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放榜的喜庆劲儿还没过去,老苍头便提醒英哥儿该去王家拜访外祖父外祖母了。英哥儿这才想起王仁让他去看望二老的话,连忙让老苍头备了礼,坐上马车往王家去。
王家的宅子比英哥儿记忆中冷清了许多。乌漆大门上的漆有些剥落,门廊下只有一个老门房打着盹儿。见有马车来,老门房揉着眼睛上前询问,听说是大姑娘家的小少爷来了,顿时精神起来,忙不迭地开门迎客。
“快去通报老爷夫人,英哥儿小少爷来了!”老门房朝里喊了一声,便有个小厮快步往里跑。
英哥儿跟着引路的仆人穿过前院,注意到园中的花草虽然修剪得整齐,却透着一股子寂寥。不像贾府总是人来人往,这里安静得能听见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
外祖母老王氏早已等在厅堂门口,一见英哥儿进来,眼圈立刻就红了。
“我的心肝儿,快让外祖母瞧瞧!”老王氏颤巍巍地伸出手,将英哥儿搂进怀里,“都长这么高了……上次见你,还是你两岁的时候……”
英哥儿乖乖任外祖母抱着,感觉到老人的眼泪滴在自己脖颈上,温温热热的。他想起母亲说过,外祖母最是疼她,如今见不到女儿,便把一腔思念都倾注在外孙身上。
“外祖母,英哥儿很好,您别哭。”英哥儿小声安慰着,笨拙地拍拍老人的背。
老王氏松开他,用帕子拭泪:“你娘命苦啊,要陪着你爹去南宁那等偏远地方,连你这小小的孩儿也要跟着去受苦……幸好如今苦尽甘来,你爹娘在南宁安稳了,你又这般有出息……”
这时外祖父王子昂也走了进来。他比英哥儿记忆中老了许多,头发几乎全白了,但精神尚好,脸上带着慈祥的笑。
“英哥儿来了?快坐快坐。”王子昂招呼着,又对老王氏道,“孩子来了是高兴事,你哭什么?”
老王氏这才破涕为笑,拉着英哥儿的手不放,问长问短。从他在南宁的生活问到读书的情况,听说他得了县试案首,老人喜得连连念佛。
“好好好,凤丫头有福气,生了这么个好儿子!”老王氏摩挲着英哥儿的手,“你娘可知道这喜讯了?”
英哥儿点头:“苍爷爷已经派人送信去南宁了,想必爹娘很快就能知道。”
王子昂叹了口气:“自打你二舅公去世后,王家就冷清多了。往日门庭若市,如今……唉,幸好承砚这次考中了,总算让王家又有了盼头。”
正说着,王仁和妻子周氏带着王承砚进来了。周氏是个温婉妇人,看上去怯生生的,向英哥儿问好的声音细若蚊蝇。王承砚则一如既往的沉稳,先向祖父祖母请安,才熟稔的拉住英哥儿。
王仁笑着对英哥儿说:“你可是给我们王家长脸了!七岁的县案首,在整个金陵城都传遍了!”
英哥儿不好意思地笑笑:“是舅老爷教得好。”
中午,王家准备了丰盛的家宴。虽然没有贾府宴席的奢华,但每道菜都十分精致,看得出是用了心的。席间老王氏不停给英哥儿夹菜,生怕他吃不饱。
“尝尝这个荷叶粉蒸肉,是你娘小时候最爱吃的。”老王氏将一块肉夹到英哥儿碗里,眼中又泛起泪花,“不知凤丫头在南宁吃不吃得上这样的菜……”
英哥儿忙道:“南宁也有好吃的,娘亲常让人做家乡菜呢。”
王仁也劝道:“母亲放心,妹妹信中说南宁物产丰富,吃食上并不亏欠。”
老王氏这才稍稍宽心,又给英哥儿盛了一碗火腿笋汤:“多喝些,读书费神,得补补身子。”
英哥儿吃着外祖母夹的菜,心里暖暖的。他虽然与王家人见面不多,却能感受到浓浓的亲情。
王承砚虽然话不多,但也会默默地把他爱吃的菜推到他面前。
“英哥儿以后还回金陵考试吗?”席间,王承砚问道。
英哥儿点点头:“府试和院试都要回金陵考呢。到时候我一定再来看外祖父外祖母!”
老王氏闻言又湿了眼眶,连连道:“好好好,到时候还来家坐坐,外祖母给你准备好吃的!”
一顿家宴吃得其乐融融。临走时,外祖母给英哥儿塞了一大包点心,外祖父王子昂则送了他一方上好的端砚,拍拍他的肩:“好孩子,专心读书,但也别太累着自己。你还小,身子要紧。”
英哥儿郑重地点头,与王家众人道别。
回贾府老宅的路上,英哥儿心情有些复杂。既为见到亲人高兴,又为王家的冷清感到些许心酸。
他撩起车帘看向窗外,忽然被一座气派的宅院吸引了目光。
那宅院比王家和贾家老宅都要宏伟,,朱门高墙,飞檐翘角,虽然略显冷清,但仍能想见昔日的辉煌。
门前两尊石狮子威严矗立,只是其中一尊的爪子已经有了裂痕,显出一丝破败的迹象。
英哥儿好奇地问:“苍爷爷,这是哪家的宅子?好生气派。”
老苍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叹了口气:“这里原是金陵甄家的宅邸。甄家被抄后,宅子充了公,如今改作了举子会馆,供来往的读书人居住研习。听说里头藏书极丰,还设有讲堂,常有文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