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 > 第229章 海之彼岸

秋闱放榜的喧嚣渐渐沉淀下来。贾兰归心似箭,急着要将中举的喜讯亲自告知京中的母亲李纨和妻子文氏,没几日便收拾行装,先行北上回京了。

英哥儿则按照与舅舅王仁的约定,留在了金陵,等候那艘即将归来的海船。等待的间隙,他心中记挂着有孕在身的林表姑,便又去了一趟苏州周家。

再见到林黛玉时,她气色好了许多,胎相已经稳固,虽然孕吐依旧折磨人,但脸色却比之前红润了许多,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属于母亲的柔和光辉。

最有趣的还是那对三岁的双生子,明睿和清涵。两个小家伙被父亲周怀瑾仔细叮嘱过,知道母亲肚子里有了小宝宝,便一直围着母亲,成了守卫母亲的小小“护卫”。

英哥儿进门时,正看见清涵踮着脚,小心翼翼地想给斜倚在软榻上的黛玉盖一张小薄毯,奈何个子太小,毯子一角拖在了地上。

明睿则板着一张小脸,把一根手指竖在嘟起的小嘴前,对着英哥儿发出“嘘”的声音,大眼睛里满是认真,仿佛在说:“娘亲要休息,哥哥小声点。”

那副小大人的模样,把英哥儿和屋里的丫鬟们都逗笑了。林黛玉也忍俊不禁,伸手将两个儿子揽到身边,一边一个搂住,眼中满是幸福的笑意。

周怀瑾更是紧张得过了头,恨不得黛玉走一步路都扶着,喝口水都要试过温度,平日里沉稳的学政大人,此刻像个手足无措的毛头小子。

黛玉稍微动一下,他就立刻伸手去扶,仿佛她是个一碰就碎的琉璃人儿。弄得黛玉又是无奈又是甜蜜,偶尔也会娇嗔地拍开他的手:“怀瑾,我没那么娇弱,你快去忙你的正事吧。”

听说英哥儿不仅中了举,还是头名解元,周怀瑾和黛玉都惊喜交加。周怀瑾用力拍着英哥儿的肩膀,连声道:“好!太好了!十岁的解元,旷古烁今!琏二哥和凤嫂子不知该多高兴!”

黛玉则拉着英哥儿的手,眼圈微红,满是欣慰:“我们英哥儿,是真的长大了,有出息了。”

英哥儿在周家其乐融融的氛围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便告辞,动身前往松江府。

一到苏松道衙门,贾琏就红光满面地迎了出来。这些日子,他走路都带风,见谁都是一脸压不住的笑容。同僚们纷纷前来道贺,言语间满是羡慕和奉承。

“贾大人,恭喜恭喜啊!令郎真是文曲星下凡!”

“十岁的解元,了不得!贾家复兴有望,指日可待啊!”

“贾大人好福气,有此麟儿,将来必定前程万里!”

贾琏听着这些恭维,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面上却还要努力做出谦虚的样子:“哪里哪里,小儿不过是侥幸,诸位过誉了,过誉了!”

可那扬起的嘴角,怎么也放不下来。儿子给他挣的脸面,比他自己升官还让他痛快。

港口的建设也进展顺利,资金充足,人手到位,眼看着栈桥一日日向海中延伸,贾琏只觉得诸事顺遂,意气风发。

英哥儿到了之后,便安心在苏松道衙门住下。他并没有沉浸在解元的荣耀里,而是立刻开始规划下一步。海船即将到手,与海外打交道势在必行,语言是首要障碍。

他让父亲帮忙寻找下可以教授语言的老师。很快,贾琏便通过几个大商户的帮忙,推荐了两名老师过来。

一位是姓冯的老通译,五十多岁年纪,头发花白,脸上带着常年奔波留下的风霜痕迹,但眼神精明。

他在广州、松江等地与洋人打了几十年交道,会说荷兰话、葡萄牙话,甚至一些东瀛话。

另一位则是个金发碧眼的荷兰传教士,名叫范·德·维尔德,约莫三十岁,穿着浆洗得干净的黑色旧教士袍,胸前挂着十字架,神情温和,带着一种学者的气质。他为了传播福音和学习东方文化来到远东,能说一些生硬的官话。

英哥儿开门见山,愿意支付远超市价的重金,聘请他们随自己去京城,在工作之余教导自己番邦语言,并讲述海外风物。

冯通译被丰厚的报酬打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维尔德神父听说能去大雍的京城,那里应该有更多迷途的羔羊,也很高兴地应承下来。

