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54章 谈惯例激起千层浪 破规矩牛犊挑脓疮

朝堂上那些大儒们口中所说的以民争利的民,特指最上面人数最少,钱财最多的那两部分人群,并不包括这些最底层的百姓。

陛下,大明免税,免的是最有钱的人的税,收的税是最没钱那部分人的身家性命。

陕西为什么会有百姓造反,不是说那地方真的颗粒无收,而是那些穷苦的百姓收的粮食交税都不够。

有的甚至卖儿卖女之后都不够交税,除了全家饿死,只能造反。

大明为什么税收越来越低?问题就出在这里,越有钱的人越免税,越没钱的人越上税,就逼着吃不上饭的老百姓只能揭竿而起。

这个问题就如同袁都督的五年平辽一样,不管怎么做,横竖都是一死,只能赌一把命运。”

大少的话,引起了崇祯帝的沉思,良久,崇祯帝猛的抬起头来:“这账怎么对不上呢?”

“哪里对不上了?”

“好几点不对,首先,朕记得大明丁口只有七千万,哪有两万万这么多。

朕又算了一下税收,朝廷下发的税收是种官田者,税银四钱,种民田者税银三钱。

就按亩产两石算,百姓亩收入也有一两五钱才对,怎么会不够上税?

另外百姓 收入一两银,有半两上了税,先不按程卿所说的两万万百姓收税,就按七千万丁口收的税就应该有三千万两,可为何朝廷税收会不足千万?”

程风笑了:“陛下果然不是一般人,一想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为什么税金和税源对不起来?”

“这是为何?朕,没想明白。”

程风笑笑,对王承恩道:“王公公能不能让这些公公,宫女,护卫们离这屋子远一点?至少离这屋子五十步以外。”

王承恩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皇帝。

崇祯点头:“让他们都退下吧,离这屋子远一点。”

王承恩挥挥手:“你们都下去吧,护卫看好一点,敢靠近五十步内的杀无赦。”

太监,宫女,护卫们应是退出了养心殿,殿内就只有崇祯,王承恩,大少三人。

看着人都退下,大少这才说道:“陛下,草民下面所说的话,会得罪天下所有的士绅贵族。

如果草民今天的话传到宫外去,想让草民死的人就不是一两家士绅贵族,而是天下所有的士绅贵族了。”

“朕保证,没有人能听得到咱们今天的谈话,就算皇后那里,朕也不会说。

王大伴,让宫人再退后五十步,无诏不得靠近。”崇祯保证。

王承恩不敢怠慢,再次跑出大殿传令外面的护卫们,再后退五十步。

就连他自己都不想再进到大殿了,万一这程小公子说的话传了出去,自己肯定是第一个被怀疑的目标。

王承恩很想避嫌,可惜他是皇帝的大伴,没办法避嫌,只得硬着头皮进去听。

见宫人离得更远了些,程风这才开口说道:“陛下所说的七千万丁口,是特指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有自由身的男丁。

草民说的是包括了所有男女老少在内,也包括地主、士绅、官僚家里所养的奴仆家丁。

及各大家族大势力隐瞒下来的那些没有统计在内的,被定性为私有财产的私有人口的总数。

加上普通百姓瞒报的人口,大明最底层的百姓最少为两万万人口。

这事也真是够奇怪的,就算家里养的牛马,官府都要登记在册,世家大族养的奴仆却不在登记范围内,不过也对,人哪有牛马值钱。”

“那些世家大族隐瞒的人口真有这么多?”崇祯还是第一次听到什么隐瞒人口,很是震惊。

“有,甚至更多,要不然那些世家大族养的死士是从哪里来的?”

“你家养了多少?”崇祯冷不丁的问了这么一句。

“我家没有奴仆,更没有隐户。”

“朕不信,你家没有奴仆,那些保护你的护卫不是奴仆吗?”

这疑心病,真是够重的,程风笑了:“他们是外请的护卫,不是我家的奴仆。我家与他们的关系,就像是镖师与镖局客户的关系。

只是因为我家给的工钱多,他们工作比较用心,所以感觉上像是我家养的护院。”

崇祯点头:“朕知了,继续。”

“说了人口,再说税收,按说朝廷收税都是按人丁来收的,一丁税银最高四钱,一般的老百姓一丁也不可能只有一亩地,那为什么老百姓还是上不起税了?

