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84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84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安的五月,布谷鸟的啼声比往年沙哑三分。刘妧掀开云母片车窗时,指尖触到车帘边缘的算筹纹刺绣——那是她去年命尚方署改制的,每道纹路对应《九章算术》里的一种水利算法。龙首原的土路覆着薄霜,车辙碾过处扬起细白粉尘,她袖中铜制算筹筒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碰撞声,恍若太学讲堂里弟子们晨读算经的韵律。

"公主,该用朝食了。"侍女青梧捧着漆盒上车,盒中是粟米粥与胡麻饼,另有一碟切得方正的腌梅子。刘妧摇头,目光落在车窗外——三个农妇正跪在龟裂的田垄间,用太初历残页包裹供品,纸角露出"谷雨宜引水"的朱批。她们发髻上插着干枯的麦穗,腰间系着的水袋用旧算筹袋改制,绳结处还缠着半片"水神禁汲"的竹筹。

这已是今春第三起"祈水"乱象。自去冬无雪,关中地下水位连降三尺,太液池的金铜仙人承露盘竟接不到半盏露水。刘妧摸出袖中青铜水尺,尺面刻着太初四年的水位刻度,与算学队最新测得的数据相差三寸二分。算学队前几日在泾阳埋下的司南测向桩,此刻正斜立在干涸的渠床里,指针固执地指向东南——那里是钱乡绅的"水云别业",飞檐斗拱在竹林中若隐若现。

"左内史到。"青梧掀起车帘,郭昌的官车停在道旁,车舆上"司水"二字被晨雾洇得发暗。这位三朝老臣踩着渠边碱地走来,腰间算学水牌的"渠脉之壅"四字已磨得发亮,靴底沾着的白色粉末与刘妧鞋底的一模一样。"公主请看,"他递过一卷竹简,简首"泾阳渠霸"四字旁注着朱砂批语,"钱氏私开的支渠用了郑国渠旧法的雕花石闸,每日截流足可供百亩稻田灌浆。"

刘妧接过竹简,指腹触到简背的刻痕——那是昨夜她在未央宫前殿,就着牛油灯与父皇推演的渠水流速公式。汉武帝的朱笔批在末尾:"算学治水,当破千年陈规。"她抬眼望向郭昌,老臣鬓角的白发被雾水打湿,像渠底经年不化的盐碱:"郭大人可曾见过《郑国渠图》里的暗洞引水法?当年水工郑国能以算学穿凿隧洞,今日我们为何不能用算筹算出淤塞?"

远处传来"咚咚"的祈水鼓声,三五个孩童追着纸符跑过渠堤,符纸上的朱砂蛇纹与郑玄腰间的玉佩如出一辙。刘妧记得昨儿在算学馆,张小七曾用算筹摆出"五德水阵"的破绽——那些所谓"水神使者"的青蛇,分明是巴蜀走私的毒蛇,而蛇粮账单早被算学队截获,落款正是钱乡绅的别业。

"公主,测淤的人来了。"霍去病牵马立在渠口,护腕上的星轨纹扣擦过苔藓斑驳的渠壁,竟刮下一层暗绿色的泥垢——那是私渠常年壅水滋生的藻类。张小七抱着个青铜匣子跟在身后,匣盖上"治渠如算"四字是太学博士公孙卿的手书,在晨雾中泛着古铜色的光。少年郎掀开匣盖,露出里面纵横交错的木齿轮,齿轮轴上缠着细如发丝的蚕丝,"这是改良后的'水听',能借声波辨泥沙厚薄。"

刘妧蹲下身,看张小七将青铜喇叭状听器浸入渠水。齿轮开始缓缓转动,蚕丝在刻度盘上留下细微的痕迹。远处水神庙前,郑玄正带着渠工们舞弄水瓢,每个瓢沿都系着半片青蛇皮,在风中发出细碎的声响。虎娃的娘跪在人群边缘,怀里抱着枯死的麦苗,发间插着的算学队"水脉指示牌"被风吹得翻转,露出背面"每亩需水三斛"的算筹图。

"流速减三,淤积必增。"刘妧用算筹在渠边沙土上画出抛物线,"去年泾阳决堤,就是他们用石闸壅水制造水患,再卖'避灾符'牟利。郭大人可记得,当时冲毁的民宅下埋着多少'水神降灾'的木牌?"郭昌闻言一震,手按在腰间的算学水牌上,仿佛触到当年决堤时的冰冷泥水。

卯时三刻,阳光穿透晨雾,在算学队新立的水准桩上投下斜影。刘妧站起身,拂去裙角的沙土,看见王大柱牵着老牛走来,牛背上驮着的不是犁具,而是半袋去年的陈麦种。老人腰间的水袋用太初历残页缝制,书页间露出一角新颁的《算学治水要略》,纸边被手指翻得发毛:"公主,俺按算学馆教的'步水量田法'算过,俺家五亩地再没水,今夏就得去长安街卖身为奴了..."

