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55章 程大少安抚祖大寿 满将军半道遇伏兵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朝堂上的祖大寿吓得是魂不守舍,要不是因为是在朝堂,都想转身就跑。

直到天近傍晚,大朝会才结束,袁崇焕,祖大寿,何可刚,曹文诏四人上朝,回来时就剩下三人。

朝堂上的事情,确实把这三人吓得不轻,都有些魂不守舍的,出了广渠门,全都蔫头耷脑的往营地方向走。

正失魂落魄间,猛听得有人叫了一声:“几位将军下午好,这是才下早朝?”

祖大寿猛抬头,见是一小孩骑匹高头大马,正站立在路边,那小脸带着微笑,不远处还有几十号人远远的立着。

祖大寿强打起精神朝小孩拱拱手:“小公子这是要到哪里去?”

小孩嘿嘿一笑:“这天寒地冻的,本公子想吃个火锅,又觉得一个人吃火锅没意思,就想找几个人一起吃吃火锅,唱唱歌。

于是便想着几位大人今日去上早朝,应该会回来得很晚,铁定没地方吃饭。

特意在此等候几位,不知道几位可愿赏光,移尊降贵到我那小庄子里去坐坐。”

祖大寿觉得这小屁孩平白无故跑来等自己这群人,怕是没那么简单。

回头朝何,曹二人询问:“小公子盛情邀约,要不咱们去坐坐,两位以为如何?”

何曹二人早听说这小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是个很神秘的角色,这大冷天的特意在城外等候,怕是有什么事情。

两人对视一眼,曹文诏笑言:“反正现在天色将晚,正好肚子也饿,有人请吃饭,没有不去的道理。”

何可刚笑笑:“曹将军言之有理。”

见两人同意,祖大寿笑道:“承蒙小公子邀请,恭敬不如从命。”

大少哈哈一乐:“谢谢三位将军不嫌我那小庄子粗陋,三位请。”

祖大寿哈哈一笑:“小公子请。”

几人来到小庄子外,祖大寿几人是第一次近距离的靠近这个庄子。

只见庄子外面都是用红三角旗的绳索围起来的,只在中间留了几条斜着的通道入内。

大少对在入口处站岗的卫兵喊:“几位哥哥,请过来帮将军们牵马引路。”

卫兵们马上跑过来了六七人。连带着三人的亲卫骑的马匹一起,一人牵着一匹马沿着通道往里走。

祖大寿奇怪,问大少:“小公子,为何要人在营外牵马?”

大少笑笑:“主要是这庄子外面埋的全是地雷,如果走错了就会出人命。

所以才让他们过来牵着马走过去,也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三位将军,莫要见怪。”

何可刚秒懂:“原来这周边都埋的有地雷呀,难怪那些建奴死伤两千多人也冲不进去。”

(地雷这个东西,大明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没有解决启爆的问题,还需要人用明火点燃,并没有什么实用性,所以战场上很少见。

作者一直都很疑惑一个事情,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触发式的水雷,也就是靠撞击引爆的水雷。

其外部构造已经和近代的水雷有七八分的相似,其爆炸原理也非常相近,按说那个时候应该就搞出了启爆药,不然那水雷也不可能会用撞击引爆的方法。

这种靠撞击引爆的方式明明比较先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些火器专家并没把这个引爆功能运用到地雷上去,有些让人想不明白。)

庄子里,祖大寿见到了已经快要把伤养好的侯世禄,双方寒暄几句便来到大厅里坐下,火锅早就已经准备好。

上了碗筷,大少招呼几人坐下,吃饭的时候,才问起早朝上的事情。

祖大寿叹息一声:“唉,一言难尽啊,大都督,钱大人被下了狱。满桂现今是京师兵马总理,统一指挥勤王兵马,辽东罪将马世龙无罪释放,官复原职,继续带兵。”

“除了这些,可说过其他的什么事情?比如关于本公子的。”

“没有,早朝一开始那些御史言官们便对着大都督不停的弹劾,今日整整一天,都在吵来吵去。最后陛下下令把大都督,钱大人下了狱才算完,别的什么事也没说。”

“吵了一整天的架,就只是这么一件事?”

