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20章 第120集:冬病与温补

古人的智慧 第120章 第120集:冬病与温补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20集:冬病与温补

北地的风,是带着棱角的。

轩辕裹紧了身上的兽皮,仍觉那股寒气像无数细针,顺着衣襟、袖口往里钻。他站在部落的帐篷外,望着远处被白雪覆盖的山峦,只觉得天地间只剩下一种颜色——白,白得晃眼,白得让人心头发紧。这里的冬天比他走过的任何地方都要漫长,长到仿佛能把人的骨头缝都冻透。

“咳咳……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声从旁边的帐篷里传出来,断断续续,像破风箱似的,每一声都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轩辕循声望去,那是部落里最年长的老者,姓风,大伙儿都叫他风伯。风伯年轻时是部落里最好的猎手,据说能一箭射穿奔跑的黄羊,可如今,一场入冬后的寒潮,就让他卧病在床,夜夜被咳喘折磨得无法安睡。

轩辕掀开门帘走进帐篷时,一股混杂着草药味和寒气的气息扑面而来。帐篷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油灯在角落里跳动,映着风伯蜷缩在兽皮褥子上的身影。老人的脸色蜡黄,嘴唇泛着淡淡的青紫色,每一次吸气都带着细碎的喘息声,仿佛肺里塞着一团湿冷的棉絮。

“风伯,今日感觉如何?”轩辕在他身边蹲下,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不烫,只是一片冰凉,像摸在一块结了霜的石头上。

风伯艰难地睁开眼,看见是轩辕,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暖意,却连说话的力气都快没了,只能微微摇头,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这一咳,整个人都蜷缩成了一团,肩膀剧烈地耸动着,仿佛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

守在一旁的风伯之子,一个叫石牙的壮实汉子,见状急得直搓手,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轩辕先生,您给的草药已经喝了三天了,可我父亲这咳喘怎么一点没见好?昨夜几乎没合眼,再这么下去……”他话说到一半,声音就哽咽了,眼圈也红了。

轩辕沉默着。他带来的草药,是从南疆带来的止咳平喘的灵草,在湿热之地颇为有效,可到了这北地的严寒里,似乎就失了大半的力气。他看着风伯咳出的痰,清稀而多泡沫,不像湿热之地的黄稠痰,倒像是被寒气凝结的水。他又伸手按了按风伯的手腕,脉象沉细而弱,像一条在冰底下艰难游动的小鱼。

“不是草药不对,”轩辕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思索,“是这北地的寒气太盛,风伯的病,根在‘寒’上。”

石牙愣了愣:“寒?可他咳得这么厉害,不像是受了寒的样子啊。”在他的认知里,受寒了该是发烧、浑身发冷,而不是这样没完没了地咳喘。

轩辕摇摇头,指着帐篷外:“你看这北地的冬天,冰封雪冻,万物蛰伏,连河流都冻得结结实实。人体也是一样,寒气入体,就像这结冰的河,气血运行就会变得迟缓。风伯年事已高,气血本就衰弱,寒气一侵,肺里的阳气被伤,就像炉膛里的火被泼了一盆冷水,烧不起来了。肺主气,司呼吸,阳气不足,就没法把肺里的寒湿气排出去,所以才会咳喘不止,痰清稀,遇冷更甚。”

他一边说,一边想起在南疆时,那里的咳喘多是湿热引起,用清凉的草药能很快见效,就像泼灭一堆燃得正旺的柴火。可北地的咳喘,却是因为“火”不够旺,是炉膛快灭了,这时候再用清凉的草药,岂不是雪上加霜?

“那……那该怎么办?”石牙急道,眼里满是恳求。这些天,部落里的巫医用了不少法子,烧符、祈神,都没能让风伯好转,轩辕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

轩辕站起身,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漫天飞舞的雪花,目光渐渐变得坚定:“寒则温之。既然是寒气伤了肺阳,就得用‘温’的法子,把肺里的阳气补回来,把寒气驱散出去。”

“温?”石牙有些疑惑,“怎么个温法?”

