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古人的智慧 > 第53章 五行针穴,对应取穴

古人的智慧 第53章 五行针穴,对应取穴

作者:清音妙画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16:19:54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53章:五行针穴,对应取穴

晨曦刚漫过岐下医庐的窗棂,轩辕已俯在案前,指尖抚过那张绘了一半的经络图。图上用朱砂勾出的线条弯弯曲曲,像山间游走的溪流,又似原野上蜿蜒的小径——那是他这些年随岐伯学习、又经周游验证后,初步勾勒出的人体经络走向。追风趴在案旁,尾巴有一下没一下地扫着地面,偶尔抬头看一眼主人专注的侧脸,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呼噜声。

“师父说,经络如江河,穴位便是沿岸的渡口。”轩辕喃喃自语,伸手取过炭笔,在图上肝经的位置停顿。昨日与岐伯论及五行配属脏腑,肝属木的道理已明了,可这无形的经络与有形的穴位,又该如何与五行对应?他想起东行时见过的渔人,因常年弯腰拉网,常说两肋发胀、眼睛发花,岐伯曾说这是肝气不舒所致,若能找到肝经上的关键穴位施针,或许比单靠草药更便捷。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脚步声,弟子雷公捧着一卷竹简进来,额上还带着薄汗:“先生,这是昨日整理的北方医案,其中几例头痛患者,当地医者都提到按压手腕内侧能缓解。”

轩辕接过竹简,快速浏览。只见上面记着:“某妇,头痛如裂,按腕间动脉旁,痛减;某叟,偏头痛,按压耳后凹陷处,片刻即舒。”他眼前一亮,猛地站起身,案上的炭笔都被带得滚落:“动脉旁、耳后……这些或许就是穴位!”

雷公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随即也兴奋起来:“先生是说,不同的病,对应不同的穴位?”

“不止如此。”轩辕快步走到经络图前,指着肝经的走向,“肝属木,主疏泄,若肝气郁结,便如草木被缚,难展枝叶。昨日师父讲五行,木、火、土、金、水各有其性,穴位想必也有五行之别,若能找到肝经上属‘木’的穴位,治肝气不舒之症,定能事半功倍。”

他转身向外走去,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急切:“走,去看看部落里那位常说两肋胀痛的大叔。”

来到部落东头的木屋,那位姓姜的大叔正坐在门槛上叹气,一手按着右侧肋骨,眉头皱得像团拧在一起的麻绳。见轩辕进来,他勉强挤出个笑容:“轩辕先生来了?唉,这肋叉子又开始疼,昨晚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睛也干涩得厉害。”

轩辕在他对面坐下,先仔细询问了症状,又看了看他的舌苔,指尖搭在他的腕脉上——脉弦而紧,正是肝气郁结之象。他轻声道:“姜大叔,我想在你脚上试试按压几个地方,或许能缓解些。”

姜大叔虽有些疑虑,但对轩辕向来信任,当即点头:“先生尽管试,再疼也比这日夜难受强。”

轩辕褪去姜大叔的草鞋,目光落在他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凹陷处。昨日翻阅岐伯所传的古卷残篇,曾见“太冲”二字,说其“在足背,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当时不解其意,此刻对照,竟与眼前的位置分毫不差。他想起木性条达,太冲二字有“冲决郁结”之意,莫非这就是肝经的木穴?

他用拇指轻轻按住那个凹陷,缓缓加力。起初姜大叔没什么感觉,可随着力度渐增,一股酸胀感顺着足背向上蔓延,直抵两肋,他忍不住“嘶”了一声:“先生,这里……又酸又胀,肋下好像被什么东西顶了一下!”

“忍着些。”轩辕一边稳住力道,一边观察他的神色,“酸胀是正常的,说明气通了。”他按揉片刻,又缓缓松开。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姜大叔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他活动了一下肩膀,惊喜道:“奇了!肋下的胀痛减轻了大半,眼睛也好像没那么干了!”

站在一旁的雷公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就按这么一下,比喝好几副药都快?”

