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36章 入黄粱美梦终难醒 倚画栋雕梁空自怜。

第136章 入黄粱美梦终难醒 倚画栋雕梁空自怜。

大少在忙着试制新式大杀器的时候,遥远的辽西,一支商队秘密离开宁远城。

这支队伍是给沈阳的黄台吉送粮食的。这个冬季,他们已经是第五次往沈阳送粮食了。

辽东总督府为了完成五年平辽大计,可算是费尽心思绞尽了脑子。

知道凭武力自己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平辽的,又受到南海诏安的启示,觉得要想五年平辽,唯一能走的路,也得是像南海那样招安。

于是总督府开始派出秘密使者联系金国大汗黄台告,希望能给予高官厚禄进行招安。

双方经过了几次反复的谈判,黄台吉也展现出了愿意接受招安的积极意愿。

对于诏安的要求也不高,只要给一个合适的爵位,让自己子孙能够世代富贵即可。

只是自己现在有两件心事,一直耿耿于怀,两件事解决不了,无法安心的接受诏安。

第一件事,就是冬天辽地百姓缺衣少食,难以越过这个寒冬。

如果朝廷愿意资助足够的粮食,让百姓度过这个冬天,金国百姓自然就知道朝廷真心诏安的实意,那时候再向公布接受诏安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二件心病就是:金国的百姓恨东江镇,恨毛文龙入骨,恨不得喝他的血,吸他的骨。

毛文龙不死,东江镇不散,金国的百姓难以心安,要能让金国上下百姓全都心甘情愿的接受诏安,而无异动者,只能是毛文龙死,东江镇散,金国方可尽降。

眼看着诏安有望了,辽东总督府心中暗自高兴,可这事八字才有一撇呢,自己又是私自议和,并没有得到朝廷授意。

事情到底成不成也不知道,担心朝廷知道后起疑心,也不敢过早让当今圣上知晓。

不让朝廷知道,那援助金国的粮食从何而来?拿钱去买粮,那肯定是不行的,军队是朝廷的,银子可是自己的。

总督府绞尽脑汁,最后做出了两个决定,一是把给东江镇的所有补给,全部扣押送往沈阳。

至于东江镇三十万军民会不会被饿死,那都是小事,如果能把东江镇那三十万军民全都饿死,黄台吉必然开心,诏安大计又能增加两分成算。

可是单扣下东江镇的粮食,也满足不了金国的要求,总督府又决定把辽西,天津,登莱士兵的军粮先克扣出来援助金国百姓过冬。

至于自己手下的士兵会不会因为缺粮而饿死,这也不重要。

同招安金国,彻底平定辽地乱局的家国大事比起来,这些士兵的死活不值一提。

果然,黄台吉在收到总督府援助的粮食之后,非常的满意,真的安分守己的坐在家里养肥膘,没有像往年的冬季一样,南下辽西打草谷。

辽西一地总算是风平浪静,太平了整整一个冬天,总督府这回算是看到了金国的诚意,对诏安金国信心更足了。

现在就剩下一个条件没有完成,只要想个办法,整死金国的死仇毛文龙。

用毛文龙一人的命,换来金国诏安大事可成,从此辽地平也。

而黄台吉真的就吃饱喝足窝在家里猫冬吗?当然不是了,有了充足的粮食,八旗子弟都能吃饱喝足,没有必要再南下去抢。

而这个时候。西面的蒙古也面临着同样的粮食危机,大量的牧民缺吃少穿,大金现在有大量的粮食,正是拉拢蒙古各部,打击林丹汗根基的最佳时机。

粮草充足的黄台吉留下了代善和多尔衮三兄弟,在宁远城外摆出了一副吃饱喝足就混吃等死的架势迷惑明军。

自己带着两万建州骑兵,兵分四路直奔漠东漠南蒙古各部,或联姻或结盟或示好。

借着大明白送的粮食,开始了粮食外交,四路使者游走蒙古各地,积极联络蒙古各部结盟。

看在粮食的份上,漠东漠南众多部落纷纷加入大金,组成金蒙攻守同盟,再次削弱了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势力范围。