轩辕转过身,目光落在帐篷角落堆放的东西上——那里挂着几块风干的羊肉,旁边还有一小袋从西域换来的当归,以及一陶罐自家酿的米酒。他眼睛一亮,像是找到了钥匙的锁匠,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石牙,你去取半块羊肉,再拿三两当归,还有那罐米酒。”轩辕吩咐道,“再烧一锅热水,我有用。”

石牙虽不明所以,但还是立刻照办了。很快,羊肉被切成大块,当归被洗净切段,米酒也端了过来。轩辕支起一口陶罐,先把羊肉放进去,倒入热水,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放入当归,转成文火慢慢炖着。

帐篷里渐渐弥漫开一股浓郁的肉香,混合着当归的药香和米酒的醇香,驱散了原本的寒气和草药味,让人闻着就觉得心里暖和。风伯似乎也被这香味吸引,原本紧闭的眼睛微微睁开了一条缝,呼吸似乎也平稳了一些。

石牙看着陶罐里咕嘟咕嘟翻滚的肉汤,忍不住问:“轩辕先生,这羊肉和当归,真能治好我父亲的咳喘?”在他看来,羊肉是冬天里填肚子的食物,当归是女人们调经用的草药,怎么看都和咳喘搭不上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轩辕一边用木勺轻轻搅动着肉汤,一边解释:“你看这羊肉,生于北地,耐寒耐冻,性温而不燥,能补气血、温阳气,就像给炉膛添柴。风伯气血虚弱,正需要这样的食物来补。再看这当归,味甘辛,性温,能活血通络,就像给堵塞的炉膛通通风,让火能烧得更旺。”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旁边的米酒:“等会儿炖好了,再舀一勺米酒进去。酒性烈,能带着羊肉和当归的药性走遍全身,把深藏在肺里的寒气赶出去。这三者合在一起,就是给风伯的肺阳‘添柴、通风、助燃’,寒气得散,阳气得复,咳喘自然就能缓解。”

石牙听得入了神,他从未想过,平日里常见的食物和草药,竟有这么深的道理。他看着轩辕专注的侧脸,在油灯的映照下,那双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他心里莫名地安定下来。

肉汤炖了大约一个时辰,直到羊肉酥烂,当归的药香完全融入汤里,轩辕才熄了火。他舀出一碗温热的肉汤,小心地吹了吹,又用小勺舀了一点,自己先尝了尝,确认温度合适,才递给石牙:“趁热给风伯喂下去,慢点喂,别呛着。”

石牙接过碗,小心翼翼地扶起父亲,用小勺一点点地把肉汤喂进他嘴里。风伯起初没什么力气吞咽,可当那温热的肉汤滑入喉咙,带着浓郁的香气和暖意,他似乎来了精神,竟主动张开嘴,一口接一口地喝了起来。

一碗肉汤喂完,风伯的脸色似乎红润了一些,呼吸也比刚才顺畅了许多,竟慢慢闭上眼睛,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他终于能安稳地睡一会儿了。

石牙惊喜地看着父亲,眼眶一热,“噗通”一声跪在轩辕面前,重重地磕了个头:“多谢轩辕先生!多谢您救了我父亲!”

轩辕连忙把他扶起来,摇摇头:“不必如此。治病救人,本就是分内之事。”他看着熟睡的风伯,心里也泛起一阵暖意。这北地的“温法”,果然与南疆的“清法”不同,却同样能治病救人。

“不过,”轩辕又叮嘱道,“这只是一时的缓解。风伯的阳气亏损已久,需得慢慢调理。往后每日给他炖一碗羊肉当归汤,再让他晒晒太阳,做做简单的伸展,不出半月,定能好转。”

石牙连连点头,把轩辕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帐篷外的风雪还在继续,可帐篷里,却因为一碗温热的肉汤,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轩辕走到帐篷门口,望着外面被雪光映照的夜空,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在东夷学到的顺时呼吸,在南疆学到的辨药解毒,在西域学到的外伤处理,如今又在北地学到了这“冬病温补”之法。每一地的医法,都带着当地的风土气息,却又都暗合着天地自然的规律。

冬属寒,当温补;夏属热,当清凉。这便是“因时制宜”的道理吧。轩辕在心里默默记下:北地严寒,人多阳虚,病多寒证,治当以温为主,辅以补养,方能顺应天时,调和人体。

他不知道,这看似简单的感悟,日后会成为《黄帝内经》中“顺四时而适寒暑”的重要思想源头。此刻,他只觉得心里一片澄明,仿佛有一条无形的线,正将他走过的路、见过的病、学到的法,一点点串联起来。

风伯的喘息声渐渐平稳,石牙在一旁守着,脸上满是感激。轩辕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医者的快乐,或许就藏在这一点点的好转里,藏在患者安稳的睡梦中,藏在每一次对生命奥秘的探寻中。

只是,这北地的“温法”,真的能应对所有的寒证吗?当寒与湿、寒与瘀纠缠在一起时,又该如何调和?轩辕望着帐篷外漫天的风雪,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下集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