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36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36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经线要直,像主渠;纬线要匀,像支渠,”李氏儿媳握着阿侬的手穿梭织机,梭子撞在木框上“咔嗒”响,“你看这稻穗纹,线歪了就像田里的稻子长倒了,不好看也不打粮。”

阿侬咬着下唇猛投梭子,这次金线稳稳穿过经纬,金黄的稻穗在锦面上舒展开来。众人拍着手笑,阿月举着稻穗花环蹦进门:“娘!汉家哥哥教我用算筹量田了!我算的那块田,能收十石稻子!比去年多三石呢!”

不远处稻田里,王老实挥镰割稻,“唰唰”声里混着打谷的木枷响。狗剩背着竹筐捡稻穗,边捡边哼农歌:“稻子长,锦缎长,汉越一家谷满仓...”田埂上,越人阿爸正学汉家汉子捆稻垛,绳子绕了三圈还没系紧,引得众人笑个不停。

“阿爸笨!”阿月跑过去,踮脚帮着拽绳子,“汉家哥哥说,捆稻子要像系锦缎的结,绕两圈一拽就紧!”

建章宫辰时三刻的铜漏刚停,晨光在《九州垦荒图》上投下斜斜的光带。

刘妧指尖划过长江中下游的红圈,云梦泽的水网像摊开的绿锦缎。陶盒里的长沙黏土黑油油的,沾在指尖能捏出小泥人,附页的检测报告写着“腐殖质三成,宜稻宜桑”。

侍女添墨时,砚台的松烟墨混着殿外环佩声——陈阿娇披着豆绿织锦衣进来,衣襟银线绣的水波纹映着册页“江左膏腴”四字,晃得人眼亮。

“捏捏这土,”陈阿娇捏起块黏土搓了搓,“长沙王说洞庭湖畔的黑土有三尺厚,攥一把能挤出油。前儿老农来瞧,说这土撒把种子就发芽,比关中的垆土养庄稼。”

她把“跨江垦田”青铜镇纸按在图上,镇纸边缘的湖泽纹蹭着纸面:“卫子夫核了舆图,云梦泽周边能安百万民。若种占城稻,将来天下粮仓就得挪到江南去——到时候长安的粮价能降一半,百姓就不用顿顿喝稀粥了。”

卫子夫扶着侍女进门,裙摆船桨纹沾着晨露,像刚从水边踩过。

“太后,陛下,”她展开水文绢帛,彩线标着各郡水深,“庐江郡的‘芍陂’水利图被女水官破了!她们说治水像织锦,先立主堤这根‘经线’,再挖支渠这些‘纬线’,水就乖乖听话了。”

绢帛末页的水草标本上,朱砂标着“可肥田”:“这是渔阳李氏女儿采的,说江南水泽里的水草沤烂了,肥效赛过豆饼。昨儿她画了沤肥法子,说像染布发酵,得捂四十天才能出劲。有个老圃看了,说这法子比北方烧草木灰省事儿。”

殿外木屐敲地“噔噔”响,大司农卿赵过领着俩农官闯进来,农官怀里的陶盒晃出黑土。

“陛下!太后!”赵过的象牙笏板点得青砖响,“庐江‘青泥田’虽黏,但用区田法起垄,施上鱼油坊的豆饼肥,亩产竟达六石!比关中上等田还多一石!”

他打开陶盒,黑土在晨光里发亮:“臣查了《禹贡》,江南本是‘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沃土,就是没人好好垦。现在有了占城稻,正好让它生金长银!”

旁边农官插话:“百姓听说迁江南,司农寺门槛都踏破了。有个夯土匠说,他能教江南人筑堤,保准比他们的草坡子结实——去年交趾的堤就是他带人筑的,涨水都没冲垮。还有个织锦户说,要去江南教织桑锦,说那边的蚕丝比蜀锦还亮。”

陈阿娇忽然抖开一卷锦书,上面织着江南屯田图:汉妇用织锦尺量堤岸,农学弟子蹲在地上算水位,越人农妇背着稻种站在旁边笑。

“昨儿挂司农寺了,”她指着图里的水网,“江南客商看了直咂嘴,说这渠网织得比他们的渔网密,保准能灌到每块田。有个茶商还说,要捐二十艘船运迁民,只求换块好地种茶。他说江南的茶,用占城稻壳炒着格外香。”

“报——”侍卫高喊着进来,“庐江百姓献‘垦荒请愿’锦屏!”

锦屏抬进来时,金线“移民事农,江左安澜”八个字晃眼,边缘绣满渔民花押——船锚、渔网、稻穗,还有个歪歪扭扭的“周”字。领头老农跪在地上,举着块青泥田土:“俺们那儿的土能种出好庄稼!求陛下让俺们迁去垦荒!前儿俺们村的二柱子,偷偷跑去交趾看了,回来哭着说,咱这土比交趾的还肥!”

未时阳光透过窗棂,在陈阿娇披帛上投下菱形光斑。

黄月英捧着《江南农策》进来,竹简沾着朱砂印,像刚画完图纸。“启禀陛下,”她的笏板轻点,“农学拟了三策:治水用织锦‘经纬法’筑堤,改土仿染色‘分层法’施肥,引种就推占城稻。”

她展开治水图,堤岸线像锦缎经纬交错:“主堤是经,支堤是纬,洪水冲来时力能分散,就像织锦不容易扯破。前儿试筑了段小堤,涨水时真的没冲垮!有个老水工摸着堤土说,这法子比祖宗传的‘糯米灰浆’还结实。”

陈阿娇拍着案几笑:“这法子妙!前儿看宫女织锦,那经纬咬得紧实,刀子都割不开——用这法子筑堤,再大的洪水也不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殿外突然吵起来,“让俺进去!”一个年轻嗓子喊着,平阳侯家儿媳拽着个穿丝绸短打的子弟进来。子弟怀里的纸卷碎成几片,儒巾歪在脑后。

“陛下!太后!”子弟“扑通”跪下,碎纸撒了一地,“俺是庐江周氏子弟周明!族老说‘江南卑湿,不可垦殖’,撕了迁民帖!可俺亲眼见交趾迁民盖瓦房、买耕牛,想带佃户去江南!”

