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168章 宋末三帝:风雨飘摇中的末代绝响

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赵?出生在临安那金碧辉煌的皇宫之中,本应尽享荣华富贵,成为大宋江山的尊贵继承人,可命运却给他安排了截然不同的剧本。

四年后,宋度宗撒手人寰,年仅四岁的赵?被推上了皇位,史称宋恭帝。这皇位对于一个懵懂孩童来说,哪里是什么至高无上的荣耀,分明是沉重如山的负担。《宋史》记载:“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遗诏即皇帝位。”

彼时的南宋朝廷,早已是千疮百孔。朝堂之上,贾似道一手遮天,把朝廷搅得乌烟瘴气,他仗着自己的权势,大肆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把国家大事当作儿戏,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民间百姓在沉重的赋税和连年的战乱下,苦不堪言,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外部呢,元朝的铁骑在伯颜的率领下,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向南宋逼近,所到之处,城池纷纷沦陷,百姓流离失所,南宋的防线就像纸糊的一样,被轻易撕开。

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势如破竹,黄州、蓟州等地接连失守,贾似道眼看局势不妙,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不得不亲自率军出征。可他哪有什么真本事,在战场上畏畏缩缩,还没怎么打,就被元军吓得屁滚尿流,一路逃窜。这下南宋朝廷彻底慌了神,群臣纷纷上奏,要求严惩贾似道这个误国奸臣。赵?虽然年幼,但也知道贾似道罪大恶极,于是下诏将他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还抄了他的家。这也算是给悲愤的南宋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然而,这小小的惩戒根本无法挽回南宋的颓势。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已经兵临临安城下,那密密麻麻的军队,寒光闪闪的兵器,吓得临安城的百姓瑟瑟发抖。文天祥、张世杰等忠臣义士心急如焚,他们向太皇太后和赵?建议,赶紧从海上逃走,然后再集结力量,背城一战,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可太皇太后谢道清早已被元军的气势吓破了胆,她哆哆嗦嗦地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派人捧着传国玉玺和降表,向元军乞降。

赵?虽然什么都不懂,但他也知道,自己这个皇帝怕是当不成了。就这样,南宋宣告灭亡,赵?被元军掳往大都,曾经的大宋皇帝,如今成了阶下囚,被降封为瀛国公,过上了屈辱的囚禁生活。他在大都的日子,充满了孤独和绝望,曾经的皇宫生活恍如隔世,如今只能在狭小的牢房里,回忆着那些美好的时光。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元世祖忽必烈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或许是忌惮赵?的身份,担心他会成为南宋残余势力反抗元朝的旗帜,下令将十八岁的赵?遣送到吐蕃学习佛法。从繁华的大都,来到偏远的吐蕃,赵?没有抱怨,也没有反抗,他剃度出家,法号“合尊”,从此潜心研习藏传佛教经典。他就像一只受伤的鸟儿,在佛法的世界里寻找着一丝安宁。在藏地的日子里,他刻苦学习藏文,翻译了不少佛教经典,成为了一名颇有造诣的高僧。

然而,命运对他的捉弄还没有结束。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赵?因为一首诗,被卷入了政治纷争之中,最终被元英宗赐死。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元朝统治者始终对他心存忌惮;也有的说是因为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触怒了元朝统治者。不管真相如何,赵?的一生,就像一场悲剧,从懵懂幼主到亡国囚徒,再到佛门高僧,他的命运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碾压,充满了无奈与悲凉。

赵昰,宋度宗的庶长子,赵?的哥哥。原本按照皇位继承顺序,他是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可贾似道为了把持朝政,主张立嫡,于是赵?被立为帝,赵昰被封为吉王。这就像一场不公平的游戏,赵昰被剥夺了本该属于他的机会。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克临安,赵?和谢太皇太后被俘。就在临安城投降的前夜,赵昰和弟弟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的护送下,偷偷潜出城外,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他们先是逃到婺州,后又辗转至温州。一路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昔日的皇家尊严荡然无存,就像丧家之犬一般。在温州江心寺,陆秀夫、苏刘义、陈宜中、张世杰等人找到了他们,众人一合计,决定拥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继续扛起抗元的大旗,试图挽救南宋于危难之中。

随后,赵昰一行从江心寺来到福州,在福州,赵昰正式即皇帝位,史称宋端宗,改元景炎。新的朝廷建立了,陈宜中被任命为左丞相,张世杰为枢密副使,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陆秀夫为佥书枢密院事。他们都怀着满腔的热血,想要重振南宋,恢复山河。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一击,元朝怎会轻易放过他们,元军不断南下,步步紧逼,赵昰的流亡朝廷只能一路逃亡。

