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0章 卫宣姜:错嫁卫室风波起,可怜身不由己伤!

本是齐宫娇贵女,错嫁卫室风波。

公翁谋娶乱纲常。

子亡夫逝后,何处觅安康?

半生浮沉如戏梦,史书功过难量。

红颜未必是祸殃。

可怜身不由己,徒留千古伤。

约公元前720年,齐国临淄的宫殿里,有个姑娘正对着铜镜发愁——不是愁妆容不好看,是愁自己的婚事。这姑娘就是齐僖公的大女儿,宣姜。

按当时的配置,宣姜妥妥是春秋版“顶级白富美”:爹是齐国国君,手握重兵还富得流油;自己长得那叫一个倾国倾城,《左传·桓公十六年》里虽没直接写她的容貌,但后来卫国人写诗骂她时,都得先夸一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可见颜值是真能打。放在现在,她就是热搜常客,随便发个动态都能引爆全网的那种。

不过宣姜可没心思当“流量明星”,她跟当时所有贵族姑娘一样,人生目标就一个:嫁个好老公,安稳过一辈子。而她的“未婚夫”,是卫国的太子急子(也叫汲子)。

说起急子,那也是春秋时期的“优质男青年”代表:卫宣公的嫡长子,人品端正,还会写诗(据说《诗经》里好几首诗都跟他有关),长得也帅。齐僖公一开始也觉得这门亲事靠谱,毕竟卫国跟齐国都是大国,联姻能强强联合,女儿嫁过去还是太子妃,将来就是卫国夫人,简直是“双赢”的完美剧本。

宣姜自己也挺期待的,毕竟听身边人说,急子是个温柔体贴的人。她甚至偷偷幻想过,嫁过去之后,跟急子一起在卫国的田埂上散步,看夕阳西下,再生几个可爱的孩子,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为了让女儿风风光光出嫁,齐僖公准备了超级丰厚的嫁妆:金银珠宝装了五十车,绫罗绸缎堆得像小山,还有一百多个陪嫁的宫女和侍卫。送亲队伍从齐国出发时,那阵仗比过节还热闹,路上的老百姓都挤着看,有人说:“这哪是嫁姑娘啊,简直是搬了半个齐国国库过去!”

宣姜坐在华丽的马车里,撩开帘子看着外面的景象,心里又紧张又期待。她问身边的侍女:“你说,太子急子会不会喜欢我啊?”

侍女笑着说:“小姐您这么漂亮,又这么贤惠,太子殿下肯定会喜欢您的!”

宣姜听了,脸上泛起红晕,又把帘子放了下来,开始默默盘算着到了卫国之后该怎么跟急子相处,怎么打理太子府的事务。她不知道的是,这场看似完美的婚事,从一开始就埋了一颗“炸弹”——而引爆这颗炸弹的,正是她未来的公公,卫宣公。

卫宣公这个人,在春秋史上也算个“奇葩”。他年轻的时候就不务正业,跟自己父亲的小妾私通,还生了个儿子叫急子(也就是宣姜的未婚夫),后来当了国君,还是改不了荒淫无道的毛病。

早在宣姜还没到卫国的时候,卫宣公就听说了这位齐国公主长得特别漂亮,心里就开始犯嘀咕:“我这儿子运气也太好了,能娶到这么美的媳妇?不行,我得先看看。”

于是,卫宣公特意在黄河边上建了一座华丽的宫殿,美其名曰“新台”,说是要在这里迎接未来的儿媳妇,其实是想趁机一睹宣姜的芳容。

等宣姜的送亲队伍到了黄河边,卫宣公迫不及待地去了新台。当他看到宣姜从马车里走出来的那一刻,眼睛都直了——那时候的宣姜才十五六岁,正是青春貌美的年纪,皮肤雪白,眼睛像秋水一样,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比卫宣公见过的所有女人都好看。

卫宣公心里瞬间就不平衡了:“这么好的姑娘,怎么能嫁给我那个木头儿子?不行,我得把她抢过来!”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长。卫宣公也不管什么伦理道德,立马召集了几个心腹大臣,跟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大臣们一开始都吓傻了,纷纷劝他:“国君,这可不行啊!太子是您的儿子,宣姜是太子的未婚妻,您要是这么做,不仅会被天下人笑话,还会得罪齐国啊!”

