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47章 胜利前奏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47章 胜利前奏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夏末的阳光把马家堡的麦田晒得发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风一吹就掀起金浪,裹着熟透的麦香扑在人脸上。王卫国握着镰刀,弯腰割麦的动作熟练得像种了十几年地——这是他在根据地的第三个夏天,从第一次躲在地道里怕鬼子扫荡,到现在能跟着乡亲们一起收割,掌心的老茧里都浸着麦芒的气息。

“卫国哥,歇会儿!”小李扛着半捆麦子跑过来,军裤膝盖处磨出的白边沾着麦糠,却依旧笑得灿烂。他把麦子往麦垛上一放,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块烤得焦香的玉米面饼:“赵婶早上烙的,还热着。你说这麦子收完,咱们是不是能多蒸几锅白面馒头?”

王卫国接过饼,咬了一口,粗粝的口感里带着麦香。他抬头望向远处的韩家峪据点——原本阴森的炮楼被改成了了望塔,旗杆上飘着的红布在风里猎猎作响,上面“保家卫国”四个字被晒得有些褪色,却是赵老栓家遗孀两年前连夜缝的。空冥天赋悄然展开,眉心的发烫感带着一种久违的“笃定”,他能“闻”到麦香里混着的炊烟味,能“听”到据点里战士们加固粮仓的锤声,还能“感觉”到口袋里母亲的手帕——绣着“卫国”的丝线,像在提醒他某个藏在记忆深处的日子。

“会的,不仅有白面馒头,以后还会有更多好东西。”王卫国轻声说。这话他说了不止一次,从去年冬天端掉韩家峪据点后,每次小李抱怨“啥时候才能不啃玉米饼”,他都会这么说。小李总以为他是在安慰人,却不知道王卫国的底气来自另一个时空——在那个有高铁、有超市的世界里,他课本上明明白白写着“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电视里还放过东京湾受降仪式的黑白画面,那些记忆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让他从来到这个年代的第一天起,就坚信胜利一定会来。

小桃抱着竹篮走过来,篮子里的西红柿红得像小灯笼,叶子上还沾着露水:“俺去菜园摘的,李老师说西红柿能补维生素,你们快吃。”她的笔记本从胳膊下滑出来,王卫国伸手接住——本子里记满了这两年的战斗:第一次传信号、第一次摸哨、第一次炸粮车,最后几页还空着,小桃说“要留着记最天大的好消息”。

“通讯员来了!骑马的通讯员!”村口突然传来乡亲们的呼喊,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急切。王卫国心里猛地一跳,手里的西红柿差点掉在地上——他知道,那个刻在记忆里的日子,终于要来了。

小李扔下饼就往村口跑,王卫国和小桃跟在后面。老槐树下,通讯员骑着匹汗津津的枣红马,马身上的鞍子都被汗水浸透,他手里举着张油印的号外,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乡亲们!同志们!根据地号外!8月 15号!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了!咱们赢了!”

“轰”的一声,人群像炸开了锅。赵婶手里的菜勺“哐当”掉在地上,她捂着嘴,眼泪顺着皱纹往下流,嘴里念叨着“老栓,你看到了吗?鬼子投降了”;几个刚加入武工队的年轻战士举着步枪欢呼,枪托敲在地上“砰砰”响;李老师抱着孩子们,教他们喊“胜利了”,声音却哽咽着,连“胜”字都念得走了调。

小李抓着王卫国的胳膊,手劲大得能捏疼人:“卫国哥!鬼子真投降了!你之前说的是真的!”他还记得去年冬天,两人在地道里值夜,小李抱怨“鬼子啥时候才走”,王卫国当时看着油灯的火苗说“快了,撑不过明年夏天”,那时他还以为是王卫国在宽他的心,现在才知道,原来胜利真的离得这么近。

王卫国没有小李那么激动,反而有种“终于等到”的释然。他接过通讯员手里的号外,粗糙的纸页上“日本无条件投降”六个黑体字,和他记忆里课本上的字迹渐渐重叠——那个在异时空的教室里,他对着历史书默念的日期,那个电视里反复播放的“终战诏书”画面,那个长辈们提起“抗战胜利”时眼里的光,此刻都变成了眼前真实的号外、真实的欢呼、真实的眼泪。

“俺就知道会这样。”王卫国轻声说,声音很轻,却被身边的小桃听到了。她抱着笔记本,歪着头问:“卫国哥,你咋一点都不惊讶?你早就知道吗?”