于是,在等待海船归来的日子里,英哥儿的生活变得异常充实。他每天上午雷打不动地温习经史子集,为接下来的会试做准备。下午休息的时段,他便跟着冯通译和维尔德神父学习。

他学习的方式很特别,并非枯燥地背诵单词,而是跟他们用番语聊天。他惊人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让两位老师都啧啧称奇。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弄懂了之前缴获的那些设计图上诸如“炮膛轴线”、“铰链式舱盖”、“滑轮组索具”等专业术语的含义,更听到了一个与他认知中完全不同的,广阔而纷乱的世界。

冯通译见识广博,但言语间更看重利益。他啜着茶,用葡萄牙话说道:“……小公子别看荷兰现在海上称王称霸,号称‘海上马车夫’,但其实啊,他们家底也不算太厚实。他们没有皇帝,是议会说了算,商人势力大得很。早几十年他们还被西班牙人管着呢,后来才独立。西边的英吉利,就是红毛夷,这几年海上势头猛得很,跟他们没少打仗抢地盘。南边的葡萄牙,老牌强国了,但如今也衰落了,他们在澳门那点地方,还是前朝时就赖着不走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维尔德神父则从他的视角,提供了更多细节。他提到祖国荷兰时,脸上闪过复杂的神情,用荷兰语配合着手语说道:“……上帝保佑。我们的祖国是七省联合,没有国王,由奥兰治亲王作为执政,与智慧的议员们共同治理。我们靠海洋和贸易立国,阿姆斯特丹的港口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

他的语气充满骄傲,但话锋一转,又变得沉重,“然而,英吉利人,他们像贪婪的鲨鱼,不断挑战我们海上的权威。他们的海军……确实越来越强大。几年前那场战争,我们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他顿了顿,似乎在平复情绪,然后才继续,语气恢复了传教士的平和:“至于东瀛人……那是个非常封闭且等级森严的国度,实际权力掌握在江户的幕府将军手中。他们像躲在厚重盔甲里的武士,只肯在长崎开出一条细小的缝隙,允许我们荷兰人和贵国商人进行有限的贸易。他们警惕地观察着我们,同时又像勤奋的学生,偷偷学习一切他们认为有用的技术。”

神父看向英哥儿,湛蓝的眼睛里充满了布道者特有的热忱:“亲爱的小公子,我远渡重洋来到这里,是奉上帝的旨意,希望能将福音与真理带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进入京城,接近贵国的中心,是我一直以来的祈盼。至于报酬……”

他微微摇头,“能够支持我完成主的使命,便已足够。我会将我知晓的一切坦诚相告,因为知识的交流本身,也是上帝荣光的一部分。”

他轻轻叹了口气:“请原谅我的直言,小公子。在造船和火炮技术上,我们欧洲诸国,近百年来的进步确实非常迅速。为了争夺海洋和财富,各国都投入巨大。我们的战舰拥有多层坚固的甲板,装备数十门甚至上百门可以发射沉重铁弹的重型加农炮,射程和威力都远非旧式火炮可比。而据我观察,贵国庞大的水师和海船,似乎更擅长于在近海航行与内河运输,对于远洋的狂风巨浪,以及……嗯,那种规模的舰炮对决,准备似乎并不充分。”

他好像看出英哥儿的沮丧,安慰道:“如果您感兴趣,我随身携带的书籍中,有一些关于几何学与基础物理学的插图,或许能为您理解那些图纸,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这是上帝赋予的智慧,本应被用于增进所有人类的福祉。”

英哥儿默默地听着,表面上依旧平静,心中却掀起了波澜。冯通译描绘的列强争霸,海上硝烟,维尔德神父口中的技术差距,都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他心上。他原本因中解元而有些飘然的心,彻底沉静下来。

原来遥远的海岸线另一边,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坚船利炮,精密机械,还有那些他只在缴获的图纸上见过的复杂结构……对比之下,大雍在技术上,似乎真的落后了。就连他寄予厚望的鲁工匠和孙师兄,还在为如何提高一个铜齿轮的硬度而苦苦摸索。

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在他心中升腾。他想要亲眼去看看那些巨大的风车,想去摸摸那些精密的钟表,更想学会制造那些能跨海远征的坚船和威力强大的火炮。

他仿佛看到了浩瀚的大洋上,东瀛人那贪婪的目光,正窥伺着这片富饶的大地。

大雍朝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旧梦里,却不知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强者环伺,技术日新月异。一步慢,可能步步慢。

晚上,他独自站在衙门的院子里,望着南方漆黑的夜空,那是大海的方向。海风带来咸腥的气息,也带来了远方的呼唤与警示。

他必须更快地成长,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未来那波澜壮阔的变局中,为家族,也为这片土地,争得一席之地。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