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18章 残酒书新句 惊仙露锋芒

黄鹤楼情缘 第18章 残酒书新句 惊仙露锋芒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8章 残酒书新句,惊仙露锋芒

晨光熹微,透过客舍支摘窗的缝隙,在布满酒渍的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痕。李泊揉着依旧有些发胀的额角坐起身,昨夜与李白在江畔酒肆的纵情豪饮,此刻只余下满室残留的酒气和脑海中些许模糊的片段。他记得诗仙的狂歌,记得江风的清冽,更记得自己借着酒意,在诗词论辩中不小心溜出几句远超这个时代的精妙见解时,李白眼中那一闪而过的、绝非仅仅欣赏的光芒。

那光芒,并非纯粹的赞许,更像是一种探究,一种对未知渊源的审视。李泊心中微微一紧。与这位千古诗仙交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展现价值固然能吸引其注意,但过度超前,则可能引火烧身。他穿越者的身份,是他最大的依仗,也是最深的隐忧。

正思忖间,门被轻轻叩响。来者是李白身边的书童丹砂,他恭敬一礼:“李郎君,先生已在院中备下笔墨,言说昨日酒酣耳热,未尽兴也,特邀郎君以‘晨兴’为题,续写未尽之诗情。”

李泊心中了然。这绝非简单的晨间雅趣,而是昨夜那场“面试”的延续,是李白更为正式的一次考较。他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随丹砂步入院中。

小院清幽,几竿翠竹倚墙而立,露珠未曦。李白一袭宽大的青白道袍,背对着他,正负手望着天际最后一抹将散未散的晓色。听闻脚步声,他并未回头,只是随意一指石桌上早已铺开的宣纸与磨好的浓墨。

“泊兄来了。”李白的嗓音带着宿醉后的微哑,却更添几分疏狂,“昨日江风月色,论及诗之筋骨气象,颇觉快意。然言语终究飘忽,不若落于纸上,见其真章。今日便以此院中小景,辅以你我昨日江边所见所感,随意赋得一首,如何?不拘格律,但求真趣。”

要求看似宽松,实则极难。“院中小景”是静,是近;“昨日江边所见所感”是动,是远。需将刹那的江湖壮阔与此刻的庭院静谧融为一体,还要蕴含“晨兴”的生机与宿醉后的微醺余味。这考验的不仅是辞藻,更是心境的转换与意境的提炼。

李泊凝神,目光掠过竹梢的晨光,耳闻远处隐约的江涛声,昨日与李白立于江岸,看浊浪奔涌、云卷云舒的豪情再次涌上心头。他深知,模仿李白此时的风格绝非上策,必须在遵循唐诗法度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独特的视角。他略一沉吟,提笔蘸墨,手腕悬动,一行行诗句流淌而出:

《江晨客舍书怀》

宿醉不知晓,推窗纳江声。

残云吞远岫,孤雁带星行。

身世如萍梗,文章愧圣明。

幸余一寸墨,可证此时情。

他没有选择李白最擅长的瑰丽想象与极度夸张,而是从自身切实感受出发——宿醉初醒的懵懂,推开窗扉时江声扑面而来的震撼。颔联“残云吞远岫,孤雁带星行”,以动写静,一个“吞”字尽显自然之力的霸道,而“带星行”则巧妙地将夜晚的余韵与黎明的开启连接,画面苍茫而富有动感。后四句转入抒情,慨叹自身如浮萍的身世,于诗文一道虽有心却觉才浅,但最终落点于“墨”与“情”,表明心迹:纵有万般艰难,仍愿以手中之笔,记录真我。

诗成,笔搁。李泊静立一旁,心中不免忐忑。他刻意收敛了过于超前的技巧,着力于情景交融与内心独白,不知能否入得诗仙法眼。

李白缓缓转身,目光落在纸上。他起初只是随意扫视,但很快,眼神便凝住了。他看得极慢,唇齿微动,似在无声咀嚼着每一个字眼。

“‘推窗纳江声’……”他低声重复了这一句,眼中闪过一丝激赏,“好一个‘纳’字!被动听声,化为主动容纳,顷刻间,物我两忘,天地入怀。小子,此等心胸,不俗!”

他的手指点向“残云吞远岫”与“孤雁带星行”两句,沉吟道:“云吞山,雁带星。意象选取倒也寻常,但这‘吞’与‘带’,力道千钧,气韵流动。尤其是这‘带’字,孤雁岂能带星?然置于此境,偏觉其贴切无比,仿佛星辰亦随其羽翼远徙。妙哉!”

