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54章 五行艾灸,温通脏腑

古人的智慧 第54章 五行艾灸,温通脏腑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54章:五行艾灸,温通脏腑

深秋的风卷着枯叶掠过岐下的医庐,轩辕正对着案上的经络图凝神细思。案上摆着几束晒干的艾草,叶片虽已枯黄,却仍散发着淡淡的辛香,那是他从南疆带回的品种,茎粗叶厚,比寻常艾草更耐燃烧。

“师父,您看这处穴位。”一旁的弟子雷公指着图中脾经的太白穴,眉头微蹙,“前日那个腹胀的妇人,按您说的揉了这处,虽有缓解,却总不见根除。她总说肚子里像揣了块冰,便是喝了热汤也暖不透。”

轩辕抬头看向窗外,几株老槐树的叶子已落得差不多,露出光秃秃的枝桠在风中摇晃。“深秋气寒,地脉收引,人身的阳气也跟着内敛。那妇人本就脾虚,脾属土,主运化,土性喜温恶寒,这会儿阳气不足,就像田里没了阳光,庄稼自然长不好。”他拿起一根艾草,指尖捻着干枯的叶片,“光靠按揉,力道浅了,怕是难抵这股寒气。”

雷公眼睛一亮:“师父是说,用艾灸?”

“正是。”轩辕点头,将艾草凑到鼻尖轻嗅,那股辛香仿佛带着暖意,“艾草性温,燃烧时火力温和而持久,能穿透皮肉,直抵脏腑。咱们之前用它灸过关节,治风寒湿痹效果显着,如今用来温通脏腑,想必也能见效。”

他起身走到药架旁,取下一个陶制的小罐,里面装着打磨光滑的鹅卵石。“这是从东方海滨带回的砭石,性寒凉,能清热;可这艾草,却是性温热,能补火。一寒一热,皆是医道,就看用在何处,如何搭配。”

正说着,屋外传来一阵咳嗽声,伴随着拐杖点地的笃笃声。轩辕推门一看,是住在山脚下的老丈,裹着厚厚的麻布,脸色苍白,嘴唇发青,每走一步都要停下喘口气。

“轩辕先生,”老丈声音发颤,“这几日天一转凉,我这腿就像冻住了似的,迈不开步,夜里更是冷得睡不着,腰也跟着疼。”

轩辕扶他进屋坐下,伸手按了按他的膝盖,触感冰凉。“老丈莫急,我看看脉。”他指尖搭在老丈腕上,只觉脉象沉细,如石投深潭,良久才搏动一下。“您这是肾阳不足啊。肾属水,水性本寒,全靠一点真火温煦,如今这火弱了,水就成了寒冰,腰膝自然畏寒。”

老丈叹了口气:“前几年还能上山砍柴,如今走几步都费劲,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别这么说。”轩辕温声道,“我有个法子,或许能帮您。”他转身对雷公说:“取三钱艾草,揉成麦粒大小的艾炷,再备些姜片。”

雷公应声而去,轩辕则扶着老丈在榻上躺好,褪去他的鞋袜,露出干瘦的脚踝。他在脚踝内侧找到一个凹陷处,用指尖按了按:“这里是肾经的太溪穴,属水穴,是肾的本源所在。咱们就在这儿施灸,借艾草的火气,补补肾里的真火。”

老丈有些犹豫:“用火烤皮肉,会不会疼啊?”

“放心,”轩辕笑了笑,“我会在穴位上垫一片姜片,既能隔开火气,又能借姜的辛温助药力,只会觉得暖,不会疼。”

说话间,雷公已取来艾草和姜片。轩辕将姜片切成薄片,轻轻贴在太溪穴上,又取一个艾炷放在姜片中央,用打火石点燃。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艾炷,发出细微的噼啪声,一股更浓郁的艾香弥漫开来。

起初,老丈还紧张地攥着拳头,片刻后,他忽然“咦”了一声,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这股热流……顺着腿往上走呢,像揣了个小暖炉,舒坦。”

轩辕俯身观察艾炷燃烧的情况,不时用镊子拨一下灰烬:“火力要匀,不能太猛,不然会灼皮肤;也不能太弱,不然药力到不了深处。就像冬日烤火,离得太远不暖,离得太近又会烧着衣裳。”

艾炷燃尽,轩辕又换上一个,继续灸着。他一边操作,一边对雷公讲解:“五行之中,肾属水,艾灸属火,水火本是相克,可在这里,却是火能温水。就像寒冬里,用柴火加热冰湖,湖水化了才能滋养万物。这就是‘以火补火’,借天地草木的阳气,补人体脏腑的阳气。”

雷公在一旁认真记录:“艾灸太溪穴,温补肾阳,治腰膝畏寒……”

