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22章 张煌言海贸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22章 张煌言海贸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 宁波港的商船与算盘

宁波港的晨光,总带着海雾与鱼腥交织的气息。天刚蒙蒙亮,码头的石板路上就已响起密集的脚步声,搬运工扛着沉甸甸的丝绸、瓷器,在栈桥上穿梭;渔民们推着装满渔获的竹筐,高声吆喝着叫卖;远处的海面上,一艘艘挂着“明”字旗号的商船正缓缓靠岸,桅杆上的风帆还沾着未干的海水,像被打湿的翅膀。

张煌言站在码头旁“通海商行”二楼窗前,身着青色官袍,手里捏着一本泛黄的账簿,目光却紧紧盯着那些靠岸的商船。他刚过三十岁,面容清瘦,眉宇间带着读书人特有的沉静,唯有眼神透着几分商人的精明——这是他接手海贸事务的第三个月,三个月前,王磊在南京辽国公府的书房中召见他,将一枚刻着“辽国公府”的鎏金令牌放在他面前,沉声道:“景玄(张煌言字),东南海贸是大明财赋的半壁江山,如今荷兰人霸航线、海盗扰商船,我要你整合沿海商船,建‘大明联合商船队’,以贸养军,为北伐筹粮饷。这令牌,可调动沿海卫所兵力,遇事不必事事请示,但需谨记‘商道即王道,利国更利民’。”

那枚令牌此刻正悬在他腰间,冰凉的触感透过官袍传来,时刻提醒着他肩上的担子——这不仅是王磊的托付,更是大明海疆安定的希望。

“大人,第一批从日本长崎回来的商船到了!”商行掌柜周福匆匆上楼,手里捧着一份墨迹未干的货单,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一共十艘船,运回白银五十万两,还有硫磺三百吨、铜料两百吨,都是军械坊急需的军事物资!另外,日本幕府派来的使者还带来了书信,说想和咱们扩大生丝、茶叶的进口量,还愿以银矿砂抵部分货款。”

张煌言放下账簿,接过货单,指尖划过“五十万两白银”几个字,嘴角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这比他预期的多了近十万两,三个月前他刚到宁波时,港口里的商船还稀稀拉拉,船主们各自为战,有的被荷兰商人压价压得血本无归,有的出海一趟就被海盗洗劫一空,提起海贸都摇头叹气。是王磊派郑成功的太平洋舰队分出二十艘快艇护航,又从江南造船厂调来五艘新造的福船,才让船主们重拾信心,纷纷加入联合商船队。

“把日本幕府的书信给我。”张煌言接过书信,信是用汉文写的,字迹工整却带着几分拘谨,大意是日本幕府希望将生丝进口量从每月五千担增加到八千担,茶叶从三千担增加到五千担,同时希望大明能进口更多日本银矿砂,每百斤银矿砂可抵白银二十两。

他摩挲着信纸边缘,想起王磊召见时说的话:“日本银矿丰富,咱们缺银,他们缺布帛茶叶,正好互补,但需防他们以次充好。你可派懂矿的人去长崎,核验银矿砂成色,价格上也得拿捏好,既要让他们觉得有利可图,也不能亏了咱们。”

“周福,你立刻回信给日本幕府。”张煌言抬眼吩咐,“就说同意扩大贸易量,但银矿砂需派专人核验成色,成色达标的按他们说的价格算,不达标的每百斤扣五两白银。另外,告诉他们,咱们的商船会按时运货,但他们需保证港口安全,若是出现海盗劫掠,咱们就暂停贸易。”

周福点头应下,刚要转身,又被张煌言叫住:“对了,把这次的贸易账目整理清楚,下午派人送到南京辽国公府,给国公爷过目。记得把银矿砂的核验方案也写上,让他放心。”

“好嘞,小人这就去办!”周福快步下楼,脚步声很快消失在楼梯口。

张煌言走到窗前,望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感慨万千。他本是浙江鄞县的读书人,崇祯十五年考中举人后,恰逢清军入关,他投笔从戎,加入抗清义军,辗转多地后投奔王磊。起初他以为自己只会舞文弄墨,不懂商贸,没想到王磊却对他说:“景玄,你有读书人的心气,也有领兵的沉稳,海贸不是简单的买卖,是要在商海中立规矩、树威信,你最合适。”

这三个月,他走遍了福建、浙江、广东的沿海港口,每到一处,都拿出王磊的令牌,召集当地船主,晓之以理、动之以利:“跟着联合商船队,有舰队护航,有官府撑腰,价格统一,不会被洋人欺压,赚了钱大家平分,出了事官府兜底。”不少船主起初犹豫,直到看到第一支船队安全返回,带着丰厚的利润,才纷纷加入,如今联合商船队已有大小商船两百余艘,船员近万人。

“大人,造船厂的李掌柜来了,说新造的‘福船改’遇到点问题,想请您去看看。”门口传来亲兵的声音。

张煌言下楼时,李木匠正焦急地在商行门口踱步,看到他出来,连忙迎上前:“张大人,您可算来了!按您给的图纸造的‘福船改’,船身加长了三丈,加宽了一丈,货舱是多了,可吃水太深,在浅海容易搁浅,昨天试航时还差点翻船,这可怎么办啊?”