轩辕心中却是波涛翻涌。他扶起姜大叔,又细细询问了感受,确认胀痛确实缓解,才带着雷公回到医庐。刚进门,他就抓起炭笔,在经络图上肝经的足背位置,重重画了个圆点,旁边写上“太冲——木穴,疏肝解郁”。

“先生,这太冲穴真的属木?”雷公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不离十。”轩辕点头,语气却带着审慎,“但还需验证。你去把部落里那些常发怒、头痛的人都请来,我要再试试。”

接下来的几日,医庐里格外热闹。被请来的人里,有因琐事与邻人争吵后头痛欲裂的妇人,有狩猎不顺、憋了一肚子火导致胸闷的青年,还有常年熬夜看顾牲畜、眼睛发红的老者。轩辕一一为他们按压太冲穴,大多人都反馈酸胀过后,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其中最明显的是那个头痛的妇人。她本是急性子,前几日与妯娌争了几句,气得头痛如劈,吃了两副草药也不见好。轩辕按揉太冲穴时,她疼得直咧嘴,说酸胀感都冲到头顶了,可松开后没多久,她就捂着额头,一脸不可思议:“头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刚才还像有斧头在劈,现在……就像乌云散了似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着众人舒展的眉头,轩辕却没有停下脚步。他想起五行中的心属火,便开始寻找心经的火穴。根据古卷残篇的零星记载,他将目光投向手掌。心经起于心中,向下过膈,络小肠,其分支从心系上挟咽喉,连目系,另一分支从心直出,上行至肺,再向下出于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如此推算,穴位应在手掌或前臂。

他让一位时常心悸、手心发热的少年伸出手,按揉其手掌内侧,当拇指按到第四、五掌骨之间,靠近小指端的位置时,少年猛地一颤:“先生,这里好麻!像有小虫子在爬,顺着胳膊往上走!”

轩辕心中一动,这处穴位在古卷中似有记载,名为“少府”。“少”有微小之意,“府”为聚集之所,心为火脏,少府或许就是心经的火穴。他持续按揉片刻,少年原本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说胸口的闷热感消散了不少。

“记下来。”轩辕对雷公道,“少府——火穴,清心泻火,治心悸、手心热。”

找到木穴与火穴,仿佛打开了一扇大门。轩辕的劲头更足了,他带着弟子们,对照经络图,结合五行特性,开始系统寻找脾经的土穴、肺经的金穴、肾经的水穴。

寻找脾经的土穴时,他们费了些周折。脾属土,主运化,与饮食消化息息相关。轩辕推测,脾经的要穴或许在足部,因为“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他让一位常年消化不良、食后腹胀的老妪伸出脚,仔细按压大趾内侧。

当按到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的凹陷处时,老妪说有股暖流顺着小腿往上走,直达腹部,原本胀硬的肚子好像软了些。轩辕想起“太”有大之意,“白”对应土色(黄色在五色中属土,而此处皮肤相对浅淡,古人或以“白”代指土之沉稳),便将这穴位命名为“太白”,标注“土穴,健脾和胃”。

为了验证,他又让老妪连续三日来医庐,每日按揉太白穴一刻钟,同时配合食用小米粥。三日后,老妪笑盈盈地说:“先生,我现在吃饭香了,肚子也不胀了,昨晚还多吃了半碗粥呢!”

接下来是肺经的金穴。肺属金,主气司呼吸,轩辕推测其要穴可能在腕部,因为肺经“下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寸口正是腕部动脉处。他找到一位常年咳嗽、痰多的猎户,按压其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的凹陷。

刚按下去,猎户就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出几口浓痰后,却长长舒了口气:“舒服!胸口好像不那么堵了,呼吸都顺了!”轩辕想起“太”有大之意,“渊”为深潭,肺如深渊,藏气其中,便命名为“太渊”,记为“金穴,润肺止咳,调畅气机”。

最后是肾经的水穴。肾属水,主藏精,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轩辕便将目光投向足心。他让一位常年腰膝酸软、夜尿频繁的老者脱下鞋,用拇指按揉其足心凹陷处。

老者起初没什么感觉,按了片刻,一股温热感从足心蔓延至腰部,他忍不住感叹:“暖和!腰里像揣了个小暖炉,舒服得很!”轩辕想起“太”有大之意,“溪”为溪流,肾属水,如溪涧源源不断,便命名为“太溪”,定为“水穴,补肾益精,温养腰膝”。