卫宣公却满不在乎:“我是卫国国君,我说了算!齐国那边,我派人去解释一下,大不了多给他们点好处。至于天下人怎么说,我才不管呢!”

紧接着,卫宣公就开始实施他的“抢婚计划”。他先把太子急子派去了宋国,说有重要的外交任务,其实是想支开他,免得碍事。然后,他又派人去跟宣姜说:“太子殿下临时有急事,国君特意来迎接您,先请您在新台住下,等太子回来再举行婚礼。”

宣姜那时候年纪小,又刚到卫国,对这里的情况不了解,就信了这话,跟着卫宣公去了新台。她还以为卫宣公是个和蔼可亲的公公,心里还挺感激他这么周到。

可到了晚上,宣姜才发现不对劲——卫宣公竟然要跟她同房!宣姜吓得脸色惨白,赶紧说:“国君,您是太子的父亲,我是太子的未婚妻,您不能这样做!”

卫宣公却嬉皮笑脸地说:“姑娘,我知道你是急子的未婚妻,但我看你这么漂亮,实在是喜欢得紧。你要是跟了我,以后就是卫国的夫人,比当太子妃还风光。急子那边,我会给他另外找个媳妇,你就别推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宣姜这才明白,自己被坑了!她又气又怕,哭着说:“我是齐国的公主,是来嫁给太子的,不是来嫁给您的!您要是这样做,我爹肯定不会放过您的!”

“你爹那边我已经派人去说了,他不会反对的。”卫宣公说着,就强行把宣姜留在了新台。

就这样,本该嫁给太子的宣姜,稀里糊涂地成了公公的妻子。这件事后来被卫国人编成了诗,写在《诗经·邶风·新台》里,诗里骂卫宣公“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意思是新台建得真漂亮,河水浩浩荡荡,姑娘本来想嫁个美少年,结果嫁了个丑老头。

而太子急子从宋国回来后,才知道自己的未婚妻变成了后妈,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他虽然生气,但卫宣公是国君,他也没办法,只能默默忍受。有一回,急子去新台见卫宣公,正好遇到宣姜,两人四目相对,都尴尬得说不出话来——一个是本该成为自己丈夫的人,一个是本该成为自己妻子的人,现在却成了“母子”,这种狗血剧情,连现在的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拍!

宣姜呢?她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无奈。她想回齐国,可齐僖公为了两国的关系,竟然同意了这门荒唐的婚事,还派人告诉她:“既然已经嫁给了卫宣公,就好好跟他过日子,别再想别的了。”

宣姜彻底绝望了。她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踏入新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偏离了原本的轨道,走向了一个未知的、充满风波的未来。

嫁给卫宣公后,宣姜的日子过得并不开心。虽然她成了卫国夫人,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但她心里始终有个坎——她忘不了自己本该是太子急子的妻子,更忘不了卫宣公是怎么欺骗她、强迫她的。

不过,没过多久,宣姜就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寿,一个叫朔。有了孩子之后,宣姜的心态慢慢变了——她不再纠结于过去的事,而是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两个儿子身上。她想,不管自己的婚姻多不幸,一定要让两个儿子过得好,将来能有个好前程。

在两个儿子中,大儿子寿跟太子急子很像,人品端正,心地善良,还特别尊敬急子,经常跟急子一起读书、打猎,两人的关系就像亲兄弟一样。而小儿子朔,却跟他爹卫宣公一样,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他见哥哥寿跟急子关系那么好,心里很不舒服,更担心将来急子继承了国君之位,自己和母亲会没有好日子过。

于是,朔就开始在宣姜面前说急子的坏话。有一回,朔故意在宣姜面前哭着说:“娘,我今天跟哥哥去打猎,太子急子故意把箭射向我,还好我躲得快,不然就出事了!他肯定是因为您嫁给了爹,心里恨咱们,想害死我和哥哥!”

