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208章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第208章

作者:暴富雅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8-16 06:48:42 来源:全本小说网

建章宫的铜漏滴过辰时二刻。檐角铁马在晨风中轻颤。

刘妧案头的《女户农桑册》摊在晨光里。朱砂批注透着暖意——南阳王阿莲改良的"盐井灌溉法"旁画着口冒热气的井架,批注写着"桑田亩产增两成";渔阳李氏浆洗铺新收的女徒名录里,有个姑娘的名字旁画了朵染缸花,注着"用漂洗法改良军服染色"。

"陛下,太后在偏殿候着,手里攥着个铜犁呢。"侍女绿萼将暖砚推近。砚台里的松烟墨混着殿外环佩声。

陈阿娇披着墨绿纱罗太后衣踏入。凤纹披帛上的珍珠璎珞间,别着枚新铸的"农桑女官"铜印,印钮是束禾穗的模样。

"瞧瞧将作大匠署的新玩意儿!"陈阿娇将青铜耒耜模型按在册页上。器身刻着"女户耕具标准",边角铸着桑蚕与谷穗的交缠纹,"昨儿用这模型量岭南女船主家的犁头,分毫不差。你外祖母来信说,交趾郡女户拿它在滩涂种出了耐盐稻!"

她袖口赤金镯碰着模型。镯身谷穗纹与耒耜底部的桑蚕浮雕相映成趣。

卫子夫扶着侍女走进。素色襦裙上的暗纹稻穗沾着御花园露水。

"太后,陛下,"她展开绘有郡国地图的绢帛。各郡女户农桑成果用不同颜色标成星图,"河间郡七十三户女桑农改了公孙弘旧庄的桑田,用'密植法'让春蚕吐丝多三成。"

绢帛末页贴着压平的桑叶。叶背用墨线描着"蚕病防治图",叶脉间夹着根银白蚕丝——女户们送来的贡品新丝。

窗外传来太学方向的钟磬三响。混着隐约的女书声。

刘妧想起三日前陈阿娇在长乐宫拍案:"女子不能考农官?哀家偏要让种桑婆娘当司农丞!"

此刻殿外传来竹简与木屐相击声。太学农科女博士赵娥捧着《齐民要术·女户增订版》疾步而入,竹简便签沾着新采的苜蓿汁液。

"启禀太后、陛下,"赵娥的象牙笏板轻点青砖。竹简夹缝掉出粒桑籽,"农科女学徒试种'冬桑'成功,用纺织暖房余温让桑树越冬,西市绸庄抢下订单。"

她展开的竹简上,桑枝嫁接图旁画着斜织机构造,注着"织机力学可解桑树压条"。

陈阿娇抓起金错刀,在竹简空白处刻下"农官考课许女子应选"八字。刀刃划过处露出卫子夫预先写好的《女户农官铨选条例》:"赵博士,下月开讲《桑蚕月令》,让女娃们知道,蚕箔比绣绷更能富国!"

赵娥低头应诺。发间桑木簪轻晃:"太后放心,已让学徒把农谚绣在蚕匾上,边喂蚕边记节气。"

她袖中滑出方绣帕。上面彩线绣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针脚间藏着蚕茧图案。

"这帕子绣得巧,"卫子夫接过细看,"可作蒙学教具。"她指尖划过绣线,忽然问,"桑籽催芽法试过了?"

"试过了!"赵娥眼睛发亮,"用淘米水浸种,出芽率比旧法高两成!"

未时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太后衣袂的凤凰纹上投下斑驳光影。

刘妧望见陈阿娇鬓边赤金簪轻晃——簪尾新缀的蚕茧珍珠,是女户们用三眠蚕缫丝织成的。

殿外传来孩童笑闹声。平阳侯家儿媳带着三个扎双丫髻的小姑娘奔入,孩子们怀里抱着桑枝编的微型水车,轮轴还缠着彩线。

"太后!陛下!"平阳侯家儿媳的银簪挂着"农桑教习"木牌,"这是西市'桑麻蒙学'娃娃们做的,说要学赵博士改良农具。"

小姑娘们争先展开手帕。彩线绣着歪扭的"五谷丰登",边角绣着自画的耒耜和蚕匾,针脚间夹着片干桑叶。

陈阿娇把孩子们揽到膝前。珍珠璎珞蹭得她们咯咯笑:"好!哀家让尚方署铸'女小农官'印!"她摸出三把刻谷穗纹的木尺,"拿着量桑枝,将来做懂稼穑的大女子!"

大些的姑娘指着陈阿娇的金错刀:"太后娘娘,这刀像我娘煮盐的铜勺!"

陈阿娇大笑,拍着孩子的背:"你娘能拿盐锅种出甜桑果,比哀家的刀厉害!"

"我娘说,"最小的姑娘忽然插嘴,"盐井水浇桑,叶子能长得像蒲扇!"

