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55章 刘永福:黑帜南疆烽火起,半世征尘护故园!

南疆烽火起狼烟,黑帜高扬战阵前。

镇南关前摧法寇,台儿庄外拒倭船。

一身孤胆担危局,半世征尘护故园。

莫道英雄迟暮老,丹心永照史篇间。

少年的刘永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局地狱模式”。广东钦州这地方,在晚清本就贫瘠,再加上官府层层盘剥、地主巧取豪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刘永福才三岁,亲妈就因病去世;十岁那年,爹又在给地主扛活时被累死——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刘永福只能跟着叔叔过活,每天天不亮就去放牛、砍柴,中午啃个红薯,晚上睡在牛棚里,冻得瑟瑟发抖。

十五岁那年,叔叔也没熬过瘟疫,刘永福彻底成了孤儿。为了活下去,他啥活都干:给船家拉纤,肩膀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在码头搬货,被工头打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去给人当“哭丧郎”,靠装哭换口饭吃。有次他在码头饿晕了,被一个老拳师救了,老拳师见他可怜,又有股子韧劲,就教他打拳、练刀。刘永福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汗水能把练功服浸透三层——他知道,在这乱世里,只有拳头硬,才能活下去。

可即便他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也没能躲过清廷的“压榨套餐”。当时的钦州,官府为了搜刮钱财,搞出个“人头税”,不管老少,每人每年都要交二两银子,交不出就抓去坐牢。刘永福哪交得起?只能躲进深山里,靠打猎为生。有次他下山买盐,亲眼看到官府的差役把一个交不出税的老农打得半死,还抢走了老农家里仅有的一袋粮食。刘永福攥紧了手里的刀,心里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这清廷,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与其被他们害死,不如拼一把!”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刘永福觉得机会来了,就带着几个一起打猎的兄弟,投奔了当地的反清义军——天地会。他凭着一身武艺,很快就在义军中崭露头角:有次清军来围剿,义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刘永福提着大刀,单枪匹马冲进清军阵中,砍死了清军的小头目,硬生生把义军的士气给提了起来。义军首领见他勇猛,就封他为“先锋”,让他统领一支小队伍。

可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开始集中兵力镇压天地会。义军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打散了。刘永福知道,再跟着天地会硬拼,就是死路一条。他看着身边剩下的两百多个兄弟,咬了咬牙说:“清廷容不下咱们,咱们就去越南!那边地盘大,清廷管不着,咱们自己闯条活路!”就这样,刘永福带着两百多兄弟,扛着一面自己绣的黑色大旗(旗上绣着“七星”,后来被称为“黑旗军”),翻山越岭,逃到了越南。

刚到越南的时候,刘永福的日子并不好过。越南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国力衰弱,到处都是土匪、强盗。刘永福带着兄弟们,一边躲避越南官府的追查,一边跟土匪作战,靠着抢土匪的粮食度日。有次他们遇到一股上千人的土匪,兄弟们都怕了,刘永福却笑着说:“怕啥?他们人多,咱们刀法快!”他亲自带队,趁着夜色偷袭土匪营地,砍死了土匪头子,剩下的土匪吓得跪地求饶。

这一战,让刘永福在越南出了名。越南的老百姓见他不抢老百姓,还帮着打土匪,都纷纷来投奔他;越南官府也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就任命他为“保胜防御使”,让他镇守保胜(今越南老街)。刘永福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开始整顿军队:规定士兵“不许扰民、不许抢老百姓东西”,还搞了“屯田制”——让士兵们在不打仗的时候种地,解决粮食问题。很快,黑旗军就从两百多人发展到了几千人,成了越南境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刘永福没想到,他在越南的好日子,会被法国人打破。公元1873年,法国殖民者为了占领越南,进而侵略中国,派军官安邺率领法军,攻占了越南的河内。越南国王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派人去请刘永福出兵帮忙,还许诺“只要能赶走法军,越南愿意每年给黑旗军提供军饷”。

刘永福早就看不惯法国人的嚣张气焰——法军在越南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当场拍板:“法国人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这仗必须打!”他率领三千黑旗军,日夜兼程赶往河内。安邺根本没把黑旗军放在眼里,觉得“一群土包子,怎么可能打得过装备精良的法军”,还放话说:“刘永福要是敢来,我让他有来无回!”

