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薛蝌和香菱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南宁。两人直接来到同知府衙找贾琏和王熙凤。
薛蝌看起来瘦了些,但精神很好。他先是郑重地向王熙凤和贾琏行礼道谢:“多谢琏二哥哥和凤姐姐相助,宝姐姐在那边总算安稳了些。虽然宫中依旧不太平,但至少性命无虞,小皇子也很健康。”
王熙凤拉他起身:“都是自家人,客气什么。你们这趟辛苦了。”
薛蝌脸上露出思念之色:“如今安南局势暂稳,我实在放心不下京中的岫烟。她独自操持家务,还要照应我伯母和大兄那边,我需得回京一趟。”
贾琏拍拍他的肩膀:“应该的。你尽管回去,这边有什么事,我们会照应。”
香菱却上前一步,轻声而坚定地说:“二爷,二奶奶,我想留在南宁。”
王熙凤有些惊讶:“你不随蝌兄弟回京?”
香菱摇摇头,眼中透着担忧:“宝姑娘那边虽然留了人手,但我还是不放心。万一有什么急事,我在这里,总能帮上点忙。再说,蝌二爷回去处理家事,带着我也不方便。”
薛蝌也帮腔道:“香菱执意如此,就劳烦凤姐姐多照应了。”
王熙凤想了想,笑道:“这有什么难的。正好,我这儿有个差事,不知香菱愿不愿意接手。”
她将娃娃堂的事说了:“那些孩子大的七八岁,小的才三四岁,整天乱跑也不是办法。我想请个识字的教他们认些字,以后无论是做掌柜、做书童,总得会写会算。你素来喜欢读书认字,教这些孩子应该不难。”
香菱眼睛一亮。她自幼被拐,没机会正经读书,后来全靠自学认得些字,对书本有种天然的喜爱。能教书,哪怕是教小孩子,她也十分愿意。
“我愿意试试!”香菱连忙应下。
于是薛蝌独自返京,香菱则留在南宁,接手了娃娃堂的教学工作。
酷暑之日已经过去,英哥儿也从避暑山庄回到了城里。王熙凤干脆让他也跟着娃娃堂的孩子们一起听课,省得他整天无所事事,到处乱跑。
第一天去娃娃堂,英哥儿穿着崭新的绸缎衣裳,由李娘子领着,走进那个临时改作学堂的小院。
院子里,二十多个孩子正乱哄哄地追打嬉闹。这些孩子都是王熙凤买来的下人的子女,穿着粗布衣服,一个个晒得黝黑,见英哥儿进来,顿时安静下来,怯生生地看着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少爷。
香菱拍拍手:“孩子们,这是英哥儿少爷,从今天起和你们一起读书。”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敢说话。一个大点的男孩壮着胆子问:“先生,少爷也和我们一起坐地上吗?”
娃娃堂条件简陋,没有桌椅,孩子们都是席地而坐,在膝盖上写字。
英哥儿却毫不在意,一屁股坐在香菱指给他的空位上,扬起小脸:“香菱姨姨,今天学什么呀?”
香菱温柔地笑了,开始教孩子们认字。她先复习了上次教的几个简单字,然后教新的。
英哥儿这些字早就会了,香菱便单独教他诗词,英哥儿聪明得紧,教什么他一遍就会,还能举一反三。
休息时,孩子们自发地分成几堆玩耍,却没人敢靠近英哥儿。英哥儿想加入一群玩石子游戏的男孩,他们却立刻散开,恭敬地给他让出位置,然后远远站着,不敢与他同玩。
英哥儿觉得很没意思,嘟着嘴走到香菱身边:“香菱姨姨,他们为什么不和我玩?”
香菱摸摸他的头:“他们是怕冲撞了你。你是主子,他们是下人,自然不敢与你平起平坐。”
英哥儿似懂非懂,但小脸上写满了不开心。
第二天,情况依旧。英哥儿学得快,无聊了就想找玩伴,可孩子们都躲着他。
直到第三天下午,事情有了转机。
那天课程结束后,几个大孩子在场院里比武玩。其中最强壮的是个八岁的男孩,名叫铁头,仗着年纪大力气大,总是欺负小点的孩子。
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铁头,铁头顿时恼了,一把将小男孩推倒在地:“没长眼睛啊!”
小男孩摔疼了,哇哇大哭。香菱去拿教材了,不在院里。其他孩子都敢怒不敢言。
英哥儿看不过去,走上前仰头对铁头说:“你推人不对,要道歉!”
铁头见是英哥儿,不敢顶撞,但也不服气,嘟囔道:“是他先撞我的...”
“那你也不能推人!”英哥儿坚持道,“我看到了,他不是故意的!”
铁头撇撇嘴,显然没把英哥儿的话当回事,转身就要走。
英哥儿急了,使出“推推掌”。英哥儿推推掌的力度已经掌握的很精准了,一股柔和的力量推向铁头后背。铁头只觉得背后有人轻轻推了自己一下,愕然回头,却见英哥儿站在几步开外,根本没碰到他。
“少爷,你推的我?”铁头疑惑地问。
英哥儿眨眨眼,忽然想吓唬一下铁头,便板起小脸:“我能隔空推人!你再欺负人,我就把你推个大跟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铁头将信将疑。旁边几个大孩子起哄:“吹牛!少爷就会吹牛!”
