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70章 李继迁寨培训新手 古城重建袄儿都司

李来享笑道:“不是我找你叔有事,你过去告诉你叔李鸿基一声,就说救他出监狱,还送他三套书和二十两跑路银子的恩人来了,让他赶紧过来拜见。”

李过一愣,这事他知道,送书的时候自己就在言旁边,他俩说的话自己也记得清楚。

二叔还经常拿着那书在自己面前读,虽说很多自己都听不明白,但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送书的事总共只有四个人知道,除了自己和二叔,就只有米脂县的李掌柜和他的小东家,程小公子知道。

看对面并没有李掌柜的身影,莫非是那正主恩人大明游玩使程小公子来了。

“你等着,俺马上去通报。”李过不敢耽误,那可是堂叔救命的恩人,万一怠慢了怕是要挨揍。

李过一溜烟跑回李鸿基身边,附在他耳边把李来享的话和自己的猜测一五一十说了。

李鸿基先是一愣,随即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喜与难以置信。他一把推开李过,撒开脚丫子就朝着程风这边跑来。

跑了没有几步,突然想起了什么又站住了脚,远远的观看不远处的队伍,左右看看,没一个认识的。

李鸿基不敢太靠近,只能远远的问:“草民李鸿基,不知那位是恩公程知秋?”

程风在马上朝李鸿基拱手道:“我就是山东登州府程风程知秋。”

李鸿基闻言,扑通一声就跪下了,重重地磕了个头:“恩公在上,请受李鸿基一拜,当日若不是恩公出手相助,草民早已命丧狱中,这份大恩,草民没齿难忘。”

程风抬手示意:“李英雄请起,一点小事不必如此多礼,举手之劳而已。”

李鸿基站起身来:“.谢谢恩公,恩公不仅救草民性命,还送草民那三本奇书,让草民受益匪浅。

草民本该遵循恩公的教诲,好好的报效朝廷,无奈形式所逼,草民走了杀官造反的路,实在对不起恩公。

草民知道恩公里朝廷的官,如今恩公不远万里前来寻草民,不知是要剿灭了草民,还是要招安了草民?

如果草民的命对恩公升职有用,无论是要草民降还是要草民死,只需恩公一句话,草民心甘情愿,万死不辞。”

程风笑道:“起来吧,我不是来剿灭你的,当然是来招安你的,但也不是来完全招安你的。

我这次从山东过来,要到榆林去,在米脂县城外听那些逃荒的百姓说,李家站村来了一群叛军,正在这里招兵买马,吓得米脂县城都严查起来。

我一想,今年会来米脂县招兵买马的只有可能是你李鸿基,再加上你是在李家站,这也肯定了是你回老家招人。所以过来看看你,顺便找你谈谈人生。”

李鸿基听得云山雾罩的,完全就听不懂,忙道:“这是啥意思?草民完全听不明白,恩人有话尽管直说,草民必定听从。”

程风看了看周围乱糟糟的人群,说道:“这里荒郊野岭的,也不是个谈话的地,你不准备请我进村子里去坐坐?”

李鸿基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草民见到恩公太高兴了,竟然忘了请恩公入村款待,真是该死,恩公请随草民入村。”

程风跟着李鸿基进了村子,被迎进了一间相对宽敞的屋子。屋内虽简陋,但收拾得还算整洁。

李鸿基忙前忙后,端来茶水,满脸真诚地说:“恩公,这是咱当地的粗茶,您将就着喝。”

程风坐下,抿了口茶,缓缓说道:“我此次路过,见天下百姓苦不堪言,也知道你造反也是被这世道所逼,这怪不得你。

但我也是怕你造反没有个目标,盲目的造反一味蛮干,结果就是失了造反的初衷,最后造成老百姓更加遭殃。”

李鸿基眉头紧锁,认真听着,说道:“恩公所言极是,可草民已骑虎难下,军中三月不发军饷,千里勤王还不给饭吃,兄弟们都快饿死啦,不反实在活不下去。”

程风看着他,目光中带着笑意:“这个我知道,当初送你兵书和路费让你去甘州投军时,就知道你要走这条路。

这是你的宿命,谁也改变不了,而且今后有很多事须要你做,所以我现在不会招安你。”

李鸿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恩公,你是白莲教的人?”