王卫国摸了摸她的头,避开了“穿越”的话题,只说:“以前听一位老道长说过,作恶的人终会被打败,正义的日子总会来。”他想起异时空里,每年 8月 15日都会有的纪念活动——老兵们胸前的勋章、博物馆里的旧武器、孩子们手里的小国旗,那些画面和眼前的马家堡重叠在一起,突然觉得眼眶发酸:这个年代的人们,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等到这张薄薄的号外,才换来一句“鬼子投降了”,而他何其幸运,能带着未来的记忆,陪着他们走过最后一段路。

“走!去据点告诉张连长和王叔!”王卫国拽着小李和小桃往韩家峪据点跑。据点里的战士们还在给粮仓钉木板,张连长正拿着图纸和王破军讨论“怎么把炮楼改成粮囤”,听到消息时,张连长手里的图纸“哗啦”掉在地上,他愣了三秒,突然一把抱住身边的老吴(去年新加入的战士,不是之前牺牲的吴哥),哈哈大笑:“赢了!咱们真的赢了!再也不用躲地道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破军弯腰捡起图纸,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线条,眼眶却红了。他走到王卫国身边,目光里带着一丝了然——这两年,他总觉得王卫国有些特别:知道“煤油能延引信”,知道“三角形最稳固”,还总说“鬼子撑不了多久”,现在看来,这孩子心里藏着的,或许是比“玄真子兵要”更长远的东西。“你早知道会有这一天,对吗?”老道士轻声问,声音里没有质疑,只有理解。

王卫国点点头,没有隐瞒太多:“以前在老家,听一位走南闯北的先生说过,总有一天,咱们会把鬼子赶回老家。”他不敢说“异时空”,却想让王破军知道,他的笃定不是凭空来的——是那个世界里无数人的记载,无数人的纪念,让他坚信这场战争的结局。

据点的操场上很快聚满了人。乡亲们抬着大锅菜、抱着玉米饼赶来,赵婶还杀了家里唯一的母鸡,说“要给战士们补补身子”;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唱歌,唱的是《歌唱祖国》的前身小调,孩子们跑调的声音里满是欢快;战士们把缴获的日军军刀、步枪摆成一排,说“这些东西以后要放进纪念馆,让后人知道咱们是怎么打鬼子的”。

王卫国站在炮楼顶端,望着远处的太行山。夕阳把天空染成金红色,山脚下的麦田像铺了张金色的毯子,炊烟从马家堡的屋顶升起,和据点的炊烟缠在一起,像一幅安宁的画。空冥天赋里,他仿佛看到了异时空的画面:高楼林立的城市里,8月 15日的警报声响起,人们驻足默哀;博物馆里,孩子们围着老式步枪,听讲解员讲抗战故事;电视里,老兵们对着镜头说“我们赢了,你们要好好活着”。

“卫国哥,你在想啥?”小桃爬上炮楼,手里拿着笔记本,“俺要把今天的事记下来,你说开头该写啥?”

王卫国接过笔记本,笔尖顿了顿,写下:“1945年夏末,麦收时节,鬼子投降了。这一天,俺等了很久,也盼了很久。”他想起异时空里,自己第一次在历史课上听到“抗战胜利”时的懵懂,直到来到这个年代,才明白这六个字背后是多少人的鲜血——赵老栓的铁匠炉、吴哥的断臂、小张的牺牲,还有无数没留下名字的乡亲,他们都是这场胜利的基石。

小李也爬了上来,手里拿着个弹壳,是去年缴获的日军子弹壳,他用红绳系着:“卫国哥,俺要把这个送给小石头,让他记住今天,记住咱们是怎么赢的。”

王卫国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麦田里。几个乡亲正牵着牛往家走,牛背上的孩子唱着刚学的歌,声音飘得很远。他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这个年代,不只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见证——见证这场伟大的胜利,见证人们从苦难走向希望,见证那些刻在历史里的日子,变成眼前真实的幸福。

傍晚时分,操场上燃起了篝火。张连长带头唱起了《八路军军歌》,战士们和乡亲们跟着唱,声音越来越响,盖过了风声;王破军坐在篝火旁,给孩子们讲“七星步”的来历,却没再提战术,只说“以后这步法不用来躲子弹,用来赶山猪就好”;赵婶给每个人盛了碗鸡汤,鸡汤里的鸡肉不多,却鲜得让人想流泪。

王卫国坐在篝火边,手里攥着母亲的手帕,掌心贴着绣线的温度。他想起异时空里,母亲曾给他讲过太爷爷的抗战故事,那时他还不懂,现在却懂了——所谓传承,就是把“胜利”的故事讲下去,把“守护”的信念传下去。他对着篝火轻声说:“娘,鬼子投降了,咱们赢了。俺会找到你,带你看这丰收的麦田,看再也没有鬼子的家。”

夜深了,篝火渐渐变小,乡亲们陆续散去。王卫国、小李和小桃还坐在原地,小桃靠在他肩上睡着了,笔记本还摊开在膝盖上,上面画满了欢呼的小人;小李手里攥着弹壳,望着星空说“明天要去给吴哥上坟,告诉他胜利了”;王卫国则望着北斗七星,想起异时空里手机上的日历——8月 15日,这个在两个时空里都闪耀着光芒的日子,终于在这个年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王卫国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说,也像是在对这个年代的所有人说,“会有能种更多麦子的机器,会有亮堂堂的学校,会有不用躲炮弹的家,会有像俺记忆里那样,和平又幸福的日子。”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第一缕阳光照在炮楼的红布上,“保家卫国”四个字在晨光里格外醒目。王卫国知道,胜利不是结束,是开始——他要找母亲,要帮乡亲们重建家园,要看着孩子们在新学校里读书,要把这个年代的故事,和异时空的记忆一起,好好珍藏下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