草民就借用通州的名字打个比方说吧,假如通州府有丁口两万人,按朝廷律令,每丁四钱银,全府应收税八千两,这听起来不高。

可是收税需要有人手,上下官员需要有好处,户部在下发税收任务时,就会把户部的一些日常消耗费用加到税收里,下发给通州府,一般这个额度是税额的三成左右,通州府的税收就会是一万零四百两。

通州府收到这个定额之后,他也不会亲自去收税,他会把这任务下放给下面的士绅。

下放的时候,他会把通州府的日常费用再多三成加到税收里,这样通州府的税就是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士绅干活也不可能白干,所以他们还会在一万二千八百两的基础上加上他们的辛苦费,那也是三成,那就是一万七千五百七十六两。

你看一看。朝廷发下去的八千两税收,到了基层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变成了一万七千多两,多了一万两。

这还不算完,如果全部按这样的话,也不算特别要命,更要命的是收税的人还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三成的火耗,官府实际上要收的税就变成了两万两千八百五十两,已经接近税收的三倍。

但是这依然没算完,下一步还有官商勾结的手段,因为利益的划分,很多地方的粮食收购都是固定为某一家大粮商,其他的粮商是不能在那里收粮食的。

这些粮商一般情况都会把收粮的时间卡在交税的前几天,如果农户不在那几天卖粮,就没有钱上税。

这时候粮商就会把粮食的价格压得很低,平时八钱银子一石的粮食,他能出五六钱收购,这都算有良心的了。

因为马上到了交税期,又不会有第二家粮商来收购,农户不卖都不行。所以明知道粮食价格很低,农户还是要卖。

这样,平时卖五石粮食就够交税款的,可能要卖十石甚至二十石才够。

一般这种情况下,那收粮食的粮商会告诉农夫,给他们的银子是十成的官银,不需要扣火耗的。

而实际上,当农户拿着这个十成的官银去交税的时候,那税官会告诉他,他那银子的成色很低,只有七八成。

更狠的可能会说那银子的成色只有五六成,农夫就要补上这不足成色的差价,这样一下来,原本八千两的税银,可能就变成了四万两,高了五倍。

如果农夫对税额敢有疑问,就会被税务官以抗税为名抓到大牢里去,那损失更大,罚款更多。”

听到这里,崇祯帝气得人都在抖:“怎能如此,他们怎能如此?”

“陛下,你要注意龙体,别气坏了身子。”站在旁边的王承恩也是冷汗淋漓,他知道程小公子今日把这些话说出来,真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韪。

如果皇上只是听听也就罢了,万一皇上想改变点什么,程公子算是真成了天下的公敌,只怕以后不会有安身日子过了。

程风说的这些内容,他王承恩知不知道?其实他是知道一些的,只是没有那么详细。

见崇祯帝都气成这样了,程风只能住嘴,静静的看着这个可怜的小皇帝。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崇祯平复了心情,见程风没在说话,示意道:“还有什么,继续说。”

程风没办法,反正天已经捅破了,那就把窟窿捅大点,继续往下说:“上面收的这些税款,税务官的折旧不会上缴,会全部归了税官自己。

当然,也不全是税官的,这一部分,税官会拿出大半分给上面的官员和士绅。

而士绅加的那一部分税额,士绅会把大部分的上交给县里的官员。

同样的分配方案,县里的官员会把他加上的那一部分的大部分上交给他上面的官。

最后,全大明各地征收的这些火耗和加成,大头全部会进入京城,成为朝中大臣们的分润。

而实收税款到户部,在不克扣的情况下,能收到八千两就不错了。

但在很多情况下,户部也会找个借口再扣一点,直接到账八千两都不足。这是税款从下面收到户部的全过程。”

崇祯帝点点头:“他们这样做,把天底下的百姓都饿死到底有什么好处?”

程风笑笑:“这样做肯定有好处啊,因为税款太高,农民交不起税粮,他就会卖儿卖女卖田地。

这样大地主大士绅,就可以把农民手里的田地房产收购了,在把上税的农民变成他家的奴仆,这样这家原本需要上税的农户就消失了。”

崇祯想不明白了,问道:“如果这样的话,上税的农户越来越少,那税如何能按额度收上来?”

