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42章 曹变蛟中原绞寇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42章 曹变蛟中原绞寇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辽国公运筹定策,雄师承令向南阳

锦州帅府的议事厅,是王磊处理军政要务的核心之地。厅内陈设简约却透着威严,正中悬挂着一幅《华夏疆域全图》,图上用朱砂标注着已纳入掌控的区域,从辽东到北海,再到中原部分州县,红色的印记如星火般蔓延,而南阳卧龙岗一带,却用墨笔圈出一个醒目的“寇”字——那是李自成残部李过盘踞之地,也是王磊下一步要肃清的隐患。

此刻,王磊身着玄色织金锦袍,腰束玉带,正站在地图前,指尖轻轻落在“南阳”二字上。他刚从北海立碑归来,袍角还沾着塞外的霜痕,眉宇间却不见疲惫,唯有运筹帷幄的沉静。昨日在北海之滨,他亲书“华夏天壤,守土安民”八字刻于石碑,喀尔喀蒙古、女真叶赫等部的使者亲眼见证,当场立誓三年不犯边境,北方的安稳,总算是暂时落定。但中原腹地的乱局,若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反噬刚稳固的根基。

“国公爷,曹将军、祖将军已在厅外候命。”亲卫低声禀报,打断了王磊的思绪。

“让他们进来。”王磊转身,回到主位坐下,目光扫过厅门。很快,曹变蛟与祖大寿并肩走入,两人身着铠甲,步履沉稳,刚一进门便单膝跪地:“末将参见国公爷!”

王磊抬手示意起身:“无需多礼,都坐吧。今日召你们来,是为中原之事。”他将一份卷宗推到两人面前,“李过收拢李自成残部两千余人,在南阳卧龙岗盘踞半载,劫掠粮队十七次,裹挟百姓上千人,周边邓州、唐河等县已上报五次告急。崇祯那边只知派官催剿,却不给粮草军械,地方官束手无策,百姓流离失所,再拖下去,恐生民变。”

曹变蛟拿起卷宗,快速翻阅,脸上渐渐露出怒色。他自归附王磊后,被任命为野战主力统帅,执掌三万新戚家军,深知王磊“护民安境”的理念,如今见李过如此残害百姓,心中早已按捺不住。“国公爷,末将请战!”他猛地起身,抱拳请命,铠甲碰撞发出“铿锵”声响,“末将愿率新戚家军南下,一月之内,必荡平卧龙岗,生擒李过,还百姓安宁!”

王磊看着曹变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曹变蛟作战勇猛,是难得的将才,但此次出征,不仅要剿寇,更要收服民心,这一点,必须细细叮嘱。“变蛟,你的勇武,我从不怀疑。但此次出征,有三事你需牢记。”王磊语气严肃,伸出三根手指,“第一,护民为要。李过拿百姓当挡箭牌,你若强攻,伤及无辜,便是违背了咱们出兵的初衷;第二,稳中求胜。李过虽只是残部,但盘踞山谷,易守难攻,且熟悉地形,不可轻敌;第三,恩威并施。对顽抗之寇,当严惩不贷,对被迫从贼的百姓,需安抚安置,不可一概而论。”

曹变蛟认真点头:“末将谨记国公爷教诲!”

王磊起身,走到曹变蛟身边,递给他一枚鎏金虎符与一卷厚厚的舆图:“这虎符,可调动三万新戚家军,包括徐元明刚改良的五千支燧发枪,射程比旧制枪远三十步,弹药按每人百发配备,足够支撑一场大战。”他展开舆图,手指沿着卧龙岗的地形缓缓划过,“这是斥候耗时三个月绘制的详图,你看——卧龙岗呈‘U’形山谷,入口狭窄,两侧是陡坡,李过的主营扎在山谷中央,四个寨门分别守住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每个寨门有两百人驻守;东侧的民房区,是被裹挟百姓的安置地,有五十多个流寇看守;北侧山坳有座破庙,据斥候探查,李过的粮囤就藏在那里,派了三百精兵防守,还在山坡上设了三道岗哨,防备极严。”

为了让曹变蛟更清晰地理解战术,王磊取来笔墨,在舆图旁画出简易的作战示意图:“你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派五千人在山谷出口处扎营,构筑防御工事,堵住李过逃窜之路,同时防止他裹挟百姓突围;第二步,派一万大军在山谷正面佯攻,用燧发枪压制寨门守军,吸引李过的注意力,让他以为咱们要强行攻城;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挑选一千精锐,从西侧陡坡的隐蔽小道绕过去,直扑山坳破庙,烧毁粮囤。粮一断,李过部必乱,到时候你再率主力从正面强攻,前后夹击,定能一举破敌。”

曹变蛟凑近舆图,仔细看着王磊标注的小道位置,又反复琢磨战术细节,心中愈发敬佩。这份舆图上,连陡坡的坡度、小道的宽窄,甚至破庙周围的树木分布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可见王磊为此次出征做了何等周密的准备。“国公爷运筹如此细致,末将定能按计行事,不负所托!”