然而,当他看到“文章愧圣明”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又舒展,最终目光牢牢锁在最后两句“幸余一寸墨,可证此时情”上。他抬起头,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审视着李泊,那目光锐利如剑,仿佛要刺穿他所有的伪装。

“李泊,”他直呼其名,语气中少了平日的戏谑,多了几分郑重,“汝诗中之气韵,时而老辣沉郁,不似少年;见解时而高妙奇崛,超乎流俗。昨日论诗,你言及‘诗缘情而绮靡,言志而真切’,更暗合未来某种…更为解放的思潮。告诉某,汝师承何人?或者说,”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汝之诗魂,究竟来自何方?”

这一问,石破天惊!李泊的心脏骤然狂跳,背后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李白何其敏锐,他已隐约触摸到了那层时空的壁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不能承认,但也不能完全否认。李泊心念电转,迎着李白探究的目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先生谬赞。小子并无显赫师承,不过是于山野僻壤间,偶得前人残卷,自行揣摩。所思所想,或因无人拘束,故而天马行空,不合正统之处,还望先生指正。至于诗魂……”他顿了顿,眼中适时地流露出一种连自己都难以分辨真假的迷茫与诚挚,“或许,是源自对这天地、对这人生,一份格格不入的痴与诚吧。”

他避开了核心,却给出了一个足以引发遐想的答案。同时,他决定再添一把火,将李白的注意力引向一个更具体、更能展现“价值”的方向。他拱手道:“先生,昨日听您吟咏,雄奇奔放,冠绝古今。然小子斗胆以为,诗之极致,或不止于雄奇。譬如前朝崔司勋《黄鹤楼》之怅惘,又如屈子《九歌》之幽渺瑰丽。小子不才,偶得一句,自觉有几分湘楚巫风之遗韵,请先生斧正。”

不等李白回应,他深吸一口气,用一种带着吟哦的语调,缓缓念出:

“湘妃啼竹**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两句,并非他原创,而是来自后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他精心挑选了这两句,因为它们极具代表性——意象凄美迷离(湘妃、**),音乐感极强(弹箜篌),且充满了楚地神话色彩,正合昨日论及屈原、湘妃传说之题。更重要的是,李贺的诗风诡谲绚烂,与李白迥异,却能极大地补充和拓展盛唐诗歌的边界。

果然,这两句诗一出,李白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他眼中先是掠过一丝极度的惊愕,随即陷入了巨大的沉思。他反复咀嚼着“湘妃啼竹**愁”这句,手指无意识地在石桌上轻轻敲击。

“湘妃…**…箜篌…”他喃喃自语,“愁意不直言,托于神女之啼;乐声不直写,寄于仙姝之愁。好!好诡异的想象力!好凄艳的笔触!此等风骨,非汉魏,非当今,宛若…鬼斧神工!”

他猛地抬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李泊,那眼神中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与不可思议:“此句从何而来?后续如何?快念与某听!”

看着李白那急切得几乎要抓住自己肩膀的神情,李泊心中稍定。他成功地将李白对“身份”的质疑,暂时转移到了对“诗句”本身的极度好奇上。然而,新的风险也随之而来——他该如何解释这诗句的完整版?又该如何应对李白对后续诗句的索求?

“先生,”李泊面露难色,斟酌着词句,“此句亦是小子偶然所得残句,后续…后续已遗失,至今未能补全,深以为憾。”他必须留下余地,不能一次将底牌尽露。

“残句?”李白一愣,脸上闪过明显的失望,但那份探究的热情并未消退,反而更加浓烈。他绕着石桌踱了两步,忽又停下,看着李泊,眼神复杂难明,其中有惊叹,有疑惑,更有一种棋逢对手、见到未知艺术境界的狂喜。

“好一个李泊!你身上究竟还藏着多少某未曾见过的风景?”他朗声大笑,笑声震荡着清晨的空气,“罢了罢了!无论汝师承何处,无论汝诗魂来自何方,能得此句,便证明汝之灵性,非是池中之物!这记名弟子,某怕是……”

他的话并未说完,但那份松动之意已显而易见。然而,就在李泊心中刚刚升起一丝希望之时,李白笑声戛然而止。他目光倏地转向客舍院门之外,眼神骤然变得锐利如鹰隼。

李泊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院门外不知何时,悄然立着两名头戴斗笠、身着灰色劲装的男子。他们并未踏入院内,只是静立那里,身形如松,气息沉凝,与周遭往来的寻常商旅百姓格格不入。他们的目光,正不偏不倚地落在自己与李白身上。

是巧合?还是……

昨夜酒肆之中,除了纵情诗酒,是否也曾隔墙有耳?自己那些“超时代”的言论,以及方才那惊鸿一现的“李贺残句”,除了引来诗仙的青睐,是否也引来了某些不速之客的窥探?

江夏城的晨光,似乎在这一刻,悄然染上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寒意。拜师之路,眼看曙光在即,却忽生此等变数。前路是福是祸,瞬间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