“这个更简单啊,比如说,原本上税的两万丁口,因为交不起税,有二百丁卖了田地,变成了奴仆。

那么,这二百户的税就加到那些还有自己田地的一万九千八百户头上,由他们来分担所有的税款。

这样天长日久的累积下去,普通的农户都把自己的土地卖给了大户,把自己都变成了奴仆。

慢慢的,这些税费就会加到那些中小地主头上,中小地主也会因为税务太贵变成了普通的农户,成为佃户。

最后土地全部归于大地主,大士绅的手里。人口与土地的关系,陛下可以参照人口与财富的关系。

那就是两成的人占了全国八成的土地,而他们不会给朝廷上一文钱的税。

另外八成的人只占了全国两成的土地,他们却需要给朝廷上税,因为重税,百姓实在交不上了,这部分人会慢慢的把自己走土地都卖了,变成了奴仆,朝廷的税收自然就枯竭了。

税收不足,朝廷就会加税,一加税剩下一口气的农民又活不下去。

最后逼得农民只能在不造反明天就会饿死,造反可能后天才会战死的决择中选择造反,就像现在的陕西一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并不是说陕西真的粮食颗粒无收,只是因为那些农民一年的收入全卖了都不够上税。

往年不够上税,还能卖儿卖女换些银钱来交税,可今年卖儿卖女都卖不出去了,除了全家人等死就只能造反。

如果解决不了土地的问题,农民造反是迟早的事。

造反的农民多了,造反者就会把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田产的大士绅,大地主杀个干净,大量的土地又变成了无主之地。

等新的政权起来,又把这些无主土地分给那些无地的农民,一个新的朝代开始。

直到下一次土地重新兼并到新的大地主,大士绅手里,又逼得农民活不下去了,重新造反,又开启另一个轮回。

纵观历史,为什么所有的朝代都逃不出三百年一轮回的怪圈,说来说去就是土地闹的。

陛下,就如现在的北直隶,建奴正在四处抢劫,但这件事可能只有陛下和那些被伤害百姓会难过。

而对士绅官僚来说,建奴入关抢劫,会有多少老百姓被杀多少老百姓被掳走。

这一下北直隶会有无数的土地成为无主之地,这就是天降的横财,富人们的饕餮盛宴。

在他们看来,建奴再多入关抢劫几回,整个北直隶的土地就都成他们的了。”

大少是越说越没有顾忌,越说越满天雪花飞舞,大冷的天,王承恩早已经汗流浃背,大棉裤都成尿不湿了。

见大少越说越口无遮拦,崇祯帝也是无语,只能继续下面的话题:“程卿说了税款从下面收上来的过程,现在是不是应该说说税款从上面派发下去的过程?”

程风点头:“对,那就说说这个国库银钱下派的问题,陛下就能知道,明明关宁军的军饷只需要三百六十万两就够,为什么给了关宁军五百万两,关宁军还是会欠饷。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朝廷在分配税款的时候,有一项非常特别的流程,叫提留。”

“什么是提留?大伴可知道?”崇祯帝没听说过提留是个什么东西,回头问王承恩。

“这个,这个,奴婢…”王承恩差点哭了,什么是停留?你直接问这小公子不就行了,干嘛要回头问咱家?

咱家敢说不知道吗?知道咱家又敢细说吗?真是愁死个人了。

“算了,大伴不想说,还是程卿告诉朕吧。”见王承恩在那里结结巴巴,崇祯帝很不耐烦。

程风笑笑:“陛下就别为难王公公了,草民这些年走南闯北的,到过不少的地方,对这些事情倒是还有些了解。

都说到这里了,多几句少几句,都是一个样。

反正草民已经是天下官僚士绅的敌人了,这个恶人就由草民一人承担吧。

提留是这样的:比如陛下划拨给关宁军五百万两军饷,按惯例,户部划拨时会提留三成为户部的辛苦费。

所以五百万两划出户部,到兵部时只有三百五十万两。

兵部在划拨时又按惯例提留三成为兵部的辛苦费,五百万还没有出京城就没有了一半,只留下二百四十五万两。

这时就算辽东督司的官员有良心不在提留,关宁军的军饷都已经欠额一百一十五万两,早不够了。

更何况下面将官还是要提留的,只是有些军官提得少,有些提得多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朝廷划拨了五百万两,下面的士卒依然被欠饷的原因。”

崇祯帝气得直拍御案:“他们竟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贪污,真是该死。”