至此,大明九边,长城之外的蒙古安全保障区彻底的消失了,从蒙古进入大明的路彻底的打开,为后面借道蒙古创造了条件。

如果没有辽西那凭空飞来的粮食做支持,黄台吉对蒙古的联盟拉拢政策不会那么顺利,崇祯二年想从蒙古借道入关就不会那么容易。

崇祯元年的冬天,各地都非常的宁静。北方的辽西走廊没有发生过一场战争,四处歌舞升平。

宁远城,某位大人物看着城外吃饱喝足晒太阳摆烂的建奴,做着泼天功劳的美梦。

沈阳,金国大汗黄台吉带着粮食游走于蒙古各部,又是联姻又是结盟的,正努力打造自己的盟友队伍,扫清后方安全隐患。

京城,刚当家做主的地主家的傻儿子,正翘首以盼的望着北方,盼望着自己倾其所有,全力扶持的肱骨之臣能够实现承诺,早日解决北方叛乱。

陕西,白水县一个叫王二的小人物,正带着自己的一帮难兄难弟,打下了两座小县城,抢了不少的物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有了点小钱的王二,正躺在县城某县太爷的家里,抱着县太爷的小妾吃香喝辣。

刚进城吃了两天饱饭,便被荣华富贵迷了双眼的王二,己经失去了进取之心。

王二造反的消息,被陕西官场定性为贱民暴乱,官场上下捂的严严实实,一点消息也没有透露出去。

同样是陕西,米脂县一家小酒楼的包间里,刚从米脂县监狱里出来的李鸿基,正两眼迷茫的看着自家侄儿李过和救自己出牢笼的李掌柜。

这位李掌柜在米脂县城开有一间挺大的杂货铺,据说有走坊货郎十几人,但李鸿基自认从来不认识这位掌柜,更不明白为什么要救自己。

李鸿基问:“李掌柜,咱们并不相识,为什么要救俺?”

李掌柜笑答:“不是老汉俺要救你,是俺家小东家早就知道你有此难,才有安排老汉搭救于你。”

“请问你家小东家可在?小人要去当面感谢于他。”

李掌柜笑答:“当面感谢就不用了,俺家小东家远在山东,并未在此地。”

李鸿基大奇:“你家小东家并未在此地,如何得知俺会落难?”

李掌柜摇摇头:“这个俺也不知,小东家口信里只是说米脂县银川驿有个叫李鸿基的驿卒今年会犯事,特别嘱咐老汉关键时候搭救你出苦海。”

“你家小东家是谁?等俺有机会了,定然给他做牛做马报答救命之恩。”李鸿基心里震撼,感觉此人便是神仙无疑。

李掌柜笑道:“说来你也不认识,不过告诉你也无妨,他就是山东登莱人氏,文登县的程风程知秋。先帝爷亲封的大明游玩使。”

李鸿基更惊讶了:“山东小神童程风,程知秋,俺听说过,京城救了几万人的神童,俺以小神童从未谋面,小神童竟然能知道俺李鸿基会犯事,真是太神奇了。”

“李兄弟认识字吗?”

“俺小时读过一年私塾,认得字。”李鸿基不知道为什么要问自己识不识字,只得实话实说。

“那就好!”李掌柜从怀里拿出几本书递给李鸿基:“这是俺家小东家让带给你的书本。说是对你今后的事业有大帮助,望你珍惜。”

李鸿基有些莫名其妙,忐忑的接过书本一看,就三本书《纪效新书,练兵实记,孙子兵法》。

三本书都听说过,但从来没有见识过,李鸿基不明白,小神童为什么要送自己兵书?

李掌柜又拿出二十两银子放在桌子上:“这是小东家资助你的路费,小东家说了,带上路费,去甘州投靠你那熟人去,别在米脂混日子了。”

南京,有两家店铺,尚未开张,就在南京城及周边城市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

南京城的市民每天都能看到长长的帅男靓女举着各种各样的广告牌,敲着锣,打着鼓,边走边吆喝。市民听的时间长了,想不记住他们的商品都难。

没有花几天的时间,整个南京城无论贫富都知道了星光璀璨楼和珠光宝气楼在哪里,也知道了这两家商铺楼卖的具体商品是什么?

