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 > 第226章 九日秋闱

九月初八,金陵贡院门口,天还没亮,就已经被人群和车马堵得水泄不通。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墨香和食物的味道。无数盏灯笼在秋日的凉风中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或自信或惶恐的脸。

学子们提着考篮,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那一刻。

英哥儿和贾兰也在人群中。贾兰穿着干净的青布直裰,努力维持着镇定,但紧抿的嘴唇和微微汗湿的掌心,还是泄露了他的紧张。他苦读多年,就为今日。

英哥儿站在他身边,显得格外矮小。他今天也特意穿了一身半新的宝蓝色细布长衫,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脸上一片平静,只有那双过于明亮的眼睛,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提着他的考篮,里面笔墨纸砚,吃食清水一应俱全,甚至还塞了几块提神的薄荷糖。

“兰哥哥,放松些。”英哥儿小声说,拉了拉贾兰的袖子。

贾兰低头看他,勉强笑了笑:“英弟,你……你真的一点都不怕?”他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十岁的孩子,站在这里,怎么能如此镇定。

英哥儿眨了眨眼:“怕也没用呀。山长不是说了吗,就当是平常一次考较。”

话虽这么说,但当贡院那两扇漆色斑驳的沉重大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时,一股肃杀沉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连英哥儿的心跳也漏了一拍。

“所有考生,排队搜检!不得喧哗!”穿着号衣的衙役手持水火棍,分立两旁,声音冰冷。

队伍开始缓慢向前移动。搜检极其严格,衙役们板着脸,将每个考生的考篮翻个底朝天,笔墨要检查,糕饼要掰开,连装水的竹筒也要打开闻一闻。轮到英哥儿时,那衙役看到他这么小的个子,明显愣了一下。

“小孩,你走错地方了吧?这是乡试考场!”衙役皱着眉,声音倒是没对其他人那么凶。

英哥儿仰起头,不卑不亢地行了个礼:“差爷,学生贾英,正是来应试的。”

周围传来几声低低的议论。

“贾英?就是那个云麓书院的小神童?”

“看着这么小,也来考举人?”

“哗众取宠罢了……”

衙役将信将疑,但还是公事公办,示意他举起双手。冰凉的双手在他腋下、腰间、腿侧仔细摸索。

英哥儿忍着不适,乖乖配合。搜到考篮时,衙役把他带的几块芝麻糖掰得粉碎,又把他那方小巧的端砚拿在手里反复掂量,似乎怀疑里面藏了东西。

“差爷,这砚台是实心的。”英哥儿忍不住出声提醒。

衙役瞥了他一眼,用力把砚台往桌上一顿,确认无误,才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

英哥儿松了口气,赶紧提起篮子走进大门。贾兰跟在他后面,也顺利通过了搜检。

进入贡院,里面更是别有洞天。一排排低矮的号舍如同蜂巢,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陈年的灰尘、霉味、角落里隐约的尿臊味,混合在一起,令人作呕。

衙役按照号牌,将他们引到各自的号舍。英哥儿的号舍在中间位置。他走进去,打量了一下这个未来几天要待的地方。

号舍很是狭窄,宽不过三尺,深不足四尺,勉强能容一人转身。左右和后面是砖墙,正面是敞开的,只有两块可以活动的木板,晚上放下来当桌子,白天掀起,人就坐在里面。角落里放着一个便桶。

英哥儿个子小,倒不觉得特别拥挤,但他看着那黑乎乎的墙壁和地面,闻着那刺鼻的气味,还是忍不住皱紧了眉头。他拿出准备好的旧布,沾了点水,仔细把木板擦了又擦。

旁边号舍一个中年考生大概是被气味熏得受不了,干呕了几声,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这鬼地方!真是斯文扫地!”

英哥儿没理会,他深吸一口气,努力适应着环境。因为他个子矮,视线刚好避开了一些污秽的角落,而且他准备的薄荷糖此刻派上了用场,含一颗在嘴里,清凉的气息能冲淡不少恶心感。

“铛——!”一声悠长沉重的钟响传来,整个贡院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考生都屏住了呼吸。只见几个穿着官袍的主考、副主考神情严肃地走上大堂,焚香祭拜。一套繁琐的仪式后,试题终于发了下来。

厚厚的试卷到手,英哥儿沉住气,先快速浏览了一遍。

经义题,要求阐述“格物致知”与“知行合一”的关联。这道题看似平常,但英哥儿敏锐地注意到,题目引用的典故似乎有细微的偏差,若按常规理解去破题,很容易偏离核心,落入“知而不行”或“行而不知”的陷阱。

他嘴角微微勾起,刘山长平日里的魔鬼训练果然有效,这种文字陷阱,他一眼就看穿了。

诗赋题是咏“秋日怀远”,中规中矩。

最后是策论题。当看到题目时,英哥儿眼睛猛地一亮!