他跟着李木匠来到造船厂,只见一艘半成品的福船停在船坞里,船身比传统福船更长更宽,货舱密密麻麻排列着,看起来确实有些头重脚轻。张煌言围着船走了一圈,想起王磊之前派人送来的一本《船政要略》,里面画着流线型船底的图纸,还标注着“流线型船底可减水阻、稳船身”的字样——这是王磊结合西洋造船图谱,让工匠整理的实用手册,专门解决沿海造船的常见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蹲下身,在地上用树枝画了个流线型船底的轮廓:“李掌柜,你看这样改行不行?把船底改成这样,像鱼肚子一样,减少水的阻力,航速能快不少,也更稳当。另外,货舱别都堆在船底,上层也设几个小货舱,分摊重量,吃水就浅了。”

李木匠凑近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大人,这法子好啊!咱们怎么没想到呢?这图纸是……”

“是国公爷让人送来的《船政要略》里记的。”张煌言笑着说,“国公爷早料到咱们拓展海贸会缺好用的船,特意让江南造船厂的工匠整理了这本册子,里面还有不少造船的巧思,你回头拿去好好看看,照着上面的法子改,保准没问题。”

李木匠激动地搓着手:“太好了!有国公爷的法子,咱们肯定能造出最好的船!小人这就安排人改,半个月内保证完工!”

回到商行时,已是正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暖洋洋的。张煌言刚坐下,亲兵就捧着一个锦盒走进来:“大人,南京来的信使,说是国公爷给您的东西。”

他打开锦盒,里面是一封书信和一本册子。书信上是王磊熟悉的字迹:“景玄,听说你在宁波把海贸做得有声有色,甚慰。随信附上《南洋诸国通商名录》,里面记载了各国的物产、习俗、贸易禁忌,你可按此拓展航线。另外,吕宋土王最近派人来南京,想和咱们谈香料贸易,你可多留意,香料在欧洲很受欢迎,利润丰厚,若是能拿到独家代理权,对咱们的海贸大有裨益。切记,与外邦通商,既要显大明威仪,也要存包容之心,不可恃强凌弱。”

册子上果然详细记载了南洋诸国的情况,吕宋那一页用红笔标注着:“吕宋盛产胡椒、丁香、肉豆蔻,荷兰人在此垄断香料贸易,欺压当地华人,吕宋土王对荷兰人不满,有意与大明合作,可许其农技支援,换香料独家承销权。”

张煌言正看着,周福匆匆跑进来:“大人,吕宋的使者来了!说是土王派来的,想和您谈香料贸易的事!”

他眼睛一亮,连忙起身:“快请他们到客厅!”

走进客厅,三个穿着异域服饰的使者正坐在那里,为首的使者叫拉玛,是吕宋土王的侄子,会说一口流利的汉文。看到张煌言进来,拉玛连忙起身行礼:“张大人,久仰大名!我们土王听说您统一了大明海贸,让商船不再受海盗和洋人欺压,非常敬佩,特意派我们来,想和您谈香料贸易的独家代理权。”

张煌言笑着请他们坐下,开门见山:“拉玛使者,你们土王想怎么合作?不妨直说。”

拉玛也不绕弯子:“我们土王愿意把吕宋所有的香料,都卖给大明联合商船队,不再卖给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但希望大明能保证我们的安全,防止荷兰人报复,还希望大明能派工匠去吕宋,教我们种植水稻和纺织。”

他想起王磊信里的话,沉吟片刻:“你的条件,我可以答应。香料价格按市场价的九成给你们,比荷兰人给的高一成;我们会派太平洋舰队的战船在吕宋沿海巡逻,保护你们的安全;工匠的事,我会立刻上报国公爷,尽快派懂种植和纺织的工匠过去。但我也有一个条件,你们不能再和荷兰人、葡萄牙人做任何贸易,若是发现,我们就终止合作。”

拉玛大喜过望,连忙点头:“没问题!我们土王说了,只要大明真心待我们,我们就永远和大明做朋友!”

