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119章 第119集:切脉知虚实

古人的智慧 第119章 第119集:切脉知虚实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119集:切脉知虚实

北地的风总带着冰碴子,刮在脸上像细针在扎。轩辕裹紧了身上的兽皮,望着远处牧民帐篷里透出的昏黄火光,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些。三天前他刚跟着北地医者巫咸学会了观面色断病,此刻心里正揣着一团火——那老者说,诊病若只看面色,好比见树叶不见森林,要知根知底,还得学切脉。

帐篷里弥漫着松脂燃烧的香气,混合着草药的苦涩。巫咸盘腿坐在毡垫上,面前摆着三枚打磨光滑的兽骨片,骨片边缘刻着细密的纹路。见轩辕进来,他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指了指对面的毡垫:“坐。今日学切脉,先得知道脉在哪儿。”

轩辕刚坐下,就见一个牧人捂着胸口进来,脸色发白,嘴唇哆嗦着说:“巫咸大师,我这心口堵得慌,喘不上气……”

巫咸没说话,只是示意牧人伸出手腕。他自己则微微俯身,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在牧人腕内侧,指尖贴着皮肤,眼神专注得像在数落在雪地上的星子。片刻后,他抬起头,对轩辕道:“你试试。记住,手指要轻,像羽毛落在草叶上,太用力,脉就跑了。”

轩辕依言伸出手,指尖刚触到牧人手腕,就觉皮肤冰凉,底下有什么东西在轻轻跳动,时快时慢,时强时弱,像初春解冻的溪流,一会儿湍急,一会儿滞涩。他心里发慌,不知该从何辨起,只觉得那跳动杂乱无章,像一群受惊的羊在乱撞。

“别慌。”巫咸的声音像温吞的泉水,“脉分三部,寸、关、尺。”他用自己的手指在牧人腕上点了点,“靠近手腕横纹的是寸,中间是关,靠近肘部的是尺。寸对应上焦,心肺;关对应中焦,脾胃;尺对应下焦,肝肾。你再摸摸,感受一下这三部的不同。”

轩辕屏住呼吸,指尖细细挪动。寸部的跳动最浮,像水面上的浮萍,轻轻一碰就晃;关部的跳动沉些,像埋在浅土里的种子,有股韧劲;尺部的跳动最沉,得稍用力才能摸到,像地下的根须,沉稳却有力。可这牧人的脉,三部都在“慌”——寸部跳得又快又乱,像被风吹得发抖的火苗;关部时断时续,像快干涸的小溪;尺部则弱得几乎摸不到,像将熄的炭火。

“这是‘虚脉’。”巫咸收回手,拿起旁边的陶罐,倒出一碗褐色的药汤递给牧人,“他连日赶羊,劳累过度,又受了风寒,心肺气浮,脾胃气虚,肝肾精亏。这汤是黄芪炖羊肉,喝了暖暖身子,歇上两天就好了。”

牧人千恩万谢地走了,轩辕却站在原地,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那微弱的跳动。“为何脉能反映脏腑?”他追问,声音里带着按捺不住的急切。

巫咸往火里添了块松柴,火苗“噼啪”跳了跳,映得他脸上的皱纹忽明忽暗。“你看这帐篷外的河流,”他缓缓开口,“河水清浊,流速快慢,是不是能看出源头的情况?脉就是人的‘内河’,血在脉里流,气推着血走,五脏六腑的精气都靠这气血滋养。哪处脏腑虚了,气血就会在对应的脉部显出来;哪处堵了,脉就会变沉、变涩。”

他忽然拉起轩辕的手腕,指尖搭了上来。轩辕只觉对方的手指温暖而有力,像在丈量土地的老农,带着一种笃定的沉稳。“你的脉,浮而有力,像春芽破土,是气血旺盛的样子。”巫咸松开手,眼里带着笑意,“但前几日你淋雨受寒,那时的脉一定沉而紧,像被冻住的土地。”

轩辕心头一震。他想起南下时淋雨的情景,当时确实觉得浑身发紧,后来用了东夷的姜盐热敷才缓过来。原来那时,自己的脉早已把“寒”写在了手腕上。

接下来的几日,轩辕像着了魔。天不亮就跟着巫咸去帐篷外等候就诊的牧民,从孩童到老者,一个不落地观察他们的脉。有个少年刚打完猎回来,脉跳得又快又急,像奔马过草原,巫咸说这是“实脉”,是气血奔涌的正常反应;有个老婆婆常年咳嗽,脉跳得细而弱,像风中的蛛丝,巫咸说这是“虚脉”,是肺气不足;还有个妇人腹痛难忍,脉跳得又沉又硬,像摸到了石头,巫咸说这是“涩脉”,是气血瘀堵。