大少心安了些,看来自己说的那些话没传出去。

要不然搞死自己的事就会是文官们的头等大事,袁崇焕的事反而不算什么大事了。

“对呀,整整一天就说了这么一件事。”看看大少没什么震惊到的反应,祖大寿问:“小公子,大都督被下了狱,你不觉得震惊吗?”

程风笑笑:“这有什么好震惊的,打从他斩杀毛文龙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果,这是天意,躲不掉的。

中途本来可以改变的,本公子也不是没提醒过他,可他不听啊,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一意孤行,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祖大寿看着程风,眼睛里都闪着精光:“江湖传说果然非虚,公子你不是一般人。今日之事发生的实在太突然,谁都没有想到。

原本说好的是在朝堂上讨论前些日子大战,论功行赏的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谁能想到,论功行赏的事情根本就没谈,那些御史言官突然就对大都督群起而攻之,本将看得出来,陛下也很惊讶。

就连陛下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公子你却早就料到。”

程风笑笑:“虽说干坏事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干的,可现在不是出了纰漏嘛,这锅马上就要盖不住了。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总要有人出来顶缸不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说是武将干的,武将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要不把大都督推出来,总不能让韩爌老爷子出来吧?就算是有这想法,这道理也不成立啊。

大都督辽东上任时,人家韩老爷子还在家里养老,等韩老爷子上任首辅的时候,东江镇都已经被大都督饿了半年的饭了,这也按不到人家头上去啊。”

祖大寿眼睛瞪得老大:“什么意思?公子你……”

程风笑笑:“老将军不用这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大明的朝堂只有朝内的挡风墙,都没有修向外挡风的墙。

很多事情大家都做得明目张胆的,除了不想让上面那位知道,大家并不怕天下人知道。

这都是路人皆知的事,不需要用心去琢磨就看得出来,也就能哄骗一下那位了。”

祖大寿叹气:“可现在怎么办?我等将官会不会受连累,也下狱杀头?老夫心里慌啊。”

程风笑笑:“老将军心慌什么?本就不关你们的事。退一万步说,老将军你想落荒而逃,你又能逃到哪里去?

你会跑去投靠女真人吗?”

祖大寿心里一紧,果然,这小屁孩就没有平白无故要找人陪吃饭的道理,他这是看出了老夫要跑,过来稳定军心来了。

投靠女真人,祖大寿想想,还是摇头:“这不可能,我祖家被女真人杀的人口太多,那可是私仇,老夫不可能去投降女真人的。”

“那老将军可敢跑回山海关去自立为王?”

“这就更不可能了,俺祖大寿还是有这自知之明的。”

大少笑了:“你看嘛,女真人你不愿意投奔,又不敢自立为王,那你能跑到哪里去?

跑回山海关去,然后再被圣旨叫回来吗?那得多丢人,还引得朝廷疑神疑鬼。”

“说的是这个理,可老夫就是慌得很。”

程风笑问:“祖将军,把东江镇和蓟州边军的粮食倒卖给蒙古人,是你决定的吗?”

祖大寿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这事你也知道?”

程风点头:“这事不但我知道,两京朝堂上下都知道,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这腊月的天气,寒风吹得跟小刀子一样的刮脸,这样的气温,还是把祖大寿吓得是汗流浃背,忙摆摆手:“这可跟俺们这些带兵的没关系,我们自己的军粮都讨要不足,那有多余的粮食资敌。”

“好吧,这把军粮倒卖给蒙古人的事跟你们都没关系,那私下议和可是你们武将决定的?”

“不是,俺们武官只有听命令的份,就算是商议作战方案,也是由文官一言而决,我们这些武将都没资格参加。”

“那双岛诱杀毛文龙,可是你们参与的?”

“这更不可能了,当时本官在山海关,曹文诏在锦州,何可刚在宁远。这事情还是毛文龙死后才传到辽东,当时俺们也是大吃一惊。”

“那毛文龙死后,把蓟州防线的守军调来调去,搞得整个蓟州防线乱糟糟的,是你们干的吗?”

“这肯定不是啊,俺们哪有调兵权。”

“那广渠门外两军对峙,下令避战不出的可是你们?”

