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奋斗在激情岁月 > 第42章 “小神医” 之名

奋斗在激情岁月 第42章 “小神医” 之名

作者:秦蜀一书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0: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1949 年 11 月下旬,初冬的第一场薄雪落在绒线胡同的青石板上,没等积厚就被朝阳晒化,只在墙根下留下几滩湿痕。王卫国推开社区诊所的木门时,一眼就看到门口放着一张崭新的榆木诊桌 —— 桌面打磨得光滑发亮,桌腿还缠着防滑的布条,桌角放着一个木牌,上面是老木匠亲笔写的 “医者仁心”,墨迹还带着淡淡的松烟香。

“卫国小哥,快来看看俺给你做的诊桌!” 老木匠的声音从胡同口传来,他拄着拐杖,身后跟着小木匠,手里还拎着一个布包,“这木头是俺存了三年的老榆木,结实得很,能陪你看几十年病!”

王卫国走上前,指尖抚过诊桌的木纹,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老木匠带着小木匠在院里刨木头的场景 —— 老木匠虽然膝盖还没完全好,却坚持亲手打磨桌面,每一下刨子都推得格外认真,连桌腿的弧度都反复调整,就怕他用着不舒服。“大爷,谢谢您!这诊桌太好了,比俺原来那个结实多了!”

“你治好俺的腿,俺做张桌子算啥!” 老木匠笑着拍了拍诊桌,“以后街坊来就诊,也有个像样的地方坐了!”

说话间,胡同里的街坊们陆续围了过来。李大妈端着一罐腌白菜,塞进诊所的柜角:“卫国,这是俺刚腌的白菜,脆得很,你熬药饿了就吃点!昨天俺娘家侄女听说你能治疑难杂症,特意从外胡同赶来,说想让你给她看看头痛的毛病。”

张大爷拄着拐杖,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上面用毛笔写着 “小神医” 三个大字:“俺们街坊商量着,给你写张红纸贴在诊所门口,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胡同有个好医生!”

王卫国看着眼前的热闹,脸颊有点发烫。他从没想过 “小神医” 这个称呼会落在自己身上 —— 半个月前,他还只是个跟着养父学中医的学徒,现在却成了街坊们依赖的医生。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街坊们眼里的信任,像初冬的暖阳,驱散了寒意,心里突然明白:这称呼不是炫耀,是责任,得更用心看病,才对得起这份信任。

正说着,外胡同的赵大婶跟着李大妈走进来,手里攥着一个布包,里面是给孩子做的虎头鞋。“您就是卫国小哥吧?俺听李大妈说您能治疑难杂症,俺这头痛病犯了五年,城里医院去了好几回,都说没法治,您给俺看看呗?” 赵大婶坐在新诊桌前,脸色有点苍白,说话时总忍不住揉太阳穴。

王卫国让赵大婶伸出手,空冥感知立刻聚焦在她的头部 —— 他 “看到” 赵大婶的太阳穴附近有一处细微的淤堵,像小石子一样卡着筋络,不是天生的,像是多年前受了风寒没好透,加上常年熬夜做针线活,气血跟不上,才变成顽固性头痛。这些细节,普通摸脉很难发现,只有在空冥状态下,才能像 “透视” 一样看得分明。

“大婶,您这头痛是风寒淤堵加气血不足引起的。” 王卫国站起身,走到药柜前抓药,“俺给您抓川芎、白芷、当归,回家用砂锅煮水,早晚各喝一碗;再给您扎两针,通通筋络,明天就能缓解。” 他一边说,一边用小秤称药,动作又快又稳,川芎三钱、白芷二钱、当归二钱,都是能驱寒补血的草药。

赵大婶接过药包,眼里满是期待:“真能治好?俺这头痛一犯,连针线活都做不了,孩子的虎头鞋都快赶不上过年穿了。”

“能治好,您放心。” 王卫国拿出银针,在酒精灯上烤了烤,“俺先给您扎‘太阳穴’和‘风池穴’,通了筋络,头痛就能缓解。”

银针刚刺入穴位,赵大婶就 “哎呀” 一声:“酸…… 酸到后脑勺了!”