程风无语:“别乱说,我可是正经的道教弟子,朝廷的人,可不是那群道教佛教都分不清楚的江湖骗子。

自称是弥勒转世,拜的又是无当老母,就他们那个水平也就骗骗无知的百姓。”

见李鸿基脸上的喜色没了,程风这才正色道:“看你的眼神,也不是觉得我不是白莲教的人你很失望?我之所以不招安你,又要找你谈心,就怕你会像白莲教那样走上歧途。

纵观我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从最早的周朝国人暴动开始,农民不断的造反,总计近万次。

可除了太祖朱元璋外,就没有那支造反的农民队伍真正成功过,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李鸿基思索片刻,摇了摇头:“草民不知,请恩公解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程风放下茶杯,神色郑重道:“农民造反大多是为了温饱生存,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例如你心中的那个白莲教,他们从唐朝开始就在造反,宋,元,明就没消停过。

唐朝时,他们帮着安禄山史思明造唐朝的反,宋朝时他们帮着蒙古人造宋朝的反。

蒙古人灭了宋后,他们又开始造元朝的反,元未农民起义的时候,很多农民军的队伍里就有他们的白莲教的人。

可等太祖朱元璋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之后,他们又开始造大明的反,那白莲教好像天生就是为造反而成存在的。

可为什么他们造了上千年的反,依然没有一次能够成功?

原因就是他们仅仅是为了造反而造反,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他们并不知道如果造反成功之后,自己该做什么。

而且他们的队伍纪律性极差,烧杀抢夺那是家常便饭,根本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他们都抢。

他们不但纪律极差,还特别容易**变质,一旦稍有点点成就,便开始贪图享乐,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断。

再者,他们缺乏优秀的人才和战略眼光,他们的手段就是利用封建迷信,到处招揽信众。

然后鼓动信众,跟着他们一起闹事,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们造了一千多年的反,依然是乌合之众。

你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克服上面这些问题,造反要有自己的纲领,更要知道自己造反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才算成功。”

李鸿基听得入神,不住点头:“恩公说得对,鸿基以前从未想过这些。只是如今我手下都是些穷苦百姓,该如何改变?”

程风微微一笑:“你可选拔有才能之人,加以培养,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赏罚制度。同时,要有明确的纲领,让百姓知道为何而战。”

李鸿基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多谢恩公指点,鸿基定当铭记于心。日后若有机会,定不负恩公所望。”

程风笑笑:“说到纲领,我问你个问题,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农民总是没饭吃?”

李鸿基挠了挠头,思索道:“草民在边军里混时,听上官说过,因为皇帝昏庸无道,才引来天灾不断,庄稼收成又不好,再加上官府赋税太重,百姓实在难以维持生计,这才没有饭吃。”

程风点头,接着引导:“你听到的这些都是那些当官的灌输给你的错误思想,明明是他们在下面无恶不作,却把自己做坏事的罪过全部扣在皇帝头上。

北京的那个小皇帝能知道什么,一辈子就只见过巴掌这么大的天。他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是那些大官愿意让他看到的。

凡是那些大官不愿意让他知道的事情,他连一个字都听不到,那小皇帝就是一个眼瞎耳聋的傀儡,他那紫禁城内的事情他都不能完全搞清楚,别说紫禁城外面了。

崇祯元年陕西就有人造反,那小皇帝直到今年才知道,全天下的官员干了坏事,都会说是皇帝让他干的,反正你也找不到皇帝对质真假。

所以不要相信当官的说什么皇帝昏庸无道,不顾百姓死活的鬼话,真正不顾百姓死活的,就是这些官僚士绅。

把所有的缺德事都扣在皇帝的头上,那只是他们盘剥百姓,欺压百姓的借口而已。

百姓吃不上饭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昏庸无道,而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权贵和地主手中,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要承担大量的赋税,自然就没饭吃。

