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50章 大脚马皇后:乱世相逢共患难,贤良相伴助江山

有一次,郭子兴听信谗言,把朱重八关了禁闭,还下令不准给他送饭。马秀英得知后,急得团团转。她知道朱重八性格倔强,不会主动求饶,要是真的饿上几天,身体肯定吃不消。于是,她趁着伙房做饭的间隙,偷偷拿了两个刚出锅的热馒头,揣在怀里就往禁闭室跑。没想到刚出门,就遇到了张氏。张氏见她神色慌张,便拉住她说话,问她要去哪里。马秀英不敢说实话,只能硬着头皮应付,怀里的馒头烫得她胸口火辣辣地疼,却只能强忍着不敢动弹。等好不容易摆脱张氏,跑到禁闭室把馒头拿出来时,她的胸口已经被烫得红肿一片,朱重八看着她狼狈的样子,又感动又心疼,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好好待她。

这件事之后,郭子兴得知了真相,心里十分愧疚,也彻底打消了对朱重八的猜忌。他看着马秀英和朱重八之间的情意,又想到朱重八的才干,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萌生:不如把马秀英嫁给朱重八,这样既能笼络人心,又能让朱重八成为自己的女婿,彻底为自己所用。

当郭子兴把这个想法告诉马秀英和朱重八时,两人都愣住了。朱重八万万没想到,自己一个穷和尚出身的人,竟然能娶到元帅的义女;而马秀英看着眼前这个虽然出身卑微,但眼神坚定、有勇有谋的年轻人,心里也生出了几分好感。就这样,在郭子兴的主持下,一场简单却意义非凡的婚礼在濠州军营中举行了。这一年,朱重八二十五岁,马秀英二十岁,郭子兴还特意给朱重八赐名“朱元璋”,字国瑞,寓意“诛灭元朝,平定天下”。

婚后的日子,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安稳、最幸福的时光。马秀英没有嫌弃朱元璋的出身,反而对他体贴入微。当时军营里的生活十分艰苦,每人每天的口粮都有限,马秀英总是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留给朱元璋,自己却经常饿肚子。朱元璋行军打仗需要携带大量的文书资料和备忘录,马秀英就亲自帮他整理分类,把这些东西打理得井井有条,哪怕朱元璋仓促之间需要,也能立刻找出来,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朱元璋性格急躁,容易意气用事,而马秀英却温柔贤淑,善于劝解。有一次,朱元璋因为一点小事和军中的将领发生了冲突,气得拔剑就要杀人,马秀英连忙上前拉住他,轻声说:“将军息怒,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将帅和睦才能打胜仗,要是因为一时冲动杀了将领,不仅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还会影响大局啊。”朱元璋听了她的话,慢慢冷静下来,仔细一想,确实是自己太冲动了,于是主动向那位将领道歉,化解了一场危机。

马秀英不仅是朱元璋的贤内助,还是军中将士的“贴心人”。她见将士们打仗辛苦,就带领将士们的家属,日夜不停地制作衣服和鞋袜,送到前线;遇到将士受伤,她还亲自为他们包扎伤口,嘘寒问暖。将士们都十分感念她的恩情,都说“朱将军有这样一位贤妻,是我们的福气”。

此时的朱元璋,在马秀英的辅佐下,势力越来越大。他不再是那个一无所有的朱重八,而是成了红巾军中举足轻重的将领。而马秀英,也不再是那个寄人篱下的孤女,而是成了朱元璋身边最得力的助手,为他日后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至正十五年,朱元璋决定率军南渡长江,攻打集庆(今南京)。这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集庆地理位置优越,是兵家必争之地,拿下集庆,就等于拥有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可当时的朱元璋兵力薄弱,装备简陋,面对的却是元军和其他起义军的双重夹击,形势十分严峻。

马秀英知道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她没有像其他女子那样哭哭啼啼地挽留朱元璋,而是坚定地说:“夫君放心去吧,后方有我,你只管安心打仗,我会照顾好将士们的家属,为你做好后勤保障。”临走前,她把自己积攒多年的私房钱全部拿了出来,交给朱元璋充当军饷,又亲自为将士们缝制了战袍和鞋袜,鼓励他们奋勇杀敌。

朱元璋率军出发后,马秀英留在和州,主持后方事务。当时和州的粮食十分短缺,将士们的家属经常吃不饱饭,马秀英就带头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大家。她还组织妇女们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蔬菜,缓解了粮食危机。有一次,元军突然偷袭和州,城里的百姓和将士家属都慌作一团,马秀英却临危不乱,她一面组织妇女们拿起武器保卫城池,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去给朱元璋送信。在她的沉着指挥下,和州军民坚守城池,直到朱元璋率军回援,击退了元军。