“这当然也不是,两军阵前,我们全听大都督的,大都督让打,我们就打,大都督让守,我们就守。”

“就是嘛,本公子说的这些事情,都与你们无关。又不是做贼心虚,那你们还怕个毛呀?安安心心的就在这里守着京城。

等下次大战的时候,别像广渠门那样划水就行了,本公子敢向你们保证,大都督的事,不会牵连到你们。”

“可万一呢?”

“没什么万一的,你们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去,昨日我可在宫里呆了一整天,可没少听到皇上夸奖你们祖家。

放心吧,你们的功劳陛下是记得的,我们只管在这里安心的拱卫北京,下次再遇战事的时候,别在旁边划水,就不会有事的。

还有,下一次大战的时候,警告你的手下那些神箭手们,别对着自己的将领乱放箭,那会生儿子没屁眼的。”

祖大寿顿时是满头大汗。

就在大少安抚祖大寿,不让他因为害怕带兵逃跑的时候,北京城里,因为袁崇焕被下狱,他的亲卫自然也会被管控。

但是当锦衣卫清点袁崇焕亲卫人数时,发现人数不对,少了好几个人,通过审讯才得知那几个人他们并不认识。

几人都是前几日才加入亲卫队伍的,他们在袁崇焕刚进入皇城时就已经离开,一直没有归队。

边关主帅被抓,身边的警卫却少了几个人,锦衣卫这一下就不淡定了,马上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手,开始全城大搜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数千人忙活了大半夜,那离开的几个人也只是抓获三人,其它的也不知道藏到什么鬼地方去了,锦衣卫把整个北京城都翻了个遍也没找到。

经过连夜的审讯抓获的三人,终于知道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辽地喇嘛教的红衣大喇嘛。

从袁崇焕四散在外的护卫里查出了几名红衣大喇嘛!这一下事情可就大条了。

要知道整个大明朝,就没有人信喇嘛教的,那可是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专属宗教。

就算是在西藏地区,明末的时候,藏传佛教在西藏还属于小教种,信喇嘛教的藏民都非常的少,藏传佛教的流行,就是满清时,清政府为了愚弄西藏的民众强行推上去的愚民手段。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藏传佛教去控制那数百万牧民,满清政府只需要控制住那几个活佛就可。

不过说实话,满清的这一招确实很有效,只用了短短的百年,整个西藏地区,就被宗教牢牢的控制,藏民们从此便丧失了自由思维的空间,沦为农奴。

满清不单在西藏推广藏传佛教,在汉人地区也在拼命的推广佛教,所以才会有了那句明修长城清修庙,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

在清以前,佛教在中国并非主流,信佛教的人也不是特别的多,但是满清得了天下之后,全国各地到处修寺院,宣传信仰佛教的好处。

其目的也和在西藏推广藏传佛教一样,想利用佛教的轮回理论来愚弄民众。

只是汉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其中有想法的人也特别的多,再加上汉人在信仰这个方面更崇尚实用性。

经过三百多年的推广,佛教的善恶轮回论虽然在汉族女人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但对汉族的男人来说,依然没有特别的影响。

(所谓的轮回论,就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变种,两种理论有同曲同工之妙。

印度的种姓制度告诉底层贱民的说法就是,因为你上辈子不做善事,不服管教,所以这辈子你才投胎成了贱民。

你只有乖乖的听话,心甘情愿的接受高种姓的盘剥,下辈子才能投胎成高种姓的人。

佛教的轮回论就是告诉你,因为你上辈子没做善事,所以这辈子你成了穷人。

你只要努力的挣钱去供奉菩萨,下辈子你就可以投胎到有钱人家。这个理论,坑了多少本来就穷困潦倒的百姓,哪怕是卖儿卖女,都得给寺院捐一点香火钱。

这个理论是不是一模一样,无非就是说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亲卫队伍里发现红衣大喇嘛,袁崇焕的性质马上变了。

