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没想到温宁竟是了解得这般深入,陈瑾风从一开始的讶异,到后来的凝重,一双凤眸一眨不眨地看着她。
温宁觉得,经过这段时间和陈瑾风的相处,她确实磨出了不少胆子。
这些话,放到一开始,她绝对不会说。
从她这段时间对他的观察来看,这个男人在国事的治理上,至少是足够认真负责、心怀百姓的。
温宁说完后,顿了顿,道:“我知道这些事不是我该过问的,但……主公迟迟没有推出新的人才选拔制度,不是不想推出,而是……还没想到一个更好的法子吧?”
如今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前朝一直沿用下来的,便是卫国和安国曾在这件事上大力革新,革新的也不过是这个政策的一些细节,或者施行这个政策的力度。
它的本质依然没变——依然是让人,去对其他人进行评定。
而一旦评定的权力落到人身上,就难免会受到人性的裹挟,即便是奉行残暴统治的安国,只怕也不敢说自己做到了百分百公平。
很多时候,人一旦习惯了某件事,就很难跳脱出这件事的固定思维。
因此,后人回头去看历史上很多搅动乾坤名留青史的改革时,难免会有就这?的感叹,却不知道,这一条条全新的政策,都是有人艰难地跳出了困扰自身的屏障,历经千辛万苦想出来的。
陈瑾风眸色深沉地看着面前的女子,他没有指责她擅自议论朝政之事,而是道:“你这样说,可是有什么想法?”
她当然有想法!
从她知晓了这个世界的人才选拔制度竟是如此落后后,脑子里就从来没有停歇过这个想法!
温宁做出一副不经意地模样道:“我先前,曾在一本杂书上看过,再伟大的圣人都难免有私心,对一个人评定的权力,不该交给这世间任何一个人。”
陈瑾风:“那该交给谁?”
温宁看着他,“唯一对一个人没有偏袒的,只有这世间磅礴的学识。
一个人掌握学识的多少,虽然也跟他的家世和才华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更大的是一个人的努力。
一个人也许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可以努力读书,让自己知天下事,明世间理。”
“而天底下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天才太少太少,更多的人,都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力的普通人。
恕我直言,在先前评定人才的三个标准里,唯一让我觉得必不可少的,只有品德这一项。”
陈瑾风又一次,仿佛重新认识了眼前人一遍。
他有些讶异地看着她,好一会儿,才道:“你的意思是,真正公平的选拔法子是,一视同仁地考察他们的学识?”
“对!”
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通!
温宁也说得有些兴奋了,眼神微亮道:“既然人不可靠,为何不能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不论他们的出身、家世还是才华,都给他们出同样的试题?就跟书院里的小考似的,根据他们的答题情况,选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如果报名的人太多,朝廷需要的人才也不少,何不干脆取他们的分数均值,结合朝廷所需的人才数量,评定一条合格线,只要是过了合格线的士子,都可以进行下一轮考核!”
“而对士子品德的考核,完全可以放在下一轮的考核中!
只有通过了这所有考核的士子,才是朝廷真正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百姓父母官,为晋国的繁荣昌盛出一份力!”
陈瑾风不可置信地看着面前的女子,只觉得她说的话,字字句句都在颠覆他这二十多年来的认知,却又字字句句,都让他有种拔云见月之感!
她说得没错,他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是因为总感觉还缺少一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