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贾琏被叫去府衙听令。他换上从四品官服,心里有些打鼓,不知上官突然传唤所为何事。
到了布政使司衙门,只见几位同僚都已到了,个个面色凝重。贾琏悄悄站到相熟的知州身后,低声问:“张大人,可知今日所为何事?”
张知州摇摇头,压低声音:“布政使大人亲自召见,想必不是小事。”
正说着,布政使周大人迈着方步走了进来。他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瘦,留着三缕长须,平日里总是一副严肃模样。
周大人扫视众人,清了清嗓子:“今日召诸位前来,是传达朝廷最新旨意。”
官员们顿时屏息凝神。
“皇上得知安南局势有变,南北两朝元气大伤,正是我朝巩固边防、推进改土归流的大好时机!”周布政使声音提高了几分,“皇上有旨,命我南宁府各级官员,务必全力推进土司改土归流之事!”
堂下一片哗然。改土归流?将世袭土司改为由中央直接任命,定期更换的流官?这旨意可是块烫手山芋!西南土司势力盘根错节,哪是那么容易动的?
贾琏心里也是一沉。他在南宁这些日子,早已见识过土司的势力。特别是他那干姐姐黄夫人,掌管着偌大一个黄家土司,兵强马壮,岂会轻易放弃世袭的权力?
周大人交代完公事,便让众人散去,唯独叫住了贾琏:“贾同知留步。”
贾琏心中疑惑,跟着周大人来到后堂。
周大人屏退左右,关上房门,忽然一改方才的严肃,笑眯眯地拉着贾琏的手:“贾贤弟啊,来来来,坐。”
贾琏受宠若惊。周大人一向官威十足,何时如此亲切地称他“贤弟”?
下人奉上茶点后,周大人压低声音:“方才堂上说的是明旨,老夫这里还有几句体己话要告诉你。”
贾琏连忙躬身:“大人请讲,下官洗耳恭听。”
周布政使捋着胡须,眼睛眯成一条缝:“贤弟啊,不瞒你说,皇上对改土归流之事十分看重。明旨上说的是一回事,私下里还有密旨。”他凑近些,声音更低了:“第一个主动配合的土司,不仅能保留大部分田产,还能得个爵位,世袭罔替!”
贾琏心中一惊。爵位!这可是天大的恩赏!
周大人观察着贾琏的脸色,继续道:“还有,对促成此事的官员,皇上也不会亏待。若是贤弟能……特别是能说服你那干姐姐黄夫人带头……”
贾琏顿时明白了。原来周大人是看中了黄夫人与他的这层关系!
“大人,此事……”贾琏面露难色,“土司制度世代相传,岂是那么容易……”
周大人拍拍他的肩,意味深长地笑道:“贤弟啊,咱们明人不说暗话。这些日子,你送来的那些‘土产’,老夫和几位大人都很是受用啊。”
贾琏心中一凛。周大人说的是王熙凤让他打点各方官员的珠光锦。
“那珠光锦真是好东西,”周大人眯着眼回味,“我家夫人爱不释手,整天穿着在那些官太太面前显摆,可给她长脸了。各家的太太夫人见了,哪个不眼红?都追着问怎么抢到的。”
贾琏忙道:“大人和夫人喜欢就好,那是内子胡乱经营着玩的……”
“哎,贤弟不必过谦!”周大人摆摆手,“就冲这些心意,老夫也得给你交个实底。这改土归流是皇上心头大事,办好了,前程无量。”他忽然压低声音,几乎是耳语道:“密旨里说了,在改土归流中立下大功的官员,赏赐绝不会轻!”
贾琏背上冒出冷汗,连忙躬身:“下官明白,下官一定尽力而为。”
周大人满意地点头:“贤弟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回去好生思量思量,特别是你那干姐姐那里……若是能成,你我都受益。”
贾琏唯唯诺诺地应着,心里却乱成一团。他明白周大人为何对他如此客气了,全是看在那珠光锦和与黄家关系的份上。这改土归流之事,分明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回到家中,贾琏茶饭不思,愁眉不展。王熙凤见状,问道:“这是怎么了?从衙门回来就这副模样。”
贾琏屏退左右,将今日之事一五一十地说了,特别是周大人私下那番话。
王熙凤听完,眉头紧锁:“这事棘手了。黄姐姐那性子,岂会轻易放弃世袭的土司名分?那是她祖辈辈传下来的基业啊!”
“可是皇命难违……”贾琏叹气,“周大人说了,办不好,南宁上下各级官员都要遭殃。他还透露了密旨的内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王熙凤在房中踱步,忽然停下:“皇上真承诺给第一个改土归流的土司爵位?”