“这是通了!” 王卫国轻轻转动银针,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赵大婶头部的淤堵渐渐散开,气血慢慢流到太阳穴,“您忍忍,扎完针就能舒服不少。”

针灸完,赵大婶试着揉了揉太阳穴,惊喜地说:“不疼了!真的不疼了!俺这五年,第一次觉得头这么清爽!” 她赶紧把布包里的虎头鞋塞给王卫国,“这是俺给您家孩子做的,您别嫌弃!”

王卫国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赵大婶走的时候脚步轻快,还跟胡同里的街坊说 “绒线胡同的小神医真管用”,心里突然踏实了不少 ——“小神医” 的名声,就该用实实在在的疗效支撑。

消息像长了翅膀,不仅传遍了附近的胡同,连东郊的农民都听说了。第二天清晨,东郊的老周赶着一辆驴车,带着媳妇和孩子来到诊所,驴车上还装着一袋新鲜的红薯。“俺听村里的老陈说您能治哮喘,俺这儿子哮喘犯了三年,一到冬天就喘得睡不着,您给俺看看呗?” 老周抱着孩子走进来,孩子脸色发青,说话时还带着喘息。

王卫国让老周把孩子放在诊床上,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孩子的肺部有寒气淤堵,气管像被细绳子勒着,不是天生的,是三年前冬天在雪地里玩,受了严重的风寒,没及时治好,才变成顽固性哮喘。“大爷,孩子这是风寒入肺引起的哮喘,俺先给孩子用草药敷背,再扎两针,能快速缓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从药柜里拿出艾叶、生姜、花椒,用纱布包好,放在砂锅里蒸热,然后敷在孩子的背上。空冥感知里,温热的药力慢慢渗进孩子的肺部,原本紧绷的气管渐渐放松了些。接着,他拿出细银针,轻轻刺入孩子的 “肺俞穴” 和 “膻中穴”—— 孩子虽然有点怕,却还是听话地忍着,因为他能感觉到呼吸越来越顺畅。

“试试深呼吸。” 王卫国轻声说。孩子慢慢吸了口气,再缓缓吐出来,眼里满是惊喜:“爹,俺不喘了!”

老周激动得眼泪都掉了:“谢谢您!谢谢您!俺这儿子终于能好好睡觉了!” 他把驴车上的红薯搬进诊所,“这是俺家种的红薯,您别嫌弃,给您熬药时填填肚子。”

王卫国看着满袋的红薯,心里暖暖的。空冥感知里,他 “看到” 东郊的农田里,老周和媳妇在地里种红薯的场景,汗水滴在土里,才种出这么好的红薯 —— 这袋红薯不是普通的粮食,是农民最朴实的感谢,比什么都珍贵。

接下来的几天,诊所里的病人越来越多,有从外胡同来的,有从东郊来的,还有从兵工厂家属院来的。兵工厂的李大勇带着媳妇来治腰疼,王卫国用推拿加活血膏,三天就治好了;家属院的张婶来治失眠,王卫国给她开了酸枣仁、远志,熬水喝了两天就睡得香了。“小神医” 的名声,越传越广,连居委会的刘主任都来看热闹:“卫国,你这诊所真是咱们胡同的福气!以后街坊看病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这天下午,居委会给诊所送来了一块木匾,上面刻着 “社区神医” 四个大字,是请城里的老书法家写的。街坊们都围在诊所门口,张大爷踩着梯子,把木匾挂在 “社区诊所” 木牌旁边,红漆的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卫国,你说两句!” 李大妈推着王卫国站到人群前。

王卫国看着眼前的街坊,看着挂在门口的木匾,心里满是坚定:“谢谢大家叫俺‘小神医’,其实俺只是跟着养父学了点中医,靠空冥天赋能看清病灶。以后俺会更用心看病,不仅给街坊看,还要给兵工厂的工人看,给东郊的农民看,让更多人能健康地搞建设,为新中国出力!”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张大爷举着拳头喊:“好!咱们支持你!”

老木匠也笑着说:“以后你要是需要修工具、做家具,俺随叫随到!”

