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黄鹤楼情缘 > 第17章 以诗为剑

黄鹤楼情缘 第17章 以诗为剑

作者:贾文俊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12 18:4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7章:以诗为剑

江风带着水汽和离别的味道,李白衣袂飘飘,立于船头,目光掠过烟波浩渺的江面,却未落在任何实处。他忽然转身,眸中不再是连日来的疏狂与戏谑,而是沉静如渊,他凝视着追至岸边的少年,缓缓开口:“你口口声声言道来自千年之后,熟知我诗,洞悉我命。然,未来之知,于我今朝何益?你若不能证其于当下,纵使万千预言,亦不过镜花水月,徒乱人意。”

岸边的柳丝低垂,仿佛也感受到了骤然凝滞的空气。李璟心中猛地一沉。连日来的诗词唱和、山水品评,甚至那些关于未来走势的隐晦暗示,似乎都在这句直指核心的诘问前,变得轻飘无力。李白要的不是一个知晓命运的旁观者,而是一个能在此刻、此地,与他产生真实共鸣的同行者。

周围的空气仿佛被抽空,远处江鸥的鸣叫变得异常刺耳。李璟能感觉到自己加速的心跳,他深知,这是拜师路上最关键,也最凶险的一关。若不能给出让诗仙信服的答案,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海中飞速掠过与李白相处的点滴,以及他所了解的盛唐气象与诗仙风骨。他抬起头,迎上那双仿佛能洞穿虚妄的眼睛,声音因紧张而微哑,却异常清晰:“先生所言极是。未来虚无,当下方真。晚辈所能证者,非预言之真伪,乃‘诗心’之共鸣。”

“诗心共鸣?”李白眉梢微挑,不置可否。

“是。”李璟的思绪逐渐清晰,话语也流畅起来,“晚辈熟知先生之诗,并非仅为背诵,而是曾于字里行间,感受过先生吞吐日月的豪情,仗剑去国的决绝,以及…求索不得的孤高。此心此境,跨越千年,依然能撼动我心。晚辈或许无法预演未来细节,但或许能…以先生未来之剑意,舞于当下之江湖。”

这个比喻颇为大胆,近乎狂妄。以李白未来之诗,应对李白当下之问,无异于班门弄斧。但李璟别无选择,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连接“未来”与“当下”的桥梁。

李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极淡的讶异,随即化为一种深沉的探究。他没有斥责,也没有赞同,只是微微颔首:“哦?如何舞法?”

李璟知道,口头争辩已无意义,他需要的是具象化的证明。他环顾四周,目光最终落在不远处江畔的一处露天酒肆。那里,几个腰佩横刀、风尘仆仆的武士正大声喧哗,饮酒谈笑,声震四野,带着一股未经雕琢的草莽豪气。

“请先生移步。”李璟引着李白走向酒肆旁一株孤零零的古槐树下,这里既能清晰地看到那群武士,又不至于打扰对方。

“先生请看那些人,”李璟低声道,“他们或许粗豪不文,但其气概,是否让先生联想到些什么?”

李白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眼中流露出兴趣。他一生好任侠,此类人物正是他熟悉且欣赏的。

李璟捕捉到他眼神的变化,知道时机已到。他沉心静气,将脑海中那首被誉为“唐人塞下曲第一”的诗篇,与眼前的情景悄然融合。他调整呼吸,用一种并不高亢,却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缓缓吟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第一句出口,李白的眼神倏然一凝。没有繁复的辞藻,只有极致的对比——五月的暖与天山的寒,瞬间构筑起一个迥异于眼前荆楚风光的苦寒边塞之境。酒肆旁的喧嚣似乎在这一刻远去。

李璟目光锁定那些武士,仿佛他们便是戍边的将士,声音渐带金石之音:“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闻柳而不得见春,将边地的荒凉与戍卒的乡思,挤压到极致。李白负在身后的手,手指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

李璟语调陡然扬起,带着一股一往无前的锐气:“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紧凑的节奏,高度概括的军旅生活,充满了张力与肃杀。那几名武士似乎也感应到这边的气氛,谈笑声不觉低了下去,偶尔投来诧异的一瞥。

最后,李璟气沉丹田,一字一句,如同战鼓擂响,直叩人心:“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斩楼兰”三字脱口而出,如同利剑出鞘,寒光乍现。那股建功立业、扫荡敌寇的雄心与勇决,沛然莫之能御。吟罢,四周一片寂静,连江风都仿佛停滞。古槐的枝叶不再沙沙作响,只有诗句的余韵在空气中铮鸣。

那几名武士先是愣住,随即,其中一位虬髯大汉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乱响,他霍然起身,虎目圆睁,盯着李璟,声如洪钟:“好!好一个‘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小子,你这诗,带劲!听得某家热血沸腾!”