台湾,终于忙完了自己科技树攀升的程大少爷,正对着一群江南才子忽悠。

“哥哥们,这里里外外你们也看了,有没有兴趣留下来支个教?”

“啥是支教?”这词有些新鲜,众才子们没有听懂。

“哥哥们都是当世有名的才子,在这里也观察了那么长的时间,应该看得出来,这个地方啥都好,就是缺少好的先生。

支教的意思就是,哥哥们能不能来这里支援一下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来这里当个教书先生。”

王夫之忙摇头:“我不行,我现在还没有秀才功名,做不了先生。”

陈子龙,黄宗义有些犹豫:“我们也想留下来,可是不行啊,我们还要参加科举。”

程风笑笑:“可今年科举才考完,要等下次科举,少说也是两年后的事。

哥哥们就在这里当个一两年的夫子,应该影响不了科举。”

陈子龙更是犹豫了:“只是,这个,家里怕不会同意。”

黄宗义点点头:“如果我来这里当夫子,我家里肯定也不会同意。”

程风挠头:“我说哥哥们,你们一次游学就出去好几个月,也没见家里不同意啊。

这回你们不会对家里说你们是出门游学吗?游个一年半载的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你们在这里当一年夫子,我带你们到南瞻部洲去游玩如果?”

“真有南瞻部洲这地?你莫是骗我等?”陈子龙,黄宗羲眼里直接放出了金光。

程风不高兴了:“我骗哥哥们做啥?真有南瞻部洲这地,现在那里地广人稀,大片肥沃的土地无人耕种。

哥哥们可以先去那里看看游历游历,看后如果愿意,还可以带着家族的人到那里去开发土地,一家人去开发一个县。

县名可以用你们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比如叫陈子龙县,叫黄宗羲县,对,这样给县起名字,也不是不可以。”

“老弟说的倒是轻巧,那地方能有多大?受得住我等一家去开发一个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那地方可大的很,比两京十三省加起来还要大,就算是一家去开发一个县,咱大明所有的乡绅都去,也开发不完。”

大少的话,引起了好几个人的注意。

方以智耸耸肩:“我无所谓了,科举对我来说可有可无,没多少兴趣,是在国子监混日子,还是在这里当夫子,都差不多。”

陆世仪也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教学生无数,在这里当夫子,为兄也不是不可以。”

吴昌时有些不好意思:“虚谷老弟,如果我在这里只当一年的夫子,能不能在南瞻部洲混个县名?”

“各位兄长都想混个县名,我可咋办?我只是个童生,还没有功名呢,当不了夫子。”见大家都有这个想法,王夫之郁闷了。

大少哈哈一笑:“哥哥你当然也可以呀,你是谁呀?你可是王夫之,神童王夫之。

再说了,在这里当夫子又不用教授四书五经,只需要教学生读书识字,学算术就可。

这些都是有专业教科书的,哥哥们只需要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讲解给学生听就行,简单的很,童生完全够了。”

“啊?在这里读书,不教四书五经,那他们怎么科举?”不学习四书五经,那书读出来还有什么用?众才子们有些理解不了。

大少解释:“主要是这里的人是全民教育,所有的人都要读书识字。哥哥们也知道,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读书天赋的。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四书五经,会大大的增加学习难度,会让那些没有读书天赋的人痛苦不堪。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是所有的人都学读书识字,学算术。读到后面,就会有人跟不上学习进度。

所以这部分人只需要学会读书写字就可,太高深的学问就没有必要再学了。

而那些有天赋的人,会升入高年级继续往下读,到了高年级才会学习四书五经,这部分人,才是可以参加科举的人才。”

“原来如此。”众才子们这会儿懂了,这里的教学方式原来是全民教育,优中选优,最后剩下的才去参加科举。

这办法倒是好,不会埋没人才,只是全民教育,那得花多少银子?