问:古者藏富于民,今者国用浩繁,如何使民富而国用亦足?。

这题目直指历代王朝的核心难题:财政税收与民生疾苦的矛盾!英哥儿在松江的见闻,对漕运弊端的思考,对商业活力的认知,以及对“不与民争利”又“国用充足”的平衡之道,瞬间有了用武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关于适度鼓励通商以开辟税源,减轻小民苛捐杂税等方面的思路……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

他定了定神,没有立刻动笔。而是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将思路重新梳理了一遍,确保逻辑清晰,论证扎实,并且牢牢扣住“仁政”和“得道”个核心,以免被批为功利之徒。

然后,他睁开眼,目光沉静。他拿起墨锭,加入清水,不疾不徐地研磨起来。黑色的墨汁在砚台中慢慢化开,如同他逐渐清晰的思路。

磨好了墨,他选了一支趁手的小楷笔,蘸饱了墨,在草稿纸上试了试笔锋。一切准备就绪。

他铺开正卷的答题纸,小小的身子坐得笔直,手腕悬空,落下了第一个字。

一时间,整个贡院只剩下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

英哥儿全神贯注,心无旁骛。他先做经义,避开了那个陷阱,论述层层递进,引经据典却又不显堆砌。接着是诗赋,他结合自己离家备考、思念亲人的情绪,写得情真意切,意境开阔。

最后是重头戏策论。他下笔如有神,将自己在松江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巧妙地融入文章中。

他不仅指出了漕运的积弊和海运的优势,更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措施,比如在松江新港试行新的市舶司管理章程,对不同商品实行阶梯税率,鼓励海贸的同时防止白银过度外流等等。他的论述既有高度,又接地气,数据翔实,逻辑严密。

时间一点点过去。中午,他简单地吃了点带来的干粮和清水,继续奋笔疾书。下午,阳光透过号舍的缝隙照进来,有些晃眼。他挪了挪位置,避开光线,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又含了一颗薄荷糖提神。

傍晚时分,大部分考生已经面露疲态,有人抓耳挠腮,有人唉声叹气。英哥儿却越写精神越好,小小的身影在昏暗的号舍里,仿佛在发光。

天彻底黑了下来。衙役给每个号舍发了一小截蜡烛。烛光如豆,摇曳不定。

英哥儿放下笔,仔细检查了一遍试卷,确认没有错漏。然后,他做了一件让周围考生目瞪口呆的事——他放下号板,铺上自己带来的一块厚布,蜷缩着身子,躺下睡觉了!

他个子小,在这狭窄的号舍里,竟然能勉强躺直。虽然坚硬硌人,气味难闻,远处还有隐约的啜泣和磨牙声,但他调整呼吸,竟然真的慢慢睡着了。

旁边号舍那个中年考生,正被便桶的味道和蚊虫骚扰得心烦意乱,看到英哥儿居然能睡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低声骂了句:“小怪物!”

第二天,第三天……英哥儿保持着规律的作息。白天精神饱满地答题、检查,晚上尽可能休息。虽然环境恶劣,但他凭借矮小的身材优势,睡眠状态更好,竟然比许多成年考生状态好得多。

最后一天,交卷的钟声响起。

“铛——!”

英哥儿放下笔,看着面前写得密密麻麻、整洁干净的试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小心地吹干墨迹,将试卷整理好。

衙役前来收卷,封存。

当英哥儿提着空了不少的考篮,随着人流走出那座令人窒息的贡院大门时,刺眼的阳光让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外面等着的贾兰脸色苍白,眼下乌青,脚步都有些虚浮。他看到英哥儿虽然也带着倦色,但眼神依旧清亮,不由得苦笑道:“英弟,你……你可真是……”

他没有说下去,剩下的话最终化为一声无奈又羡慕的叹息。

英哥儿冲他笑了笑,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兰哥哥,考完了就别想了。走,我们回去好好睡一觉!”

他抬头看了看秋高气爽的天空,心中一片澄澈。他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就交给老天爷吧。

现在,他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