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十一月,元军进入福建,攻克建宁府,知邵武军赵时赏和知南剑州王积翁弃城而逃。赵昰君臣被迫乘船撤离福安府,先后转移至泉州、漳州、诏安、潮州等地。他们就像一群被追捕的猎物,在海上四处逃窜,为了躲避元军的追击,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那狭小的船只,就是他们的临时住所,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既要忍受海上的风浪颠簸,又要时刻担心元军的袭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逃亡的过程中,赵昰的流亡朝廷也曾试图反攻。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凌震、王道夫在张镇孙的率领下分两路进攻广州,镇守广州的元军元帅吕师夔因军饷不继,先行退走,宋军趁机打败留守的元将梁雄飞,成功收复广州。赵昰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他兴冲冲地准备入驻广州,以为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稳固的据点,继续抗元大业。可没想到,元军很快就发起了反扑,广州再次失守。这就像给了赵昰当头一棒,他的希望瞬间破灭,只能继续逃亡。

更糟糕的是,在逃亡途中,赵昰还遭遇了多次危险。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一月,蒙古大军与宋军在香山井澳十字门大战,宋军损失过半。赵昰趁战乱北逃秀山,元将刘深又率兵来攻,张世杰迎战不敌,国舅俞如硅误以为端宗被元军所俘,吓得魂飞魄散。张世杰则一直逃到七星洋,此役宋军又损失船只两百多艘。而赵昰在广州对开海面听说广州再次失守,慌乱之中龙船倾覆,他掉进海里,幸好被江万载救起,但也因此受寒一病不起。一个九岁的孩子,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和惊吓,身体和心灵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三月,元将李恒大军南下压境,海上又有元军张弘范、刘深等追兵逼近,赵昰不得不又浮海逃往硇洲。在那颠簸的海船上,赵昰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虚弱地躺在船舱里,看着周围忧心忡忡的大臣们,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四月十五,这个年仅九岁的小皇帝,在荒岛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短暂而又悲惨的一生。他的死,就像一盏微弱的灯火被狂风吹灭,让南宋残余的希望变得更加渺茫。

赵昺,宋度宗的第三子,赵?和赵昰的弟弟。当赵昰病死在硇洲岛上时,南宋的命运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但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在悲痛中拥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祥兴元年(公元1278年)六月,赵昺的流亡朝廷迁到崖山。崖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张世杰认为这里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于是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人马全部登船,然后依山面海,将一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用绳束连接在一起,船的四周筑起城楼,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缚上一根根长木,将赵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准备与元军决一死战。他们就像一群困兽,在绝境中发出最后的怒吼,想要扞卫南宋的尊严。

然而,元军怎会轻易放过他们。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张弘范看到宋军战船集结,行动不便,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浇上油,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可宋军早有防备,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长木又顶住了火船,元军的火攻失败了。一计不成,张弘范又生一计,他阻断了宋军的水源,封锁了海口。这下宋军陷入了绝境,士兵们饥渴交加,战斗力大打折扣,处境日益艰难。

在这危急时刻,张弘范派人劝降,他以为宋军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一定会乖乖投降。可他低估了宋军的骨气,张世杰坚决拒绝,他说:“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但也有着坚定的信念。

劝降不成,张弘范决定发动总攻。祥兴二年二月初六,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张弘范分兵四路,发动猛攻。宋军将士们虽然饥寒交迫,但依然顽强抵抗,他们抱着必死的决心,与元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斗从中午一直持续到傍晚,异常激烈,海面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鲜血染红了海水。

就在宋军拼命抵抗时,意外发生了。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突然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战斗就松懈了一下。可他们没想到,这乐声竟是元军总攻的讯号。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的掩护下,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宋军渐渐抵挡不住,防线开始崩溃。

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赵昺前来,准备突围。此时的赵昺,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赵昺,陆秀夫却犹豫了,他一是因为不知道这是真是假,二是因为担心赵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那南宋就真的彻底完了。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于是狠下心来,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他换上朝服,回到大船,对着赵昺,哭着说:“陛下,国事一败涂地,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当年被掳北上,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赵昺还是个孩子,被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背起赵昺,奋身跃入大海,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到这个噩耗,顿时哭声震天,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南宋的忠诚,也为南宋的历史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不久,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赵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此时,飓风再来,部下劝他上岸暂避。他俯视着在风浪中飘摇的宋军残船,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也算竭力了,一君身亡,复立一君,如今又亡,我在崖山没有殉身,是望元军退后,再立新君,然而,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难道这是天意。”说完,他堕身入海,为国为民族尽忠殉国。

崖山海战的失败,标志着南宋的彻底灭亡。国祚319年的宋朝,在历经了无数的辉煌与荣耀后,最终在这场海战中灰飞烟灭。赵昺的死,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无比耀眼,他和南宋的臣民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悲歌。

宋末三帝的故事,是一部充满了血泪与悲壮的历史。他们在风雨飘摇中,努力挣扎,试图挽救南宋于危难之中,却最终无力回天。他们的命运,就像那被暴风雨吹打的花朵,脆弱而又无奈。但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忠诚、坚守和不屈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们的事迹,却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

参考《宋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