双方很快签订协议,拉玛带着协议离开时,特意对张煌言说:“张大人,希望咱们的合作能长久,也希望能早日见到您说的国公爷,当面感谢他对我们的帮助。”

张煌言送走使者,回到书房,立刻提笔给王磊写信:“国公爷钧鉴,今日已与吕宋土王使者签订香料独家代理协议,具体条款如下……工匠之事还需您安排,另外,臣计划下月派船队前往吕宋,实地考察香料产地,顺便查看舰队护航情况,望您批准……”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宁波港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张煌言站在码头,望着远处归航的商船,腰间的令牌在余晖中闪着光。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王磊的信任与支持,而他能做的,就是把海贸做得更好,为大明筹更多的粮饷,让王磊的北伐大计早日实现。

第二节 南洋航线与贸易棋局

宁波港的夜色,总带着几分热闹。码头上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映得海面通红,酒肆、客栈里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商人们在灯下谈生意,船员们在甲板上收拾货物,整个港口都沉浸在繁忙而有序的氛围中。

张煌言坐在“通海商行”的书房里,桌上摊着一张巨大的南洋航海图,上面用红笔标着已开通的贸易航线——从宁波出发,经舟山、台湾、吕宋,到南洋的爪哇、苏门答腊,再到印度的果阿,每一条航线旁都标注着航程、停靠港口、货物种类和利润。他手里拿着一支毛笔,正对着航海图沉思,琢磨着如何拓展到波斯的新航线,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人,不好了!从爪哇回来的商船被海盗劫了!”周福气喘吁吁地跑进书房,脸上满是焦急,“商船在苏门答腊附近被海盗拦下,为首的叫陈祖义,说要咱们拿五十万两白银赎人赎货,不然就把人和船都沉到海里去!”

张煌言猛地站起身,手里的毛笔“啪”地掉在航海图上,墨汁瞬间晕开,染红了“苏门答腊”几个字。陈祖义这个名字,他早有耳闻——此人原是明朝通缉犯,逃到南洋后,纠集了一群亡命之徒,盘踞在苏门答腊附近的黑礁岛,专门劫掠过往商船,荷兰、葡萄牙的商船也被他抢过几次,却因为他行踪不定、巢穴隐蔽,一直没能剿灭。

“海盗有没有说在哪里交赎金?”张煌言沉声问,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越是危急时刻,越不能乱,这是王磊教他的。

“说了,在黑礁岛,让咱们三天内把赎金送过去,还说不准报官调兵,若是看到官府的人,就立刻撕票!”周福急得直跺脚,“大人,这可怎么办啊?五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目,而且就算咱们给了钱,谁知道海盗会不会信守承诺?”

张煌言走到航海图前,目光紧紧盯着黑礁岛的位置——那里是一片环礁海域,周围全是暗礁,大型战船很难靠近,只有一条狭窄的航道能通往岛上,正是海盗藏身的绝佳地点。他想起王磊之前处理粮道劫案时说的话:“对付亡命之徒,不能只靠妥协,你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咱们有兵力、有章法,得让他们知道,大明的船队不是好欺负的。”

“周福,你先回海盗的信。”张煌言当机立断,“就说我们同意交赎金,让他们别伤害人质和货物,三天后准时把赎金送到黑礁岛。另外,你立刻给郑成功写信,让他派十艘快艇,悄悄前往苏门答腊,在黑礁岛附近的暗礁后面埋伏,等海盗出来接赎金时,就一网打尽!”

周福愣住了:“大人,海盗说不准报官调兵,要是他们发现舰队,会不会真的撕票?”

“放心,郑成功的快艇速度快、船体小,只要躲在暗礁后面,海盗很难发现。”张煌言语气坚定,“而且国公爷早就吩咐过,遇到商船被劫,要‘先稳后剿’——先稳住海盗,让他们放松警惕,再出其不意地拿下他们,既能救人救货,也能永绝后患。”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给郑成功的信里,务必提一句,这是我的安排,也是按国公爷‘护商安航’的嘱托行事,让他务必尽快出兵,动作要隐蔽,别走漏风声。”

周福知道张煌言向来沉稳,且凡事都以王磊的嘱托为准则,既然他这么说,肯定有把握,连忙点头:“好,小人这就去办!”

周福离开后,张煌言坐在桌前,提笔给王磊写了一封加急信,详细说明了商船被劫、海盗勒索以及他计划“假意赎人、暗中围剿”的方案,最后写道:“臣已令郑成功派快艇支援,定能顺利解困,不辜负国公爷‘护商安航’的托付。待事了后,臣会彻查南洋海盗分布,制定清剿计划,确保海贸航线安全。”

写完信,他叫来亲兵,叮嘱道:“这封信连夜送往南京辽国公府,亲手交给国公爷,路上别耽搁!”

