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37章 打烙印归划新领地 披荆棘探索旧山川

第137章 打烙印归划新领地 披荆棘探索旧山川

第二天天刚放亮,舰队再次出发,终于在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午赶到南瞻部洲。

远处就是上一次登陆的那条河,入海口处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如同飞来峰一般坐落在另一块大礁石上。

当船只缓慢经过那块巨大岩石的时候,大少请出那些石雕工匠们,指着那块大的岩石问:“师傅们,我想在那块岩石上刻几个字,不知道困不困难?”

众石雕师傅们看了一下那块大岩石,那领头的工匠答道:“这块石头巨大且平整,底下的礁石盘也很大,能搭起脚手架,在上面雕刻文字并不难。”

“那就好,等过完年你们就在这里给我刻上八个字,大致的模板都给你们雕刻好了。”

老石匠摇头:“小公子不用这么麻烦的,你只要给小人字样,小人用大笔就能把它完全一样的写出来,想写多大就可以写多大,不需要模板。”

程风吃惊的瞪大了眼睛:“老师傅这么厉害?”

老石匠摆手:“家传手艺,不厉害不厉害。”

大少哈哈大笑:“真是天助我也,等过了年,老师傅们先把这块石头好好的雕琢,以后我就带着你们周游世界,咱们满世界盖章打标签去。”

老师傅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听得两眼直茫然。

舰队沿河上行半日,来到上次登陆的地方,这里已经建有固定的码头,远远的就看见码头上有不少的人在等待。

程二虎没有想到,竟然在过年前见到了自己的儿女和侄女。儿女还给自己送来了了不得的工匠师傅。

父子见面,大少开心的问:“老爹来这里几个月了,感觉这里可还行?”

程二虎苦笑:“这里不怎么好,没有大片的良田可以开垦,天气还很热,自从来到这里就没有凉快过一天,现在都快正月了,还这么热的天气,连改变也没有。”

程风笑笑:“这里和咱们那边是反的,现在这里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是雨水最多的季节。”

程二虎骂道:“雨水多个屁,这地方来了几个月了,就没好好下过两场雨,要不是有旁边这条河,人都快被渴死了。”

程风忙道:“老爹你不了解这个地方,咱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是这块大陆的热带沙漠干旱地区所以雨少。

如果向东南走过两千里,就会如同江南一样,一马平川,这时还阴雨绵绵。”

“这地方有那么大?那咱们为什么在这里?不到那里去?”程二虎不理解。

程风笑笑:“老爹这片大陆大得很,从咱们这里一直向东,要走八千里才到尽头。从它的最南面,走到最北面,也得有七千五百里。比大明两京十三省还大。

我们先选择在这里建城,一是因为这里离泗水城近,是我们登上这块大陆最近的登陆点。

另外,在这里建设登陆定居点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方便,其次是这里有个露天的大铁矿,老爹你在这里几个月,估计也捡了不少的铁矿石了。”

“这倒也是,我们都没挖矿,只是在地面上捡,也捡了好多的矿石,原本想在这里见过炼铁炉的,可是找不到石炭,也没有石墨做干锅。”

“这就是个麻烦,这个岛上也是有石炭的,只是它在最东面,离咱们还有8000里远,派人过去挖很不现实。

等这里的城建的差不多了,咱们现在还是先把矿石运回淡水去吧。

对了,老爹这城你们可起了名字?”

程二虎一愣:“不知道啊,没人说过这里叫啥名字,儿子你没给这里起名字吗?”..

地方竟然没有命名,确实是个失误,程风想了想,要不就把这个岛中间的沙漠地带画一个圈围起来作为中央公园归中央直接管理。

围着中央公园划分成三十六个行政区出来,按照后世的省份,前面加个字或者少个字来命名?

大少觉得这样可以,这样命名,就算几百年后,这个岛上出了什么乱子,想和中国划清界限都不可能。

可要怎么划分才好呢?要不就按照中国的版图从北往南推,这样北方的省份就成了南方,南方的省份成了北方。

这样北方冬天的时候,东北地区的人就到这里的西北地区过冬天,东南省份的人就可以到这里的东南地区过夏天。

这么一想,大少下定的决心:“这样吧,这个城市就叫尔滨城。以后这一片,就以这个城市为中心,跑马六百里为界,划分一个行政区域叫新龙江。”