朱元璋攻打集庆的过程并不顺利,几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将士们士气低落。马秀英得知后,特意派人给朱元璋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夫君,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得人心者得天下,如今将士们跟着你出生入死,无非是希望能有一个安稳的家。你要善待将士,体恤他们的疾苦,这样他们才会为你效死命。”朱元璋看了信后,深受启发,他改变了作战策略,不再一味地强攻,而是派人进城宣传自己的主张,安抚百姓。百姓们早就对元军的残暴统治深恶痛绝,见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不扰百姓,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就这样,朱元璋顺利拿下了集庆,并将其改名为应天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随后的几年里,朱元璋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一步步逼近元朝的统治中心。而马秀英始终陪伴在他身边,无论是在刀光剑影的战场,还是在运筹帷幄的军帐,她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决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之一。当时陈友谅率领六十万大军,战船高大坚固,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兵力,战船矮小简陋,形势对朱元璋十分不利。战役初期,朱元璋的军队屡战屡败,朱元璋本人也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困在一艘战船上,陈友谅的军队紧追不舍,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秀英冒着生命危险,带领一批妇女驾驶着小船,冲进了战场。她见朱元璋受伤无法行动,二话不说就背起他,跳进小船,拼命划向岸边。陈友谅的士兵见有人逃跑,纷纷射箭追击,马秀英的衣服被箭射中,鲜血直流,可她始终没有放下朱元璋,硬是凭着一股韧劲,把朱元璋安全送到了岸上。朱元璋看着浑身是伤的马秀英,感动得热泪盈眶,说:“秀英,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情。”

这场战役最终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统一了江南地区。而马秀英在战役中表现出的勇敢和坚韧,也让全军将士为之折服。大家都说,朱元璋能有今天的成就,马秀英功不可没。

除了在战场上为朱元璋分忧解难,马秀英还十分重视人才。她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没读过多少书,虽然有勇有谋,但在治理国家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经常劝朱元璋广纳贤才,虚心求教。朱元璋听从了她的建议,四处招揽文人墨客,为自己出谋划策。

有一次,朱元璋遇到了一个名叫宋濂的学者,宋濂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朱元璋想请他做自己的谋士,可宋濂性格清高,不愿出山。马秀英得知后,亲自登门拜访,她对宋濂说:“先生,如今乱世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我夫君一心想平定天下,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他缺少像先生这样的贤才辅佐。希望先生能出山相助,拯救天下苍生。”宋濂被马秀英的诚意所打动,最终答应了朱元璋的邀请,成为了他的重要谋士。

马秀英不仅善待谋士,还十分关心将士们的生活。她见将士们长期在外打仗,思念家乡,就经常组织将士们的家属到军营探望,还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她还收养了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以及定远孤儿沐英等二十多个孩子,把他们视如己出,悉心教导。这些孩子长大后,都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马秀英的影响下,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得到了各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而朱元璋也从一个冲动易怒的将领,逐渐成长为一个沉稳睿智的领导者。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不仅是因为自己有勇有谋,更重要的是因为有马秀英这样一位贤内助,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自己。

洪武元年正月初四,应天府的皇宫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朱元璋在百官的拥戴下,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这一天,马秀英穿着华丽的皇后礼服,站在朱元璋身边,接受百官的朝拜。她没有丝毫的骄傲自满,反而神色平静,眼神中透着温柔与坚定。她知道,成为皇后,意味着更多的责任,而她要做的,就是当好朱元璋的贤内助,辅佐他治理好这个刚刚建立的王朝。

成为皇后之后,马秀英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她下令后宫之人,不准穿华丽的衣服,不准佩戴贵重的首饰,饮食也要清淡,不准铺张浪费。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平时穿的衣服都是旧的,破了就缝补一下继续穿;宫里的丝绸织物下脚料,她也不让浪费,让人收集起来,做成衣服和被褥,送给孤苦无依的百姓。

有一次,一个宫女见马秀英穿的衣服补丁摞补丁,忍不住说:“皇后娘娘,您是天下之母,怎么能穿这么破旧的衣服呢?不如让工匠给您做几件新的吧。”马秀英笑着说:“宫女此言差矣。如今国家刚刚建立,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库也不充盈,我作为皇后,更应该以身作则,厉行节俭。要是我都铺张浪费,下面的人肯定会跟着效仿,到时候受苦的还是百姓啊。”宫女听了,十分惭愧,再也不敢提做新衣服的事了。