英哥儿被激起了好胜心。他看看院墙边有棵大树,树下堆着几个草垛,是孩子们平时玩跳草垛游戏用的。
“你看好了!”英哥儿走到离草垛十几步远的地方,凝神静气,猛地推出双掌!
只见最上面的一个草垛晃了晃,竟真的从堆上滚落下来!
孩子们全都惊呆了,张大嘴巴说不出话。
英哥儿挺起小胸脯,得意地说:“看到没?我还会飞飞功呢!”
他助跑几步,猛地一跃,竟真的跳上了娃娃堂的墙头!
这下孩子们彻底服气了,等英哥儿一跳下来,便呼啦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
“少爷真厉害!”
“怎么做到的?”
“能教教我们吗?”
连刚才不服气的铁头也凑过来,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少爷,我错了,我不该推人。您...您能教我那个推推掌吗?”
英哥儿顿时神气起来,背着小手,学着大人的样子:“知错就改就好。要想学功夫,得先守规矩!”
“什么规矩?”孩子们眼巴巴地问。
英哥儿歪着头想了想,一本正经地说:“第一,不准欺负人!大的不准欺负小的,强的不准欺负弱的!”
“第二,”他伸出两根手指,“要互相帮助!”
“第三,”他努力想着,“要听香菱先生……呃,还有我的话!好好读书认字!”
孩子们纷纷点头:“我们一定守规矩!”
从那天起,英哥儿成了娃娃堂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他不仅教孩子们锻炼身体的基本功,还真的制定了一套孩子气的“规矩”。
他在香菱的帮助下,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张“堂规”,贴在教室墙上:
一、不准欺负人;
二、要互相帮助;
三、好好读书;
四、听香菱夫子和英哥儿的话;
五、玩游戏不许耍赖。
他还按照年龄把孩子们分成三组:小猴组(3-5岁)、猫猫组(6-7岁)、大象组(7岁以上),让每组最大的孩子当组长,负责照顾组里的小孩。
最有意思的是,英哥儿还设立了一个“公正堂”,英哥儿是判官,每组的组长是师爷,哪个孩子觉得被欺负了,或者有什么争执,都可以到“公正堂”来找英哥儿和师爷组成的裁判团“主持公道”。
英哥儿判案的方式十分孩子气,但往往很有效。
有一次,两个男孩为争一个木陀螺打起来,都一口咬定是自己的。英哥儿听了双方陈述,歪着小脑袋想了想,判决道:“既然都说是自己的,谁也不承认拿别人的,那这陀螺便先放我这里了。”
其中一个孩子撇撇嘴,没怎么争辩就答应了。另一个孩子却急得眼圈瞬间红了,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哭着说这陀螺是他爹爹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买给他的。
英哥儿看他哭得伤心,心下不忍,当即就想把陀螺还给他。可话到嘴边,他又改了主意。
等到下学时那孩子的父亲来接,英哥儿拿出两个模样差不多的木陀螺,走到那汉子跟前,仰着脸说:“伯伯,这两个陀螺不小心弄混了,您瞧瞧哪个是您家孩子的?”
那汉子憨厚地笑了笑,仔细看了看,很快便准确指出了儿子那个陀螺。英哥儿这才放心地把陀螺还给了那孩子。
事后,香菱好奇地问英哥儿为何要多此一举。
英哥儿眨着亮晶晶的眼睛,一本正经地解释道:“之前福来哥答应得那么爽快,我就有点怀疑了。要是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扣下,哪能不难过呢?可我又怕毛毛是装哭,冤枉了福来哥也不好。让毛毛的爹爹来认,最是稳妥。我只说是弄混了,他爹爹自然照实认领,不会多想。这样,既不会错怪好人,也不会放过说谎的,最公平了!”
香菱看着英哥儿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她发现英哥儿虽然年纪小,却很有领导才能,而且心地善良,从不仗势欺人。
就连最初不服气的铁头,也成了英哥儿的忠实拥护者。他力气大,主动担起保护小孩子的责任,谁要是敢欺负娃娃堂的孩子,他第一个不答应。
英哥儿有了这么多玩伴,开心极了。他每天盼着去娃娃堂,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游戏,教他们功夫,听他们喊自己“老大”。
王熙凤偶尔会悄悄来看一眼,见儿子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孩子王”,既好气又好笑,但看孩子们相处融洽,读书也认真,也就由他去了。
不知不觉间,英哥儿不仅赢得了所有孩子的敬佩,还真让娃娃堂的风气好了许多。
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现象少了,孩子们读书更用心了,就连那些原本调皮捣蛋的,也乖乖守起老大定的规矩。
在这个小小的娃娃堂里,四岁半的英哥儿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老大的责任和快乐。
喜欢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请大家收藏:()红楼:王熙凤儿子,自带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