“懂了,懂了,虚谷老弟,你说你说我们到哪里去支教,我们马上就去。”

大少笑了:“哥哥们莫着急,莫着急,现在马上就十二月,学校要放年假了,当夫子的事情,等过完年再说。

现在还有时间,所以哥哥们说说这里的情况。咱们这里现在有四个城市,基隆,台北,笨港和台南。每个城市名下各有三个镇。

其中台北城里有十所学堂,每镇有一所学堂。基隆,笨港和台南城里各有四所学堂,每个乡镇有一所学堂。

别外,希望岛有两所学堂,浪漫岛有两所学堂,琉球岛有两所学堂。

还要在橡胶城,雅加达城,泗水城,各建一所学堂。

三亚基地,九龙基地,日南基地也需要各建一所学堂,总共有四十六所学堂,最少还缺少夫子几百人。”

大少提了前前后后四十六所学堂,唯独没提青山堡的学堂。

毕竟其他的学堂都悬浮于海外,不怕别人手长,唯有青山堡第一小学堂是在大明的鼻子底下,受官僚干涉的系数极高。

“哥哥们,要不就借这几个月的机会。各自回去帮苏禄郡主搜罗搜罗人才如何?

如果有愿意来的夫子,家庭比较贫困的。还可以把家里的人全部都接过来,这里还包吃包住包养家糊口。

还有,在这里当夫子,不分男女都可以,如果是有才华的女夫子愿意来更好。”

“这个……”这个,好像与礼教不符,才子们不敢接话了。

只是默默的把大少的话记在心里,盘算一下家族里有没有怀才不遇又生计困难的女子可以推荐。

老弟,我们回去帮郡主招揽人才,何时才能重返?

“过完年吧,过了二月初二到南京集合,那时,这边的学校正在军训,正好可以给哥哥们招来的人才做一个岗前培训。”

十一月三十日,大少带着众才子回到南京,众才子们下船就各自散去,帮台北网络人才去了。

十二月初一日,星光璀璨楼和珠光宝气楼两家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的商楼大张旗鼓的开业。

星光璀璨楼卖的全是琉璃制品,琉璃杯,琉璃盘,琉璃碗,琉璃窗,琉璃瓦等等,种类繁多,且售价奇高。

珠光宝气楼卖的全是海外商品,卖的最多的就是一个叫环中华洋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出产的稀奇玩意。

肥皂,香皂,千里镜,放大镜,老花镜,大墨镜,大摆钟,玻璃璄一应俱全。

其中,卖的最贵的当属大玻璃穿衣镜,一人高的璄子,照得人毫发毕现,当然价钱高得吓人,一面大穿衣镜就要上万两,一般点的中小地主都买不起。

其次就是一种用各种造型的琉璃瓶装的,叫什么宫廷玉液的酒,单瓶价格高达六十六两六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另一种产品就是具有保健功能的长寿食盐,据说这种食盐采于极南苦寒之地,万丈寒冰之下,经常食用可以养身,使人长寿。

该食盐都是包装销售,每包一斤,包装精美,高端大气,尽显豪华,每包售价高达五两白银。

三种商品都是妥妥的奢侈品,价钱全都高得离谱,但还是受到了达官显贵的追捧,开业当天差点卖断了货。

如此天价的食盐,也引起了淮西大盐枭们的注意,只是因为开业的时候来的达官显贵太多,显得这家商铺很有背景的样子,盐商们一时摸不清底,没敢轻举妄动。

商铺开业也算顺利,没有出现什么纠纷,程风心情不错。

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卖着天价商品的珠光宝气楼,竟然还有一个食品专柜,卖着什么红薯粉条,红薯干,椒盐土豆片,麻辣土豆片等稀奇古怪的吃食,而且价钱还不贵,普通百姓都买得起。

十二月初七,大少陪着柳隐姐姐去了董尚书府。

董其昌面前,程风正笑呵呵的问:“师伯,你会不会写先秦时候的大篆体?”

董其昌正在指导柳隐绘画,听大少问先秦字体,只是好奇:“怎么,你小子想学大篆体?”

