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63章 母子相及,病机新探

古人的智慧 第63章 母子相及,病机新探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63章:母子相及,病机新探

晨雾还未散尽时,轩辕已站在药圃边翻看着昨日的医案。露水打湿了他的麻布衣衫,指尖划过竹简上“肝旺脾虚”四个字,眉头又锁了起来。那患者的模样在眼前愈发清晰——三十出头的汉子,颧骨泛着不正常的潮红,说起话来三句就拔高声调,明明胃脘胀得吃不下半碗粥,却偏要攥着拳头说自己有力气,直到腰痛得直不起身,才被家人半拖半劝地送来。

“先生又在琢磨那桩案子?”岐伯抱着捆晒干的紫苏叶走过来,见他对着竹简出神,便将草药往石桌上一放,“昨日加了补肾的杜仲和熟地,方才家属来报,说夜里总算能平躺着睡了,今早还喝了碗小米粥呢。”

轩辕指尖一顿,抬头看向东边山坳。晨光正顺着山脊漫下来,把药圃里的黄芩、白术染成金绿色。“初见时只当是木克土,用了柴胡疏肝,加了山药健脾,为何三天过去,反倒躁得更厉害?”他捡起片地黄的叶子,那叶片边缘微微蜷曲,沾着的露水顺着叶脉滚落,“就像这地里的苗,看着是叶子枯了,根子怕是早出了问题。”

岐伯蹲下身,扒开地黄根部的泥土。须根在黑褐色的土里盘错着,指尖一碰,竟有些发脆。“前几日连着大太阳,没及时浇水,”他捻起一小撮土搓了搓,土末簌簌从指缝漏下,“你看,土都板结了。这地黄喜湿,根喝不上水,叶子自然要卷。”

轩辕望着那蜷曲的叶片,忽然眼睛一亮。他转身往诊室走,岐伯连忙跟上,见他从竹筐里翻出那患者的脉案,手指点在“尺脉沉细”四个字上:“你看这里!初诊时只记了肝脉弦劲、脾脉濡弱,却漏了这肾脉——沉得像埋在石头底下,细得如蛛丝,这才是症结!”

岐伯凑近一看,果然,那行小字被挤在竹简边缘,墨迹还淡了些。“是我疏忽了,”他有些懊恼地拍了下额头,“那日患者喊着胁肋胀、吃不下饭,我满脑子都是木乘土,竟没细摸尺脉。”

“不怪你,”轩辕摆摆手,把脉案摊在石桌上,取过炭笔在空白处画起来,“你看这五行相生,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就像母养子。若母身虚弱,哪有余力哺养孩子?这患者肾水亏了,肝木得不到滋养,反倒像久旱的草木,凭着股虚火往上窜,越烧越旺,可不就克得脾土更虚了?”

他画了个圆圈,圈里写个“水”字,往外牵出条线连着“木”,再从“木”牵线连向“土”。“先前只堵着木克土,却没见着水不生木,就像堵着泛滥的河,却忘了上游早已断流。”炭笔在“水”字上重重一点,墨痕渗进竹简的纹路里,“补了肾水,肝木得了滋养,那股虚火自会平息,脾土也就不受欺负了。”

正说着,药童阿明端着药碗从灶房出来,听见这话便停下脚步:“先生,这就像村里的阿木家?他娘病着,没人给他缝衣裳,他就天天跟人打架,后来李婆婆帮着做了件新褂子,他就乖多了。”

轩辕忍不住笑了,点头道:“正是这个理。母安则子宁,母虚则子躁。”他看向岐伯,“昨日加了杜仲补肾,就像给阿木送了新褂子,你说这病能不好转吗?”

岐伯盯着那幅五行图,忽然起身往诊室跑。轩辕不知他要做什么,跟着进去,见他从成堆的脉案里翻出几卷,摊在桌上一一铺开:“你看这个!去年冬天那个心悸的妇人,总说心口发慌,吃了清心的莲子心反倒更厉害,后来加了补火的干姜才好——心属火,脾属土,火生土,会不会是心火太弱,脾土失养,反过来说,是子病及母?”