五穴找到,轩辕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带着弟子们,在医庐后的空地上摆开几张案几,将经络图铺展在最中央,旁边放着分别标注“木、火、土、金、水”的陶罐,每个陶罐里都插着几根打磨光滑的骨针——这是他们仿照砭石针,用兽骨精心制作的,比石针更轻便,也更不易损伤皮肤。

“太冲属木,对应肝经,能疏肝解郁;少府属火,对应心经,能清心泻火;太白属土,对应脾经,能健脾和胃;太渊属金,对应肺经,能润肺止咳;太溪属水,对应肾经,能补肾益精。”轩辕指着图上的五个穴位,声音沉稳而有力,“这五穴,便是五行在经络上的枢纽,如同五方的关隘,守住它们,就能调畅五脏之气。”

雷公捧着记录的竹简,兴奋地说:“先生,我们是不是可以用骨针针刺这些穴位,代替部分草药?”

轩辕点头,目光却带着郑重:“针刺之法,看似简单,实则凶险。力道大小、刺入深浅,都有讲究。刺浅了,气不达;刺深了,恐伤脏腑。今日,我们先从最安全的太冲穴练起。”

他取过一根骨针,示范持针之法:“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针尾,针尖要稳,如箭在弦上,不偏不倚。”说着,他在事先准备好的沙袋上练习刺入,骨针稳稳地扎入沙袋,深度恰到好处。

弟子们轮流上前练习,有的紧张得手发抖,骨针扎得歪歪扭扭;有的用力过猛,针身都快没入沙袋;还有的力度太轻,针尖刚碰到沙袋就歪了。轩辕一一纠正,耐心讲解:“刺太冲穴,需斜刺,角度与皮肤成四十五度,深度约半寸,太深恐伤骨,太浅则无效。”

练习了整整一日,弟子们才渐渐掌握了持针和刺入的要领。傍晚时分,那位曾被头痛折磨的妇人又来医庐,说下午头又有些隐隐作痛。轩辕看她神色,知是肝气又有些郁结,便对雷公说:“你来试试,用骨针刺太冲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雷公顿时紧张起来,手心都冒出了汗。他深吸一口气,按照轩辕教的方法,先找准太冲穴的位置,用酒精棉擦拭消毒(这是从西陲学来的消毒法),然后持针、瞄准、刺入。骨针稳稳地扎入穴位,深度刚好。

他按照轩辕的嘱咐,轻轻捻转针尾。妇人起初有些紧张,片刻后,便说那种熟悉的酸胀感又出现了,顺着足背向上蔓延。雷公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留针片刻后,缓缓将针拔出。

“不疼了!”妇人活动了一下脖子,惊喜地说,“比上次按压效果还好,头清清爽爽的!”

雷公长舒一口气,额上的汗都流了下来,脸上却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其他弟子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眼中满是对针术的好奇与向往。

轩辕看着这一幕,心中暖意涌动。他想起初学时,自己也曾因找不到穴位而懊恼,因担心刺伤患者而忐忑,如今弟子们也正走着这条探索之路。医道漫漫,能有这些年轻的身影相伴,将这针穴之法传承下去,便是最大的幸事。

追风不知何时凑了过来,用脑袋蹭了蹭轩辕的手背,仿佛在为他鼓劲。轩辕抚摸着它的头,目光再次投向那张经络图。图上的五个穴位,像五颗明亮的星辰,点缀在纵横交错的经络之间,而在它们之外,还有更多的穴位等待被发现,更多的医理等待被探索。

“针走五行,效如桴鼓。”他轻声道,语气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但这只是开始,人体的奥秘,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邃。”

夜幕渐深,医庐的灯火却依旧明亮。轩辕坐在案前,借着灯光,在经络图上细细勾勒,他要将今日的发现与感悟一一记下,为这五行针穴的传承,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而在他身旁,弟子们还在低声讨论着白天的练习,偶尔传来几声欢笑,那是对知识的渴望,也是对医道未来的憧憬。

想知道轩辕后面会发现什么?且看下一章自有分晓。

喜欢古人的智慧请大家收藏:()古人的智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