大少刚说完,又感觉好像不对,大致估算了一下,这地方环绕一圈差不多有一万六千公里,分成三十六份好像分不完。

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应该要八百五十里才分得完。和纵深八百五十里又太小,中间又会有三千里的中央公园,也太吓人了。

这可不行,那就向内纵深两千里,一个是行政区八百里宽,两千里长正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是这样吧。以这个尔滨城为中心,左右各走四百里为界,向内走两千里为界。

旁边这条河就叫它白龙江吧。这样这个地区又有河又靠海,总算不再是内陆城市了。”

大少一言堂,所有人都点头认可,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说:总算不再是内陆城的言语。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叫尔滨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但不妨碍对小公子的支持。于是这座还在草创的城市,总算有了正规的名字:尔滨城。

这条河也算是有了一个正规的名字,白龙江。

虽说这条河很短,和黄浦江差不多,没办法和黑龙江比长度,但这也能理解,黑龙江是成年龙自然要长。

而白龙江就是未成年的小白龙,未成年的龙自然就短,大少觉得自己的理解真的很不错。

终于等到父子俩叙完父子情,跟在程二虎的一位大叔才上前拱手行礼:“草民叶一平见过小公子。”

程风一看,是向阳村的村长,忙回礼叫人:“叶大叔好,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

叶一平旁边的一位大婶笑呵呵的:“小公子可记得婶子?”

大少看看这位三十多岁样子的婶子,还真记得,红旗村的妇女主任赵春月。

“记得,记得,婶婶是红旗村的妇女主任赵春月,赵婶婶好。”大少叫得更甜了。

程二虎解释:“咱们那里不是要调两千人移民嘛,新建移民村需要有领头的人。叶村长,赵主任这些年干得很不错。

正好他们两家里都是年轻人,没有特别年长的长辈,正合适移民,居委会便决定让他们二人带队过来负责。”

程风躬身一礼:“感谢叶大叔,赵婶婶对我家的信任,不辞辛劳跟着我家四处奔波。”

叶一平,赵春月忙回礼客气道:“公子使不得,俺们担待不起,要说感谢,咱们得感谢你们家的救命之恩。

当年要不是你们家收留,俺们都不知道冻死在哪地的路边了。”

程二虎道:“都不说这些都不说这些,咱们走吧,回驻地在细说。”

新村建设临时驻地,叶一平介绍了新村的建设情况:“这里是按照台北城市规划方案来的,只是这里地方大,所以房屋占地更大。

每家两亩地建四合院,三十六家四合院合成一处大院,十二处大院组成一坊。这样就方便管控了。”

大少提醒:“这次过来的移民不单也是有我们山东辽东的,还有广东,福建,浙江的。分住房的时候注意,不要让一个地方的人全住一个大院。

每一个大院的住户,山东,辽东,广东,福建,浙江都要有。

还有,特别注意那种一个家族的人,绝对不能安排在同一个大院里。”

“为何?”大家不解。

程风笑笑:“也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不想在这个地方出现,什么张家村,赵家村,李家村的。

特别是他们南方的人,宗族意识影响比较大,家族的人都住在一个大院里,很容易形成家族势力,这对今后的发展很不利。”

这回几人懂了,纷纷表示明白。

大少继续:“还有,你们要特别注意安全,老家过来的人里,有多少是原来的民兵?”

赵春月道:“咱们过来的两千人里,有六百人是青壮,原来都是几个村的常备民兵骨干。”

“那就行。这样吧今后这里搞军管,你们商量一下,先成立尔滨卫,老爹你就累一点,先担任这里的卫指挥使。

叶大叔就去矿区那里组织镇级军政府,你任镇政府指挥佥事,先组织镇级安保中队,铁矿区应该也没有名字吧?”

“还没有,只是习惯性的把那里叫做铁矿区。”

“那直接就叫铁矿区吧,建立区政府。设立区安保中队。

赵大婶负责组织卫所武装部,负责组织整个大片区的男女民兵训练,城市的日常安全保护。

现在泗水城金婵姐姐那里有六艘战船。等过完年,让她每月派两艘过来这里值守,一月一换。”

就这样,尔滨城的建设和防御工作的安排,就在几个人的谈笑间,慢慢成型。

……

在隆隆的鞭炮声中,尔滨城的新移民们,在鞭炮和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到达新家园的第一个春节,也是他们有生以来过的第一个丰衣足食的春节。

时间进入了崇祯二年,即黄帝纪元4326年,程大妮,程丫丫等,还是第一次在这么遥远的地方过年。

又加上这里的地势比较平坦,很像蒙古大草原,众妹妹在这里跑马扬鞭,也是玩的不亦乐乎,把这岛上仅有的八十匹战马也累了个半死。

可惜时间总是飞逝的,快乐总是短暂的,一转眼,过了正月十五,舰队要返回了。

正月十六日,大少把手里的模板给了石雕师傅,白龙江入海口的巨石旁是搭建手脚架。

程二虎看着那模板上,看不懂的字问:“儿子,这写的是啥字?”

