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2 月初,寒冬的晨雾把北平裹得严严实实,中央医院的解剖室藏在门诊楼后侧,白墙被雾染得发灰,门口挂着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的木牌,空气里飘着淡淡的福尔马林味,和社区诊所的草药香截然不同。王卫国站在门口,手指攥着秦小凤昨天送来的《人体解剖图谱》,指节发白 —— 魂穿前他只在生物课本上见过简单的解剖图,从没近距离接触过真实的人体标本,一想到即将看到的场景,胃里就忍不住发紧。
“别怕,解剖不是‘破坏’,是‘认识’。” 秦小凤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里拿着一套消毒好的白大褂和口罩,“只有知道人体的器官、血管、神经在哪里,才能更精准地治病 —— 你之前用针灸治筋络淤堵,要是知道对应的神经分布,扎针会更准,效果也更好。”
王卫国接过白大褂,指尖触到冰凉的布料,深吸一口气:“俺就是有点怕…… ”
“这是老观念了。” 秦小凤帮他系好白大褂的扣子,“抗战时,很多战地医生就是靠解剖学,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找到子弹位置,救了很多战士的命。你想想老吴的阑尾炎,要是你早知道阑尾的位置和结构,一开始就能更准确判断病情,不用慌着送医院。”
这句话戳中了王卫国的心事 —— 上次老吴的急性阑尾炎,他要是懂解剖,就能更早确认病灶,不用等炎症加重才送医。他攥紧手里的图谱,跟着秦小凤走进解剖室,空冥感知下意识展开,却在闻到浓郁的福尔马林味时,瞬间被刺激得收缩,眉心的温热感都淡了些。
解剖室里很安静,只有通风扇的 “嗡嗡” 声。靠墙的架子上摆着十几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心脏、肝脏、肾脏的标本,罐身上贴着标签,标注着器官名称和位置;中间的解剖台上铺着白色的布单,下面盖着一具塑料制的人体模型,模型上用红、蓝、黄三种颜色标注着血管、神经和经络(是秦小凤特意为中西医结合画的);墙角的桌子上放着几具骨骼模型,头骨的眼眶黑洞洞的,看着有些吓人。
“先从骨骼学起吧。” 秦小凤走到骨骼模型前,拿起一根股骨,“这是大腿骨,中医说的‘股骨’就是它,你之前给张大爷治腿疼,贴膏药的位置,对应的就是股骨外侧的神经。” 她把股骨放在模型上,对准髋关节的位置,“你看,股骨和髋骨连接的地方,就是‘环跳穴’的位置,针灸扎这里,能通下肢的筋络,其实就是刺激了周围的神经。”
王卫国凑过去,空冥感知慢慢聚焦在骨骼模型上 —— 他 “看到” 股骨的结构,外侧有一条细小的凹槽,秦小凤说那是神经通道,和中医说的 “胆经” 走向基本一致;髋骨的凹陷处,刚好对应 “环跳穴”,之前给张大爷扎针时,他就是凭感觉找的位置,现在看解剖模型,才知道为什么扎那里效果最好。
“俺之前扎环跳穴,总怕扎深了伤神经,现在知道位置,就不怕了。” 王卫国的声音松了些,伸手轻轻碰了碰骨骼模型的 “环跳穴” 位置。
“这就是解剖学的意义。” 秦小凤笑着拿出一张纸,“你试着把股骨和髋骨的结构画下来,标注出对应的穴位,以后给人治腿疼,就能更精准。”
王卫国接过纸笔,坐在解剖台旁的椅子上,空冥状态悄然开启 —— 专注度提升三倍,骨骼的每一个凸起、凹陷都变得清晰,他一边看模型,一边对照图谱,笔尖在纸上快速移动,股骨的轮廓、神经通道、穴位位置,渐渐在纸上成形。刚开始画的时候,手还有点抖,画到第三遍时,已经能准确标注出 “环跳穴”“风市穴” 对应的骨骼位置,连神经通道的走向都画得清清楚楚。
“画得很好!” 秦小凤拿起画纸,眼里满是惊喜,“比我第一次画得还准,你这空冥天赋真适合学解剖,能快速抓住重点。”
正说着,解剖室的门被推开,一个穿白大褂的老医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泡着大脑的标本罐:“小凤,这是你要的大脑标本,用来讲神经分布刚好。” 老医生看到王卫国,愣了一下,“这是…… 你说的那个社区诊所的中医?”
“是,他叫王卫国,在学解剖,想搞中西医结合。” 秦小凤介绍道。
老医生点点头,把标本罐放在桌上:“好想法!中医的经络和西医的神经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就是以前没人好好研究。你要是敢看,我就给你们讲讲大脑的神经分布,对治头痛、中风都有用。”
王卫国看着标本罐里的大脑,表面布满了细小的褶皱,心里又开始发紧 —— 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看人体器官标本,福尔马林的味道似乎更浓了,胃里又开始翻腾。他想起之前治过的赵大婶的头痛,要是知道大脑的神经分布,就能更准确找到淤堵的位置,不用只靠针灸缓解。
“俺…… 俺想看。” 王卫国攥紧拳头,强迫自己盯着标本罐,“您讲吧,俺能忍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