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8章 上学日常之初识化学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8章 上学日常之初识化学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45年 10月中旬)秋晨的凉意钻进育英学堂化学实验室的木窗缝,混着酒精和硫磺的刺鼻气味,在满是裂痕的水泥地面上弥漫。王卫国攥着一支粗陶试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试管里装着李教授(化学课由同校的张教授授课,此处修正为化学张教授)准备的“神秘液体”,据说是从日军遗留的药品柜里找到的稀盐酸。这是他人生中第一堂正式化学课,眼前的试管、烧杯、酒精灯,比战场上的土炮更让他感到既陌生又熟悉——魂穿前的高中化学课记忆像蒙着一层雾,只隐约记得“酸能腐蚀金属”“燃烧需要氧气”,却从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真正应了那句“雾里看花终隔一层”。

“大家看好了,这是铁钉,这是稀盐酸。”张教授戴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橡胶手套,将铁钉放入试管,“注意观察试管里的变化。”

王卫国的空冥天赋下意识开启,专注度瞬间提升三倍。他清晰地看到:铁钉表面冒出细密的气泡,像无数小珍珠往上涌,试管壁渐渐发烫,原本透明的液体慢慢变成了淡黄色。“这是怎么回事?”林薇薇凑过来,鼻尖几乎贴到试管口,被张教授及时拦住:“别靠太近,会放出氢气,遇火会爆炸。”

“这是置换反应。”张教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Fe 2HCl = FeCl? H?↑”,“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这就是为什么铁器泡在酸里会生锈、会变薄的原因。”

王卫国盯着黑板上的化学方程式,脑海里突然闪过 1943年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场景:赵老栓教他用“酸水”清洗生锈的土炮炮管,当时只知道“酸水能去锈”,现在才明白是铁与酸的化学反应。他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炮管除锈:用稀盐酸浸泡,注意通风防氢气爆炸”,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炮管图案。

“卫国,你在写什么?”周小燕好奇地探头,看到他的注解,眼睛一亮,“这个能用到实战里!上次我们清理缴获的日军步枪,好多枪管都锈死了,用这个方法说不定能修好!”

“我也觉得!”赵启明拍了拍桌子,“还有咱们造土雷时,铁壳总生锈,要是能提前用酸处理一下,肯定更耐用!”

张教授听到他们的讨论,赞许地点点头:“化学不是纸上谈兵,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抗战时,很多根据地的同志就是用土法造的酸和碱,修武器、造炸药,坚持到了胜利。”他从讲台下拿出一个陶罐,“这是我用草木灰和熟石灰制的氢氧化钙,也就是碱,你们试试用它和醋反应,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王卫国接过陶罐,指尖沾了一点白色粉末,触感细腻。他想起根据地用草木灰水洗衣物,原来里面含碱能去油污。按照张教授的指示,他往碱粉里倒了点醋,立刻听到“滋滋”的声响,粉末渐渐溶解,还冒出了气泡。“这和刚才的反应不一样?”他疑惑地问。

“这是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张教授解释道,“比如你们吃的馒头,就是用碱中和发酵产生的酸;战场上用碱水清洗伤口,也是利用中和反应中和细菌产生的酸。”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王卫国记忆的迷雾。他突然想起母亲还在时,用草木灰水给受伤的邻居清洗伤口,当时觉得“管用”,现在才明白是化学原理在起作用。他立刻追问:“张教授,用酒精消毒也是化学反应吗?我们道医队的酒精总不够用,能不能用土法造?”

“当然可以!”张教授笑着说,“酒精就是乙醇,用粮食发酵再蒸馏就能得到。不过浓度很重要,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太高或太低都不行——这就是化学里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

午休时,王卫国抱着刚借的《实用化学手册》,直奔道医队的临时消毒房。陈老根正蹲在地上,用一块破布擦拭装酒精的陶罐,罐身上用红漆写着“70%”,却模糊不清。“陈师傅,咱们的酒精浓度够吗?”王卫国蹲下来,翻开手册里的“酒精浓度测定”章节。

“谁知道呢?都是老乡用粮食酿的酒蒸馏的,大概有七成吧。”陈老根叹了口气,“上次用这酒精消毒,还是有人感染了,俺总觉得不对劲。”

“俺们可以测一测!”王卫国想起张教授说的“密度法”,找来一个小秤和量筒,“酒精浓度不同,密度也不同,测出来就能算个大概。”

两人忙活了半个时辰,算出酒精浓度只有 60%左右——难怪消毒效果不好。王卫国翻开手册,找到“酒精提纯”的方法:“可以用二次蒸馏,收集 78℃左右的馏分,浓度就能提到 75%。”他画了个简易蒸馏装置的草图,“用日军遗留的铜锅当蒸馏器,冷凝管可以用空心的竹筒代替。”

“行!俺这就找材料做!”陈老根眼睛一亮,他最信王卫国的“学问”,上次改进发电机就很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下午的化学课,张教授带大家做“燃烧反应”实验。他将一小块硫磺放在燃烧匙里,点燃后伸入氧气瓶,硫磺立刻燃烧起来,发出蓝紫色的火焰,还产生了刺鼻的二氧化硫气体。“这就是硫磺燃烧的反应。”张教授用扇子扇散气体,“你们想想,为什么咱们造的土炸药里要加硫磺?”