程风忙摇头:“不是我要学,侄儿只是想让师伯帮忙,用大篆体写几个字。”

董其昌回头看了一眼程风:“要写什么字?说来师伯听听。”

大少满脸都是甜甜的笑,从包里拿出一张纸,双手递给董其昌。

老头接过那张纸,一看上面的字体,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小子这字实在是,那狗爬的都比你好,能不能好好的练练?你老师就不管管你?”

程风嘿嘿:“侄儿不是年纪还小吗?这字得慢慢练,急不来。”

董其昌一巴掌呼在大少头上:“你年纪还小,简直胡说八道,柳丫头就比你大两岁,可你看她这字,比你强上百倍,你就是懒。”

大少脸皮比较厚,马上解释:“那不一样,柳姐姐是天才,她当然是学什么都会。我是废柴,学什么都学不会。”

正在绘画的柳隐听到自家少年这么夸自己,心里暗自开心不已。

“行了,你就是给自己的懒找借口,老夫看看,你小子要写什么字。”

骂过了这个懒得出奇的师侄,忍着那刺眼的烂字,看了看内容:中华故地,南瞻部洲,昆仑墟州,中华祖地,东胜神州。

看着这小子又送来的名贵礼物的份上,老头还是拿起桌子上的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这二十个大篆字。

程风看了看那二十个大篆体,嘿嘿一乐,:“师伯,字能不能写得大一点?”

董其昌不知这小子要干什么?是随口一问:“你小子想要多大的字?”

大少又是嘿嘿:“要的也不是很大,就是一张宣纸一个字。”

一张宣纸一个字,还叫不是很大?董其昌都气乐了:“这大篆体你老师也会写,为什么不让你老师帮你写?”

“我老师的字没你老的字写得好,师伯,求求你了,帮我写一份嘛。不白让你老写,最近比较有名的宫廷玉液酒,师伯可知道?”

“知道啊,那酒贵的要死,老夫可喝不起。”

“师伯求求你,帮我写这几个字可好,明天侄儿定送你两瓶宫廷玉液酒作报酬。”

宫廷玉液酒?董其昌想想就心疼,自己前几日买了两瓶,花了一百多两银子真是心疼的要死。

现在用二十张宣纸,就能换了两瓶贵到天际的酒,想想还是挺划算的。算了,就帮这小子写几个吧,就当自己练字吧。

“师伯是看你小子可怜,才帮你写这几个字的,可不是看上你那两瓶酒。

你小子要知道好歹,别回去跟你老师瞎叭叭。

赶紧的,给师伯把墨汁先磨好,把这大碗装满。”

“不会的,不会的,侄儿我嘴严的很。”

大少满心欢喜,端过那个大海碗,嗨嗤嗨嗤的开始磨起墨来,好长的时间,总算把那大海碗装满。

于是大少便看见董其昌把一张如小棉被一样大的宣纸铺在了桌上,拿起一支比自己小胳膊还粗的大毛笔,笔走龙蛇,挥毫如舞。

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二十个神采奕奕,充满着古朴与沧桑的大篆体,就摆在了程风的面前。

回家的路上,柳隐忍不住的问:“少爷你要那这么大的字要做什么?要写在家里的墙壁上吗?”

大少哈哈大笑:“不,本少爷要用这字去写遍全世界可以写字的地方,我要让咱中国的子孙后代,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那里是中华故地。”

柳隐听的一头雾水,不知道少爷说的到底是啥意思。

……

十二月初十,大少风尘仆仆的跑回台北,来到机械厂找到袁丙辰。

“袁老太爷,麻烦你们帮我把这二十个字,用薄铁板刻出来,我急着用。”

袁丙辰打开宣纸一看,好家伙,一张纸一个字,每个字都有大八仙桌这么大。

不过刻字嘛,那是老本行,都干了几十年了,在场的几个老头都能信手拈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老头们在帮忙刻字,大少找到原南京营造司的一群未安排具体工作的工匠。

他们这群人比较特殊,有二十几个老头的主要技能方向是寻找各种矿脉。

还有十几个老头就是搞石雕的,雕个狮子,雕个马,打个碑刻个字,不在话下。

当前在台北还没有他们合适的工作,这四十几位老头就在这里吃闲饭养膘。

因为每天都能吃饱喝好,还无事可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废人,这些老头每天都提心吊胆,过得惶惶不可终日。