农民无地可种,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高额地租,若在平时风调雨顺的,交了地租之后,多少能剩上几口吃的,紧紧裤裆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可是一旦遇到天灾,粮食减产,交了地租就没有剩下的,农民除了饿死就没别的路可走啦。”

李鸿基恍然大悟,握紧拳头道:“恩公所言极是,如此看来,我等若要让百姓有饭吃,便要解决土地问题。”

程风赞许地点点头:“对,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可是你知道,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权贵和地主手中里,你可想过,如何才能从他们的手里把土地拿出来?”

李鸿基咬咬牙:“直接找他们要,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给的,只有把他们都杀了,土地自然就出来了。”

程风笑笑:“对,你很有悟性,百姓挨饿的根本就在这里,有地主在,你们就不可能有饭吃,你们想要有饭吃,就得把地主士绅全清理干净。”

程风又提醒道:“你要造反可不能盲目的瞎造,你要知道你造反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就是我跟你说的造反要有一个纲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但凡没有政治纲领的造反,从来就没有人成功过。”

李鸿基听得似懂非懂,他好奇的问:“太祖造反的时候,他的纲领是什么?”

程风笑笑:“太祖的政治纲领很简单,就八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凭这八个字,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提着脑袋跟他干,这才成就了太祖爷的万里江山!”

李鸿基沉思了好久,这才抬头,惭愧的看着程风:“恩公,草民愚笨得很,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什么纲领好。”

程风笑笑:“这个就很简单啊。太祖的时候,在中国的统治者是蒙古贵族,那时的蒙古贵族才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敌人。

所以太祖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因为这个口号,不管是当时有良知的士绅大族还是吃不饱饭的平民百姓,都和他站在一起,成了他的自己人。

而你现在不一样,你是因为吃不饱饭才造反,所以大明的大士绅大贵族就成了你天生的敌人。

而你天生的盟友就是那些饥寒交迫,面临饿死的普通百姓。所以你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这就是你今后的造反纲领。

但是光有了纲领还不够,还要有严明的军队纪律才行,像那种攻城拔寨的时候,用普通老百姓的生命去填护城河的做法万万做不得。

记住一定要约束好手下之人,不可随意烧杀抢掠,胡乱烧杀抢夺百姓的那是土匪,不是起义军,那样的队伍会遭老百姓恨。

起义军,起义军那就要占了义字,要让百姓看到你是为他们谋福祉,而不是像土匪和官兵那样,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这样老百姓才会和你一条心。

还要注重军队的训练和管理,提高战斗力,作为一支军队,贵在精而不在多,一万人的精兵,远胜十万人的乌合之众。

就像我带的这二百来个人,人数虽然少,但是我们敢面对四五千的建奴军队还能全胜,这就是兵贵精不贵多。

万万不可像以往的农民军,从来不好好的约束军队纪律,也不好好的训练队伍,只知打家劫舍。

结果就是稍微遇着有点战斗力的军队,就是一击即溃,毫无战斗力可言,完全的乌合之众。”

李鸿基连忙称是:“恩公放心,草民定会约束好弟兄们,若有人违反,定严惩不贷。也会好好的练兵,练出一支精兵来。”

程风见他态度诚恳,心中欣慰:“如此甚好,我相信你若能做到这些,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记住,你的主要敌人是那些拥有大量田地的大地主大士绅大官僚,在这个天灾不断的年月,只有他们的手里才有你需要的粮食和金钱。”

李鸿基点点头,又摇摇头:“恩公,草民也知道地主士绅有钱粮,可他们同时也有高墙大院,草民的实力很难打得进去。”

程风笑笑:“这个简易,你知道火药是如何做出来的吗?”