亲兵领命而去,张煌言又走到航海图前,用毛笔在黑礁岛航道两侧画了两个圈——这是给郑成功的埋伏点,他得确保每个细节都考虑到,不能让船员们白白牺牲。

第二天一早,张煌言亲自带着赎金,乘坐一艘普通的货船,前往黑礁岛。货船在海面上航行了两天,终于抵达黑礁岛附近。他用望远镜望去,岛上隐约可见几十间茅草屋,海盗们拿着刀枪在岸边巡逻,被劫持的商船和船员就停在岛边的内湾里,船员们被绑在甲板上,看起来很虚弱,但暂无性命之忧。

“赎金带来了吗?”一个海盗头目站在岸边的礁石上,高声喊着,声音粗哑。

“带来了,你们先把人和船放了,我再把赎金给你们!”张煌言站在货船甲板上,大声回应。

“少废话!先把赎金送过来,我们验完货,再放人和船!”海盗头目不耐烦地挥手,几个海盗驾着小船,朝着货船划来。

张煌言给身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亲兵心领神会,假装去搬装赎金的箱子。就在海盗的小船靠近货船时,突然,十艘快艇从暗礁后面冲了出来,船上火炮齐发,瞬间击沉了两艘海盗小船。

“有埋伏!”海盗头目大喊一声,转身就想跑。可已经晚了,快艇上的士兵们动作迅速,很快就冲上黑礁岛,与海盗展开激战。海盗们虽然凶悍,但平日里只敢欺负手无寸铁的商船,哪里是训练有素的明军对手,不到一个时辰,就被全部剿灭,陈祖义也被当场抓获。

张煌言登上黑礁岛,解开被绑的船员,看到他们都安然无恙,心里松了口气。船员们看到他,激动得泪流满面:“多谢大人救了我们!我们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不用谢,保护商船安全,是我们的责任。”张煌言说,“把海盗的船和货物都带回宁波港,陈祖义押回南京,交给国公爷处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剿灭海盗的消息传回宁波港,商人们都欢呼雀跃,纷纷来到通海商行致谢——以前他们出海,总怕遇到海盗,现在有了联合商船队和舰队护航,终于能安心做生意了。不少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加入的船主,也主动来找张煌言,要求加入联合商船队。

几天后,王磊的回信送到了宁波:“景玄,黑礁岛剿匪之事办得好,既救了人质货物,又清了航线隐患,可见你已将‘护商安航’的嘱托落到实处。陈祖义交由地方官府按律处置,其部众若有愿投诚者,可编入船队当差,戴罪立功。另,你计划拓展波斯航线之事,我已让人整理波斯诸国的通商资料,不日送你。海贸之事,任重道远,望你继续尽心,为北伐筹足粮饷,为大明开疆拓海。”

张煌言拿着信,心里暖暖的。他知道,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王磊的指导与支持。他走到航海图前,在“波斯”的位置画了一个红圈——下一个目标,就是这里。

接下来的几个月,张煌言按照王磊的嘱托,一边扩大联合商船队的规模,一边开拓新航线。他派船队前往波斯,与当地的商人签订贸易协议,将大明的丝绸、瓷器卖到波斯,再将波斯的地毯、香料运回国内,每一趟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同时,他还在宁波、泉州等港口设立“商学馆”,教年轻的商人子弟学习外语、算术和航海知识,为海贸培养人才——这也是王磊的建议,“做大事,得有人传承,不能只靠一时之力”。

年底时,张煌言盘点全年海贸收入,发现净利润竟达三百五十万两白银——这不仅足够支撑北伐军半年的军饷,还能拿出一部分钱用于修缮沿海码头、救助受灾百姓。他立刻给王磊写了年终汇报,详细说明收支情况和来年计划。

很快,王磊的嘉奖令传到宁波:“张煌言统筹海贸,功绩卓着,封‘航海伯’,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望你再接再厉,将大明海贸推向更远,让万邦来朝,不仅为军饷,更为大明扬威四海!”

接到嘉奖令那天,张煌言站在宁波港的码头上,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和往来穿梭的商船,心里充满了自豪。他腰间的辽国公府令牌,在风雪中闪着光——这光芒,是王磊的信任,是大明的希望,也是他前行的力量。他知道,海贸之路还有很长,但只要跟着王磊,朝着“利国利民、扬威四海”的目标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