他把每次切脉的感觉都记在树皮上,用炭笔描出不同的波形:快的画成急促的折线,慢的画成平缓的曲线,沉的画得深,浮的画得浅。夜里,他就着松火反复翻看,试图从这些线条里找出规律。

可最难的是“分寸”。同样是沉脉,有的人稍用力就能摸到,像石头埋在浅土;有的人得用劲按,像石头藏在深泥里。巫咸说,这是“虚”的程度不同——浅的是“虚中带实”,深的是“大虚”。轩辕试了几次,总把“虚中带实”当成“实脉”,惹得巫咸笑他:“你这手指啊,还没长‘眼睛’呢。”

为了练“指感”,轩辕想出个法子:在不同厚度的兽皮底下垫上石子、枯草、羽毛,闭上眼睛用手指摸,分辨底下是什么东西,有多厚。起初总错,练到指尖发麻,连拿东西都在抖,可他不肯停。夜里躺在毡垫上,他就用手指按自己的手腕,感受平静时、奔跑后、饭后、饿时的脉有何不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天,帐篷里来了个特殊的病人——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哭声微弱,小脸发青。母亲抱着孩子,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师,孩子从昨天起就不吃奶,总睡,是不是……是不是不行了?”

巫咸让妇人把婴儿的小手露出来。婴儿的手腕细得像芦苇杆,脉在皮肤下若有若无。巫咸的手指轻轻搭上去,一动不动,连呼吸都放轻了。帐篷里静得能听见火苗跳动的声音,轩辕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巫咸的脸。

片刻后,巫咸松开手,对妇人说:“别怕,孩子是受了寒,气血滞住了。我给你几味药,熬成汤,用小勺喂一点,再用温布敷敷他的小手小脚。”

等妇人抱着孩子出去,轩辕急忙问:“您怎么摸到的?我刚才看您手指都没动。”

“婴儿的脉,像春天刚化的冰泉,细、弱,但有生机。”巫咸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郑重,“刚才那孩子的脉,虽弱,却没断,只是跳得慢,像被冻住的泉眼。这就是‘有生机’和‘无生机’的区别。切脉不只是用手,更是用心——你得把自己的气沉下去,和病人的脉‘说话’。”

轩辕愣住了。他想起自己练指感时,总想着“分辨”,却忘了“感受”。就像看山,只数石头有多少,却没看山的走势,没听山里的风声。

那天晚上,轩辕没有练摸兽皮,而是坐在帐篷外,望着天上的星星。北地的星空格外清澈,北斗七星像一把勺子,在天上缓缓转动。他忽然想起岐伯说过的“人与天地相参”,心里豁然开朗:脉的快慢、浮沉,不就像天地的潮汐、四季的轮回吗?日出则脉浮,日落则脉沉;春脉像弦,夏脉像洪,秋脉像毛,冬脉像石。原来脉不是孤立的跳动,而是人与天地共振的声音。

接下来的日子,轩辕变了。他切脉时不再急着分辨“虚实”,而是先静下心,感受那跳动里藏着的“气”——是像春风一样柔和,还是像冬风一样凛冽;是像大河一样奔腾,还是像小溪一样细缓。他渐渐能从脉里“看”到病人的样子:脉浮而躁的,多是年轻人;脉沉而缓的,多是老者;脉乱而急的,定是心里有事。

有一次,一个牧民说自己没病,只是来看看热闹。轩辕按了按他的脉,发现关部跳得沉而涩,像有东西堵着。他想起这牧民前几日和人吵架,气了一整天,便说:“你是不是胸口堵得慌,吃不下饭?”牧民愣了,连连点头:“你怎么知道?我没说啊!”

巫咸在一旁看着,捋着胡须笑了:“你的手指,终于长‘眼睛’了。”

轩辕望着自己的手指,指尖因为常年切脉,已经磨出了一层薄茧,可他觉得这双手比任何时候都灵敏。他知道,这只是开始——脉里的学问太深,像北地的草原,一眼望不到边。但他心里踏实,因为他摸到了那根线——一头连着人的脏腑,一头连着天地自然。

想知道《古人的智慧》后续如何?且看下集分解。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