李鸿基一脸茫然地摇摇头:“草民只知道一点点,不知,还望恩公赐教。”

程风清了清嗓子道:“这个简单,我会在你这里住三天,教会你如何制造火药,再教你如何制造火药包炸围墙,有了火药包,那些大地主大士绅的高墙大院便不足为惧。”

程风接着说:“不过制造火药并非易事,需谨慎操作,防止意外发生。而且你要强调保密,莫要让这技术落入敌人手中。”

李鸿基忙不迭点头:“恩公放心,草民定会妥善安排。”

程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了明确纲领,又有了攻克地主士绅的办法,接下来就看你如何带领兄弟们行动了。

我相信,只要你能做到军纪严明、目标明确,必能赢得百姓支持,成就一番大业。你要记住一点,在前期的时候,不要去占领什么县城,对你没好处。

就算是把县城打下来了,也别在里面住,收拾好战利品就回农村来,但别去干那种推倒城墙,烧光城市所有房屋的蠢事。

你就在农村,以农村为基础,打土豪,分田地,然后才能以农村去包围城市。”

李鸿基单膝跪地,郑重道:“多谢恩公指点,草民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程风又道:“还有,你要广纳贤才,尽力招揽有才能的人,让他们为你出谋划策,助你成就大事。”

李鸿基忙应下:“恩公提醒得是,草民记下了。”

接下来的三天,程风悉心教导李鸿基制造火药包的方法,并顺带着教了他很多有关农民革命的知识。

李鸿基学得认真,手下人也都用心记着。待程风觉得他们已掌握要领,便准备离去。

李鸿基带着众人前来送行,眼中满是感激:“恩公大恩,草民无以为报,日后若有需要,草民定当赴汤蹈火。”

程风微笑着点点头:“你只需牢记今日所言,为百姓谋福祉,等到你为天下穷苦百姓扫干净了那些蛀虫,我会派人来找你。

那时候就是你身份转变的时间,好好干好你的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我这一次到榆林去,是要到关外去建个基地整合蒙古人,解决蒙古这个心腹之患。今后你有什么需要可以派人到外面去找我的人。

或者在各个县城去找带环球称号的商铺和镖局给我代话,那些商铺镖局都是我开的,不管你到哪个城看到了这类商铺,请保护好它,别误伤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如果哪一天,你觉得你手里的饥民百姓实在太多,你快养不起,想让他们死的时候,记得派人通知我的人一声,我会把他们接走,我需要大量的中国百姓帮我做事,他们不能死。”

说罢,翻身上马,带着队伍渐渐远去。李鸿基望着那远去的背影,握紧拳头,再次跪地叩谢:“多谢恩公教诲,鸿基定不辜负恩公期望。”

这三天的专场指导,仿佛为李鸿基的造反之路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加快了李自成的壮大速度。

……

离开了李家站,一行人快马加鞭来到榆林,在榆林城外找到了大部队,派人打听了一下侯世禄的情况。

在得知侯世禄还未返回老家之后,程风也不愿在榆林耽误时间。

在榆林守军提心吊胆的期盼中,带着一路上收拢到了流民八千多人,加上近三千护卫队伍,一万多人浩浩荡荡离开了榆林,直接出关奔向原袄儿都司所在地,古开平城。

队伍靠近红碱淖,就有牧民发现了这支队伍,他们知道这是去年来过的那支商队。

牧民们很想上前搭讪,但也知道去年有蒙古部落联合女真人入关抢劫了大明,虽然听说他们大败亏输,什么也没抢到。

但现在他们也拿不准大明人的态度,怕被殃及池鱼,不敢轻易冒险。

直到一支小部落的出现,总算有了转机。在红碱淖湖边,程风见到了一位老熟人,格仁部落的首领扎木格仁。

这老头远远的看着程风的队伍,眼睛里带着喜色和担忧。虽然有所犹豫,还是独自打马小跑来到了程风的面前。

离车队还有百步,老头便翻身下马,牵着马来到程风面前,右手抬起靠在左肩,单膝下跪行礼:“尊敬的扎勒乌,老扎木给你行礼,请接受老扎木最高的敬意。”

程风笑笑,拱手回礼:“扎木大叔太客气了,请起来吧,这一年没见,你的身子可比去年硬朗的多。”

扎木格仁起身回答:“托高贵的扎勒乌的福,去年交换给我们的粮食和盐足够多,让我们平稳的度过了冬天,部落里没死几个人。老扎木表示深深的感谢。”

程风笑着说:“那就好,看来那些物资起了大作用。扎木大叔不用感谢我,我们是兄弟民族,亲如一家的那种。

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大叔不用太客气,我叫程风,大叔可以叫我名字,也可以像长辈那样叫我风哥儿。”

扎木摇头:“这样不好,这样没礼貌,你是他们的少爷,今后老扎木就称呼程少爷可行?”