他捡起张碎纸哭道:“这是被撕碎的‘禁垦令’!族老说迁民坏风水,可佃户们都愿意去——他们租族里的田,收的粮够不上税,去江南有百亩田,傻子才不去!前儿有个佃户,偷偷把行李都打包了,就等朝廷的船!”

陈阿娇立刻唤来廷尉小吏:“传哀家令!阻挠迁民者,罚没族田十顷!周明带佃户去江南,田券盖鎏金印!”

周明愣了愣,磕了个响头:“谢陛下!俺这就回庐江,把佃户都叫来!要是族老再拦,俺就把交趾迁民的账本给他们看——张老栓家去年收的稻子,卖了钱还能买两头牛!”

卫子夫展开《江南阻力录》,指着其中一页:“吴郡士族堵运河拦迁民船,女水官算出他们的堤坝有处薄地方,故意在那放了艘空船,水一涨就冲开个口子,反倒将士族的船困在了里面。”

账册末页贴着李氏女儿画的“治水斗儒”图,旁边写着:“俺用算学算他水势,他堵河,俺就淹他码头——看谁犟得过谁。那些士族老爷们,算盘打得精,可算不过水的力气!”

“现在士族软了,”卫子夫抿嘴笑,“吴郡顾族长托人来说,愿出十艘船运迁民,只求留百顷田种桑。他说看交趾的锦缎值钱,也想让族里的女子学织锦。”

申时更鼓“咚咚”响过,刘妧望着《五次迁徙计划·江南篇》,二十万民的名册密密麻麻,像锦缎的经线。

黄月英的手札上,“芍陂改良图”的堤坝夯土层标着“每尺三层,如织锦三梭一换色”,旁边画着个小织梭。陈阿娇“啪”地把“江左之印”按在计划上,朱红印泥洇成朵小莲花。

“这印得盖在每个迁民的田券上,”陈阿娇说,“让他们揣着踏实——就像当年高祖给功臣发丹书铁券,这田券就是百姓的‘铁券’。”

“传旨,”刘妧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着大司农、将作大匠共议迁民,首迁二十万民至庐江、长沙。去者赐田百亩,给改良犁、占城稻种、首岁粮,建‘经纬堤坊’——堤成则田定,田定则民安。”

陈阿娇接话,镯子叮当作响:“我让黄月英备了水官百人,教用‘织锦围堰法’治水。前儿她还说,要把织锦机改成测水仪,用丝线松紧量水位,比老水工的眼睛准!有个女水官更机灵,说用染布的色卡比水位,红卡是警戒,蓝卡是安全,连不识字的百姓都能看懂。”

酉时的水榭宫宴上,荷香混着酒香飘。

陈阿娇给周明斟青梅酒,酒液里浮着颗青梅:“瞧,文院女徒在月下算水量呢,说用‘九章算术’能算出堤坝最佳高度。你回去告诉百姓,朝廷不光给田,还教本事。像你这样愿带头的,将来江南置郡,还能让你当县尉。”

周明饮尽酒,掏出卷舆图:“俺正想用区田法画方田,一尺一格像棋盘,迁民一眼看清亩数,省得争地界。前儿佃户们还说,要把汉家的犁和越人的秧马合到一块儿,弄个‘江南新犁’,保准干活快!”

卫子夫搅着梅子酱笑:“少府算过,首批迁民的物资够装二百艘楼船——光占城稻种就有五千石,够种万亩田了。还有那改良犁,是照着江南的泥土软硬度改的,比北方的犁轻三成,妇女都能扛得动。”

刘妧摸着“江左令”玉节,忽然笑了:“让尚方署铸‘江左丰登’铜量器,发到迁民署。告诉百姓,用这量器收粮,一升都不会少。”

“这事我早盯着呢!”陈阿娇的镯子晃出金光,“昨儿见水官女徒用织锦密度法算堤坝承重,一寸布有多少线,就知堤坝能扛多少水,比老水工凭经验说的准多了!有个老水工不服气,打赌说要比一比,结果女徒算的水位,分毫不差!”

长安码头的夕阳红得像块锦缎。

张婆把锦缎行囊塞进孙子怀里,行囊上绣着“江南”二字:“这里面有改良犁图纸和稻种,到了那边好好种,给奶奶寄袋新米来。你爹娘走得早,奶奶就盼着你在江南娶个媳妇,生个胖小子,给咱家续香火。”

船工老板娘哗啦倒出船钉,铜钉在夕阳里发亮:“这‘防水船钉’泡十年不生锈!前儿有个迁民说要带爹娘牌位去江南,我多给了他十颗钉子,让他钉牢实。他说要让爹娘也看看,自家也有田了。”

船钉堆里,枚刻着“江左”的铜筹滚出来,在夕阳里闪着光。迁民们扛着行李上船,孩子们举着占城稻种欢呼,楼船的帆影里,藏着无数人对江南沃土的向往,对好日子的盼头。

“听说江南的鱼,比交趾的巨鲇还肥!”有人喊。

“我带了渔网,到了就去河里捞鱼!”

“等稻子熟了,咱也酿新米酒!”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