他大步走来,竟不由分说,将手中那坛未曾开封的烈酒塞到李璟怀中:“某家虽是个粗人,听不懂太多文绉绉的东西,但这杀敌报国的气概,懂!这酒,请你喝了!”

说完,他对着李白也抱了抱拳,旋即与同伴们大笑离去,显然心情极为畅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璟抱着那坛沉甸甸的酒,有些发愣。这突如其来的“知音”,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

而一旁的李白,沉默良久。他脸上的神情变幻不定,先是震惊于诗句本身那浑然天成的气象与力量,那完全是与他自身气脉相通、甚至在某些方面更为凝练集中的表达。继而,是深深的困惑与一种被触及灵魂的战栗。这诗句,仿佛是从他心底最深处生长出来,却又比他以往任何一首同类题材的诗作,都更具冲击力。

他猛地看向李璟,目光如电:“此诗…何名?”

李璟稳住心神,如实答道:“若依晚辈所见,此诗当名为《塞下曲》。”

“《塞下曲》…”李白低声咀嚼着这三个字,眼中迷雾更浓,“它…当真是我所做?”

“千真万确。”李璟语气肯定,“在晚辈所处的时代,此篇与先生的《关山月》等,并称边塞诗双璧。”

“未来之我…竟能写出如此…”李白没有说下去,但他的眼神已经说明了一切。他被这首来自“未来”的诗,深深地撼动了。这不再是一个虚无的预言,而是一首真实、饱满、充满着他个人印记,甚至超越了他当下水平的诗篇。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一个他尚未达到,却注定会抵达的诗歌境界。

这种认知,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自身潜力的惊骇,有对命运轨迹的敬畏,更有一种被“剧透”后的茫然与不甘。

他突然仰头,看向灰蒙蒙的天空,爆发出一阵大笑,笑声中却带着难以言喻的苍凉与激愤:“哈哈…哈哈哈!好一个‘直为斩楼兰’!我李太白纵横半生,求仙访道,仗剑逍遥,自诩笔下已有风云,却不料…不料未来一剑,竟锋利如斯!是天道假你之手,以示于我么?”

他的目光重新回到李璟身上,那目光灼热得几乎要将他点燃:“你,究竟是我的知己,还是我的…镜魇?”

李璟被李白此刻的状态震慑,他放下酒坛,深深一揖:“晚辈不敢妄称知己,更非镜魇。晚辈只是一介迷途之人,幸得窥见先生未来光华之一斑,心向往之,故不揣冒昧,循光而来。此诗非为炫技,更非为扰乱先生道心,只想证明,晚辈所言‘诗心共鸣’,并非虚妄。先生之精神,足以穿透时光,照亮后世,亦能…在此刻,由晚辈这片面之载体,回响于先生面前。”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诚恳,也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极低。他将自己定义为“迷途之人”和“载体”,巧妙地将“未来诗作”带来的冲击,转化为对李白本身诗才的致敬与印证。

李白的激愤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复杂的审视。他看着眼前这个少年,清秀面容下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与…一种难以言喻的“先知”视角。他带来的,是希望,也是枷锁。

良久,李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将胸中的块垒都倾吐出来。他没有对李璟的话做出直接回应,也没有再追问关于未来或其他诗作的事情。他只是弯腰,亲手拍开了那坛烈酒的泥封,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他取过两只随身携带的酒盏,默然注满,将其中一盏递给李璟。

“喝酒。”

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这两个字。但这本身,已是一种无言的态度转变。从之前的考较、质疑,到此刻的共饮。

李璟双手接过,与李白对视一眼,然后一同仰头,将那辛辣的液体一饮而尽。烈酒入喉,如火烧灼,却也让一颗悬着的心,稍稍落下。

放下酒盏,李白转身,望向那奔流不息的大江,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孤峭。

“明日辰时,码头见。”

他留下这句话,便不再多看李璟一眼,步履略显沉重地,独自向着夕阳落下的方向走去。

李璟站在原地,手中仿佛还残留着酒盏的温热,心中五味杂陈。他成功了,获得了明日同游的许可,这几乎等同于默认了记名弟子的身份。但李白最后那复杂的眼神,那句“镜魇”的质问,以及此刻孤寂的背影,都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这以诗为剑的一搏,他斩开了拜师的门扉,却也似乎在诗仙心中,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划痕。

这道划痕,将会引领这段刚刚启程的师徒关系,走向何方?是彼此成就的知己之路,还是潜藏着难以预料的隐患?李白那句未得解答的“镜魇”之问,是否会成为未来旅途中的一根尖刺?

喜欢黄鹤楼情缘请大家收藏:()黄鹤楼情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