程风把八个字的模板按顺序摆开说道:“中华故地,南瞻部洲。这八个字就刻在入海口那大石头上,从此以后,这里就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领土,神圣而不可侵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工匠们秒懂:“公子,这字需要落款吗?”

程风“要落,落款印章,就写,受命于天,即寿永昌。”

……

码头上,大筐大筐的铁矿石在往船上搬。下午时分,从泗水过来的执勤护卫舰到达码头,开始对码头周边的海域进行安防巡逻。

正月十七,程风姐弟告别老泪纵横的老父亲,开始扬帆起航返回大明。

十八日,泗水城军用码头,陈衷纪,田川次郎带着他们的雇佣军,带着去年下半年得到的所有财产登上了步兵运输舰返回橡胶城。

二十五日,橡胶城,旁边的河水哗啦啦的流,河畔的五万亩稻田正绿油油的摇曳着妙曼的身姿。

稻苗正迎着海风,疯狂生长着,这是本地种的第三季稻,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远处的半山坡上,一人多高的橡胶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山脚下的一片田地,稀稀拉拉的也长出了不少的小树苗。

这是培养橡胶苗的培养基地,只是看起来种子的出苗率并不高,好在小苗长势还算可以,不算没有一点成就。

橡胶城码头广场上,五千三百名倭奴雇佣兵正排着长长的四列队伍,看着雇佣兵头领们在那里分赃。

陈衷纪,李魅奇,郭怀一,杨禄,田川一郎,田川次郎,田川三郎,渡边河二,稻田香美,小岛美和等头目正在那里把战利品进行分堆。

原本的一万人,现在还剩下五千三百人。但是雇主这是要求要按一万人来分配,为战死的人也不能少了那一份。

为了表示公平,还要求在这码头的广场上,当着所有雇佣兵的面进行分配。

虽然他们只是扫荡了两座岛屿,据说岛屿上的原住民都贫穷,但架不住数量大。

两个岛的财富,原本要被大少分走了七成,但大少人很大方,只要了一半。

让出的两成,作为奖励奖给了这些雇佣兵们。

这剩下的一半财富也是堆积如山的,就靠几十个人在广场里分成一万堆,直接把这些小巴嘎给累了个半死。

好不容易分清,每一位雇佣兵差不多都能得到一百五十两左右。

别看一百五十两不多,可这半年多来,吃的,穿的用的,全都是程大少爷提供的。

这一百五十两相当于是净赚,小八嘎们高兴得都快撅过去。

分完了赃,雇佣兵们开始登船,准备返回九洲岛去休整。

大少又拿出银子,奖励了这支雇佣兵的二十四名头领每人一千两,又单独给稻田香美,小岛美和两位女头领多奖励了一百两脂粉钱。

大少还笑眯眯的说:“我最喜欢看女武士打仗了,下次你们回来的时候,多招募一些女武士来,我看着喜欢。”

看着自己得的奖金比那些男倭寇们多,两名女倭寇是喜笑颜开,当场表示愿意:“愿为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下次一定多带一些漂亮的女武士来,请小将军欣赏。”

发完了奖金,程风开始这些倭寇们打气:“这一次,我们所扫荡的只是两座小岛,上面的人并不多,所以咱们的收获也不丰富。

但是没关系,今年下半年咱们就去扫荡两座大岛,那上面人多财富也多,收获定然比这次更可观。

但是只是要我们这点人手是不够的,所以你们回到九州岛之后,九洲岛上的武士们定然能看见你们这次的丰厚收入。

只要你们放开手脚招募手下,相信会有大量的人愿意报名的,这次雇佣的人数至少也要做到三万人以上,最好能达到五万,同样的是男女不限,只要愿来的都要。”

田川一郎非常高兴的表示:“请公子爷放心,我们这次回去就要高调显示我们的富有,田川相信,看到如此的财富,会有更多英勇的武士会为之奋斗的。”