马秀英不仅自己节俭,还经常劝朱元璋不要铺张浪费。有一次,朱元璋想修建一座新的宫殿,马秀英得知后,对他说:“夫君,如今百姓刚刚摆脱战乱之苦,需要休养生息。修建宫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如把这些钱用在救济百姓、发展生产上,这样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朱元璋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放弃了修建宫殿的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作为皇后,马秀英还十分重视后宫的治理。她借鉴宋代贤后的做法,在后宫中提倡“仁厚”之风,善待每一位嫔妃和宫女。有一次,一个宫女不小心打碎了朱元璋心爱的花瓶,朱元璋大怒,就要下令处死宫女。马秀英连忙上前劝阻,说:“夫君息怒,宫女也是一时失手,并非有意为之。再说,杀人容易,可一旦开了杀戒,后宫之中就会人人自危,不利于后宫的稳定。不如饶了她这一次,让她以后多加小心就是了。”朱元璋听了她的话,慢慢冷静下来,饶了宫女的性命。

马秀英对嫔妃们也十分宽容。她知道朱元璋后宫嫔妃众多,难免会有争风吃醋之事,因此经常教导嫔妃们要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她还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和衣服分给嫔妃们,让她们感受到皇后的关爱。在她的治理下,洪武朝的后宫一片祥和,没有出现过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事情,这在历代王朝中都是十分罕见的。

除了治理后宫,马秀英还时常关心朝政,巧妙地劝谏朱元璋,避免了不少冤案错案。朱元璋性格急躁,猜忌心重,当了皇帝之后,更是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许多功臣勋将都因此受到牵连。马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这样下去会动摇国家的根基,因此经常在朱元璋面前委婉地劝谏。

参军郭景祥驻守和州时,有人诬告他的儿子持槊要杀父亲。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要处死郭景祥的儿子。马秀英得知后,连忙对朱元璋说:“夫君,郭景祥只有这一个儿子,要是杀了他,郭家就断后了。而且,仅凭一人之言就断定他有罪,未免太过草率。不如派人去调查一下,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朱元璋觉得马秀英说得有道理,就派人去和州调查,结果发现果然是有人诬告,郭景祥的儿子是被冤枉的。就这样,马秀英救了郭景祥儿子的性命,也保住了郭家的香火。

李文忠镇守严州时,杨宪因为嫉妒他的才能,诬告他有违法行为。朱元璋听信了杨宪的谗言,就要下令把李文忠召回京城治罪。马秀英得知后,连忙劝阻说:“夫君,严州是边境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易轻易撤换守将。而且李文忠一向忠心耿耿,作战勇猛,立下了不少战功,怎么可能会有违法行为呢?说不定是杨宪嫉妒他,故意诬告他。不如再派人去严州调查一下,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朱元璋听从了马秀英的建议,派人去严州调查,结果发现李文忠果然是被冤枉的。后来,李文忠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最着名的莫过于马秀英救宋濂的故事。宋濂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也是朱元璋的老师,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后来,宋濂的长孙宋慎牵连进了胡惟庸案,朱元璋一怒之下,下令要处死宋濂。马秀英得知后,十分着急,她对朱元璋说:“夫君,宋濂是你的老师,也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他一生教书育人,品德高尚,怎么可能会参与谋反呢?再说,宋濂已经退休在家,远离朝堂,就算他的长孙犯了罪,也不应该牵连到他啊。我们普通人尚且知道尊师重道,更何况是帝王呢?”

朱元璋听了,不为所动,依旧坚持要处死宋濂。马秀英见劝谏无效,就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救宋濂。当天晚上,马秀英陪朱元璋吃饭时,既不吃肉,也不喝酒。朱元璋觉得很奇怪,就问她:“皇后,今天的饭菜不合你的胃口吗?怎么不吃不喝呢?”马秀英回答说:“我不是不想吃,而是在为宋先生祈福。宋先生是天下的贤才,如今却要被处死,我心里十分难过,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为他祈福,希望他能平安无事。”

朱元璋听了马秀英的话,心里十分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太过冲动了。他想了想,宋濂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才,而且对自己忠心耿耿,就这样杀了他,确实有些可惜。于是,第二天,朱元璋就下令赦免了宋濂的死罪,把他安置在茂州。

马秀英不仅关心功臣勋将,还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她身居深宫,却心系天下苍生,每当遇到灾荒年月,她总是带领宫里的人吃素,甚至吃粗麦饭和野菜羹,为百姓祈福。朱元璋见她如此,心里十分不忍,说:“秀英,我已经采取了救荒赈灾的措施,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马秀英叹息着说:“夫君,与其等到灾荒发生了再去救济,不如平时就做好储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朱元璋听了她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就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粮仓,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马秀英还十分重视教育。她见太学院的学生们生活清苦,就建议朱元璋设立“红板仓”,专门负责给太学院学生的家属提供粮食。朱元璋听从了她的建议,设立了红板仓,让太学院的学生们能够安心读书,没有后顾之忧。在马秀英的推动下,明朝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