程风摇摇头,叹息一声:“陛下,这事如果在土木堡之变前,谁敢动军饷,那肯定是贪污,绝对会被剥皮添草的。

但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军饷和救灾款一样,都是可以动手脚的。这就叫惯例,只要提留不超过三成就不算贪污,是合法合规的。”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唉,土木堡之前,掌管军队的是军人,他们都上过战场,流过血,拼过命,自然知道士兵有多重要,不会让士兵挨冻受饿。

土木堡之后,军队的权力被文官掌控了,他们是文官老爷,又不用上战场去拼命,那些士兵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文不值的穷丘八,是死是活又不关他们的事。

他们须要知道的是,如何利用军队把皇帝手里的钱变成自己的。

这方面文官可比武官聪明的太多了,随便一琢磨,把提留这个流程运用到军饷上,军饷用上了提留,克扣部队的军饷就成了惯例,合法合规。”

小皇帝气得要死:“他们这么做,就不怕部队打不了仗吗?”

程风笑笑:“陛下,对文官来说,军队能不能打胜仗,士兵会不会死,下面的老百姓会不会被屠杀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把国库的钱,把皇帝的钱,把老百姓的钱搞成自己的,这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完成这些目标,他们还有一整套的语言流程。

比如说,他们克扣军饷,让士兵吃不饱饭的理由是:饿肚子的狗咬人才凶,所以士兵必须要饿得半死不活的,打仗才打得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且他们还很会甩锅,明明是他们把军饷给克扣了,却会对下面的士兵说,是皇帝舍不得足额发军饷。

今日发给士兵一半的军饷,还是本官如何如何求皇帝才要到的,好让下面的士兵记恨皇帝,牢记他们的恩情。

就像前几日,满桂在德胜门的那场大战,满桂将军的士兵并不怕死,都很勇敢,可他们为什么还是打不过建奴?

就因为他们的口粮都是文官按天发放的,就算满桂将军想让他们吃顿饱饭,都找不到粮食。士兵平时都吃不了饭,只有在战斗爆发之前,才能有一顿饱饭吃。

可临时吃一顿饱饭有什么用?身体还是一样的没有力气,再勇敢也打不过对手。

陛下可能听说过,外面的传的神乎其神的,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则无敌。

其实还有一句话,没人传出来过,那就是明军不满饷,满饷真无敌。

明知道士兵顿顿吃饱饭就能打胜仗,可为什么这么多的文官都不让士兵吃饱饭呢?原因也简单,辽东的战争就是门生意。

只要这场战争在,那国库里的钱就可以不停的拿出来分润。

只有打了败仗,那些吃的空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换成抚恤金,揣进众官僚的腰包。

如果打胜了仗,那些吃的空饷如何来兑换银子?

万一对方投降了,这场战争结束,那国库的钱谁还拿得出来?那就意味着这门一年几百万两的生意没有了,这谁担待得起。

所以除了皇上和下面的百姓,这满朝上下就没几人愿意这门生意结束的。”

这一天,大少是铁了心的要把大明的脓疮全都挑破,从军饷到税收,从救灾到建造,各个方方面面如何贪污,如何**。

如何自己做了坏事后,把这个坏事扣在皇帝头上,让皇帝去背锅,去挨老百姓的骂等等,一条一条的说了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草民说了这么多,陛下可听明白了,明明很多坏事情都是下面的贪官污吏干的,为什么老百姓总是骂皇帝昏庸。

原因就是这么简单,官员就是一句话,本官知道你们苦,本官也为你们求情了,可皇帝不同意呀,这都是皇帝让我干的。

本官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帮助你们求情了,可没有用,所以你们要恨就恨皇帝,要骂就骂皇帝去。

而这坏事到底是不是皇帝下令干的,反正老百姓也没办法去找皇帝对证,官员们自然敢随便的胡说八道。

万一老百姓骂皇帝的事情被皇帝知道了也没关系,他们反过来会跟皇帝说:他们已经下达了皇帝的旨意,表达了皇帝对老百姓最大的善意。

减了各种税,也免了各种徭役,但是老百姓不买账,还是骂皇帝昏庸无能,不能体恤民情。

下官是好话说尽,可老百姓不知好歹,坚持说皇帝昏庸无能,下官也没有办法。

反正就是对着老百姓说皇帝的坏话,对着皇帝说老百姓的坏话,最后皇帝和老百姓都不是好人,就他们在中间是好人。”

崇祯帝大怒:“这些狗官,朕要查办了他们,全部抓进天牢。”

王承恩大惊:“陛下,注意龙体,先消消气,这是万万急不得。”

程风也怕小皇帝一个气冲斗牛,真的去干这种全国抓贪官的事,给自己引来弥天大祸。

也忙安慰道:“陛下,万万不可,历代先帝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那里,证明就算是皇帝,也斗不过他们的。”

崇祯帝一愣:“历代先帝什么血淋淋的例子,你给朕说清楚。”

程风抬手,轻轻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嘴:“这破嘴,就没个把门的,整天只知道胡说八道。”

崇祯一拍御案:“说,什么血淋淋的例子?”