二十六日,橡胶城两位负责人杜涛,林光福送走了这群倭寇,心中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开始着手组建橡胶城的安保大队。

舰队经过淡水河口,装载着铁矿石的护卫舰驶入淡水河,前往台北钢铁厂。

红玉又派出一艘侦察艇从台北把何斌,李明,杨策接上了步兵运输舰后分道扬镳,综合指挥舰单独航行,驶向南京。

综合补给舰舰长田来娣接管舰队指挥权,继续向北航行,驶往九州,把发了点小财的倭寇们送回家休养,顺带再次招兵买马。

二十八日,终于回到南京,程大妮,程丫丫还是第一次到南京,更是第一次住这种五进大院,都是震惊不已。

程大妮也终于看到了自家老弟花了天价买回来的那个丫头柳隐。

姐妹两个围着柳隐,从头到脚的看了好几遍,嘴里还不断的在嘀咕:“这也看不出来呀,从哪里值了五千两?姐姐你看出来了吗?”

程丫丫直摇头:“真的看不出来哪儿是金的,能值五千两?这价钱都抵其他人买一二百个孤儿了。”

听着两位姑奶奶在那里嘀嘀咕咕,把柳隐吓得小心脏怦怦直跳。

好在公子没让自己难堪,笑呵呵的安慰:“柳姐姐别当真,两位姐姐只是对你好奇而已,没别的意思,大家熟悉了就好了。姐妹们,我要找柳姐姐帮我做件事,姐姐们一起到我书房去看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大少也不想给两位姐姐解释,她为什么值五千两,只是带着一群姐姐来到书房里,把三种银元的设计图案递给柳隐,让柳隐帮忙把这设计图用工笔画法加浮雕技法重新设计。

接到了任务的柳隐,总算是心里踏实了,高兴的接过公子递过来的图案,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埋头工作。

见自家老弟如此的护着那小丫头,程大妮程丫丫不想惹自己弟弟不高兴,便打消了继续研究那丫头为什么值五千两的问题。

小东家们来了南京,掌柜吴自用很是高兴,又当掌柜又当管家的,把程大少爷姐弟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才正月二十八日,大少刚回家不久,得到消息的吴昌时和陆世仪已经找上门了,还各自带了十几名科举无望又生活困苦的老秀才们。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读书不行却愚腐得要命的老酸乳。