宣姜一开始还不信,说:“急子不是那样的人,你是不是误会了?”

可朔天天在宣姜耳边说急子的坏话,添油加醋地编造急子怎么欺负他、怎么想害他们母子。时间长了,宣姜也开始动摇了。她想起自己当年被卫宣公欺骗,想起急子虽然没说什么,但他看自己的眼神里总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心里慢慢也对急子产生了敌意。

更重要的是,宣姜也担心急子将来继位后,会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利。在那个年代,国君的位置争夺向来残酷,一旦急子当了国君,朔和寿很可能会被排挤,甚至被杀。作为母亲,宣姜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陷入危险之中。

于是,宣姜开始跟朔一起,在卫宣公面前诋毁急子。《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初,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生寿及朔,属诸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构急子。”意思是卫宣公跟父亲的小妾夷姜生了急子,后来娶了宣姜,生了寿和朔,夷姜上吊自杀,宣姜和朔就开始陷害急子。

卫宣公本来就因为抢了儿子的未婚妻,心里对急子有点愧疚,可听宣姜和朔天天说急子的坏话,慢慢也对急子产生了不满。再加上卫宣公年纪大了,脑子越来越糊涂,竟然真的相信了宣姜和朔的话,觉得急子真的想害自己和朔。

有一天,卫宣公跟宣姜、朔商量:“急子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留着他迟早是个祸害,不如想个办法把他除掉。”

宣姜虽然心里有点犹豫——她知道急子其实是个好人,但为了儿子,她还是点了点头。朔则兴奋地说:“爹,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派急子去齐国出差,然后在半路上埋伏好人,等他经过的时候,就把他杀了。到时候就说他是被强盗杀的,没人会怀疑咱们!”

卫宣公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他给了急子一面白色的旗子,说:“你拿着这面旗子去齐国,路上的人看到这面旗子,就知道是卫国的使者,会给你让路。”其实,这面白色的旗子是个信号,卫宣公已经跟埋伏的人说了,看到拿白色旗子的人,就立刻动手。

这件事被大儿子寿知道了。寿是个善良的人,他不忍心看着急子被害死,就赶紧去找急子,把父亲和母亲、弟弟的计划告诉了他,还劝他:“太子哥哥,你赶紧逃吧,去别的国家,别回卫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急子听了,心里很伤心,但他摇了摇头说:“我是卫国的太子,父亲让我去齐国,我要是逃跑了,就是不孝。再说,天下之大,我又能去哪里呢?”

寿见急子不肯逃,心里很着急。他知道父亲和弟弟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就不会改变。于是,寿想了一个办法——他要代替急子去死。

当天晚上,寿请急子喝酒,故意把急子灌醉。然后,寿拿着那面白色的旗子,坐上了急子的马车,朝着齐国的方向出发了。埋伏的人看到拿着白色旗子的马车,以为是急子来了,就立刻冲了上去,把寿杀了。

等急子醒了酒,发现寿不见了,旗子也不见了,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赶紧骑马去追,等他赶到的时候,寿已经倒在血泊中了。急子抱着寿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埋伏的人看到急子来了,才知道杀错了人,他们怕事情败露,就又把急子也杀了。

就这样,卫宣公和宣姜、朔为了夺位,害死了两个无辜的儿子——一个是卫宣公的嫡长子急子,一个是宣姜的亲生儿子寿。当卫宣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也很后悔,但事已至此,他也没办法挽回了。