卫子夫展开《女户蒙学农书》。朱笔圈着"女户子女免费学农桑",末页贴着渔阳李氏女儿的炭笔画:"纺车与犁头"图旁写着"会种地的女子饿不着"。

她指着书中插图。画着女娃们用蚕匾当算盘,在桑树下学算术。

申时更鼓敲过。刘妧望着《边市农货册》,雁门郡女户"桑基鱼塘"法记录旁画着匹骏马。

陈阿娇推来叠绣样。彩线绣着女户农桑十二景:妇人插秧、姑娘收茧、老妪辨谷种。

"西市绣娘说挂到郡驿站去,"陈阿娇指尖划过金线稻穗,"让说'女子不下田'的人瞧瞧,咱女子能纺绩也能耕稼。"

她拿起幅绣样。上面绣着赵娥站在太学讲坛,台下女学徒举着桑枝提问。

"这景儿好,"刘妧指着绣样,"就把赵博士讲桑蚕的样子,刻在太学碑林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卫子夫捧来《大汉女户农才录》。首页是赵娥简历,其下王阿莲、岭南女船主等名字旁列着"善冶铁改犁精耐盐稻"。

"张掖郡来信,"她翻开新页,"女户用织锦经纬原理改良了戍卒甲胄夹层,还改良了水车。"

殿外传来细碎脚步声。新选入宫的女农官们捧着桑枝蚕茧来了。

领头的南阳女户指尖带茧,将一捧紫黑桑果举过头顶:"陛下,太后,这是用盐井卤水煮过的桑籽种的,比寻常甜三分。"

桑果汁液滴在青砖上。像女户们用汗水浇灌的希望。

"尝尝看!"陈阿娇拈起颗桑果,汁水在指尖染出紫痕,"比长乐宫的还甜!"她忽然问,"这法子能推广吗?"

"能!"女户们齐声答,"已教给邻县了!"

酉时宫宴设在长乐宫棠梨树下。炭火映红桑果酒。

陈阿娇给卫子夫布了块糖渍桑葚,指着不远处:"瞧,太学女学徒在测土壤酸碱度,说要编《女土脉经》。"

卫子夫搅着桑椹酪轻声道:"少府算过,长安女户桑蚕税够修五座育蚕暖房。"

话音刚落,内侍通报蜀郡急报——女户用提花原理改良水车齿轮,灌溉效率翻倍。

陈阿娇把酒杯往案上一顿:"好!让将作大匠署照着做,给北军屯垦都换上!"

刘妧摸着"女户农官"铜印。想起早上张汤奏折里的西市"女农碑"。

棠梨花瓣飘入博山炉青烟。混着陈阿娇珍珠与卫子夫裙角稻穗的气息,像首丰年颂。

"传将作大匠署,"刘妧对侍女说,"照着赵博士的《冬桑培育法》,铸刻农谚的桑木牌发各郡桑园。"

"这事哀家早盯着呢!"陈阿娇摸出个铜量器小样,"昨儿农科女学徒算桑蚕病害周期,算得比老郎中还准!"

她腕间赤金镯晃过烛火。映得满树棠梨泛暖光。

卫子夫展开空白竹简提笔:"记下——女子可考农官、蚕官,才学堪用者入大司农署。"

竹简便签在暮色中泛着微光。未干墨字如落进桑田的种子。

赵娥忽然上前一步,指着竹简:"陛下,臣请加'女子农书可入兰台'。"

刘妧与陈阿娇对视一笑:"准!"

此刻的长安西市。张婆把《女户农经》塞进孙女手里:"拿着,太学女博士编的,种桑养蚕管用。"

孙女翻到某页。上面画着用蒸笼算桑籽发芽率,旁边写着"一笼桑籽三百颗,发芽二百七十"。

"奶奶,这咋算呀?"小姑娘指着插图问。

"用算筹呗,"张婆摸出把竹筹,"就像你娘算浆洗钱那样。"

旁边粮铺老板娘哗啦倒出袋粟米,颗粒饱满:"瞧!按女农官法子种的,够给闺女请农艺先生了!"

粟米堆里,枚刻"桑麻"的陶筹滚了出来。在夕阳下闪着泥土光泽。

隔壁桑园传来欢呼。柳氏女举着新育的桑苗冲出:"姐妹们!用赵博士的'冬桑法',来年能多养两箔蚕!"

西市各坊的织机声与锄头落地声齐响。节奏像在计算着丰年。

张婆望着孙女用陶筹在地上摆桑苗间距。想起多年前跪在县衙前的自己——那时她不懂稼穑,如今孙女却能算出桑田肥瘦。

桑园深处,传来女人们的谈笑声:"明儿咱也去考农官!"

暮色渐浓。太学的灯火亮了起来,映着女学徒们在桑树下苦读的身影。

喜欢汉宫娇华:帝女传奇请大家收藏:()汉宫娇华:帝女传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