今日里,刚吃饱喝足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头子们,终于得到的消息,自己马上就要有事可以做了。

管事已经传下了通知,让大家同家属先聚一聚,收拾一下行李,到库房领取各自的工具,准备外出做工。

得到这个消息,老头们也算是踏实了,只要有自己的事做,那就算不得吃闲饭。自己就是有用的人,心总算是放到了肚子里。

十二月二十日,程丫丫,程大妮,石花儿,兰铃铃,王晓云,景诗婍等一众财务部的工作人员在各地商铺对了账,来到台北汇报财务情况。

随行而来的还有国防小学三年级刚毕业的八百名毕业生,希望岛镇民族小学第一批三年级毕业的五百五十名毕业生。

“风哥儿,俺石达开终于能来淡水见你了。”时隔两年,程大少终于看到了老留级生石达开的身影出现在台北码头。

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吴钟和二十几个少男,五名少女。

“狗蛋哥哥好,吴钟哥哥好,各位哥哥姐姐们好。”

好久没有见着这些八极拳班的哥哥姐姐们,程风很高兴。

“立正,敬礼!”

程风刚走到他们面前,吴钟就一声大喊,只听得哗的一声,二十几名学生一个立正,排得整整齐齐:“院长好。”

“同学们好。”大家都搞得这么正式,程风只好回礼。

走了的过程,程风才问:“你们这是三年级毕业,要转入学院了?你们准备读哪个专业?”

吴钟看看石达开,表示让他说话。

石达开挠挠头说道:“风哥儿,我们觉得读书太费劲了,看我们这二十几个人全是留级生,哪个都是读了好几年的。

赖师傅说了,我们再读下去也是浪费,读不出个道道来,这几年我们的拳法也练得差不多了,应该出来闯荡闯荡。

赖师傅的意思是让我们过来和你商量一下,能不能让我们加入护卫队。”

程风看看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二十几个哥哥姐姐:“哥哥姐姐们都是这个意思,不想读书了。”

吴钟摇头:“不是不想读书,是实在读不进去,别人一年一级的升,我们两年才升一级,再读下去,班里的同学都以为我们要读成夫子。”

“唉!既然如此,只能这样了,你们就加入我的护卫队,先跟着曹金虎哥哥锻炼锻炼吧。”

程风看看这二十几个孔武有力,且读书实在不行的哥哥姐姐们。

叹息一声,反正都读了四五年的书,也认识了一两千个字,也够用了,不读就不读吧。

正好大少准备后年把曹金虎派出去独当一面,就借着这两年的时间,让他好好带一带石达开和吴钟,让这两人成为自己今后的警卫队长。

二十二日,台北临时军管会召开年终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及财政情况。

这一年的时间里,各地商铺总营业额达到五百三十万两,其中自产物品销售金额三百六十五万两。

商铺销售利润一百六十五万两,共计分得利润三十三万两,因为各商户在销售货物中可以用粮食抵扣货款,共抵扣粮食三十万石,金额四十五万两,我方共补偿各地股东十二万两。

各商铺在各地收容孤儿总计三千八百人,陕西四地商铺共有走方货郎三百一十二人,共收容孤儿,一千四百人。

因为没有高档商品在那边销售,陕西商铺经营所得的利润,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抚养,造成严重亏损,总计亏损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七两。

铁山镇,镇江堡销售金额二百六十万两,因为铁山,镇江堡销售的物品基本都换成了木材和皮毛,人参等,只做到了供销平衡,略有盈利一千四百五十三两。

崇祯元年,商业总收入合计三百六十三万两。加上各种物资进项,实际总营收约计六百二十万两。

自己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低成本,超高收入,亏本是不可能的,这点大少有信心,只要总收入是盈利的,局部亏损没什么。

“京城那位分了多少?”