但是没办法。那一边太缺教师,有些人在不行,要好好的做一下岗前培训,让他们照本宣科地读课本,教授一二年级的学问,应该还是可以的。

到二月初一的时候,已经来了三十几位大才子,就连上次没有参与的归庄归小秀才,夏允彝都出现了。

这些才子带来的近三百多人的秀才队伍,其中还有三十多名戴着帷帽的女子。

离开大明地界之前,程风对戴着帷帽的女子可不敢大意,赶紧让自家姐姐们把这些女子安排到了后院。

会来这么多的老秀才,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他们基本都是科举无望的人。

愿意到台湾去,不过想到旧港宣尉司刚成立,肯定严重缺少读书人。

他们大多数是想试试撞个大运,看能不能在那边谋得一官半职。

更让程风想不到的是,张博这个政治狂热分子竟然也对这事感兴趣,非要跟去看看究竟。

这家伙还恬不知耻的跟大少说,要不是同行的好友有带有女眷不方便,他还准备请上两船青楼女子随行助兴。

吓得大少差点想大吼一声:你个老六,你就是钱多了烧的。

大少开放台湾公费旅游的壮举确实惊动了不少的人,除了那些去应招的三百多秀才之外,还有一大群的闲杂人等。

国子监的学子加上南京城的纨绔子弟们,找着借口跟着去游山玩水的,就有一百来人,其中还不乏达官显贵们家里的小姐们。

这群人带着一大堆丫鬟仆人,前呼后拥的,人数一下子增加到了近千人。

大少马上就感觉到,那艘综合指挥舰太小,住不下这么多人了。

更让人大少感觉担心的是,这么多的富家公子小姐,那伙食标准肯定要定得高。

这一下得吃掉自己多少的银子不说,厨师的手艺能不能满足都成了问题。

但是没有办法,鼻子大了就压着嘴,好客的程大少爷,怎么着也说不出不愿接待的话来。

红玉看着这架势就知道要麻烦,这些公子哥儿可比不得那些移民好安排。

移民很简单,只要有个地方待就可以,没有什么要求。

这些公子小姐们肯定不行,你要让他们找一个小地方呆着铁定不干。

为了防备招待不周,引起麻烦,红玉赶紧派出一艘侦察船提前赶往台北去,通知那边提早做好准备,不然真会乱套。

舰船离开南京,顺流而下,一路上可算是状况频发,这些公子小姐大多没有坐过海船,更没有出过海。

当舰船离开长江进入大海后,一路上是各种惊奇,各种呼叫。

高兴得大呼大叫的有,晕船吐的昏天黑地的有,满船到处乱跑的有,躺在床上哀嚎痛哭的有。

更多的是看稀奇的,船上的传声筒,船舱里的电灯,奇怪的船形,奇怪的风帆,这条船就成了好奇宝宝们探险的场所。

好在这才二月,西北风尚有余力,进入大海的舰船调整好航向,便如离弦之箭般,一路狂奔向南,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到达台北。

看着台北码头越来越近,中间没有出什么意外,大少也算松了一口气。

看着台北军管会的工作人员们,尽力的把这些公子哥们安排进了医学院的学生宿舍楼,把那些来应聘的秀才们安排进了临时政府大院。

大少觉得是不是应该把对外招待的事项搞起来,全是自己人,全吃大锅饭那肯定没问题。没有固定的招待场所,这些外来人员明显不那么好安排。

大少觉得等最近的事忙完,应该研究一下,选个合适的地建迎宾馆,用来招待外面来的客人。

把所有的客人安顿好,程风才带着游览台北城,因为有不少的女眷,红玉,月儿,木兰只能随同陪伴女眷们同游。

台北的城市震惊了见过世面的公子小姐们。他们在这里竟然没有看见一栋低矮的茅茅草屋和小木屋。

所有的房屋基本都是一个款式,要不是还有指路牌和坊牌,都分不清楚哪是哪。

一路看来,小秀才归庄首先发问:“这里的房屋都一个样,这里没有穷人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程风笑道:“归庄哥哥说对了,这个地方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有的都是普通的人。”

少的一句话,如巨石入海,激起了千层浪。张博指着那些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问:“住这些房子里的不是富人?那富人住什么地方?”

大少点头:“这里没有富人区,也没有官员住宿区,在这里所有的人住的都是这样的房子,完全一样的,包括苏禄郡主也是这样的。

在这里大家都是一样的普通人,这些房子都不是他们的,是官府配发的公房。别说是这房子,就包括房子里的家具都是统一配发的。”

张博是没反应过来问:“那他们要把这房子卖了咋办?”

这个问题刚问出来,张博就觉得自己脑子进水了,这房子卖给谁?

程风知道张博是嘴快了,还是解释道:“住在这些房子里的人,他们只有使用权和管理权,没有所有权。

所以这些房屋也不能买卖,当他们在这里做事的时候,这房子就归他们住。

如果他们被调到其他的地方,那这房子官府就收回,他们到了新地方,那里的官府会重新给他们分配新的房子。”

张博想了想,还是问:“那他们告老之后,不就没房子住了吗?”

程风笑笑:“当然不会,如果他们一直干到告老,那这房子他们可以一直住到驾鹤西去那天为止。”

“苏禄郡主,真乃奇人也,奇女子也。”作为明末一个思想比较激进的政治狂热分子,一直想找一条治国新路的张博,台北的这种管理模式,让他震惊不已。

而带他们参观各处学校和政府机关的时候,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便会同时出现。

看见在官府工作的女官,教书的女夫子,医馆里的女大夫,以及正在参加军事训练的各院校女学生们。

看得那些小姐们时不时的就会传出惊叹:“哇,这些女子好厉害,竟能出来做事,好羡慕哦。”

“啊,这些女子跑步跑的好整齐,好有气势哦,看得我都想在这里读书了。”

“哼,这些女子,竟如此的不知廉耻,在外抛头露面,有伤风化,有辱斯文。”

“这些女子好生的彪悍,以后还嫁得出去吗?”