“唉!”程风叹息:“算了,说就说吧,陛下,可知道土木堡之变之前,英宗想干什么?”

“想干什么?朕还真没有注意过。”

“土木堡之变前,英宗听说江南税务异常混乱,想派人去查账,查找的消息早早的透露出去,还没有付诸行动,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这江南查账的事便不了了之。

再就是武宗皇帝,一个能骑马打仗和敌人厮杀的武皇帝,就因为想掌握军权,大热的天落个水就感染风寒驾崩。

夏天落水常有的事,普通体弱的人都未必会有事。可武宗却又没熬过去,这其中有什么蹊跷,皇帝应该想得明白。

再就是嘉靖帝,因为严查江南的盐税,矿税,商税,茶税等,差点被人杀死。

所以嘉靖帝才假装自己喜欢修仙,养了那些道士,其实那些不是一般的道士,他们都是道医,是专门负责嘉靖皇帝的身体健康的。

因为嘉靖帝不敢喝太医院开的药,只敢喝自己和道医的药,要不是嘉靖帝处处小心,早就出事了。

然后就是隆庆帝开海,原本禁海的时候,所有的海上贸易都是由大士绅大家族走私来完成,海上贸易所有利润都是私人的。

可隆庆帝一开海,朝廷增加了海关要收关税,这可触犯了大士绅大家族的利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所以隆庆帝小心翼翼的当了六年的皇帝,还是一个不小心,便得了绝症不治身亡。

再一个就是陛下的兄长,小小年纪上位直接被架空,没办法对抗朝堂,先帝才推出来一个魏忠贤帮忙挡刀,可惜了啊。”

“程卿说得不对啊,老师们可都说,魏忠贤是阉党,是在祸国殃民,残害忠良。”

程风笑笑:“处置魏忠贤前,陛下是不是想过好多好多的可能,觉得魏忠贤非常难处理。

但实际处理的时候是不是比印象中的简单的太多,就陛下一句话,魏忠贤便甘愿伏首啦?”

“程卿,朕也为这事感到迷惑过。想那魏忠贤位高权重,朕要办他,原以为他会和朕拼命,没想到朕说啥他都认,拿下他竟然没费什么力气。”

“这没什么可迷惑的,这天底下就没有什么阉党,有的只是帝党,太监所有的权力都是来源于皇帝,皇帝要他位高权重他就位高权重,皇帝要他去死,他马上就得死。

别看当时的魏忠贤位高权重,可他的权利全是先帝给的,他也就是先帝手里的一把刀,把一些先帝不敢说的,不敢做的事情让他去做罢了。

其实那些朝臣也知道怎么回事,但他们不敢说是帝党,如果是帝党,那反帝党不就是反皇帝吗?这话题他们可不敢说。

所以他们只能找前面那个背锅的魏忠贤,说是阄党,这样和皇帝斗就不算是反皇帝。

可惜魏忠贤的能力还是弱了一点,辜负了先帝爷的重托,最终没能保住先帝爷。

先帝如此英明神武的人,就因为想提高商税矿税,最后还是免不了落水而亡。”

大少话音未落,崇祯帝脸色都变了:“你是说兄长是被人害的?”

大少道:“陛下,先帝可有个外号叫木匠皇帝,一个喜欢做木匠的人,身体不好怎么可能做得了?

先帝爷人年轻,身体又强壮,还是在六月间落水,大热的天哪有这么容易感冒的,哪有这么巧的?一碗防风寒的药喝下去人就没了。

如果不是先帝动了矿税,商税之后还想去动市泊司,这是落水的事情就不可能发生。”

崇祯帝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猛的抬头看着程风:“这些学问,应该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你是怎么学到的?莫不是,你那启蒙老师还教这些?”