可安邺很快就被“打脸”了。刘永福知道法军有洋枪洋炮,硬拼肯定不行,就想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他先派一小队黑旗军,假装攻打河内城外的法军据点,打了几下就跑。安邺果然上当,率领法军追了出来。等法军进入黑旗军的埋伏圈,刘永福一声令下,黑旗军从四面八方杀出来,有的用大刀砍,有的用长矛刺,还有的扔火把烧法军的弹药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法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安邺在逃跑的时候,被刘永福追上,一刀砍死。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两百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洋枪洋炮,成功收复了河内。越南国王高兴得不行,亲自召见刘永福,封他为“一等义勇男爵”,还赐给他一把“尚方宝剑”。《清史稿·刘永福传》里记载:“永福率黑旗军击法军于河内,斩其将安邺,覆其军,河内复。”这一战,也让刘永福的“黑旗战神”名号,传遍了中越边境。

可法国人没甘心。公元1883年,法国又派了一个叫李维业的军官,率领法军再次进攻越南,攻占了河内。这次法军的兵力更多,装备也更精良,还带着几门大炮。越南国王又来找刘永福,刘永福还是那句话:“只要有我刘永福在,就不会让法国人得逞!”

刘永福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不仅要打败法军,还要“打疼他们,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他把黑旗军分成三路,一路在河内城外的纸桥设下埋伏,一路去切断法军的粮道,还有一路负责佯攻,引诱法军出来。李维业跟安邺一样骄傲,见黑旗军来攻,就率领法军倾巢而出,直奔纸桥。

等法军进入埋伏圈,刘永福下令开火。黑旗军的士兵们虽然没有法军的洋枪洋炮多,但个个不怕死,拿着大刀长矛,往法军阵里冲。李维业在混乱中被黑旗军的士兵砍死,法军没了首领,顿时乱作一团。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三百多人,还缴获了两门大炮,再次收复了河内。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纸桥大捷”——这一战,不仅保住了越南,还为后来的中法战争争取了时间。

纸桥大捷后,刘永福的名气越来越大,连清朝的光绪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当时清廷已经意识到,法国占领越南后,肯定会侵略中国,就想把刘永福的黑旗军收编,让他帮着抵抗法军。清廷派了一个叫唐景崧的官员,去越南见刘永福,劝他回国。

刘永福一开始还犹豫——他之前是反清义军,现在要投靠清廷,兄弟们会不会有意见?可唐景崧跟他说:“刘将军,你反清,是因为清廷压迫老百姓;现在法国人要侵略中国,你要是能回国抗法,就是为国家、为老百姓出力,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刘永福想了想,觉得唐景崧说得对,就答应了清廷的招安。

公元1884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回到中国,被清廷任命为“广东南澳镇总兵”。可清廷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只给了他一个虚名,没给他多少军饷和装备。即便如此,刘永福也没抱怨,他知道,只要能抗法,不管是什么职位,他都愿意干。

很快,中法战争就爆发了。公元1885年,法军进攻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清军将领潘鼎新贪生怕死,不战而逃,镇南关被法军占领。法军还在镇南关的城墙上写了一行字:“广西的门户,已经不存在了!”消息传到北京,光绪皇帝气得发抖,赶紧任命冯子材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让他率领清军收复镇南关,同时下令让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配合冯子材作战。

刘永福接到命令后,立刻率领黑旗军赶往镇南关。冯子材见刘永福来了,特别高兴,他知道刘永福打仗勇猛,就跟刘永福商量:“刘将军,法军装备精良,咱们得联手才能打败他们。我负责正面防守,你率领黑旗军从侧面袭击法军,怎么样?”刘永福一口答应:“冯大人放心,我保证把法军的侧面搅得天翻地覆!”

战斗打响后,法军集中兵力攻打镇南关的正面防线,冯子材率领清军拼死抵抗,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候,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从法军的侧面发起了猛攻。黑旗军的士兵们像猛虎下山一样,冲进法军阵中,砍死砍伤了很多法军士兵。法军没想到会遭到侧面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冯子材见机,率领清军从正面发起反攻,法军腹背受敌,只能狼狈逃窜。

这一战,清军和黑旗军打死法军一千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成功收复了镇南关。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镇南关大捷”——这一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还导致法国国内的内阁倒台。《清史稿·冯子材传》里记载:“永福率黑旗军助战,大败法军,复镇南关,斩馘甚众。”刘永福在这一战中,再次立下了赫赫战功。

镇南关大捷后,中法战争以清朝“不败而败”告终——清廷跟法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刘永福心里特别憋屈,他跟兄弟们说:“咱们拼死拼活打胜仗,清廷却跟法国人求和,这叫什么事!”可他没办法,只能服从清廷的命令,率领黑旗军回到广东。

本以为能安稳几年,可没想到,更大的危机又来了。公元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公元1895年,清廷跟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台湾,台湾的老百姓愤怒不已,他们纷纷表示:“我们宁死也不做亡国奴!”台湾的官员也联名向清廷上书,请求清廷收回成命,可清廷根本不理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台湾老百姓绝望的时候,有人想到了刘永福——他们知道刘永福是抗法英雄,肯定愿意来台湾抗日。台湾的官员赶紧派人去广东,请求刘永福来台湾主持抗日大局。刘永福当时已经五十八岁了,头发都白了,可他听到台湾老百姓的请求后,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台湾是中国的土地,我不能看着台湾被日本人占领!就算清廷不管,我也要带着兄弟们去台湾,跟日本人拼到底!”