程大妮道:“星光璀璨楼总利润六十七万两,因为我们让了一成利润,另外三家也各自让了一成利润,四家平分了二十万两,京城那位今年分的利润四十七万两。”

“四十七万两,差不多够了,如果他能把钱包捂得紧一点,别让那些奸佞大儒们把钱忽悠去,至少他不用再吃清水煮白菜了。”

程大妮又道:“加上今年咱们在各地收获的战利品,现在总共有白银库存两千一百六十万两,黄金一百三十万两。咱们目前的财政情况就是这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程大妮说完,种花桂英道:“经过这两年的大规模移民,我们现在总共拥有移民人口四十余万。

其中,希望岛有人口四万六千,浪漫岛有人口三万二千,琉球岛有人口八千,基隆有人口四万余,橡胶城有人口两万余,台南有人口六万余,笨港有人口五万五千余。台北有人口十三万九千余。

新开垦耕地六十余万亩,因大多数都是新移民开垦,尚未有粮食产出,粮食还不能自给自足,今年总共从外面采购了粮食四十万石才补足缺口。

现在拥有军用舰船六十八艘,各型民用船只八百二十条。船务人员,三千人,舰炮兵三千八百人,陆战队员三千人,护卫队四百八十人。

各村寨建有男女民兵各一个连,共计九百四十个连,三百一十三个营,共计兵力十二万人。”

“十二万人,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吃饱饭,各村百姓自保足够,这样就不怕那些生番下来捣乱了。”这个成果,大少很满意。

程风看看种花桂英:“桂英姐姐,你这里刚被朝廷招安,白得了一个苏禄郡主的头衔,一直没有表示过感谢。

今年第一个年头,你也表示表示友好,把咱们库存的那六十万两零头给京城那位送去。

你也上份奏书,就说是上缴的海贸税,再跟他承诺,以后每一年年底都会上交海上贸易税。”

种花桂英笑道:“没问题,我会好好安排,只是这样,他一年就有了一百万两的收入,他一个人用得完吗?”

程风笑笑:“得看他的钱袋子捂不捂的紧,根据我的了解,这些钱最多也就够那些老贪官们忽悠两次就没了。

不过那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只需要花了点小钱,买个平安就行。

至于这钱是他自己有计划的花出去,还是被别人忽悠走,那就是他的事了。

唉,这也真难为他了,一个刚及冠的小孩,就被这么多老坏蛋围着,再聪明也不会是那些老家伙的对手。”

程丫丫笑道:“哥儿还说别人是个刚及冠的小孩,你自己不是也没及冠呢。”

大少笑道:“这没有可比性,我虽然年纪比他小,可我走南闯北的跑了多少地方,所有的知识都是我亲眼所见,可谓是见多识广。

而他呢?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天也就是皇城那块屁股大的天,就连皇城之外的京城他都没见过几次,可怜的娃啊。

他这辈子所得到的所有消息,都是别人告诉他的,没有一件是他亲眼所见的,就这样的见识,他不被别人忽悠,那才是怪事。”

大少的调侃,引起了哥哥姐姐们的嬉笑。

一年的总结做完,大家商量并又制定下一年的发展计划。

程风这才对两位姐姐说:“丫丫姐,姐,我要到南瞻部洲去找老爹,看老爹把那边折腾成什么样了,顺便陪老爹过个年,你们可愿意与我同去?”

程丫丫喜道:“去去去,姐还没去过那南瞻部洲。”

程大妮也道:“俺也有好几个月没见到老爹了,这机会,姐肯定要去的,能见着老爹,还能看看南瞻部洲是啥样。”

程风大喜:“那就这么定了,红玉姐姐,准备一下你们东海舰队的船只,指挥舰,补给舰,加三艘护卫舰,三艘步兵运输舰。

咱们到泗水去,给那些倭兵发一下饷银,然后把他们送回倭国去,他们都衣锦还乡显摆一下。

再帮咱们再多招募两到三万武士,明年让他们把西苏门答腊岛,棉兰老岛砍个对穿。

通知一下医学院那边,让扁鹊号医疗保障舰随行,医疗人员由聂一桐,谢青芸两位先生带队,医疗保障舰该拉出去练练了。”