就知道这家伙疑心病重,程风笑道:“这些知识不用教啊,凡是读过书的人都知道。

战国策,左氏春秋,资治通鉴里写得明明白白,凡是看过这两本书的读书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不需要先生教的。

而这几本书,也是读书人必读的基础书籍,哪怕是个童生都知道的学问。”

崇祯恨恨的道:“这些书朕没读过。”

程风摇头:“就算陛下没读过这些书,史书陛下总读过吧,关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史书里也是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崇祯帝更恨了:“朕读的史书都是老师手抄的,上面标有老师注解的史书,史书里没有这些内容。”

大少笑了:“哦,这就难怪了,可能是老师们怕陛下读了这些内容学坏了,才把这些内容给删减掉的,可能这也是为了陛下好,所以陛下看不到也是正常的。”

小皇帝突然觉得自己大彻大悟了:“难怪朕自登基以来这么的努力,还是治理不好这个国家。

原来是朕没有学到这些真本事,他们不教朕,就是怕朕学到了真本事,坏他们的好事。”

大少想了想,咬了咬牙,看能不能改变一下这个地主家的傻儿子,万一他真能找对路,励精图治了,也算省了事。

“陛下,草民说句不中听的话,你的努力方向搞错了,你再努力都无济于事。”

“什么意思?程卿是说朕努力的不对?”

“草民听说陛下自登基以来,每天都起五更睡半夜,吃不好睡不好,没日没夜的批改奏章,可有此事?”

王承恩躬身:“确有此事,皇上每日里批阅奏章,睡觉的时间都不超过三个时辰。”

程风叹息:“陛下还真是努力错了方向,皇帝的权力并不在那些奏章里,批阅奏章,那是内阁大臣的事,不是皇帝的事。”

崇祯一下子就迷茫了:“朕不批阅奏章?那朕如何了解天下。”

“陛下,你能看见的那些奏章,都是文武大臣查阅过,可以让你知道的奏章,从那上面那能看到天下的真实性。而且奏章并不是皇帝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什么才是皇帝工作中最重要的环境?”

“这么说吧,一个朝廷的结构,有五种权利是至关重要的,分别是:税收征调权,人事任命权,法律审判权,财政划拨权,军事指挥权。

陛下现在每天批阅奏章,其实只是抓住了人事任命权,而这个权利和法律审判权一样,是五条权利里,最不重要的两条。”

“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权利?”

“当然是税收征调权,财政划拨权,军事指挥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税收和财政现在都归户部,军事指挥权即归兵部,又归吏部还归内阁,还归五军都督府,就是不归陛下管。”

崇祯摇头:“谁说没有军队归朕管?朕有东厂,有锦衣卫,有神机营,有三千营,有五军营,这些都归朕管。”

程风笑笑:“陛下,不是草民说话难听,现在陛下手里的这些军营,全都只是摆设,养老的地方,拉出去别说是打仗,就算打地痞流氓都未必打得过。”

“那依程卿看,朕当如何做?”

“草民就冒险给陛下做一个建议吧,陛下现在很多事情都被人掣肘做不下去,就是因为陛下手里缺乏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

陛下不如先把批阅奏章的事全交给内阁去做,自己装作不理朝政的样子。

陛下在秘密用自己的钱养一支皇帝专用的野战军,先抓住军权再说,人数也不需要多,五千人足矣。

这样一年的花费也不多,也就四十万两左右就行,只需要严格训练一年,将会成为大明无敌的强军。

有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陛下再去争夺财权就容易了。”

崇祯点头:“这个简单,朕从各军营里调拨将官,士兵组织就是。”

程风道:“陛下如果想练一支强军,那些军营的将官士兵都不能用。

特别是陛下现在的所谓天子亲军,全都是些混饭吃的老爷兵,他们领领军饷,喝喝花酒还行,要训练成军是不可能的。

更不能有勋贵从中插手,只要有勋贵,练兵的钱都会变成私有财产,最后可能给陛下练出来一支中看不中用的戏子队伍。”

崇祯问:“如果不能从这些队伍里选择军将,那谁来带领野战亲军?”

程风抬着一只手在袖子里来回的掐,那夸夸掐手指的小动作,明显看得出来,是在运行袖里神课算卦象。

“草民倒是有几个人选,可以给陛下推荐一下,不知陛下可愿意听听?”