程风笑笑,点头:“可以,叫我程少爷,或者程公子都成。”

老扎木笑了:“程少爷,不知今年你们可带有多余的粮食和盐巴能换给我们部落?”

程风一笑:“这是粮食又吃完了?”

扎木苦笑:“我们已经在这里好些事时日了,也未见到程少爷的商队过来,我就担心少爷今年不会来。

粮食已经吃完好几日了,如果你们再不来,我们就得往东北去归化城找大汗乞求一些粮食了。”

程风点头道:“看来你们运气不错,关键时候我们来了,我们这回带来的粮食足够,放心吧,你们现在就可以来换粮食。”

扎木格仁大喜:“谢谢程少爷,老扎木马上回去让他们准备,开始互市。”

扎木格仁转身上马,回去叫族人准备要互市的东西。见扎木欢喜的骑马离开,其他部落的人也开始按耐不住,纷纷派人前来交涉。

程风自然是来者不拒,毕竟这一片的牧民,在不久的将来,可都是他的百姓。

这才走到半路,队伍就开始互市,蒙古牧民是欢天喜地,看着领头的大人跟蒙古人如此的和睦,跟随队伍出关的难民们心里也踏实了不少。

程风还是如去年一样,在互市地的旁边一个小小土坡上支起了摊子泡茶,扎木见状,也是像去年一样,满心欢喜的跑过来蹭茶喝。

大少给扎木倒了盏茶,递给扎木,笑道:“这次我要到古开平城去,正式在那里重建袄儿都司府,不知今年那里的情况如何?”

扎木格仁皱了皱眉道:“程少爷,去年你们离开那里之后,那支被你们打败的马匪残留也回去了那里,又把那里占据了。

现在那里又会聚了一两马匪,想回到那里去,估计还得和他们干一场。”

大少嘿嘿一笑:“那不正好,去年我就带了一千商队的护卫,都能把他们打的爹娘都不认识。

何况这一次,我可带了三千军队。正好我们这里没有干苦力的,把他们全都抓来,那开山修路的人手不就有了。”

扎木格仁见程风不但没有惧意,反而显得兴高采烈的,好像捡到宝一样,心里了然。

想了想说:“我的部落可不可以跟随少爷一起去?我们熟悉地形,能为你们带路,到了那里,等你们打败那些马匪,我们的勇士还可以帮你们抓逃脱的俘虏。”

程风点头致谢:“那就多谢扎木大叔了,如果能得你们牧民相助,定然让那些马匪一个都跑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扎木格仁连忙摆手:“少爷客气了,您去年帮了我们部落大忙,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何况那些马匪本来势力就大,我们部落太小,也就一百多个勇士,根本打不过他们。

往年只能由着他们欺负,常被他们骚扰也不敢说个不字,现在少爷要去灭了他们,我们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到了晚上,商队要到古开平城去建互市点,可能会和盘踞在那里的马匪干仗的消息就传了出去了。