十二月二十三日,大少带着四十几名懂得寻找矿脉的老工匠,五十名木匠,还有二十几名石雕匠人,带全了各种工具和五十匹战马离开台北。

舰队浩浩荡荡,越过吕宋岛,穿过郑和群岛进入苏?海,直奔泗水城。

在路过马尼拉城的时候,大少就看着这个若隐若现城很不顺眼。

大少坐在甲板上掰着手指头算,自己什么时候能发展到可外调的战舰达到一百艘以上。

算算欧洲三十年的大混战,也打了十年了,他有些担心西班牙会扛不住三十年提前战败。

说实话,他有些不放心西班牙王室的钱了,一想着菲利普四世那个守财奴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大少的心就激动的砰砰跳。

十二月二十八日,舰队到达泗水城,大少见到了泗水城话事人司明辉,黎噶哒,基地司令种花金蝉和雇佣军大首领陈衷纪,田川次郎。

早在半个月前,田川次郎率领他的雇佣军人马已经砍翻了整座爪哇岛来到泗水城休整。

看到这两个人在泗水城出现,田川次郎那满脸的春风得意,程风就知道他们应该干得不错,发了不少的财。

来到基地大院,大少单独招见陈衷纪:“陈将军,这岛上的情况如何?”

陈衷纪笑道:“公子爷放心,这岛上,但凡是看着强悍一点的,家里有丝绸细棉布的,能找出一点银钱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脑袋上插满各种羽毛的,脖子上挂着各种骨头的,住得起木屋的都被送走了,走得很干净。

云珠将军正在安排人员在后面给他们分田地,送药,送粮,送温暖。

公子爷你是没见到啊,那些土着人见着云珠将军的人给他们看病,治伤,送粮食,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激动的,把头都磕得哐哐响啊。

云珠将军说要把他们的孩子全部接到学校去读书,他们是二话不说,全都同意。”

“他们的人还剩多少?”

“二千三百人。”

大少暗自叹息,这些土着不行啊,才五千人就砍穿了一座岛,都没有把人消耗干净。

也就是汉人软弱还不团结,才会被这些土着欺负成那样。

“陈将军,跟田川说,让他们的人准备准备,明天给他的人发赏银,马上过年了,有银子他们会过得很开心的。

等过完年,到正月十六时,他们就可以回九州岛去休息两月。告诉他,我们需要更多的雇佣兵。

你也准备准备,到淡水去带上李明,杨禄,杨策三位将军一起去九州岛,共同监督田川等人给战死者家属发放抚恤金的事,一定要落实好。”

陈衷纪道:“公子爷,咱们何必操心那些死去的倭奴,田川爱发不发,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又不关我们啥事。”

程风摇头:“这怎么不关咱们的事,我们一定要在倭国留下一个好的口碑。

要让他们知道,帮我们打仗有钱赚,万一死了,家里人也有抚恤金拿。

这样咱们才能招到更多的人来帮咱们打仗。这南海诸岛上还有很多的土着需要去征服。

我们中国的百姓命金贵,能不让自己人上战场,尽量别让自己人上战场。

那么多的倭奴,不用白不用,留着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雇来帮我们打仗。

只要能花钱请的来打手,咱们尽量的花钱请,以后大明本土以外的所有战争,尽量让他们去打。”

大少看着窗外,叹息一声:“唉,倭国闲着没事干的武士实在太多了,都闲着没事干不放心啊,怎么着也得帮他们消耗消耗才好。”

又看看窗外的田川次郎,对陈衷纪笑言:“田川将军这人很不错,等他帮咱们恢复了三宣六卫之后,咱们怎么着也得帮他想想办法,把他推上去做个幕府将军,陈将军以为如何?”

陈衷纪看看这位公子爷的眼睛,感觉公子爷说的好像是真的。

陈衷纪摇摇头,叹道:“现在的幕府实力不弱,想把他扶上去成为新的幕府将军,很难很难。”

程风笑笑:“就是因为很难很难才要去扶,如果很容易咱们就扶不得了。”

“嘿嘿嘿嘿,公子爷高明。”陈衷纪秒懂,忍不住的发出一阵奸笑。

见过陈衷纪,大少又热情的招见了田川次郎,说了一大堆褒奖鼓励的话。

泗水会谈直到傍晚才结束。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