王磊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转向祖大寿:“大寿,你留守辽东,任务也不轻。北海立碑后,蒙古与女真部落虽暂时安分,但仍需提防。你要做的,一是督促女真部落开垦荒地,徐元明培育的马铃薯种子已运到辽东,你派人教他们种植,确保秋收有粮,百姓安稳了,部落才不会再生异心;二是加固边境堡垒,尤其是与蒙古交界的几个关口,增派巡逻兵,一旦发现异动,立刻传信;三是飞鸽传书给台湾的郑芝龙,命他派水师一部,沿东南沿海巡查,重点盯防从南阳附近入海的港口,防止李过残部从海路逃窜,也切断他们可能的海上补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祖大寿起身领命:“末将明白,定守好辽东门户!”

“对了,给郑芝龙的信里,加上一句——若此次水师协防有功,日后台湾与大陆通商,关税减免两成,所需的铁器、药材,优先从咱们的工坊调配。”王磊补充道。他深知,郑芝龙父子占据台湾,水师实力雄厚,但向来重利,给予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让他们真心实意地配合。

安排好军务,王磊又让人叫来周婉宁。不多时,身着青色官服的周婉宁走入议事厅,手中捧着一本账簿:“国公爷,您找我?”

“婉宁,曹变蛟出征南阳,粮草是重中之重。”王磊说道,“你从山东粮库调运十万石粮食,派可靠的队伍押运,务必在十日之内送到南阳城外的明军大营。另外,准备五千套棉衣、两千斤药材,随粮草一同送去,南阳入秋渐凉,士兵与百姓都用得上。”

周婉宁翻开账簿,快速核算一番:“国公爷放心,山东粮库现有存粮五十万石,调运十万石完全可行。棉衣与药材,工坊与药铺都有储备,今日便可安排装车,明日一早出发,十日之内定能抵达。”

王磊点头,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诸位,北方稳,中原定,咱们才能一步步实现‘安天下’的目标。此次南阳剿寇,不仅是肃清残敌,更是要让中原百姓看到,咱们与崇祯的旧军不同,咱们的军队,是为他们撑腰的。”

次日天未亮,锦州城外的校场上已是人声鼎沸。三万新戚家军列成整齐的方阵,士兵们身着红色号服,肩上扛着改良燧发枪,枪杆上的红缨在晨风中猎猎作响。王磊亲自到校场送行,站在高台上,目光缓缓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庞。

“弟兄们!”王磊的声音透过传令兵,传遍整个校场,“昨日,我在北海立碑,为的是让咱们华夏子民,不受外敌的欺凌;今日,你们出征南阳,为的是让中原百姓,不受流寇的祸害!记住,你们是辽国公的兵,是‘护民之兵’,沿途不得扰民,不得劫掠,若有违者,军法处置!”

“遵国公令!”三万将士齐声高呼,声浪如雷,震得远处的树梢都微微颤动。

曹变蛟骑着乌骓马,来到高台下,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国公爷,末将出发!”

王磊走下高台,亲手将一把长剑递给曹变蛟:“此剑伴我多年,今日赠予你,望你持此剑,荡平贼寇,护佑百姓!”

曹变蛟双手接过长剑,重重叩首:“末将定不辱使命!”

起身翻身上马,曹变蛟拔出长剑,指向南方:“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南阳方向进发。王磊站在高台上,目送队伍远去,直到红色的军阵化作天边的一线,才转身对亲卫说:“备马,去工坊看看徐元明的燧发枪生产情况。”

亲卫有些疑惑:“国公爷,曹将军刚出发,您不多休息片刻?”

王磊笑了笑:“将士们在前线作战,咱们在后方更要把后勤与军械准备好,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来到城外的工坊,徐元明正带着工匠们调试新造的燧发枪。看到王磊到来,徐元明连忙上前:“国公爷,您怎么来了?”

“来看看新枪的进度。”王磊拿起一把燧发枪,掂量了一下,手感比之前更轻便,“射程与精度,都达标了吗?”