原先最多也就是尸位素餐,刚愎自用,失职的罪,现在可就和卖国扯上了关系。

毕竟大朝会的时候,把红衣大喇嘛藏在护卫队伍里带进京城,其目的为何,已经说不清楚。

好在程风安抚住了祖大寿,当袁崇焕被抓捕下狱的消息传开,关宁军并没有像原历史那样撒丫子就跑。

但是袁崇焕被逮捕的消息,还是让一些人心生不安。当天深夜,袁崇焕的旗鼓官周文郁,携带督师剑印符节,逃往山海关。

十二月初五,小庄园外来了一支骑兵队,他们是侯世禄丢在怀来县的队伍。

侯世禄匆匆去入京,手下游击郑祖禹,千总王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散落怀来县各地的人手找齐。

收拢完人手,这才赶了过来寻找主将归队。到达京城之后,知道侯世禄在这里养伤,所以找上门来。

大少也不能把这一千六百多人往外面赶,又不可能把他们留在这个小小的营地里,这对自己的队伍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大少不敢留他们驻扎小庄子,只得让他们在靠近自己营区的西南侧扎营,并找李帮华给他们搞来了粮饷物资。

这支流浪了快两个月的队伍,总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从此过上了有吃有喝,还不用打仗的幸福生活。

除了每天早晨那烦人的哨子声和哗哗的跑步声,不知道疲倦的口号声,搅得他们没法睡懒觉之外,这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甜蜜的。

自打十一月二十日,建奴于广渠门对峙之后,大部分的勤王军都退回瓮城休整,城外就剩关宁一支大军驻守。

距离两里驻扎的建奴似乎也不想和关宁军打仗,双方就这样脸贴着脸的和平相处起来,北京城外的战场,竟然奇迹般的安静了大半个月。

但是,良乡,房山一带,被建奴抢劫一空的消息,如雪花一般的飞进了紫禁城。

这一下文武大臣不干了,良乡,房山可不同意京城周边。

京城东北的土地,大多数都是皇庄和勋贵们的田产,抢了多少烧了多少,文武大臣们不心疼,反正勋贵们手里除了钱也没权,再有意见,文武大臣都不鸟他们。

可良乡,房山不一样,那一带的良田,可都是京城大老爷们的私产,被建奴这么一抢,每一位大老爷的心都在滴血。

这一下,满朝文武的议事的主题,全都放在了建奴的身上,每天上朝,那些御史言官翻来覆去的喷,把那勤王的军将全喷个狗血淋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满朝文官口诛笔伐之下,崇祯帝终于是按捺不住,于十二月十二日,下了圣旨,让满桂带兵马上带兵出城迎敌。

可你们既然要这些士兵帮你打仗,你们得出钱出粮让人家吃饱饭啊。

可怜的勤王军队住在瓮城里,依然是缺吃少穿,三天时间里两天喝稀粥,一顿吃干饭,已经在城里休整了快一个月,士兵们依然是面黄肌瘦,手脚无力。

可圣旨都下了,士兵状态再不好,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战了。

满桂也是没有办法,只好传令各处的勤王军队于十二月十六日出城,在永定门外集结誓师,准备带着这群互不隶属的乌合之众出城找黄台吉决战。

十四日,郑祖禹入庄向候世禄报告,收到兵部命令,要求队伍十六日巳时到永定门外集结,前往良乡找黄台吉决战,三鼓不到者,斩。

大少嘲笑:“这些文官老爷们就是瞎整,眼面前就有女真人的军营,守营者横竖不过万来人,集结所有勤王军队,把那军营围了,半天就能拿下来。

文人掌兵,怪事横生。放着眼面前的敌人不打,非要抽风,让军队跑到几十里以外去找抽。

人家是全骑兵,能打能跑,这些官老爷们是对大明的士兵有多大的仇恨?非要想方设法的让士兵们去送死。”

侯世禄忙打断:“小公子切莫乱说,朝中文官大老爷可都是饱读诗书的人,是有大才的,他们读的书比我们吃的饭还多。”

大少笑了:“他们读的那几本破书,以为看过两天兵书就是韩信,岳武穆了,简直搞笑。大明的军队就凭他们这样瞎搞,就算让韩信来了都得脱层皮。”

侯世禄无可奈何,只能问郑祖禹:“兵部文书拿来本将看看。”