白天和商队互市的那五六个小部落听说格仁部也要过去助拳, 这些部落的首领一商量,这支商队去年能把数量更多的马匪打散,今年肯定败不了。

便决定也跟着去帮帮场子,抓抓逃匪什么的,也可以和这支商队拉近一些关系。毕竟他们被那群马匪欺负了好多年了,更希望那群马匪死。

等到互市结束之后,车队继续往前,程风发现,除了前面带路的格仁部落之外,还散落着十几支大小不一的部落,正赶着羊群在远远的跟随,大的四五百人,小的数十人不等。

程风并不知道跟随的那些牧民是想去助拳的,还有些担心他们图谋不轨,还下令护卫队小心预防,预防不测。

一路上走走停停,流民们虽然疲惫,但在护卫队伍的照料下,再加上食物和用盐上从不克扣,倒也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到达古开平城后三十里,队伍停了下来,留下三百护卫,又从难民中找了上千车把式,代替护卫队员赶着马车继续往前赶路。

曹金虎,吕俊豪,周光烈,农志军各带六百骑兵,直奔古开平城废墟。

外围的那些蒙古小部落,看见这边的护卫队开始单独行动,知道这是要去古开平遗址剿匪去了。

各部落也纷纷派出自己的勇士跟随,多的一百来人,少的二三十人,这整体算下来又多了六七百骑兵。

剩余的老弱病残,也赶着羊群慢慢的向车队靠拢。程风望着这浩浩荡荡跟随的队伍,心中既意外又感动。

曹金虎等人领命后,快马加鞭朝着古开平城废墟奔去。一路上,马蹄扬尘,气势如虹。

当接近古开平城废墟时,马匪们斥候发现了他们,吓得落荒而逃,要跑回去报信。

曹金虎见状,示意四人各带六百骑兵,按照提前准备好的方案,尾随着这些斥候,堵住了破败的四门。

准备开打之前,曹金虎特意扫了一下四周,看了看去年撒下草籽的那一片地,见那一个方向确实有一人来高的牧草。

虽说长得稀稀松松的,但确实长出来了,曹金虎的心里突然就踏实下来。

不等城里的马匪集合好,曹金虎一声令下,护卫队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城中。

一时间枪声,骂声,惨叫声,哀嚎声,喊杀声,爆炸声,战马嘶鸣声响彻云霄。

本就对这种奇特枪声有心理阴影的马匪们惊慌失措,没有升起一点抵抗的意识,就开始四处逃窜。

那些跟随而来的蒙古部落勇士见马匪们刚一开战就四处逃窜,也知道这一仗稳了,自然是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战斗,围剿逃窜的马匪。

在众人的合力攻击下,马匪们很快便溃不成军,一千多马匪死了小半,大部分的都下马投降,成了俘虏。

等程风带着队伍到达古城,战斗早就结束了。那些心急的蒙古人知道商队要在这里重建商城,早就已经等不及,这才打完仗,就用刀押着那些马匪俘虏在清理古城里的乱石。

看着这一幕,大少心中暗自满意,看来重建袄儿都司府,不但自己希望早日建成,那蒙古人也很希望啊。

在忙碌了几天后,总算是把这古城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清理了一遍,虽然还是残垣断壁,但至少整洁了。

首先有了一个干净利落的集体大食堂,有了一个干净的吃饭地,古城终于具备了临时住人的条件。

护卫队把去年埋在古城里的那一批刀枪也从地上挖了出来,把带过来的难民里十八到三十五岁的青壮全部选了出来,组成了二支古城千人民兵队。

难民们没想到,才到这里来几天,上面就开始给他们发武器防身,心里更加踏实了。

曹金虎把难民们分成三支大队,有手艺的人集中在了一起,让有劳力的女人做下手,开始利用城里的那些收集来的建筑材料,先临时维修一部分建筑出来住人。

又安排了一小部分人去维修那些倒塌的城墙,最少也得把倒塌在城墙下的那些碎砖乱石清空,再修到三四米高,临时挡一挡外敌。

大部分的人开始在城外可以开荒的地方划线建标准农田,开始种植带来的红薯,土豆和玉米,只要这三种作物能在几个月内长成,带过来的粮食就能支撑到年底。

扎木把部落里的小孩集合起来,带着他们来到一处地势有起伏,不利于开垦农田的地方,那里是曹大人给他们这个部落划分的一大片草场。

草场是按照部落的人口划分的,每一户牧民都有一片独立的草场,足以让一户牧民能常年在这一片放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