“回国公爷,都达标了!”徐元明兴奋地说,“改良后的燧发枪,射程能到八十步,比旧枪远了三十步,而且装弹速度也快了不少,一个熟练的士兵,半分钟就能装好一发子弹。现在工坊每天能生产两百支,足够供应前线了。”

王磊满意地点头:“好,继续加快生产,同时派人把新枪的使用技巧,写成小册子送到各军大营,让士兵们尽快熟悉。”

在工坊待了一个上午,王磊又去了辽东的垦荒区。只见大片的荒地上,女真部落的百姓正跟着明军的农技人员学习种植马铃薯。一个白发苍苍的女真老人,捧着刚挖出的马铃薯,脸上满是笑容:“大人,这东西真能亩产千斤?要是这样,咱们冬天就不愁没粮吃了!”

农技人员笑着点头:“老人家,这是国公爷特意让人培育的种子,只要按咱们教的方法种,亩产千斤不成问题!”

王磊看着这一幕,心中安定了不少。他知道,收服民心,靠的不仅是武力,更是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只有百姓安居乐业,他的根基才能真正稳固。

第二节:辽国公遥策助战,破敌护民定中原

曹变蛟率领三万新戚家军,一路向南,晓行夜宿,十日之后,终于抵达南阳府地界。大军在卧龙岗外三里处扎营,营寨连绵数里,旌旗飘扬,气势恢宏。刚安顿好,曹变蛟便带着副将陈武与几名亲卫,换上便服,前往南阳城打探消息——这是王磊临行前特意叮嘱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入城后,可去‘济世堂’找掌柜,他是咱们的人,能给你提供有用的情报”。

南阳城内,街道却显得有些萧条。路边的店铺大多半开着门,行人脚步匆匆,脸上带着几分惶恐。曹变蛟一行人走到一条僻静的小巷,看到了挂着“济世堂”牌匾的药铺。走进药铺,一股草药味扑面而来,掌柜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正坐在柜台后抓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掌柜的,抓几味治风寒的药。”曹变蛟开口,按照约定的暗语说道,“要最好的‘北地柴胡’,能驱寒,也能安神。”

掌柜抬头,打量了曹变蛟几眼,不动声色地说:“客官稍等,北地柴胡刚到,我去后堂取。”说着,转身走进后堂,片刻后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药包,递给曹变蛟,“客官,这是你要的药,药效好,但得按方服用,随我来后堂,我给你写个方子。”

曹变蛟心中了然,跟着掌柜走进后堂。刚关上门,掌柜便拱手行礼:“属下参见曹将军!”

“掌柜不必多礼。”曹变蛟连忙扶起他,“我奉国公爷之命,前来剿除李过残寇,今日入城,是想打探一下李过部的近况,还有城内百姓的情况。”

掌柜叹了口气:“将军有所不知,李过盘踞卧龙岗半年,可把咱们南阳百姓害苦了。他们每隔几日就下山劫掠,抢粮食、抢财物,还抓壮丁充军,不少百姓为了躲祸,都逃到城外的山里去了。”

“李过部的兵力与布防,你知道多少?”曹变蛟问道。

“李过手下大概两千人,大多是李自成的残兵,还有一些是被抓来的壮丁,战斗力不算强,但胜在熟悉卧龙岗的地形。”掌柜说道,“他们的主营在山谷中央,四个寨门防守严密,尤其是北侧山坳的粮囤,派了三百精兵看守,听说还挖了陷阱。另外,李过在城内安插了不少眼线,咱们的一举一动,恐怕很快就会传到他耳朵里。”

曹变蛟皱眉:“眼线?可有办法识别?”

“李过的眼线,大多会在腰间系一条黑色腰带,遇到可疑的人,会故意上前搭话,打探消息。”掌柜压低声音,“将军放心,属下在城内联络了十几个义士,都是深受流寇之害的百姓,他们愿意帮忙,若是需要传递消息、打探动静,都能派上用场。”

“好!”曹变蛟大喜,“你帮我传个消息给义士们,让他们留意李过部的动向,尤其是粮囤那边的情况,一旦有变化,立刻想办法通知我。另外,告诉他们,等剿寇成功,国公爷会给城内百姓分发粮食与种子,助大家重建家园。”

掌柜领命:“属下一定办好!”