而宣姜,当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寿也被杀了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她抱着寿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眼睛都哭肿了。她这才明白,自己为了儿子的前程,竟然害死了最善良的寿,还害死了无辜的急子。她的手上,沾满了亲人的鲜血。

从那以后,宣姜变了。她不再是那个委屈无助的齐国公主,也不再是那个一心为子的母亲,她的心里充满了痛苦和悔恨,还有一丝被逼出来的狠辣。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继续走下去,保护好剩下的儿子朔。

害死急子和寿之后,卫宣公的身体越来越差,没过多久就病死了。朔如愿以偿地继承了国君之位,也就是卫惠公。

宣姜成了卫国的太后,按理说,她终于可以安心了——儿子当了国君,自己也成了最尊贵的女人。可她没想到,更大的风波还在后面。

急子和寿都是卫国人心中的好公子,尤其是寿,他代替急子去死的事,让卫国人特别感动。现在朔当了国君,卫国人都觉得他是靠害死哥哥才上位的,心里很不服气。而支持急子和寿的大臣,也就是“右公子”和“左公子”(春秋时期卫国的两个贵族势力),更是对朔恨之入骨。

公元前701年,也就是卫惠公继位的第四年,右公子和左公子联合起来,发动了叛乱。他们率领军队攻打王宫,喊着“杀了卫惠公,为急子和寿报仇”的口号。卫惠公本来就不得民心,军队也不愿意为他卖命,很快就被打败了。卫惠公没办法,只能带着少数亲信逃到了齐国——他的外公家。

王宫被叛军占领了,宣姜成了叛军的俘虏。右公子和左公子看着宣姜,眼里满是愤怒,他们觉得宣姜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要是没有她,急子和寿就不会死,卫国也不会陷入混乱。有人甚至提议,把宣姜杀了,为急子和寿报仇。

宣姜吓得浑身发抖,她知道自己这次必死无疑。可就在这时候,齐国的国君,也就是宣姜的哥哥齐襄公,派人来了。齐襄公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不想看到自己的妹妹被杀,更不想失去卫国这个盟友。于是,齐襄公派人跟右公子和左公子谈判,说:“宣姜是齐国的公主,你们不能杀她。只要你们不杀她,齐国愿意帮助你们稳定卫国的局势,还会给你们很多好处。”

右公子和左公子虽然恨宣姜,但他们也知道,齐国国力强大,要是得罪了齐国,对卫国没好处。而且,他们发动叛乱的目的是为了报仇,现在卫惠公已经逃了,他们的气也消了一半。于是,他们就同意了齐襄公的条件,不杀宣姜,但也不让她再当太后,而是把她软禁在了王宫的一个角落里。

宣姜再一次陷入了绝望。她本来以为儿子当了国君,自己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可没想到,儿子才当了四年国君就被赶走了,自己也成了阶下囚。她看着窗外的天空,心里充满了迷茫——她这一辈子,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命运要一次次跟她开玩笑,一次次给她“连环暴击”?

就在宣姜以为自己要在软禁中度过余生的时候,齐襄公又给她安排了一门婚事。这门婚事,比上次嫁给卫宣公还要离谱——齐襄公竟然让宣姜嫁给急子的弟弟,也就是卫宣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顽。

宣姜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点晕过去。她跟公子顽的关系太乱了:她本来是公子顽哥哥急子的未婚妻,后来嫁给了公子顽的父亲卫宣公,现在又要嫁给公子顽。这在当时,简直是违背伦理道德的“**”。

宣姜当然不愿意,她哭着对齐国的使者说:“我已经嫁给了卫宣公,现在又要嫁给公子顽,这要是传出去,天下人都会笑话我们齐国和卫国的!我宁死也不嫁!”

可齐国的使者却说:“这是齐襄公的命令,你不能违抗。”使者面无表情地说,“国君说了,这门婚事是为了稳定卫国局势,也是为了保护你。你要是不嫁,不仅你自己会有危险,逃到齐国的卫惠公也没法再回卫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