贾琏点头:“周大人亲口所说,假不了。”
王熙凤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是这样……或许能劝劝黄姐姐。爵位可比土司名头好听多了,将来子孙后代都能受益。再说,还能保留大部分田产……”
“话是这么说,”贾琏仍然忧虑,“但土司手握兵权,说一不二。改成流官管辖,那就是朝廷的臣子,得守朝廷的规矩。黄夫人那般强势的人,能愿意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熙凤思索良久,终于道:“无论如何,我得去探探黄姐姐的口风。若是她愿意,自然是好;若是不愿意……咱们也得早做打算。”
第二天,王熙凤备了份厚礼,前往黄府拜访。
黄夫人正在处理族务,见王熙凤来了,很是高兴:“妹妹今日怎么得空过来?”
姐妹俩寒暄几句后,王熙凤试探着问:“姐姐可听说朝廷要推行改土归流之事?”
黄夫人笑容一僵,脸色沉了下来:“听说了。怎么,妹妹是来做说客的?”
王熙凤忙道:“姐姐误会了。我只是听说皇上对此事十分重视,特意来告诉姐姐一声。我们家那口子可是得上峰私下告知,第一个主动改土归流的土司,能得不少好处呢……”
黄夫人冷笑一声:“好处?我黄家世代镇守此地,比那些京城里的爵爷们自在多了!何必去讨那个虚名?”
这时,一直在母亲身边侍候的黄少峰接口道:“母亲,或许我们可以考虑考虑。”
黄夫人顿时大怒,一拍桌子:“逆子!你说什么?难不成考虑放弃祖宗基业?”
黄少峰却不退缩,直视母亲愤怒的眼睛:“母亲息怒,请听儿子一言。这些年来,我们壮族各土司之间内斗不断,死伤的都是普通百姓啊!”
他语气沉重起来:“记得三年前,我们与白家为了一片山林,械斗三个月,死伤七十多人,那些都是壮族的好儿郎!最后那片山林谁也没得到,反而让汉人商人捡了便宜。”
黄夫人想起当时的惨剧,脸色稍缓,但依然紧绷。
黄少峰继续道:“还有去年,瑶家和付家为了一条水源,打得不可开交。最后河水被血染红,两岸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这样的例子,儿子能数出十好几个!”
他走到母亲面前,恳切地说:“土司分而治之,政策不一,赋税混乱。百姓无所适从,商人不敢投资,许多利民政策无法推行。儿子游历时见过流官治理的地方,百姓生活富足,秩序井然,比我们这里强多了。”
黄夫人沉默不语,眼中的怒气渐渐被思索取代。
黄少峰见状,趁热打铁道:“母亲,儿子两年前游历至桂林府,亲眼所见,感触极深。那里的田地阡陌纵横,水渠规整,稻浪起伏,一望无际。同是耕种,一亩水田的收成,竟比我们这儿高出近半!并非风土更佳,实因官府统一兴修水利,推广良种,百姓能心无旁骛地精耕细作,再无水源、地界之争。”
他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儿子走进市集,只见商贾云集,货栈连绵。江西的瓷器、苏杭的丝绸、甚至海外来的新奇玩意儿,应有尽有。百姓穿着虽非绫罗,却也整齐体面,脸上多有笑意。孩童皆可入蒙学读书,书声琅琅,闻之令人心喜。”
“反观我壮族各地,”黄少峰语气转为沉重,“因各土司划地而治,政令不一,税卡林立。商人畏途,好东西进不来,我们的山货运不出。百姓困守贫瘠之地,为争抢有限资源而内斗不休,子弟空有勇力却耗于无谓的仇杀之中,识字明理者更是寥寥……母亲,难道仅因为我们土司家一己之私欲,我们壮家子民就该比外人过得艰难吗?”
黄夫人沉默不语,但微微动容的眼神显示她正将儿子的话听进了心里。
她眼前也浮现出在外府见到过的富足祥和的景象,再对比自家地界上因争斗而荒芜的田地和面带愁苦的族人,内心受到了不小的触动。
黄少峰见状,知道母亲心防已有所松动,这才缓缓道出最后的私心:“再说我们家。若是主动改土归流,不仅能得爵位,保全家业,还能让壮族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且……”他顿了顿,“儿子志不在此。我想去青城山学习剑术,追求武道极致。土司之位,于我如牢笼。”
黄夫人震惊地看着儿子:“你……你竟有这种想法?”
黄少峰低头:“儿子不肖。但如今朝廷既有意改土归流,或许正是时机。得一爵位,保全家业,儿子也能追求心中所愿,岂不两全其美?”
黄夫人长久的沉默。她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波涛汹涌。她从未想过儿子竟对土司之位毫无兴趣!但儿子列举的那些惨剧,她又何尝不知?
良久,她长叹一声,对王熙凤道:“妹妹回去告诉琏兄弟,改土归流之事,我黄家不会带头反对,但也不会立即答应。族中阻力太大,且看琏兄弟如何推行,效果如何,我再作打算。”
王熙凤心中稍安。有这个承诺,至少贾琏不会立即陷入困境。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