空冥感知里,王卫国 “看到” 街坊们脸上的笑容,比挂在门口的木匾还耀眼 —— 这就是 “小神医” 之名的真正意义:不是个人的荣誉,是街坊们对健康的渴望,是对建设新中国的期待。他想起魂穿前在现代医院看到的场景,那时有先进的设备,却少了这份邻里间的温暖;现在虽然只有草药和银针,却能靠真心和本事,守护街坊们的健康,这份价值,比什么都重要。

傍晚的时候,养父王破军来到诊所,手里拿着一把刚采的新鲜桔梗(治咳嗽的草药):“听说你现在成了‘小神医’?” 他坐在新诊桌前,拿起王卫国记的病例本翻了翻,上面详细记录着赵大婶的头痛、老周孩子的哮喘、李大勇媳妇的腰疼,每个病例都写着病因、治法、疗效,字迹工整,旁边还画着病灶的示意图。

“都是街坊们抬举。” 王卫国递过一杯热水,“要是没空冥天赋,俺也治不好这些病。”

“空冥是天赋,可医道靠的是心。” 王破军点点头,眼里满是赞许,“你能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调整治法,没照搬书本,这才是真本事。玄真派说‘医道在人,不在术’,就是这个道理 —— 有了仁心,再加上天赋,才能成为真正的好医生。” 他把新鲜桔梗递给王卫国,“这草药治咳嗽最好,你留着备用,最近天冷,咳嗽的人多。”

王卫国接过桔梗,叶片上还沾着东郊的泥土。空冥感知里,他 “闻到” 草药的清香,想起这半个月的经历:从治好老木匠的腿,到成为街坊们依赖的 “小神医”,每一步都离不开养父的教导,离不开街坊的信任,更离不开建设新中国的大背景。他突然明白,自己的中医之路,不是孤立的,是和国家的建设、百姓的生活紧紧绑在一起的 —— 只有百姓健康,国家才能强大;只有国家强大,百姓才能安稳。

天黑的时候,王卫国关好诊所的门,跟着养父往四合院走。胡同里的灯渐渐亮了,有的人家在院里熬药,药香飘得很远;有的人家在教孩子认草药,传来稚嫩的提问声;还有的人家在缝棉袄,准备过冬。空冥感知里,这些细碎的生活场景,都是他用医术守护的结果 —— 赵大婶能继续做针线活,老周的孩子能健康长大,李大勇的媳妇能安心照顾家庭,这就是 “小神医” 之名背后最实在的意义。

回到四合院,李大妈已经做好了晚饭,还特意给王卫国留了一碗鸡蛋羹:“卫国,你今天累坏了吧?快吃点!下午外胡同的人还来问你明天在不在,说想让你给他们家老人看看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卫国接过鸡蛋羹,温热的瓷碗贴着掌心,心里暖暖的。他坐在老槐树下,一边吃,一边想起魂穿前的自己 —— 那时他只是个应付考试的学生,从没想过会在 1949 年的北平,成为街坊们依赖的 “小神医”。现在的他,不仅能用空冥天赋和中医本事帮人,还能为建设新中国出力,这份价值,比什么都珍贵。

夜里,王卫国躺在土炕上,手里拿着《玄真派百草经》,借着煤油灯的光,在病例本上写了一段感悟:“‘小神医’之名,非吾之能,乃街坊之信、时代之需也。医道者,当以仁心为根,以天赋为助,守护百姓健康,助力国家建设,方不负此名。” 他的字迹越来越坚定,心里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 —— 他要把中医学得更精,把社区诊所办好,让 “小神医” 之名,成为绒线胡同的骄傲,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一份温暖力量。

窗外的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窗棂上,发出 “簌簌” 的声响。王卫国闭上眼睛,嘴角带着微笑 —— 他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多病人来找他,还会遇到更复杂的病例,但他不怕。因为他有养父的教导,有街坊的信任,有建设国家的目标,更有一颗想救死扶伤、守护和平的仁心。

就像诊所门口的木匾上写的 “社区神医”,他会带着这份初心,继续在诊所坐诊,继续用中医的智慧和空冥的天赋,为新中国的建设,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实的 “健康防线”。

喜欢奋斗在激情岁月请大家收藏:()奋斗在激情岁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