“不止于此。”轩辕补充道,“你看这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汇聚的地方。就像国家的都城,政令从这里发出,传遍全国。灸原穴,能直接调动脏腑的元气,比寻常穴位见效更快。”

两个艾炷燃尽后,轩辕取下姜片,老丈的脚踝处已泛起淡淡的红晕。“您试试动动腿。”

老丈试着抬了抬腿,惊喜道:“真不那么沉了!腰也松快多了。”

轩辕又取来一些艾草,递给老丈:“回去后,让家人按这个法子,每晚灸一刻钟。再用艾叶煮水泡脚,能引火下行,助您安睡。”他顿了顿,又嘱咐,“平日里多晒晒太阳,午时的太阳最盛,属火,能补您的肾阳,比吃药还管用。”

老丈连连作揖:“多谢先生,多谢先生!您这法子,比喝多少汤药都灵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送走老丈,雷公不解地问:“师父,您之前说脾属土,喜温恶寒,那脾虚的人,是不是也能用艾灸?”

“问得好。”轩辕眼中露出赞许,“上午那个腹胀的妇人,就可以灸脾经的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属土穴,用艾灸之,就像给贫瘠的土地施上热性的肥料,能助脾运化。”

正说着,那腹胀的妇人果然在家人搀扶下又来了,捂着肚子,愁眉苦脸:“先生,还是胀得厉害,吃不下饭,夜里总起夜。”

轩辕让她躺下,按了按她的腹部,手感偏凉,轻轻一按就有水声。“您这是脾虚生湿,土不制水,就像田里排水不畅,积了涝水。”他取来姜片和艾炷,“我给您灸个穴位,保管有效。”

他在妇人足内侧找到太白穴,如法炮制,垫上姜片,点燃艾炷。“脾主运化水谷,也运化水湿。艾灸太白穴,能温脾土,土气旺了,就能把多余的水湿变成津液,滋养身体,而不是变成水涝。”

妇人起初没什么感觉,过了一会儿,忽然说:“肚子里咕噜噜响,好像有气在动。”

“这是脾动了。”轩辕笑道,“就像冻住的土地化冻了,开始孕育生机。”

灸完太白穴,轩辕又在她的足三里穴也灸了两壮。“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合穴是经气汇入脏腑的地方,脾胃相表里,灸这里能助脾运化,就像给田里再开一条渠,让水湿排得更顺畅。”

半个时辰后,妇人起身时,脸上已有了血色:“肚子不那么胀了,好像饿了。”

家人喜出望外:“先生真是神了!她好几天没说饿了。”

轩辕叮嘱道:“回去后,用小米和山药煮粥吃,小米黄色入脾,山药能健脾,配合艾灸,效果更好。记住,别吃生冷的东西,那会伤脾土,就像给刚化冻的田里泼冷水。”

送走妇人,雷公看着案上的艾草,感慨道:“没想到这不起眼的野草,竟有这么大的用处。”

轩辕拿起一束艾草,目光悠远:“天地万物,各有其性。艾草生于田野,经春夏之阳,得秋冬之燥,聚集了天地的阳气,所以能温通脏腑。就像南方的太阳能驱散雨林的湿气,北方的炉火能抵御严寒,艾灸的火气,能补人体不足的阳气。”

他走到经络图前,用手指沿着经络游走:“肝属木,宜条达,若遇寒则郁,灸肝经的太冲穴,能散寒疏肝,如春风解冻;心属火,若阳虚则寒,灸心经的少府穴,能温通心脉,如寒夜燃灯;肺属金,若寒则咳,灸肺经的太渊穴,能温肺止咳,如暖阳融霜。这五行穴位,配上艾灸,就能调和五脏的阴阳。”

雷公问道:“那是不是所有病都能用艾灸?”

“并非如此。”轩辕摇头,“艾灸性温,适合寒证、虚证,就像火能烧水,却不能灭火。若是热证,比如高热、红肿,用艾灸就像火上浇油,反而有害。这就像南方湿热之地,少用温补,多用清热,需因地制宜,因病施治。”

他顿了顿,又道:“昨日西陲有人送来消息,说那里的牧民冬季常犯冻疮,咱们可以教他们用艾灸灸合谷、足三里,提前预防。还有北方的老人,多有肾虚畏寒,灸关元、气海,能补一身阳气,助他们过冬。”

说着,他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艾灸者,借草木之阳,补人身之阳,温通经络,调和脏腑。五行穴位,各有所主,寒则灸之,虚则补之,如冬日添衣,雪中送炭……”

窗外的风似乎小了些,夕阳透过窗棂照进来,在竹简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案上的艾草依旧散发着辛香,仿佛在诉说着天地草木与人体脏腑的奇妙联系。轩辕看着自己写下的文字,心中清楚,这五行艾灸之法,又为他的医道添上了重要的一笔,而这医道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