大少无语,心里翻个大白眼,只把说这些话的人记在心里。

好在这些公子小姐们只是在嘴上叙述自己的想法,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最少有好几位小姐,在看到这里的女孩们是如此的自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阳光。那眼睛里充满的都是向往,这种对自由的渴望,根本就掩饰不住。

这些达官显贵家的公子小姐们的台湾游,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大少相信,这里的自由气氛,已经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渴望的种子。

参观了几处学校,以前来应试的夫子和众才子们纷纷加入教师岗前培训班学习,他们都想知道,在这里当夫子到底要学些什么。

才子们都进了培训班。南京的公子小姐们便提出要独自外出游玩。

大少自然同意,但为了他们的安全,也是为了他们沿途吃住,不会找不到地方。

大少还是让曹金虎带着两百名护卫随行,沿途给他们的吃住做安排。

你们进了培训班,公子小姐们游山玩水去了,除了早晚需要相陪,大少总算有了一点自己的时间。

再抽不出空来,机械厂的老头子们就要半夜上门了。

机械厂里,大少查看了新鲜出炉的拉膛机,也看到了用这台拉膛机拉出来的第一支加长版左轮骑枪。

也看到了为配合这把加长版左轮骑枪而生产出来的八毫米子弹。

试验场上,自从查看了这支样枪的射击效果,八颗八毫米子弹,最远射程能打四百米,三百米仍然有伤人的可能。

二百五十米可打透棉甲,二百米可破铁甲,一百米能打穿三层铁甲,除了后坐力有些猛,穿透力也很强。

一连打了五轮四十发子弹,没有出现卡顿的现象,大少看了看膛线,有磨损,但没有太明显。

看来用锰硼合金钢做枪管,承受两到三百发的磨损是没有问题的,还是勉强可以用的。

这左轮式枪族就是这点好,结构简单,只要有机床就容易仿制,还不容易出故障。

“爷爷们,你们试着用锰合金来制造枪管试一试,如果连续打出三百发子弹膛线磨损不太严重,就可以量产,争取在三月以前造出五十支来我带走。

还有这个膛线机,一台是不行的,多造几台出来,至少要造个二三十台才够用。”

沙老头道:“只要这个样枪没有问题。其他的简单,这咱们就开始试制锰硼合金钢,如果顺利试制成功,一天能造五十条枪管,五十条枪两天就能造出来。

这个膛线机就很简单了,零配件的模具全在,两天就能造出一台来。”

周北风道:“现在有个最大的麻烦,就是咱们铜料不够,机电车间那里还要用大量的铜加工铜线造什么大发电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咱们这边就没有多少铜可以用了,没铜造不了多少子弹。”

大少也知道,中国缺铜严重,铜这个原料一直是困扰中国发展的这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走后世的路。

“爷爷们有没有想过试着用钢代替铜来做弹壳,钢质的蛋壳镀一层铜有没有难度?”

几个老头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办法,咱们目前不缺钢,可以试一试。”

“用钢做弹壳,只要能镀上一层铜应该是没问题的,只是要注意,后面的火帽盖必须用铜的,不能用钢代替。”程风想到了雷酸汞的腐蚀问题,又提醒了一下。

袁丙辰道:“只是用铜做火帽盖的话,这倒是小问题了,马上就研究研究,如何用钢来做弹壳。

这枪的问题弄明白了。风哥儿,来看看这是不是你要的车轱辘。”

袁老太爷招招手,袁满意咣咣咣的推过来一个大铁轱辘。

程风蹲在那个大钢盆面前好几遍,确认了和自己提供的图纸没有两样,羊羊车用车轱辘的放大版,摸摸边口是圆的,没有毛刺不划手。

又看了已装在钢盆上的两个滚子轴承,也是钢制的,这下大少放心了,就等化工学院那一边把橡胶轮胎做出来。以后的马车就没那么颠簸了。

“很好很好,这车轱辘做的不错,成立一个专门的车间做这个车轱辘,就照这个标准做,四个轮子为一套,先做五百套。

做出来的第一套样品送到木工加木工厂去,我们需要打造自行炮车了。

还有我那羊羊车的车轱辘模具可还在?”

袁满意笑道:“那个小车的小轱辘的模具还在,搬家的时候都搬过来了的,怎么,哥儿还要造羊羊车吗?”

程风笑笑:“那个羊羊车的小车轱辘还是要造的,两个轮子一套,先生产二百套出来。

先把咱们库房里的一百台天火流星六管步兵火箭炮的木轮子换了,木轮子真不行。”

从机械厂出来,大少快马加鞭直奔锦绣坊,秦娘子那里正等着他去验证服装款式呢。

刚走进锦绣坊,程风就看见一个五六岁模样的漂亮小女孩,正坐在院子里看书,那专注的小模样,引得大少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这小女孩谁家的?怎么没去幼儿园呢?程风觉得奇怪?