“因为它能燃烧爆炸!”赵启明立刻回答。

“没错,但不止如此。”王卫国突然站起来,他想起赵老栓教他造土炸药时,说“硫磺能让硝石和木炭烧得更旺”,现在终于明白原理,“硫磺燃烧能产生高温,引发硝石分解出氧气,氧气再助燃木炭,三者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就爆炸了——这是氧化还原反应!”

张教授愣了愣,随即大笑:“说得非常对!看来你不仅在学,还在想。土炸药的配方‘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根据它们的反应比例来的,比例不对,要么不炸,要么威力不够。”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包硝石,“今天的作业,就是根据咱们学的反应原理,计算出最合理的土炸药配比。”

放学后,王卫国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西郊军营的炸药作坊。作坊里堆放着硝石、硫磺和木炭,几个战士正在按老经验配比炸药。“卫国小哥,你来啦!”负责造炸药的老郑笑着说,“上次你说的炮管角度很管用,这次又有啥好主意?”

“俺们来算算炸药配比。”王卫国拿出笔记本,根据张教授讲的反应方程式,算出硝石、硫磺、木炭的最佳比例约为 75:*:15,“以前咱们用的 6:*:2比例,硫磺太多,木炭不够,威力会打折扣,还容易受潮。”

老郑将信将疑,按新比例配了一小包炸药,在空地上试爆——果然,爆炸声比以前更响亮,弹坑也更深。“神了!”老郑竖起大拇指,“以后就按这个比例造,能省不少材料!”

回到四合院时,天已经擦黑。王破军正在老槐树下给草药分类,看到儿子怀里的《实用化学手册》,上面画满了草图和注解,笑着说:“今天又学了新本事?”

“嗯!”王卫国把酸碱反应、酒精提纯、炸药配比的事说了一遍,眼里闪着光,“以前觉得化学是洋学问,离咱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它就在咱们的土炮、消毒水里,就在咱们每天的生活里。”

“这就对了。”王破军递给他一杯柏叶水,“玄真派说‘格物致知’,不管是道家的炼丹,还是现在的化学,都是在研究物质的变化。你能把这些学问用到实处,才是真的学会了。”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里面装着几块黑色的矿石,“这是上次去山里采药时捡的,听说能炼出‘硬铁’(指铁合金),你能不能用化学知识看看里面有啥?”

王卫国接过矿石,空冥感知扫过,能“闻”到里面有铁和碳的味道,还有一点硫的气息。他想起手册里的“矿石分析”章节,说可以用盐酸溶解矿石,看反应现象判断成分。“明天俺带回去做实验!说不定能炼出比普通铁更硬的钢,用到兵工厂的机床上!”

晚饭过后,王卫国坐在煤油灯下,重新整理今天的笔记。他把“置换反应”与“炮管除锈”、“中和反应”与“伤口消毒”、“氧化反应”与“炸药配比”一一对应,还画了简易的实验装置图。魂穿前模糊的化学记忆,比如“催化剂”“元素周期表”,现在和实际应用一结合,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就像牛吃草,先吞下去,再反刍消化,最后变成自己的养料。

“爹,明天想请教张教授,怎么从矿石里炼出钢。”他抬头说,“兵工厂的机床总因为钢材太软出故障,要是能炼出硬钢,就能造更好的武器和机器了。”

“去吧。”王卫国点点头,“记住,学知识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道硫磺能造炸药不难,难的是知道为什么要按这个比例配,知道怎么改进它——这才是化学的真本事。”

夜深了,煤油灯的光映在《实用化学手册》的扉页上。王卫国摸着书页上的划痕——那是日军占领时留下的,现在却成了他学习的工具。他想起张教授说的“化学是改造世界的钥匙”,想起陈老根期待的眼神,想起兵工厂里等待改进的机床,心里突然格外坚定。

窗外的月光洒在笔记本上,照亮了“75%酒精”“75:10:15炸药配比”的字样。王卫国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他仿佛看到了道医队用提纯后的酒精成功消毒,看到了战士们用改进后的炸药炸毁敌人的碉堡,看到了兵工厂用新炼的钢材造出精密的机床——而这一切,都从化学实验室里那支冒泡的试管开始,从这门看似枯燥却充满力量的基础化学开始。他知道,自己对化学的认识还只是皮毛,但只要坚持学下去、用下去,终会把“雾里看花”的模糊印象,变成改造世界的实际力量。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