“你说,朕听着的。”

“草民听闻,山西振武卫有一个叫孙传廷的进士,这人文武全才,天启四年的时候就奉闲在家,这人是帅才,可为皇帝亲军统帅。

另外还有一人叫卢象升,现在应该是大名府的知府。

如果草民没有算错的话,再有些时日,他可能就会带着大名府的勤王军到京城来,这人也是个文武全才的猛将,可为大将。

另外,五大营里,有一个叫黄得功,一个叫周遇吉的小将,对陛下对朝廷忠心耿耿,是那种可以为陛下挡刀的忠臣良将,此二人可为副将。

只要陛下秘密的训练这么一支部队。一年之后,就算那女真人敢再来,有这支部队在也能轻松的把它们消灭掉。

就是这支部队呀,不能交的兵部管,部队的钱粮器械更不能交给文官管。

他们只能听从陛下一个人的命令,其他的就算天王老子来了都不能听令。

只要做到这些,陛下定能得到一只天下无敌的强军。

如果陛下真能练就这么一支强军,草民定然厚着脸皮到旧港去找苏禄郡主,讨要五千支新式火铳送给陛下来装备这支陛下亲军。”

“真的,你真能讨要五千支新式火铳?”

“陛下放心吧,草民脸皮厚的很,只要陛下需要,草民肯定能讨要得来。”

“如果这样的话,程卿为何非要等到朕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亲军才去讨要,就不能提前讨要一些来先给神机营配置上。”

程风摇摇头:“如果草民真敢去讨要五千支新式火铳配给神机营,估计不出半月,那五千支火铳全都会在女真人的手里。”

“这个,这个事情朕想想还是算了,先考虑考虑你的提议,以后再说。”

今日崇祯帝听到了太多太多,他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内容,他也知道自己想干一些文官不愿意的事情,没有完全信任的队伍肯定是不行的。

毕竟自己老祖宗一条条血的教训摆在眼前,不得不小心谨慎。

要想有一支完全属于自己的军队,程小公子的建议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

而且他推荐的两位军队主官都是文武全才的进士,也不违背祖训。

从宫城出来,大少也知道今日自己说的屁话太多,一路都提心吊胆。

虽然他也知道,就算今日说的话要传到宫外去,引起别人的不乐意,想对自己不利,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毕竟今日说的话,揭开了太多的疮疤,已经站在了天下达官显贵的对立面,成了这些显贵的死敌了。

好在王承恩亲自护送大少到了宫城外,当大少站进了五十名护卫队伍中间后,才算安下心来。

十二月初一,大朝会,满桂,麻登云,袁崇焕,祖大寿等又被崇祯帝传去上早朝。

原本今日大朝会,是要探讨十一月二十日大战的军功分配方案。

原本崇祯帝也是要求程大少参加,可大少白天说的屁话太多,心里有鬼,哪里敢在朝堂上出现。

大少一再强调自己就是草民,不适合在朝堂出现,坚持不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至于功劳的事情,大少表示怎么分都行,自己并无强求,崇祯帝只得作罢。

当大少从睡梦中醒来,大朝会早就开始。大少先把自己洗漱干净,跑了早操,吃了午饭,这才带着五十名护卫,骑马出了营地,来到广渠门外,等着上早朝的人出城。

大朝会上,如同菜市场一般,所有人就像商量好的一般,对着袁崇焕群起而攻之,整整一个上午,除了弹劾袁崇焕,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

这突如其来的统一战线,别说是袁崇焕,就算是崇祯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那弹劾袁崇焕的御史言官,从天不亮说到吃午饭都还没说完。

朝堂上除了孙承宗敢出来为袁崇焕辩驳几句,其他人早就吓得瑟瑟发抖。

钱龙锡也没想到,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人和他通气,便知道今日的事情,自己也难逃受牵连的命运,哪里还敢有半句的吱声。

在朝堂群群激愤之下,崇祯被逼下达圣旨,革除袁崇焕一切职务,抓入天牢候审,任命满桂为京城防务总监理。统管所有勤王军,负责北京防卫。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朝堂上的祖大寿吓得是魂不守舍,要不是因为是在朝堂,都想转身就跑。

直到天近傍晚,大朝会才结束,袁崇焕,祖大寿,何可刚,曹文诏四人上朝,回来时就剩下三人。

朝堂上的事情,确实把这三人吓得不轻,都有些魂不守舍的,出了广渠门,全都蔫头耷脑的往营地方向走。

正失魂落魄间,猛听得有人叫了一声……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