虎娃从父亲身后探出头,手里攥着块偷来的算筹,在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千分之二"——那是张小七昨儿教他的渠坡降算法。刘妧摸出袖中备用的算筹筒,倒出十几根骨筹递给他:"记住,千分之二的坡,水才能走得又快又稳。就像算经里说的,'以矩测方,以规测圆,以水之道,测地之宜'。"

水神庙方向突然传来喧哗,郑玄的弟子孙渠正推搡着几个抱陶罐的农妇,陶罐里的浑浊渠水泼在地上,竟显露出底下的渠租账本残页。刘妧眯起眼,看见账本边角的"水神贡五铢"字样,与算学队查获的钱乡绅账本笔迹一致。霍去病手按剑柄,星轨纹护腕在阳光下闪过冷光:"公主,要不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且慢。"刘妧抬手止住他,目光落在郑玄腰间的蟠蛇玉佩上。那纹路她见过,在钱乡绅别业的鱼池栏柱上,在私渠入口的假山上,更在算学队缴获的"水神签"刻模里。她转身从青梧手中接过漆盒,取出一块胡麻饼掰碎,撒在渠边——立刻有几只麻雀扑棱着飞来,啄食饼屑时踩出凌乱的脚印,恰似算筹在竹简上排列的方程组。

"郑师傅深谙水神之道,"刘妧走向水神庙,算筹筒在掌心轻轻摇晃,"不如今日就请水神显灵,算算这私渠每日盗走多少水?"郑玄的脸色瞬间惨白,手中水瓢"当啷"落地,惊飞了啄食的麻雀。虎娃趁机冲上前,指着他腰间的玉佩大喊:"这蛇跟钱员外鱼池里的一模一样!"

晨雾渐散,算学队的少年们已在渠边支起三脚架,架上的司南罗盘指针正对着私渠方向。张小七转动齿轮,蚕丝在刻度盘上画出一道弧线:"根据水听测得的泥沙声,旧渠淤积两米七,相当于太学讲堂的高度!"人群中响起倒抽冷气的声音,农妇们交头接耳,手里的蛇皮符纸悄悄塞进袖中。

刘妧望向龙首原下,那里隐约可见算学队昨日埋下的倒虹吸管件,青铜表面的云水纹与郑国渠旧碑上的刻痕别无二致。她忽然想起昨夜父皇的密语:"妧儿可知,为何朕要将算学写入太初历?因算学不仅是术,更是道,是贯通天地人神的尺规。"此刻,阳光正照在她新制的算筹令箭上,令箭尾部的渠水纹章泛着金光,恍若郑国渠初成时的粼粼波光。

"郭大人,"她转身将令箭递给左内史,"烦请派人护送王大柱去司农寺领新麦种,就用算学队的节水之法播种。至于郑师傅..."她看向面色如土的水工,"太学算学馆新辟了水利课,不如去听听公孙博士讲'流速与坡降之算'?"

郑玄张了张嘴,却见虎娃举着算筹跑过来,在他脚边摆出个歪歪扭扭的三角形:"郑师傅快看,这是'勾三股四弦五'!张小七说,用这个能算出渠有多深!"老水工盯着地上的算筹,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水脉通着民心,算学通着水脉。"他腰间的蟠蛇玉佩忽然变得灼人,低头看时,竟发现玉佩纹路与虎娃摆的算筹图形隐约相合。

司农寺的炊烟升起时,刘妧的车驾再次碾过龙首原。车帘外,王大柱牵着牛走在田埂上,虎娃跟在身后,手里的算筹敲击出不成调的节奏。远处,张小七正在教农妇用算筹辨别水质,青梧将剩余的胡麻饼分给孩童,孩子们的笑声混着布谷鸟的啼叫,在逐渐湿润的空气中散开。

刘妧摸出袖中的青铜水尺,就着阳光细看。尺面上,太初四年的刻度旁,不知何时多了道新刻的线——那是今早算学队测得的地下水位,比昨日回升了半寸。她嘴角微扬,听见车外传来新的渠工号子,不再是旧日的"水神咒",而是清亮的算筹击节声:"一算水,二算田,三算坡降通地脉..."

晨雾散尽,龙首原的土路上,算学队的少年们背着测淤仪前行,身影被阳光拉得老长。刘妧放下车帘,看见青梧正用算筹拨弄车载香炉里的香灰,在案几上画出一道流畅的抛物线。她忽然想起父皇的话,伸手摸向腰间的算筹筒——那里装着的,何止是算筹,分明是贯通古今的水脉,是照破迷雾的晨光。

第二章 隧洞中的定山针(上一章补写)

未央宫前殿的烛火摇曳,刘妧跪在织金毯上,指尖抚过案头的《郑国渠图》残卷。绢帛上的朱红线条历经百年仍未褪色,那是水工郑国用司南测定的渠线,在"龙首原断脉处"画着醒目的三角标记,旁注"定山针在此,勿动"。