郑祖禹递上文书,侯世禄看得仔细,命令中指名由郑祖禹统领,到永定门后受马世龙节制。并未提及对自己的安排。

候世禄知道,朝廷这是剥夺了自己的兵权,以后的军事行动都与自己无关了。

“唉,老了,不中用了,原以为这伤也好的差不多,马上又可以为朝廷效力,没想到会这样,也罢,等退了建奴,就回家养老。”

大少在旁安慰:“这有什么可忧虑的?反正也没什么功劳可拿,尽打败仗,必然受责,不去正好。”

侯世禄点头,告诫郑祖禹:“本将不在,将军临战之时,不要畏首畏尾,当奋勇杀敌,以报国恩。”

郑祖禹暗然,大少笑道:“将军见到满桂的时候,帮我对满桂将军问声好。

顺便提醒他一句,出征的时候在后背上多穿两层甲,他若问起,直接告诉他,我说的,至于听不听,那就是他的事了。

还有,将军出征,如果有可能,离关宁军远一点,估算战力的时候,更不能把他们算进去。”

郑祖禹告辞,才走出通道外,一名小孩追了出来:“郑将军请留步。”

……

关宁军营地,收到兵部命令的关宁军将领愤愤不平。

“大将军,他满桂有何资格统领我关宁军?”

祖大寿呵斥:“休要胡说八道,满桂将军统领全军,这是圣上的旨意,你我当尊旨意才是,休得无礼,擅议上意。”

“下官就是不服。”

祖大寿大怒:“不服也得忍着,这里是京城,不是辽西,由不得你等胡言乱语。”

祖大寿发怒,关宁军将士自然是不敢再有言语,但是,心中的各种愤愤不平,并没有消失。

十二月十六日,因为要带话给满桂,郑祖禹早早的便告别了侯世禄和程大少,带兵于辰时就赶到了永定门外。

当满桂听了程风的话语,脸顿时就黑了:“程大少是什么意思?背上多加两层甲?说俺满桂贪生怕死会逃跑吗?”

“满将军,俺感觉的程小公子说的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郑祖禹一听满桂的埋怨,自己也有些懵了,当时没把这话往深处想想,今日听满桂的埋怨,却实在理。

这话听起来好像就是嘲讽对方会逃跑的意思,要不然正常的将军谁会让人在背上多加两层甲。

满桂瞪眼:“那你说,不是嘲讽俺满桂贪生怕死要逃跑,还能有别的意思?你倒是解释解释,为何要在后背加两层甲?”

郑祖禹也不知道当如何解释才好,他也没搞懂,程小公子为什么会有这个提议。

但是他却想起了程小公子对自己的提醒,便小声解释:“下官也不知道程小公子为何会有这个提议。

但是下官出营时,程小公子还对下官提醒,让下官离关宁军远一点,就算离不开,在计算战力的时候,也别把他们算上。”

郑祖禹的解释,让满桂猛然想起了什么?不再言语,挥挥手:“本将知道了,你下去吧”。

郑祖禹行礼,转身正要离开,又想起一事,回转身来:“大将军。”

“还有何事?”

“下官在离开程小公子营地的时候,他身边的一名小厮追出营地,特意让下官再转告大将军,说是良乡,房山一带并无友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半途遇见穿着明军服装的军队,千万要小心,十有**是敌人假扮的。”

巳时,永定门外,兵马总理满桂,昌平总兵黑云龙,王威、尤岱、杨御蕃、孙祖寿,马世龙等全部到位。

三通鼓后,满桂摆上香案,开始祭天,

“”维崇祯二年岁次腊月十六日,明大将军满桂,谨以清酒庶羞之奠,致祭于皇天列宿、穹宇神只之前曰:

鸿蒙初辟,乾坤始奠,日月耀而四时明,天地交感而生万物。

茫茫宇宙,昭昭神鉴,阴阳燮理,燮和万邦。吾皇受天之命,君临四海,仁风被于九野,德泽遍于八荒。四海承平,本应刀兵永息;然蛮夷无知,屡犯天威。

辽地建奴者,化外之徒也。恃其荒僻之域,悖逆之性,妄自尊大,不识王化,起兵谋反。

扰我边疆,掠我财物,戕我黎民。老弱哀号于野,妇孺泣涕于室。田园荒芜,庐舍为墟,此诚吾国之奇耻,万民之深仇也。

今圣天子震怒,诏命某等统貔貅之士,整威武之师,出征万里,以靖边疆,以安黎庶。

吾等披坚执锐,誓效犬马之劳;枕戈待旦,愿展鹰鹯之略。然征途迢递,兵凶战危,烽烟弥漫兮山川黯,锋镝纵横兮日月昏。

伏惟上天垂怜,佑我王师。赐之以顺风,鼓帆樯而济沧海,助吾军之锐气,如雷霆之震击;壮吾军之胆魄,若虎豹之雄威。

使刀枪之下无坚敌,矢石之间少伤亡。攻必克,战必胜,擒元凶以献阙下,扫余孽以清边陲。

凯旋之日,再设牲醴之祭,以答天恩之浩荡;复建祠宇之盛,以报神庥之隆深。愿神灵鉴吾之诚,领吾之献,默相吾事,永庇吾邦。

尚飨!”

满桂诵完祭天檄文,

又献上三生三畜。

万军齐呼:“万胜,万胜,万胜。”

军士三呼完毕,满桂拔出天子剑,剑指苍穹:“众将士,听我号令,拔营起寨,出发。”

勤王队伍开始行动,昌平军黑云龙,麻登云为前锋,大同兵满桂部,马世龙部,杨国栋部为中军,陕西边军尤世威,王威、尤岱、杨御蕃、孙祖寿为后卫,关宁军为左右护卫,兵锋直指良乡。

当天,大军南行十里,安营扎寨。

良乡,黄台吉听斥候回报,明军离开京城,正往良乡而来,行军十里扎下营寨。

奴才鲍承先微微一笑:“大汗,明狗胆小如鼠。如此行军,到达良乡,岂不要五六日?”

多尔衮,多铎,土谢图,岳托,萨哈廉等哈哈大笑。

黄台吉微笑:“他们今日誓师出征也耽误了半日,半日行十里也可理解,明日便会快些。”

十二月十七日,勤王大军前行二十里,太阳还在老高,又开始是安营扎寨。

黄台吉得报,明军前行二十里安营,黄台吉有些受不了,问计鲍承先。

鲍承先一肚子的坏水,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见黄台吉问计,小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大汗,奴才有一计,明军胆小如鼠,行军缓慢,我军明日当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黄台吉大喜:“就依先生之计,明日大胜,先生当得首功。”

十七日清晨,护卫队跑完早操后,开始清点马车,把双号车辆撤出阵地,套上三马,装上各种物资,赶出了营地。

见有战车移动,侯世禄找到大少询问原由,大少笑道:“在这里困了一个来月,感觉无聊的很,想到良乡去看看打仗。”

侯世禄大喜:“公子你想去参战?可否带我老侯一个?”

大少笑笑:“掺什么战呀,我一小孩也不喜欢打仗。是这些天肉吃的少,口中无味,只是想过去看看,能不能打些野味回来改善一下伙食。”

侯世禄大笑:“正好我老侯也喜欢打猎,与你同去。”

午饭过后,一切准备妥当,大少翻身上马,带着一千骑兵,一百一十辆马车,三百火头军,带着的吃喝用度,前往良乡,侯世禄带着四十亲兵,紧随大少左右。

老窝里就剩下一百四十辆马车,二百炮兵和一半医务人员守家。

只用了半天时间,队伍前行三十里,前面的侦查兵就已经发现了明军的踪迹,正在前方五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太阳离地还有丈许,营地是乎已经建好。

大少真是哭笑不得,两天的时间行军三十五里,这是出来冬游了。行军的动作不快,这建营地的动作倒是挺快的。

大少也不好跑到明军前面去抢了明军风头,只能下令扎营,但是大少这里的扎营可就简单多了,一百多辆战车一围,一座错落有致的营地便轻松完成。

十八日,勤王军卯时做饭,辰时进食,巳时拔营,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呼啸着,又开始了一天艰难的行军。

队伍缓慢前行十余里,有斥候飞马而来:“报大将军,西南方向十里,发现一支队伍,举大明旗号,正往京师方向行走,不知道是何地勤王队伍。”

满桂闻报,心里默想了一下,不知是何地的勤王部队,下命斥候:“继续探来,问明是何地兵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