他指着另一卷:“还有那个咳嗽的老汉,咳得痰里带血,用了润肺的贝母没效,后来发现他总拉肚子,补了脾才渐渐好起来。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这是母病及子啊!”

竹简在桌上铺了半面,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字上,那些原本孤立的病症忽然像被线串了起来。轩辕拿起那卷咳嗽的脉案,上面记着“便溏日久,食后腹胀”,墨迹已有些褪色,想来是初春时的案子。“当时只当是肺燥,却没寻思这脾土虚了,哪能生出足够的津液养肺?就像地里的土瘦了,长不出好庄稼,金气自然就弱了。”

岐伯连连点头,手指在“母病及子”四个字上摩挲着:“这么说来,治病不能只盯着生病的地方,得往上找根子。肾水不足致肝木旺,是母病及子,就得先补肾;心火太弱致脾土虚,是母病及子,就得先补心。反过来,若是脾土太虚,连累肺金失养,那便是子病及母,得先补脾。”

他忽然一拍大腿,跑去灶房舀了瓢水,回来往地上泼出两道水痕,一道从“水”流向“木”,一道从“土”流向“金”。“这水就像气血,顺着相生的路走,哪一环断了,下游就得遭殃。咱们以前只看相邻的克,却没看这连着的生啊!”

正说着,那肝旺脾虚的患者被家人扶着来了。汉子脸上的潮红退了些,腰也能挺直些了,见了轩辕便作揖:“先生,昨日喝了药,夜里没再折腾,今早还能帮着喂牛呢。”他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先前总觉得心里头像有团火,烧得人坐不住,昨晚那火像是被浇了瓢凉水,舒坦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轩辕伸手给他把脉,这次尺脉虽仍沉,却已带了些力道,肝脉的弦劲也柔缓了不少。“再喝三天药,记得多吃些黑豆、核桃,少动气。”他叮嘱道,又转向旁边的弟子,“把这案子记下来,标上‘母病及子,补肾养肝’。”

弟子握着笔,忽然问道:“先生,那若是子病太甚,反过来拖累母亲呢?比如心火太旺,会不会耗得肝木也虚了?”

轩辕望向窗外,药圃里的地黄经过昨夜的露水,叶片已舒展了些。“会的,”他缓缓道,“就像小树长得太疯,把地里的养分吸光了,根子迟早要枯。所以不光要记母病及子,还要记子病及母。”他拿起炭笔,在五行图上又添了几道反向的箭头,“这相生之路,既能传福,也能传祸啊。”

岐伯看着那幅添了反向箭头的图,忽然觉得眼前亮堂了许多。先前那些治不好的疑难杂症,此刻仿佛都有了头绪:城西那个总流鼻血的孩童,是不是心火太旺连累了肺金?村东那个水肿的老妪,会不会是肾水太弱,反过来让脾土运化不动了?

“先生,”他眼神发亮,“咱们得把这些道理记下来,让各地的医者都知道。以后看病,先看看这相生的路上有没有断档,有没有逆流,再断病下药,定能少走许多弯路。”

轩辕点点头,拿起那卷肝旺脾虚的脉案,在末尾添了句:“治病如治水,需溯流寻源,母病调母,子病养子,方能疏浚壅塞,还其本来。”

风从窗缝里钻进来,吹得竹简沙沙作响。远处传来弟子们晾晒草药的笑语,夹杂着药杵捣药的咚咚声。岐伯望着桌上那张画满箭头的五行图,忽然觉得这医道就像这天地间的河流,看似纵横交错,实则自有脉络,只要摸准了源流,再汹涌的波涛也能引向正途。

而轩辕已拿起另一卷脉案,那上面记着个“久泻不止,气短乏力”的病症。他指尖划过“脾脉虚浮,肺脉微弱”几个字,抬头对岐伯笑道:“你看这个,是不是子病及母的例子?咱们再琢磨琢磨……”

阳光越升越高,照在两人专注的脸上,也照亮了那些摊开的竹简。医道的长河里,又一颗新的石子被投下,荡开的涟漪正慢慢向远方扩散,要去触碰更多等待被解开的谜团。

下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