"妧儿可知,为何朕要重启郑国渠修缮?"汉武帝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龙袍上的日月纹在烛影中浮动,"关中连年干旱,豪强却借水霸田,此乃国之隐患。算学治水,不仅为解民生之困,更为破士族垄断之局。"

刘妧抬头,看见父皇案头摆着算学队呈上的《关中水脉图》,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算筹标记着水位、流速、淤积,恰似太学讲堂的算经图解。她想起昨日在算学馆,张小七曾用陶土捏出龙首原模型,用沙漏演示水流路径,细沙在"私渠"处聚成小山,在"官渠"处却稀疏如发。

"儿臣明白,"她取出袖中算筹,在《郑国渠图》残卷旁摆出渠水流速模型,"钱乡绅与郑玄勾结,借水神之名行垄断之实。算学队已测得,其私渠每日盗水两千斛,相当于三条支渠的水量。若能打通龙首原隧洞,引入泾阳活水,可解五县之旱。"

汉武帝目光灼灼,伸手拨弄算筹,改变其中一根的角度:"此处岩层较薄,可仿郑国'暗洞引水法',以算学测算穿凿方向。但据传龙首原下有'水龙',百姓迷信不敢近前,需你用算学破此谣言。"

刘妧点头,想起今早路过太学,见学子们正在辩论"水神有无"。公孙卿博士持算经而立:"禹平水土,定高下,制东西,皆以算学为之。神者,人心所造也;水者,算学所控也。"她袖中的算筹筒忽然轻响,仿佛应和这席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夜,刘妧在算学馆挑灯夜读,案头堆着《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另有郭昌秘献的《水工禁忌录》残页。烛火下,"水神穴在龙首七寸"的记载旁,她用朱笔批注:"七寸者,当为岩层断层处,可设承重拱。"张小七抱着新制的"水听"部件闯入,铜齿轮在灯下泛着幽光:"公主快看,用这组齿轮可将声波放大三倍,泥沙流动声听得真真的!"

五更天,刘妧带着算学队出长安城,马蹄踏碎晨霜。路过东市时,见钱府护院正在散发"渠断龙脉"的传单,纸角印着蟠蛇标记。霍去病伸手截住一张,借灯笼光细读:"可笑,龙首原脉向东南,与郑国渠走向吻合,算学队的测向桩早证此说。"

隧洞入口隐在竹林深处,洞口苔藓上留有新踩的脚印。刘妧点燃牛油火把,火光照见洞壁上的朱砂蛇纹——与郑玄的符纸如出一辙。张小七将"水听"贴在岩壁上,齿轮转动间,蚕丝在刻度盘上画出急促的波纹:"此处有暗流!"

突然,洞顶坠落碎石,虎娃惊呼着躲到刘妧身后。霍去病举剑护住众人,剑光映出岩壁上的算学标记——那是郑国当年留下的"定山针"刻痕,与算学队用司南测得的轴线分毫不差。王大柱摸着刻痕老泪纵横:"俺爹说龙首原里有水龙,原来就是这算学轴线!"

刘妧取出算筹,在沙盘上推演隧洞结构:"此处设蜂窝状承重拱,每拱用石十二方,误差不得过半斤。巴图,用司南定方向,务必与定山针重合。"少年算学生巴图郑重点头,将司南罗盘置于刻痕处,指针稳稳指向东南——那是郑国渠旧渠的方向。

子时三刻,密旨由八百里加急送达。刘妧就着矿灯读罢,烛泪滴在"天渠"印鉴上,晕开暖黄的光:"郑玄入太学算学馆,私渠石闸尽毁,租税充作修渠费。"郭昌展开附奏,里面夹着钱乡绅勾结郑玄的密信,字迹在火光下扭曲如蛇:"此獠欲借祭祀煽动民变,幸好算学队早布'水脉天眼'..."

隧洞深处,传来张小七的欢呼:"公主!水听显示,前方三丈见方!"刘妧举火把上前,见岩壁上渗出细流,在火光下如银线闪烁。虎娃伸手蘸水尝了尝,眼睛发亮:"是活水!比俺家井里的甜!"

洞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已是丑时。刘妧靠在岩壁上,摸出算筹计算工时:"若每日掘进两丈,十日可通。"郭昌递来粟米粥,老臣的手在火光下布满皱纹:"公主该歇息了,明日还要主持通水仪式。"

她摇头,目光落在洞壁的定山针刻痕上。两千年前,郑国在此处埋下司南,以算学定渠脉;两千年后,她用算筹延续这道水脉。算筹在掌心轻轻转动,她忽然明白,所谓"水龙",从来不是神怪,而是一代又一代水工以算学为尺,在天地间刻下的生存之道。

晨雾渐起时,隧洞深处传来"咚"的一声闷响——那是石匠凿通暗河的声音。刘妧站起身,看见虎娃正用算筹在沙地上画拱券结构,旁边堆着他捡来的小石块。远处,霍去病的星轨纹护腕在晨光中闪烁,如同一道永不偏移的指针,指向黎明的方向。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