余名随从,骑着骏马,带着牛羊、皮毛等礼物,来到镇北关。祖大寿亲自率领将领与士兵,在关前迎接。

“奥巴首领、林丹首领,一路辛苦!”祖大寿笑着迎上去,与两位首领握手。

“祖将军客气了!能与辽国公的代表共商大事,是咱们的荣幸!”奥巴笑着说,他身材魁梧,脸上带着豪爽的笑容。

林丹也点头附和:“是啊!早就听说辽国公雄才大略,善待百姓,今日能有机会合作,咱们喀尔喀部非常高兴!”

祖大寿将两位首领请进主帐篷,帐篷内摆放着一张长长的案几,案几上摆满了水果、点心与茶水。三人分宾主落座,祖大寿首先开口:“两位首领,此次请你们来,是奉辽国公之命,商议建立‘联防协议’与开放边境互市之事。辽国公说了,咱们同处北疆,唇齿相依,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察哈尔部的袭扰,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互通有无,才能让各部族共同发展,共享太平。”

奥巴率先表态:“祖将军说得太对了!察哈尔部野心勃勃,近年来不断扩张,多次袭扰咱们科尔沁部的牧场,咱们早就想找机会教训他们了!只要能与你们达成联防协议,一旦察哈尔部来犯,咱们科尔沁部愿意出兵五千,与你们并肩作战!”

林丹也接着说:“喀尔喀部虽然兵力不如科尔沁部,但也愿意出兵三千,支援联防。另外,咱们非常期待开放互市,咱们部有大量的皮毛、骏马,希望能换取粮食、布匹、农具与茶叶,改善部民的生活。”

祖大寿大喜:“两位首领深明大义,辽国公若是知道了,一定会非常高兴!关于联防协议,咱们可以约定:若察哈尔部袭扰辽东,科尔沁部出兵五千,喀尔喀部出兵三千,从侧翼夹击;若察哈尔部袭扰科尔沁部或喀尔喀部,咱们辽东出兵一万,从正面进攻;各部出兵的粮草与军械,由各自承担,但战后所获战利品,按出兵比例分配。”

关于互市,祖大寿提议:“在镇北关、清河堡、叆阳堡各设立一处互市市场,每月初一至初十开放,由双方共同派人管理,制定公平的交易规则,严禁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咱们会提供充足的粮食、布匹、农具、茶叶、铁器等商品,也欢迎你们带来皮毛、骏马、牛羊等商品,互通有无。”

奥巴与林丹听了,都满意地点点头。奥巴笑着说:“祖将军提出的方案,非常公平合理,咱们完全同意!”

林丹也补充道:“只要互市能公平交易,咱们喀尔喀部一定会积极参与,让部民能买到需要的商品。”

随后,三人共同起草并签署了《辽蒙联防互市协议》,协议一式三份,三方各执一份。签署完毕后,祖大寿让人抬上准备好的礼物:给奥巴的是两千匹布、一千斤茶叶、五百套农具;给林丹的是一千五百匹布、八百斤茶叶、三百套农具。奥巴与林丹也让人献上礼物:奥巴带来了一百匹骏马、五百张羊皮;林丹带来了五十匹骏马、三百张狐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会盟仪式结束后,祖大寿陪着奥巴与林丹参观了镇北关的堡垒与火炮。当看到高大坚固的砖石堡垒,以及威力巨大的“神威轻型火炮”时,两位首领都惊叹不已。

“祖将军,有这样的堡垒与火炮,再加上咱们三方联防,察哈尔部再也不敢轻易来犯了!”奥巴感慨地说。

林丹也点头:“是啊!辽国公真是太有远见了!有了这样的防御,咱们北疆一定能长治久安!”

参观结束后,边境互市正式开放。镇北关的市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女真百姓带着粮食、布匹前来交易,蒙古百姓则带着皮毛、骏马前来,双方讨价还价,气氛融洽。一个蒙古牧民,用一张上好的羊皮,换了一匹布与十斤茶叶,高兴地对身边的人说:“这样的互市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跑远路去换东西了,还能换到这么好的布与茶叶!”

祖大寿看着市场上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王磊的运筹帷幄——从制定边防建设方案,到调拨军械与物资,再到提出联防与互市的策略,每一步都考虑得周密细致。他当即让人写下奏报,快马加鞭送往锦州,向王磊禀报会盟成功与互市开放的消息。

此时,锦州帅府内,王磊正在查看周婉宁送来的财政报表。当看到祖大寿的奏报时,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好!祖大寿做得好!”他对身边的亲卫说,“立刻让徐元明再调拨三十门‘神威轻型火炮’、两千套铠甲送往辽东,支援边防建设;让周婉宁从江南调运五千匹布、三千斤茶叶、两千套农具,补充互市的商品,确保互市能持续稳定地进行。”

亲卫领命而去,王磊再次看向《辽东边境防御图》,目光坚定。镇北关、清河堡、叆阳堡的堡垒正在修建,联防协议已经达成,互市也已开放,辽东的边防日益稳固,部族关系日益融洽。他知道,这不仅是辽东的胜利,更是“以民为本、民族共融”政策的胜利。只要坚持这样的政策,假以时日,整个北疆都会成为稳固的后方,为他“安天下”的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寒风依旧吹拂着帅府的窗棂,但王磊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与信心。他拿起笔,在地图上圈出下一个目标——辽东东部的女真瓦尔喀部,那里还有些小股势力尚未归附,下一步,便是要将他们也纳入“民族共融”的大家庭中,让整个辽东,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