走进秦娘子的工作间,大少好奇的问:“秦姑姑,院子里那个小妹妹是谁家的?怎么没去幼儿园?”

秦娘子正同一位二十多岁样子的小妇人在研究图样,见是程风,笑道:“让姑姑好等几日,公子总算是来了,再不来,姑姑都准备到学院去找你了。

你说院子里那小女孩呀?她是这位白娘子的女儿。白娘子,这是我们的小东家,知秋少爷。”

“小妇人白氏见过知秋少爷。”小妇人走出桌面,对着程风行了万福礼。

程风看看这位,给你带着浓浓的苏州口音,清雅脱俗的美人姑姑鞠躬回礼:“白姑姑好,我以前好像没见过白姑姑,是刚来的吗?”

秦娘子介绍:“她是姑姑年年去苏州采买布料的时候,当地人推荐的刺绣大家。

她原是苏州有名的刺绣世家,童家绣庄的少奶奶,家传的刺绣手艺很好,因为家里遇到一些困难,正好我们这里缺少绣娘,就把她请来了。”

董家绣庄的少奶奶?董小婉她娘?这个信息让程风吃惊不小,莫非院子里那小女孩就是董小婉?

“董家绣庄的?外面那小妹妹是董白?”

这一下不但白娘子吃惊,就连秦娘子也吃惊不小。这小东家刚才还在询问小妹妹是谁,这会儿怎么知道她的名字了?

不过吃惊归吃惊,白娘子也不敢问,只能是点头回答:“正是小妇人的女儿董白,因为刚来,还没有定下读幼儿园的地方。”

程风笑了,老天真是会开玩笑啊,自己翅膀都没怎么扇,怎么就改了这么多人的命运,这回好了,秦淮八艳又少一个。

程风回头看看坐在大院子里认真看书的那个小姑娘,想到原历史上她那出神入化的厨艺,心里就激动不已。

大少心里独自嘀咕:“这小妹妹秦淮八艳铁定是做不成了,也不知道好好找几个大厨培养培养,能不能培养出一个神厨来?”

“公子!”秦娘子的一声呼唤,把思维正天马行空的大少拉回了现实。

“秦姑姑,你们在研究什么?”

“我们正在研究你的那个什么军衔的图案,白娘子的这种绣法绣出来行不行?”

大少兴趣顿时提了上来:“我看看。”

秦娘子把手里的一个肩章牌递给大少,大少接过肩章一看上面的图案,眼睛都瞪大了。

“好,就是这个样子,一点错都没有。”这绣功,这手艺,那肩章上的松枝,绣得跟真的一样。

肩章中间的大五角星,立体感十足,一点都不像绣上去的,反而像镶了一个大铜五角星,都赶上后世的工艺了。

白娘子有些担心:“小东家,小妇人说句真心话。这上面的颜色搭配,小妇人有些担心,这黄色的底色,会不会犯忌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程风笑笑:“白姑姑想多了,官家用的颜色是明黄色的,我们这是金黄色的,不搭边。犯不了忌讳。”

秦娘子笑道:“这绣功公子满意就好,我们现在看看那新骑装怎么样。”

秦娘子拿起一套衣服放在桌子上,程风一看,标准正款,白色的衬衣,草绿色中山装。领边镶一条金色的边条。

领口两面镶红边的金色领章,领章中间一颗大五角星闪耀着光芒,衣服上下四个明装口袋,七颗大铜纽扣,袖口两窄一宽三道金黄色的装饰条。

从左肩金黄色的三条绶带,弯弯下垂。另一头挂在第二条纽扣处,端的是威风好看。

拿起裤子一看,没有离开原设计的图纸,总算不用再穿超腰裤了,大少心里欢喜的很。

“帽子呢?”

秦娘子就从下面拿出一顶大檐帽出来,帽檐坚硬平整,绣着金黄色的松技图案,红色的帽圈,帽徽是金黄色的盾牌,盾牌下边是松技,中间一颗红色的五角星。

看着这个帽子,大少只能直呼两个字:完美。

“公子,这帽檐可是费了大力气,要不是皮草坊的肖师傅出主意,在中间用硬牛皮做支撑,都做不出来。

这一套样式是参照公子你的尺寸做的,看在公子身上是什么样子?我帮你把衣服换上,看合不合适。”

秦娘子说着话,直接上手扒衣服,也不管这小公子已经九岁,不是个小孩子了。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