公元1895年五月,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乘坐战船来到台湾。台湾的老百姓见刘永福来了,都高兴得不得了,纷纷带着粮食和武器来投奔他,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黑旗军里当兵。刘永福在台湾成立了“台湾民主国”,自任“大总统”(其实是为了团结台湾的抗日力量,并不是真的想独立),还发表了《抗日檄文》,说:“台湾者,中国之台湾也,我辈台湾军民,誓与台湾共存亡,绝不屈服于日本!”(《台湾通史·刘永福传》)

很快,日军就开始进攻台湾。日军的兵力有三万多人,装备精良,还有军舰和大炮;而刘永福的黑旗军加上台湾的义军,只有一万多人,武器也很落后,很多士兵手里只有大刀和土枪。可刘永福一点都不怕,他跟士兵们说:“日本人有洋枪洋炮,咱们有不怕死的精神!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败日本人!”

战斗打响后,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台湾的彰化、嘉义等地跟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彰化之战中,黑旗军的将领吴汤兴、徐骧等壮烈牺牲,黑旗军伤亡惨重,可刘永福还是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把日军赶出彰化。在嘉义之战中,刘永福想出了一个“地雷战”的计策——他让士兵们在嘉义城外的道路上埋满地雷,然后引诱日军进入地雷区。日军不知道有地雷,纷纷踩中地雷,被炸得死伤无数。

可日军的兵力实在太多了,再加上清廷不给台湾抗日军民任何支援,黑旗军的粮食和弹药越来越少。有次,士兵们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只能靠挖野菜充饥。刘永福看着士兵们饿得面黄肌瘦,心里特别难受,他把自己的战马杀了,分给士兵们吃,说:“兄弟们,委屈你们了!只要我刘永福还有一口气,就不会让你们饿着!”

即便如此,刘永福也没有放弃。他派人去大陆,请求清廷支援粮食和弹药,可清廷不仅不支援,还下令禁止大陆的老百姓给台湾抗日军民提供帮助。刘永福知道,台湾的抗日大业,已经成了“孤军奋战”。公元1895年十月,日军进攻台湾的台南,这是台湾抗日军民的最后一道防线。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在台南城外的曾文溪跟日军展开了最后的战斗。

战斗打得特别惨烈,黑旗军的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可没有一个人后退。刘永福亲自提着大刀,冲在最前面,砍死了几个日军士兵,可他自己也受了伤。就在这时候,有人来报:“刘将军,台南城里的粮食和弹药都用完了,日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了!”刘永福知道,大势已去,他看着身边剩下的几十个兄弟,叹了口气说:“兄弟们,是我对不起你们,没能保住台湾!”

当天晚上,刘永福趁着夜色,乘坐一艘小船,从台南的安平港逃离了台湾,回到了大陆。他站在船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台湾,忍不住哭了起来——他知道,这一离开,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回到大陆后,刘永福的日子并不好过。清廷因为他“擅自”去台湾抗日,对他很不满,不仅剥夺了他的官职,还不给他人任何补贴。刘永福只能靠兄弟们的接济,在广东钦州老家过日子。可他并没有消沉,每天还是坚持练功,有时候还会给村里的年轻人讲他抗法、抗日的故事,希望能让年轻人记住这段历史,不要忘记国家的耻辱。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被八国联军占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刘永福听到消息后,气得拍桌子:“清廷无能,让外国人欺负到家门口了!我虽然老了,但还能打仗,我要去北京,跟八国联军拼到底!”他想召集以前的黑旗军兄弟,可兄弟们大多已经战死或老去,根本召集不起来。刘永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八国联军在京城烧杀抢掠,心里充满了悲愤。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孙文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他知道刘永福是民族英雄,就派人去钦州,邀请刘永福来南京担任“军事顾问”。刘永福当时已经七十四岁了,身体很不好,但他还是答应了他的邀请,他说:“只要能为国家出力,我就是死,也愿意!”

可刘永福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再为国家效力了。公元1917年,刘永福在广东钦州老家病逝,享年八十岁。在他临死前,他还拉着儿子的手说:“我这辈子,抗法、抗日,虽然没能保住台湾,但我尽力了。你们一定要记住,台湾是中国的土地,总有一天,咱们会把台湾收回来的!”说完,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死后,孙文亲自为他题写挽联:“惟公掀揭义旗,驱外侮以安社稷;斯人虽逝,励后昆而振国魂。”民国政府还在钦州为他修建了祠堂,每年都有老百姓自发前来祭拜——在大家心里,这个一辈子都在跟外敌硬刚的老人,不是什么“清廷将领”,而是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口气”的民族脊梁。

参考《刘永福年谱》《台湾通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