离开济世堂,曹变蛟返回大营,立刻召集将领开会,将打探到的消息与王磊制定的战术结合,重新调整部署:“陈武,你带五千人,在山谷出口处扎营,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挖壕沟,第二道设拒马,第三道安排弓箭手,务必堵住李过的退路;张彪,你带一万大军,在山谷正面扎营,每日派小股部队佯攻寨门,用燧发枪压制,吸引李过的注意力,但切记不要强攻,避免伤亡;赵峰,你从军中挑选一千精锐,要求身手矫健、熟悉攀爬,明日凌晨,从西侧陡坡的小道绕过去,直扑山坳破庙,烧毁粮囤,得手后立刻发信号,咱们再前后夹击。”

众将领命而去,各部队迅速行动起来。次日一早,张彪便率领一万大军,在山谷正面摆开阵势,燧发枪“砰砰”作响,子弹落在寨门的木栅栏上,溅起木屑。寨墙上的流寇吓得缩在后面,不敢露头。李过接到消息,连忙登上寨墙查看,见明军攻势凶猛,立刻下令加强寨门防守,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正面。

夜幕降临,赵峰率领一千精锐,带着绳索、火把等工具,悄悄摸到西侧陡坡下。陡坡陡峭,碎石遍布,稍有不慎便会滑落。士兵们手脚并用地攀爬,有的地方实在陡峭,便用绳索固定,一点点向上挪动。整整用了三个时辰,才爬到山顶,沿着小道绕到山坳破庙后方。

破庙周围,流寇们正围着篝火取暖,有的在喝酒,有的在打牌,丝毫没有察觉危险降临。赵峰打了个手势,士兵们悄悄散开,形成包围之势。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如猛虎般扑了过去,流寇们猝不及防,纷纷倒地。不到半个时辰,看守粮囤的三百流寇便被全歼。赵峰让人点燃火把,扔向粮囤,瞬间火光冲天,滚滚浓烟升腾而起。

“着火了!粮囤着火了!”寨墙上的流寇惊呼起来,李过看到浓烟,脸色瞬间惨白——他知道,粮一断,手下的人肯定会乱。果然,没过多久,营内便传来士兵的骚动声,不少人开始收拾东西,想要逃跑。

曹变蛟看到山坳方向的火光,知道赵峰得手,立刻下令:“总攻!”

早已做好准备的明军主力,如潮水般冲向山谷寨门。燧发枪齐射,寨门的木栅栏很快便被打破,士兵们手持长刀,冲入营内。流寇们本就军心涣散,见明军杀来,纷纷扔下武器投降。李过带着少数亲信,想要从山谷出口突围,却被陈武的部队拦住,一番激战,李过被生擒。

战斗结束后,曹变蛟立刻让人清点人数,安抚被裹挟的百姓。此时,周婉宁派来的粮草、棉衣与药材也刚好抵达大营。曹变蛟让人将粮食分给百姓,棉衣发给老人与孩子,药材则交给随军的郎中,为受伤的士兵与百姓医治。

百姓们捧着粮食,穿着暖和的棉衣,看着眼前纪律严明、善待他们的明军,纷纷跪倒在地:“多谢将军!多谢辽国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曹变蛟让人扶起百姓,高声说道:“乡亲们,这都是辽国公的吩咐,他让我告诉大家,日后南阳的土地,会分给大家耕种,种子、农具都会送到,咱们一起重建家园!”

与此同时,台湾的郑芝龙接到王磊的指令后,立刻召集儿子郑成功商议:“成功,王磊让咱们派水师巡查东南沿海,防止李过残部逃窜,还承诺减免关税、优先供应物资,这事儿得办得漂亮。”

郑成功点头:“父亲放心,我带五千水师,五十艘战船,明日一早就出发,沿着海岸线巡查,重点盯防温州、泉州等港口,绝不让李过残部有机会从海上逃走。”

次日,郑成功率领水师从台湾基隆港出发,沿着东南沿海一路北上,在各个港口都安排了战船驻守,对往来船只进行严格检查。半个月后,当曹变蛟的捷报传到台湾时,郑成功才率领水师返回——此次协防,虽然没有遇到李过残部,但也向王磊展示了他们的实力,为日后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曹变蛟将李过押解回锦州的同时,也将捷报呈给王磊。王磊看着捷报,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南阳剿寇的成功,不仅肃清了残敌,更重要的是,让中原百姓看到了他的诚意。他立刻下令,将李过交由三司会审,依法处置;同时,派徐元明前往南阳,指导百姓开垦荒地,分发种子与农具;让周婉宁从辽东调运更多的粮食与物资,帮助南阳恢复生产。

数日后,王磊收到了郑芝龙的回信,信中表示,水师已完成巡查任务,期待日后与大陆的通商合作。王磊让人回复,关税减免政策即刻生效,第一批铁器与药材,下周便从锦州出发,运往台湾。

站在议事厅的地图前,王磊看着南阳被标注上红色的印记,心中清楚,这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要做的,是逐步掌控中原更多的州县,积蓄力量,与崇祯展开最终的较量。而南阳百姓的笑容,便是他最坚实的底气——民心所向,方能成就大业。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